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带着空间穿七零 > 第31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1节

    在路上俞向清已经跟他们解释过了,“陈奶奶人很好,但是她儿子在外地部队,没办法照顾家里,她儿媳妇生孙子的时候难产去了,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虽然不愁吃穿,但是家里缺少人帮个手,她还希望我多少能教教她的孙子孙女读书认字,我们各取所需,处的很好。”
    她有些忐忑,怕她爸觉得她从知青院里搬出来太冲动了。
    当然实际上,俞青山并没有那么想,他仔细的问了她搬出来的经过,得知是她舍友老是喜欢占她便宜,知青院里又没有其他的空床位,无奈之下才会搬的。
    “你做的没错。”
    俞向清很惊喜,“爸,真的?你觉得我没错?”
    俞青山再一次肯定,“对,你没错,住的不舒心,就不在那边住了,你们知青队的负责人他也没有反对,不是吗?”
    郑科点头附和,“是啊,我们大家都有眼睛,合不来搬出来住也挺好的,这也不是头一个,还有其他知青在乡亲那里搭伙的。”
    得知那户人家就只有一个老太太,还有两个不足十岁的孙子孙女,俞青山松了一口气,“周围住着什么人家?”
    俞向清乖乖的答了,有问必答的样子让郑科看的都有些好笑。
    可从来没看过她这幅乖巧的样子,就跟小学生被老师教训的样子。
    “我左边住着一户大家庭,家里十几口人,孙子都娶媳妇了,还没有分家,壮劳力多,右边大概100米那户人家住着村里辈分第二高的老太公,距离知青院其实也不远,大概800米。”俞向清知道爸爸是担心她的安全,所以她把周围住的人家都说了一遍。
    咳咳,说到底,隐瞒着,她心底还是虚的。
    俞青山听着,脸上不动声色,这样看起来条件还是不错的,毕竟人家的儿子是在部队,军人在这时候地位很高,就算他人不在,有这个名声,别人都会下意识的偏向,而且军人有固定的津贴,家里人口也不多,日子不会过得太差。
    也就有余力把这房子收拾的好一些。
    看着这房子,俞青山这才点头了。
    人送到了,郑科,“那我就去把这牛车还了。”
    俞青山,“今天麻烦你了。”
    俞向清:“谢谢郑同志!”
    陈奶奶也提前知道俞向清家人会过来,看到他们大包小包的,过来打招呼,“同志,你好。”两个孙儿也好奇的探头探脑,看着这外乡来客。
    俞青山俞向安都表现了自己的友好,主动露出笑容。
    俞向安:“……”
    这边的话有些难懂,她其实没听明白。
    俞青山对陈奶奶的话连蒙带猜的能明白,还能蹩脚的对话。
    俞向安:“……”
    爸,威武!
    俞向清一直关注着妹妹,趁着爸和陈奶奶对话,偷偷过来压低了声音,“听不懂吧,一开始是不习惯,多听一阵子大致就能听懂了。”
    这还得亏他们老家跟这里距离不是很远,还在同一个省内,比起外地来的完全是听天书,他们这还算不错了,不是所有人都会说普通话的,在村里,会说普通话的才是少数。
    他们把带来的包裹放到了俞向清的房间里,俞青山当即就从里面拿出一些吃的拿去答谢陈奶奶,多谢她对自己女儿的照顾。
    陈奶奶不肯收,最后推辞不过还是收下了,然后说他来这边可以住她儿子的那间房,那里现在空着,有床铺,可以直接住人。
    这样他就不用打地铺了。
    这算是意外之喜。
    等到答谢完了,一家人才坐下来好好说话。
    陈奶奶已经识趣的离开了,把这地方让给他们一家人。
    俞向清给他们倒了水,“渴了吧,喝水。”
    俞青山一口喝了,“怎么是你来接我,梁涌呢?”
    说起梁涌,俞向清的眼神闪躲,她还没有想好要怎么跟爸他们说,结果突然爸爸就发电报说要过来,她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你还想瞒我?”俞青山声音沉了下来,“还不快点老实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俞向清愕然,“爸,你们知道?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第二十八章
    俞向清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没有在信上说, 爸却像是知道了什么。
    “你别管我怎么知道的,你现在还想瞒着我,你遇到了什么事为什么不跟家人说呢?你是怕家里人不管你吗?”
    俞向清摇头, 声音也低了下去,“我没有这么想, 我知道家里不会不管我的, 我就是、就是没有想好应该怎么说。”
    她叹了口气, “我不知道要怎么开口,是我错了,爸爸, 你曾经劝过我, 你说这样不行,是我一意孤行跟着他一起来这里下乡,是我坚持, 结果出了这样的事,我怕你对我失望。”
    “你在说什么?你是我女儿, 我对你再怎么失望, 我能对你怎么样?”俞青山的脸色不好看,在他的瞪视下, 俞向清嘿嘿的笑了,认错认的特别爽快, “现在你都知道了,我就不用纠结了, 爸, 我知道是我错了,原谅我吧。”
    孩子都认错了,能怎么办?
    当然是原谅她。
    看着她现在跟之前没什么两样、富有活力的样子, 俞青山很欣慰,“好了,以后长点心眼,现在可以说说这具体是怎么回事了吧?”
    俞向清摊手,说起来看上去很平淡,“其实很简单,那段时间爷爷不是生病了吗?没有寄东西给我,就有人说家里以后不会资助我了,他可能也是以为家里放弃我了吧。”说到这里她脸上有着淡淡的嘲讽,“他应该已经压抑了很久了,只不过因为家里的那些东西一直下不定决心,这给了他断的决心,趁势攀上了公社干部的独生女,现在已经在公社里做临时工了。”
    俞向安点点头,“及时止损,这是好事。”
    “要是等到结婚以后才发现他这样的人品就有些迟了,大家知道你们在谈对象吗?”
    俞向清噗嗤一声笑出来,“小妹你说的对,及时发现,及时止损,大家不知道,只以为我和他是同乡,才会走得比较近,也是我以前太蠢,他说别公开,我就没多想。”
    “我一直以为我和他是在处对象,结果我和他只是朋友。”她耸了耸肩,“是朋友也好,一点都不耽搁我找下一个对象。”
    听着俞向清的自嘲,俞青山快要忍不住胸腔的怒火了,“他现在在哪里?”
    说这句话的时候脸色很难看,俞向清看了都担心他会找到他,给他一顿好打。
    俞向清拉住他的胳膊,“爸你别生气,他在公社,我和他已经没有关系了,大家也都知道我和他没有关系,这样就可以了,他以后会遭到报应的,那位独生女身体不好,而且我听别人说过,她之前是跟人谈婚论嫁过的,只是后来出了意外,这中间好像有故事,他的日子轻松不了。”
    俞青山确实很生气,不过他还保有理智,他们的关系在外人看来本来是清白的,要是他突然去打了他一顿,那是在给自己女儿身上泼脏水。
    他不会做出这么冲动的事,他要打,也是偷偷找到他,给他套个麻袋。
    他现在是年纪不轻了,不过对付一个后生还是没问题的。
    不知道明天有没有这样的机会。
    俞青山给自己猛灌了几碗水,这才能比较心平气和的问俞向清,“你以后是怎么打算?”
    俞向清抿唇,“走一步看一步吧,我也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已经分到了这里,没办法,就好好下地干活挣工分,爸,我现在已经会做农活了,我还被别人表扬,说我下秧苗下的特别整齐,就跟有尺子量过一样。”
    “还有啊,我现在对各种农作物都记熟了,以前帮大伯干活的时候把秧苗当草拔了,现在不会了。”
    “这边有个特产叫做云菇,我特别喜欢,我觉得你们也会喜欢的,现在已经过了季节,不过我有晒干的,晒干的味道没有新鲜的好,也不错,今天我做一顿给你们尝尝。”
    他们下火车的时候一点左右,来到这里是两点,都已经吃过午饭了,要准备的就是晚上那一顿,俞向安站了出来,
    “四姐,我现在做饭味道不错,我来给你露一手吧。”
    俞向安对这个洒脱的四姐很有好感,不比她换了个芯,这是土生土长的19岁少女,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她还能这么坚强。
    很多人都做不到。
    对于她现在的豁达,俞青山也很欣慰,听到俞向安这么说,点点头:“你妹妹她现在做饭的手艺确实不错,突然之间就开窍了,做的饭菜越来越好吃,你让她给你做一顿,你就知道了。”
    俞向清有些不信,才一年,变化这么大?之前他们姐妹两个的手艺可是差不多的。
    “小妹,那我今天就等着品尝一下你的手艺了,对了,小妹,你现在在食品厂一切都好吧?”
    俞向安:“都好,姐,你还不放心我,在这边有空你会做什么?”
    俞向清眨了眨眼睛,“早上早起下地,傍晚天色暗了回来,等到吃完饭洗完澡,天已经全黑了,我是高中学历,偶尔会跟其他知青给队里的村民上扫盲班,给大家念□□、主席语录,只要天气允许,每天都有活干。”不干没有工分,工分不够就没有足够的口粮。
    “四姐,你现在还有看书吗?你有没有想过投稿?我记得你当初的作文是被老师夸奖过的吧,你看我都能有被报社录用的文章,你也可以尝试一下,邮费也不贵,要是被录用了,一下子就千百倍的把邮费赚回来了,你在干活的时候正好可以累积素材,你能比我写出更深刻的文章,然后把该忌讳的东西记住,我觉得希望还是挺大的。”
    俞青山赞同:“对啊,你可以尝试一下,不行再说,要是可以,就不一样了。”
    他也希望四女儿不要纯粹的只在这里下地,能学点别的最好,她又不是要一辈子都在乡下种地,他好不容易才从乡下挣脱了那一身的泥泞,他不想他的孩子又回到了当初他过的日子。
    现在没有工作岗位不能回城,但是投稿不需要工作岗位,她可以随便投,要是她就是吃这碗饭的呢,名气大了以后,想要回城,那肯定会更容易操作。
    俞向清沉吟了起来,她投稿??
    她没有想过,她能行吗。
    要不,试试?
    “你之前是怎么投稿的?”
    “我打听了有哪些报纸收稿子,看了下他们收稿子的风格,找那些相近的投。”
    ……
    俞向安跟她详细说了经过。
    心里也在想,她有什么能帮到她的。
    回去后帮忙找几本书,还有她摘抄的报纸节选,应该能有点用处。
    他们是在中秋的前一天到的,中午他们就要坐车回去,能在这里呆一天时间,足够过个中秋了。
    他们带了不少吃的,除了应节的月饼之外,还有肉、糖果、罐头,还有俞向安自己做的各种酱,带了很多,足够俞向清吃一段时间。
    聊了会儿天,天色不早了,俞向安撸起袖子,把肉做了,分出一部分给陈奶奶他们,一家三口提前过起了中秋节。
    俞向清十分高兴,一起过节,太好了。
    还有老家的月饼,自己爸爸、妹妹,有家人在身边。
    实在是太好了。
    她周身都洋溢着快乐的气息,说着其他没有出现在这里的大哥,外婆,爷爷他们,说着这一年她不在家里,发生的大小事。
    这一晚,他们都晚睡了。
    不过都睡的很香。
    第二天,是个大晴天,陈奶奶和两个孙子吃完早饭,早早的就出门了,俞向清正要带着爸爸和妹妹在牛角大队走走,莫雯雯过来了,看到她出现在门前,俞向清脸色登时就不好了,“你来做什么?我不是说过了吗?你有事别找我,我有事也不会找你,我们井水不犯河水。”
    “小清,你何必这么绝情,我们这么长时间的感情,你听别人几句话,就全部否定吗?我欠你的已经扯平了,未来我们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相处。”
    她看上去十分无辜,不过她好说歹说,俞向清都是一个态度,“你说完了吗,说完了快走,你要去干活了,迟到了会扣工分的,你可别怪别人不提醒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