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小户女的高嫁之路 > 第23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3节

    杨武娘也不回应。
    倒是丫鬟伶俐的紧,“宋家我们是晓得的,不就是鹿山里烧瓷的那家么!如此看来还真是巧了,我们要去的就是鹿山脚下五里处的白马寺。白马寺里的大师喝的茶水用的就是你宋家的瓷碗呢。”
    “我母亲常年礼佛,家里也没什么可添香油钱的,便把家里的瓷碗带了过去,还是大师超脱世俗,自然不嫌弃。”
    “宋筠娘过谦了,连大师都赞宋家的青瓷与茶色一体,便是世外桃源。”
    这不就热络上了。
    杨武娘的身份在这,丫鬟再提出要同乘一车时,筠娘子便是拒绝不得了。
    筠娘子脑袋被太阳晒的发晕,委婉道:“武娘怕是嫌弃我家的马车,要不我走到前面看可有人方便捎你们一程,这条路上不乏赁马车的,你们且找个阴凉处等等。”
    丫鬟笑道:“宋筠娘这是哪里的话呢,我家武娘可不像一般的贵女那么讲究。武娘若是瞧不惯的,那是拦也拦不住。武娘就是不太搭理人……咳,宋筠娘这是嫌弃我家武娘么?”
    “不……嫌弃。”
    “既然这样,你们两个小厮,还不过来帮忙搬东西!”丫鬟利落的领宋林和宋河去瘫痪的贵气马车。
    “慢着!”筠娘子总是觉得有哪里不对。
    “宋筠娘难不成要我家娘子站在树下任人观摩么?”
    宋筠娘真想咬牙了,她估摸着跟这个杨武娘八字不合,一想到要同坐马车就一身鸡皮疙瘩。
    “我家马车小,装不下这么多东西,还要坐人,五个人肯定是坐不下的。”
    丫鬟:“没事,我们还有马呢。让你的两个小厮骑马,我驾马车,只要我家娘子有个坐的地方就成了。”
    杨武娘抖了下大袖,从袖中伸出一双涂着香膏的玉白的手。每个指甲都修的整整齐齐,涂着豆蔻。
    只是——手——略大。
    修长,骨节分明。
    杨武娘从腕上拔出一只青白玉的镯子,一看就价值不菲。
    杨武娘一把连着筠娘子的袖子抓住她的手腕,作势把镯子往她的手上套。
    宋筠娘呆愣了。
    盖头里的脸一红,伸腿居然想踩杨武娘的脚。
    杨武娘等着筠娘子缩五指,筠娘子要挣脱。
    丫鬟笑道:“宋筠娘别不好意思了,你今个可是帮了我们大忙,我家娘子最不喜欢欠人了,你只管接着便好。”
    筠娘子恼极,暗恨这杨国公教的什么孙女么,手劲这么大。
    丫鬟抱起两匹缎子,递给秀棠和秀娇,“这是我家娘子赏你们的。”秀棠和秀娇都有些欢喜。
    挣不得,筠娘子只得不情不愿的并起五指,由着镯子被套上手腕。
    整个过程,杨武娘的手都没碰上筠娘子的手。
    杨武娘自来熟的去上马车,提着裙子,右脚先踩了上去。
    秀娇和秀棠都想笑了:果然,如传闻一样,杨武娘——脚,略大。
    杨武娘如果刻意遮脚,筠娘子肯定要赶她下车。反倒是杨武娘这副沉着做派,倒打消了她的顾虑。
    马车上堆的很满,简直是没地下脚。秀棠和秀娇都不愿跟杨武娘坐一处,筠娘子只得勉为其难。
    厢门开了一半,丫鬟一边驾车,一边说道:“我家武娘以前可是个活泼的,自从过了十三岁,个子一下子长了老高,京城里的贵女又跟她说不到一块去,后来这名声传了出去,为嫁人这事可把我家老爷老太爷都愁死了。武娘就愈发不爱说话了。我瞧着宋筠娘就不是个俗人。白马寺旁边有个避暑庄子,我家娘子要在庄子里待一段时间,宋筠娘闲着的话就多走动走动。”
    宋筠娘扭头看杨武娘的神情。
    杨武娘一动不动。
    丫鬟说的起劲,连个石头也没留意。马车一颠。
    筠娘子往杨武娘身上一倾!
    筠娘子眼疾手快一把抓住杨武娘的肩膀,两人面对面,两人的下巴隔着盖头相抵。
    一道阳光射进来。
    这凑近了看,杨武娘的脸似乎美的勾魂摄魄。
    咳,只是——眉毛,略浓。
    筠娘子心如鼓擂,赶紧撤回去,才发现正踩着杨武娘的脚。
    筠娘子红着脸道:“对不住。”
    丫鬟说个不停:“我家武娘心性可高着呢,要嫁就嫁周内司。我家老爷对周内司也是赞誉颇多……”
    怎么到哪里都是周内司?
    筠娘子厌烦道:“门当户对,倒是良缘!”
    这是吃醋了?
    丫鬟咧嘴笑:“宋筠娘难不成也动了芳心?”
    秀棠自从在知州府看了一场好戏后,对这个周内司就敬而远之了。秀棠不屑道:“又不是周内司一个考中进士的!我家表少爷明年就考呢,说不定还能中个一甲呢!我家娘子才不跟那帮小娘子们争呢。”
    筠娘子斥道:“秀棠,你胡言乱语什么?”
    反倒颇有些欲盖弥彰的感觉,丫鬟意味不明的笑了起来。
    晚霞一片时,到了白马寺门口。
    丫鬟又道:“送佛送到西,我家娘子今个累了,还请再走上一段送到我家庄子。”
    筠娘子拒绝道:“我要赶着回家了,你们找大师借个马车好了。”
    只见——杨武娘从另一只手腕上脱了一只红玛瑙的镯子。
    丫鬟:“这只镯子算是我家娘子感激筠娘子再送一程的谢礼。”
    筠娘子:“……”
    第25章 永宁郡君
    永宁郡君来了!
    筠娘子去正房请安的时候,人还没进去,就听见一室童言稚语。
    一女童:“表哥都考中秀才了,好生厉害,明年就去考举人么?”
    又一女童:“一看表哥腹有诗书成竹在胸,我们呀,就等着表哥明年的喜报罢!”
    宋大少爷折扇一开,得意洋洋:“我自然要瞧瞧我的腹中墨深几许,能比得过多少人!”
    宋大少爷正得意时,女童话锋一转。
    一女童:“可是我听人说‘考举人是过江,考进士是登青天’,还说这年头举人如过江之鲫,又有几人能鱼跃龙门?”
    又一女童:“要我说,有学识的大多给埋汰了,如今会试猫腻多着呢,有的人一举登科,有的人考一辈子。只要会试点了名做贡生,那就是离三甲差不离了。”
    一女童:“当今皇上几番恩科,哪有都给埋汰的道理?”
    宋大少爷变了脸色:“恩科也能算科举么?休得胡言!”
    两个女童赶紧道歉,江氏笑道:“平哥儿才十一,就是心性高,两位表妹可较真不得!平哥儿去给我点碗龙井茶来。”
    宋大少爷皱眉:“母亲莫再叫我‘平哥儿’了!”
    江氏“哎呦”了一声,“瞧我这个好儿子,倒真是小大人了!也不怕让你表妹和姨母笑话!”
    永宁郡君也是逗乐了:“我这个双胞女儿呀,都是浑嘴的,平哥儿可别放在心上就成。”
    江氏握住永宁郡君的手:“姐姐过谦,姐姐养的女儿个个跟嫩葱似的,瞧这个水灵劲!不提礼数周全,就这等见识也不是一般人家能有的!多少人把头发读白了也没明白这个道理,人情练达,可远重于埋头苦读!”
    永宁郡君赞许道:“妹妹你能这么想,我就不担心平哥儿的前程了。”
    筠娘子才从馒头山里烧瓷过来,衣裳也没换,葱绿的襦裙上染着釉料,头上也没个钗,差点撞上平哥儿的时候被嫌弃的冷哼一声。
    筠娘子规规矩矩的见了礼:“筠娘见过永宁郡君。”
    与江氏隔着桌子并坐的永宁郡君一袭牡蛎白素雪绢十二幅襦裙,外罩萱草黄的素面比甲,淡妆花子,与江氏有七成像,却明显貌美许多。永宁郡君一身清淡不假,然从仪态万方的坐姿和端茶的手势来看,自成气度。
    永宁郡君见筠娘子这般,不仅不讶异,反而和蔼的招手道:“筠娘应该叫我一声‘姨母’。”
    筠娘子以前是听说过江氏在京城有个姐姐,不过江氏早就不走动了。
    筠娘子只得走过去,由着永宁郡君打量了个遍。
    “瞧这胚子好看的,妹妹这女儿养的也不差。”
    筠娘子乖顺道:“姨母一路辛苦了。”
    “这天里顺风顺水从禹州赶过来,我是坐惯了船的,倒不觉得辛苦,早年陪皇后可没少下江南!倒是苦了六娘和七娘,一路可是把黄胆水都给吐出来了!”
    江氏讶异:“姐姐不是从京城来的么?”
    “你姐夫被调到了禹州做监主簿,我们一家都迁到禹州好些年了。”永宁郡君笑眯眯的,“你姐夫见不惯官场那些尔虞我诈,皇后赏的官他就一个都做不长,索性去禹州逍遥快活。说到底真是人各有志,真真的浪费了当官命!不过你姐夫闲来无事,倒是在家里卖弄学问,六娘和七娘小小年纪就被查功课!”
    江氏在消化。
    八品监主簿可就是芝麻官了,这人能从正四品的秘书监做到八品的地方监主簿,也是个人才了。
    江氏拍了下脑门:“瞧我这记性!禹州知府可是姓徐?”
    永宁郡君眉色不动:“妹妹连禹州的消息都探的到?”
    除了京城外,各地方分府、州、县制。禹州毗邻京城,故依府制。
    “说来也是巧了,筠娘的舅母徐氏,便是徐知府之女。据说徐知府口碑极好,五年任满了又续任。我宋家和程家不光是生意连在一块,筠娘虽说生母早逝,却极受舅老爷的喜爱,两家的亲戚情分可丝毫没减!”当着筠娘子的面,江氏点到为止。
    江氏掩住心里的得意。
    要说江氏和永宁郡君的姐妹关系,那可是颇有一段!
    已逝的江老爷是家中独子,除了在京城有一个祖宅外,实则就是个斗鸡遛狗之徒。江老爷只得二女,大女七岁便见美人胚子,江老爷托了关系把大女送到宫里做了宫女。二女比大女足足小五岁,因着姿容平平,没少受江老爷嫌弃。
    大女也是个机灵的,十五岁便做了皇后侍御,到二十岁时便被封了永宁郡君,若是再进一步,便是从才人往妃嫔上做了。后来永宁郡君拿着皇后赏赐给自己的妹妹——也就是如今的江氏——备了一份嫁妆,这个时候的江老爷在祖宅也卖了,又把嫁妆赌掉了一大半,最后江氏不得已远嫁到了这个山疙瘩里。
    永宁郡君二十二岁才离宫嫁人,从七品承议郎林大老爷因着娶了永宁郡君一路升到了正四品秘书监。
    这两个姐妹一天一地,在江老爷死后便没了往来。
    足足好些年了。
    如今林大老爷贬官到了禹州,江氏总算扳回一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