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带着空间穿七零 > 第32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2节

    这就是让俞向清厌恶到宁愿搬出来的舍友,看上去人畜无害,笑容甜甜的,没什么心计的样子,看来是咬人的狗不叫。
    莫雯雯看俞向清说不通,看向俞向安,“你是小清的妹妹吧,我和你姐姐是朋友,但是现在有些误会,你能不能帮我……”
    俞向安:“不能!”
    俞向安直言不讳:“你很奇怪,这是我姐姐,我当然信我姐姐的话,而且我姐姐话都说的这么明白了,你听不懂?脸皮这么厚不是心怀不轨都说不过去吧?”
    莫雯雯涨红了脸,“你、你怎么能这么说!我只是不想失去这个朋友。”
    “可是我姐不想要你这个朋友啊,交朋友可不是一厢情愿就可以的,一厢情愿那叫牛皮糖,那叫死皮赖脸。”
    看着莫雯雯落荒而逃的样子,俞向清心情大好,有点想不通,她以前到底是怎么想的?
    居然还觉得她很好,觉得她是自己来到这里后认识的最好的朋友。
    直到她家里没有寄东西过来才发现,她实在太功利了。
    有好处就一切都好,没有好处,立刻反口在背后说你笑话。
    就像现在,这段时间两人都没什么往来,一听她家人过来了,就主动上门了。
    还不是觉得有利可图。
    俞青山这时候慢慢的走过来,看着莫雯雯离开的背影,“没关系,以后看人擦亮眼睛就好了。”年轻人,谁没有个眼瞎的时候。
    “走吧,你带我们到处走走,还有,你们这里的大队长一般这个时候会在哪里,我去跟他说说话……”
    女儿在这里插队,少不了要麻烦大队长,昨天还大方的借了牛车,他要去道一声谢,另外,请对方能多关照四女儿一些。
    她的性子,他还是不能放心,还有梁涌,他现在在公社做临时工,也就是说,他现在的户口,还是在这里的,他以后要是想迁出去,大队长这一关,是必须要过的。
    第二十九章
    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的特产。
    这里的特产, 除了俞向清嘴里的云菇之外,这里还有一种远近闻名的香芋,吃起来香糯可口, 口齿留香。
    另外这里的糯米也不错,不过产量少, 种植的不多, 只是种了一点点, 留着过年的时候做年糕用。
    香芋和云蘑菇俞向清他们昨晚已经品尝了,确实味道不错,糯米俞向清就没有了, 她去年过年的时候把分到的那一点点的糯米吃了。
    听到俞向安关心当地的吃的, 俞向清也没有怀疑,民以食为天,关心几句, 多问几句,有什么好奇怪的?
    所以她详细的说了。
    直到听到自己小妹说想要这边的一些蔬菜种子, 还有想要跟这里的乡亲换一些糯米, 俞向清才恍然敬佩的看着自己妹妹,“你的厨艺上涨看来不是没有缘由的, 看一看你现在对这些食材有多关注。”
    俞向安:“……”
    这是个美妙的误会。
    她就是觉得食材不错,也想回去试试看, 要是可以的话,以后她通过自己姐姐跟这里的乡亲交换, 那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
    大队长对他们很客气, 这两个是城里人,有正式工作的城里人,虽然不是他们这边的, 但谁知道以后呢。
    瞧这架势,他们对下乡到他们这里的知青女儿很关心,以后要是有什么,多一个认识的人就多一条路,他不介意释放自己的善意。
    多余的他不敢说,但是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照顾一下一个女知青,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在看到了俞青山掏出来的饼干之后,大队长脸上的笑容就更和蔼了,听着这位知青爸爸的话,“以前有句话叫父母在不远游,现在是没这讲究了,但是老话多少是有些道理的,孩子还小,就这么离开身边,一个人到外面闯荡,当父母的一直悬着心,所以古人才会有那句父母在不远游,就是不想父母担心,现在时候不一样了,在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他们下乡也是遵循国家政策更没得说,就是我这是当爸的没办法放心,老哥,你应该也知道,这不管孩子有多大,在我们眼里都是孩子,不能彻底的放下心来。”
    大队长赞同的点头。
    俞青山:“我另一个女儿在食品厂上班,这是她厂里发的福利,这就是我们那边的特产,请队长你尝尝 。”
    送给他的礼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太重了,担心他觉得有利可图,太轻了,又怕他不上心,这个就刚刚好。
    大队长听到他这样说也不好拒绝了,这是人家厂里发的福利,也没花钱不是吗?
    他懂他的意思,“你放心吧,俞向清同志下乡以来的表现我都看在眼里,她是一位好同志,不畏辛苦,积极上进,这样的人才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他这话夸得倒也真心实意,在一众知青中,这位下乡不久的新同志表现确实不错。
    一开始表现的是差了些,但那也是情有可原,人家之前根本就没干过这些农活,重要的是她度过了一开始的手忙脚乱之后,态度端正,不懂就问,现在已经进步很大了。而且她家里有帮衬,手里有好东西,之前村里有个小孩生病了,缺医少药,还是她送出了自己手上的药片,帮了大忙。
    要是迟了,那孩子不一定能完好无损的救回来。
    总的来说,牛角大队跟红星大队的差别不是很大,在同一省内,有些差异,更多的是相似。
    气候相似,作物相似。
    转了一圈之后,最后他们来到了知青院,知青院,他们是中午的时候来的,知青们也就中午饭点的时候人会比较齐,其他时间都忙着下地,大家都不在。
    俞向清是来感谢知青院的人对于俞向清的照顾,同时额外感谢郑科,昨天帮忙驾着牛车去接他们,特意请了假,耽搁了半天。
    郑科有些受宠若惊,“叔叔你不用这么客气,我们都是离家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千里迢迢,能认识就是缘分,我下乡比较早,对这里熟悉一些,也没做什么,俞向清同志之前也帮过我。”
    莫雯雯看到他们出现还以为事情有了转机,早上嘴里不饶人的是俞向清的妹妹,她爸爸肯定不会赞同她说的话的。
    结果他跟其他人是感谢他们对她女儿的照顾,到了她这里开口的却是:“这位女同志,我知道早上的时候你过来那一趟,本来有些话我不该出口的,但是我跟我女儿隔了太远,有些话不说清楚,我怕她抹不开脸,心里过不去,之前你用各种理由从我女儿手上借票,蹭吃蹭喝的,这些都算了,那时候你们是朋友,也怪我,她被我养得有些天真,心眼不多,我没有好好的教过她怎么面对那些心怀不正的人。
    所以我把话放在这里,你和我女儿品性不合,如果你有什么问题的话找我,不要找我女儿,你们不适合当朋友,我这个当爸爸的,不希望你们交朋友。”
    莫雯雯目瞪口呆,他这话的意思不就是她心术不正吗?
    他这话的意思不就是她工于心计?
    他这话的意思不就是让她不要再去找俞向清吗?
    在众人面前,莫雯雯只觉得无地自容。
    俞青山又继续道,“我这话不是指责的意思,人在外面,心眼多一些,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我这个女儿啊,在这方面是需要改进的,只不过我觉得现阶段你们还不适合做朋友,所以我这个做爸爸的,只能把这些不好听的话说出口,她不会拒绝,那就我来,在这里,大家也能当个见证,你要怪,就怪我,我对女儿管的太严了,对她的交友也要管。”
    有他这话,她哪里还好意思再去找俞向清,人家爸爸都说让她不要再去找她,怕她遭人算计了。
    她要是再哭哭啼啼、委委屈屈的上门,那就是算计了。
    俞向清心情大好。
    太好了,这下她不会再出现面前了吧。
    莫雯雯没胆子干别的,就是会用那张嘴说一些花言巧语,俞向清在离开的时候,脸上还有着畅快,“我之前跟她撕开的时候,她就一直哭,哭得好像我欺负她一样,爸爸你出面就不一样了,她还能在你面前哭?以后我就能轻松了,看到她,当做没看见。”
    然后有些讪讪的:“爸,又麻烦你了。”
    俞青山摇头,“有的人就是脸皮厚,你在这方面要跟你妹妹学学,该说的话就要说,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你没错,你受委屈了?你以为简单说一句不是朋友就可以了?”
    俞向清:“……”
    是她太天真了。
    她有些郁闷。
    “为什么有的人就能做到这么厚脸皮?”
    俞青山:“千人千面,你之前就是没有接触过什么坏人,所以把人想的太好了。”
    厚脸皮也就让人觉得恶心,真的坏的人,那是要人命,喝人血的。
    俞向清:“……”
    吃完了中午饭他们就要离开了,俞向清表现的很不舍,希望这顿午饭可以慢一些,再慢一些。
    “今年过年你试试能不能回家,别担心路费,路费爸爸还是出的起的。”
    俞向清含泪点头,“嗯,爸,我知道了。”
    俞向安,“二哥说他尽量今年过年的时候回来,要是你也回来,一家子就能团圆了。”
    俞向清破涕为笑,“二哥带着二嫂回去?”
    俞青山,“是啊。”
    俞向清,“二哥终于如愿以偿了。”
    说起来,他们兄妹两个还挺像的,不过像的只是开头,二哥有情人终成眷属,她和梁涌分道扬镳。
    俞青山正色,“爸爸不希望你这么快再谈一个,国家不会让你们一直在乡下的,你还年轻,爸爸在家也会一直想办法,如果还有工作岗位,肯定是给你的,你哥哥和你嫂子在一起,不用太担心,你一个女孩子,更需要这个工作,你要是和这里的人结婚,以后再想回去,就难了。”
    俞向安,“姐,我也会想办法的,我们真的不用着急找对象,三十岁再找都来得及。”
    听到她这话,俞青山眼角抽搐了一下。
    三十岁?
    她认真的?
    这也太过了!
    二十五岁,顶多!
    一定要考虑个人问题。
    俞向清看到了俞青山的脸色,哈哈笑了起来,“三十岁也太久了吧,到时候还嫁的出去吗。”
    “当然,而且要是勉强,嫁的人不好,再来后悔就迟了,新婚总好过二婚吧,再加上还有孩子。”
    俞向清笑得不行,“行了行了,我知道,我短时间内都不会考虑的,我还要写稿子呢,哪有时间谈对象。”
    她要比梁涌过得更好,她想要他后悔。
    她没那么多休闲时间去想有的没的。
    她到时候要是回城了,他的脸色,肯定很好看。
    ……
    就算俞向清再不想,他们要离开的时候还是到了。
    来的时候大包小包,回去的时也是大包小包。
    都是俞向清跟别人换的特产。
    大部分都不怎么值钱,看上去很壮观。
    所以还是麻烦了郑科,他驾着牛车送他们过去车站。
    在车上,看着俞向清的脸越来越远,笑的越来越灿烂,她脸上的泪也越来越多。
    在车上,他们两个人都有些放松,他们已经把能做的做了,她以后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就看她自己了。
    俞青山还是很乐观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