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带着空间穿七零 > 第30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0节

    姐妹两个居然都遇上了这样的事,哈哈哈,想起来就大快人心。
    周博扬看到她这封信,跟丁敏秀一样,都高兴了,看到俞家过得不好,他就开心。
    虽然他跟俞向清没有仇没有怨,但是她也是俞家人,也姓俞,他不希望任何一个俞家人过得好。
    看到了另外一张给赵巧娘的信,特意拿过去给她。
    赵巧娘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就有些坐立不安了起来,他们确实不知道,俞向清寄回来的信上说一切都好,根本没有说梁涌攀上了高枝,已经和梁涌闹掰了。
    她什么都没有说。
    这可该怎么办?
    她要不要告诉俞青山?
    赵巧娘纠结了,要是说她怎么知道的,她肯定就要攀扯出敏秀,虽然他没有说让她们断了往来,但是想也知道,俞青山不会很乐意看到她和女儿太过亲密。
    但是这件事情要是以后揭露出来了,她知道却没有告诉他们,他肯定会更生气。
    还有这件事周博扬也知道了,要是周家人说漏了嘴也会传出来。
    纠结了两天,她还是说了。
    说周博扬送来一封敏秀的信,碰巧她和俞向清下乡的地方隔得不远,听到了消息,说有个来自白石县叫梁涌的知青攀上了那边公社干部的独生女,现在进城当了临时工。
    本来俞青山和俞向安正在高兴的盘点中秋福利,她这么一说,给家里喜悦的气氛浇了一盆冷水。
    俞青山捏紧了拳头,脸色难看。
    这个小子!他的女儿如果不是为了他,当初不是没有办法定在比较近的地方下乡,是为了他,才一起去的。
    她愿意跟着他一起吃苦,但是他却一点都不珍惜!
    俞青山想了一下,怎么都没办法放心,“我去她那里看一看,来回两天时间足够了。”
    他跟人调个休,抽出两天时间过去看她,俞向安:“爸,我和你一起去,我能好好安慰她,你看我也走出来了,姐姐也没问题的。”
    俞青山没有第一时间反对。
    俞向安继续说服他:“爸,有些话,你不好开口,我就不一样了。”
    俞青山这回没有跟她想要去俞向晏那里那么反对,或许是因为他也要去,也或许是因为她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可以好好的安慰她。
    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
    正好是中秋节,他们早点出发,还能一起过个节。
    两个人回去厂里协调,同时盘点今年发下来的中秋福利,哪些带过去。
    食品厂今年的节日福利,果然就有上次她和王副厂长去市里榨油厂换来的油,每个人分了半斤,另外还有一斤五仁月饼,一箱水果。
    俞青山厂里,送了一箱水果,两斤大米,四个月饼。
    俞向海的级别没有他高,他收到的福利砍半。
    叶七佳的节日福利也不错,除了月饼之外,有一块布料和一对毛巾。
    俞满昌是临时工,不过也有节日福利,就是比起正式员工少很多,得到了一个月饼,半斤糖果。
    他们收拾了一些方便携带的,给另一头的俞向清发了电报,买了票,坐上了火车。
    俞向清现在已经下乡一年多了。
    她当初下乡的时候,已经十八岁。
    这是俞青山不想他们下乡,硬是让他们上高中,多留两年。
    如果可以留级逃避下乡的话,他还会让他们走这条路。
    俞青山不想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一样,大字不是一个,后来出来了,为了识字,他吃了很多苦头。
    他对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最起码要小学毕业,如果有本事,可以考大学,那更好,只是后来不能考大学了,还要下乡。
    除了大儿子俞向海因为要提前顶班初中毕业之外,其他的孩子,都上完了高中。
    上完了高中,再下乡,年纪就比较大了。
    不会让他那么不放心。
    俞向安现在十八岁,俞向清比她大一岁,今年十九了。
    已经成年,但是在俞青山的眼里,还是一个孩子,一个被背叛的、需要家人安慰的孩子。
    他们大包小包的上了火车。
    这是俞向安第一次火车。
    原主长这么大,没有乘坐过这种交通工具。
    绿皮的、行驶速度也并不快,车上的人很拥挤。
    他们没有买坐票,买不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没必要,四个小时就能到了。
    俞青山准备了两张报纸,可以垫着坐一下,不过没有用得上的地方,根本没有空地给他们坐下。
    顶多就是靠坐在自己的行李上面休息一下。
    自己的包裹是要小心看着的,一个不小心,别人拿走了,就拿不回来了。
    俞向安听到的口音几乎五湖四海,很多她都听不懂,不过俞青山可以,还能说几句。
    顺带着跟她说说这个口音是哪里,那个口音是哪里的。
    俞向安有些佩服。
    “爸,你懂得真多。”
    俞青山含蓄的笑了笑,“以前给人跑腿的时候,这些多少应该懂一些的。”要是听不懂,那怎么传话。
    他们还吃了一顿火车餐。
    不要票,只收钱,能买到肉。
    一人只能买一份。
    俞青山去买了一份,和女儿两个人分了。
    一份的量很足,足够了。
    这四个小时过得很艰难。
    一开始还好,有新鲜感,后来,新鲜感没有了,种种问题浮了上来,吵还好,挤挤也能忍受,重点是味道。
    俞向安被俞青山护在背后,免去跟人直接人挤人,但是味道是没办法隔离的,现在天气热,很容易出汗,加上这时候很多人是用不起肥皂清洁的,挤在车厢里,这么多人,可以想象。
    俞向安:“……”
    是我太天真。
    之前她是哪里来的自信可以一个人坐火车去找俞向晏?
    不是可以忍,但是估计会被折腾的够呛。
    好不容易到站了,俞向安呼吸着外面的清新空气,十分感动。
    果然是失去后才珍惜。
    她回程的时候一定要准备一个口罩。
    俞向清已经在车站外面等着了,她举着一个纸皮,纸皮上写着一个俞字。
    一出站,俞向安就看见了。
    “爸,你看,那!”
    俞青山顺势看过去,看到了自己四女儿。
    她比下乡之前晒黑了,也长高了一点。
    俞青山深吸了一口气,喊了她一声,“小清。”
    俞向清听到声音看过来,眼眶红了,“爸,我在这里。”她小跑着过来,看到他们大包小包的,结果了俞向安手里一个包,想要再去拿俞青山手上的,俞青山拒绝了,“我不用你帮忙,你帮你妹妹拿吧。”
    俞向安:“在这里等了多久?”
    一边问心里有些新奇,她们是两姐妹,长得有三四分相像,看着看着感觉有些奇妙。
    俞向清看到妹妹,露出一个爽朗的笑容来,“没多久,没有晚点,一段时间不见,小安,你长高了,还变白了,你看我,现在黑了多少。”
    俞向安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看她这反应俞向清哈哈一笑,“你这是什么表情?我下乡又不是你的错,下乡了还想不黑,那得多天生丽质啊。”
    看着很开朗的样子。
    俞青山点了点头,看着外面的大太阳,“这里去你大队那边远吗?”
    “不远,我跟队里借了牛车,就在车站外边,坐牛车回去很快的。”
    “你会驾牛车?”
    俞向清有些讪讪的,她努力过了,还是不行,“不会,我请知青院一个老大哥帮忙的。”
    “对方会不会等得着急了,我们快出去吧。”知道有人在外面等着,俞青山皱了皱眉头,“你不用跟人借车的,这些东西拿得动。”
    俞向清摆摆手,“哎呀,没什么的,你们坐车肯定累了,我们回去慢慢说。”
    出到车站外面果然有个小伙子站在一辆牛车旁,等在那里。
    看到他们出来了,笑了笑,“叔叔你们好。”
    俞向清介绍,“这是我爸和我妹妹,这是我们知青院的老大哥郑科,平时挺照顾我们这些新人的。”
    俞青山点头,“你好,多谢你照顾我女儿。”
    “叔叔客气了,我也没做什么。”
    俞向清招呼:“上车吧,别在这里晒了。”
    把包裹都放上去,人也坐了上去。
    俞向清说的没错,这里确实离她的牛角大队不是很远,也就是坐着牛车走了一个小时。
    这比红星大队到公社的距离多了一半,而且看着周围的房屋,还有路过的人的穿着面貌能得出判断,这里比他们那边的生活水平要差一些。
    俞青山和俞向安都没说这叫不远的话,俞向清自己心虚了,解释:“这真的不远,往下的几个大队那才叫远呢,最远的那个,要走半天。”
    到了牛角大队之后,他们去了俞向清在这里租住的人家那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