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小户女的高嫁之路 > 第22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2节

    太夫人心里有了底:周内司就在楼上!
    太夫人把刘三娘搀了起来,似笑非笑的威胁道:“周内司既然给了三娘信物,五娘心术不正,三娘平日看人杀鸡就不敢吃鸡,又岂敢杀人?儿媳以为呢?你们诸位小娘子以为呢?”
    太夫人接过湿透的扇子,扇面确实有周府印鉴。
    有人在下面小声嘟哝:“杀人了就是杀人了……”
    “你胡说什么,旁人杀人那是杀人,知州府就是衢州的天,你不要命了!”
    “这事要是捅上圣听,皇上最近可不止是严打贪污……”
    刘三娘做最后一搏:“母亲,女儿绝无虚言,这是周内司送给女儿的定礼,你们这帮小娘子可莫乱说!如果周内司也亲口承认了,那么就是五娘抢我东西杀我在先。”
    刘五娘一脸苍白,身上的舞衣薄透可见白肤,风一来,就跟刀子似的在割。
    刘五娘的脸上是一层妖异的诡笑。
    刘五娘或许看明白了一些。
    刘五娘推波助澜道:“是……周内司给我的!夫人请了藏火伎艺人就是为了给周内司看的!我给周内司跳了舞……周内司相中的人是我,是我!”
    太夫人有了底气:“那我就上望风楼找周内司问个明白!”
    知州夫人急了:“婆母莫去。”
    太夫人率先向望风楼走去,知州夫人赶紧跟了过去,小娘子们都带上丫鬟递来的盖头,站在望风楼外看热闹。
    筠娘子还在晕晕乎乎中,整个身子半倚着秀棠。秀棠看到筠娘子完好的站在她面前,再瞧刘三娘和刘五娘这番光景,大叹凶残,看来果真是高嫁不得。
    望风楼下的娘子们只听着刘老太爷怒道:“儿媳你不是说这里有藏火戏么?到底什么时候开场?”
    从望风楼里下来的不是周内司大人,而是刘老太爷。
    太夫人一脸愠怒的土色。
    刘老太爷脸色也是颇为难看,这叫这么多小娘子知道他为了看一出藏火戏跑到后院藏在望风楼上等着,这不是叫人笑掉大牙么?
    有刘老太爷在,太夫人也不好越俎代庖。
    刘老太爷一下来,刘五娘就竭力爬了过去,哀戚道:“父亲若不给我做主,就让我去地下陪姨娘罢!”
    刘老太爷一跺脚:“成何体统!”
    刘五娘衣裳透的能见妖骨了,知州夫人赶紧去取了披风给刘五娘披上。
    刘五娘仰脸,只见额前明显秃了一块。
    那是生生被三娘揪秃的呀!
    刘五娘已有了瑶姨娘八成的颠倒众生的美颜,女儿家那没了头发就跟没了命一样。如今刘五娘生生的成了这副光景,昨晚刘五娘因丧母之痛才发了心疾,刘老太爷给了灵芝见她瘦了一圈,又岂能不心疼?
    刘五娘咳嗽个不停,鼻涕眼泪一把接一把,声音里面都是绝命之意。
    刘三娘怒骂:“你还想骗父亲!瑶姨娘就是被你亲手掐死的!”
    刘老太爷不可置信,一脚踹开刘五娘,刘五娘摇摇欲坠的爬起来就要去撞树!
    刘五娘临死之前,回眸哀戚道:“姨娘生我养我,说我弑母,那我岂非猪狗不如?姨娘……姨娘是毒发毁容生生的抑郁而终的!姨娘生前美若天仙,死时容貌尽毁……姨娘……”刘五娘泣不成声。
    刘三娘往后一退:“你明明亲口说掐死瑶姨娘的,我以为你会掐死我,所以才……”
    刘五娘铿锵有力的回击道:“三姐姐你少血口喷人!你说我掐死姨娘,我就是回来报丧的,姨娘还没下土呢,我把姨娘用冰窑着,姨娘还等着父亲去看她呢……父亲如果不信就验尸好了!”
    “我一片孝心,三姐姐你却如此污蔑……”
    刘五娘已经哭不出来了,连瞳孔都干涩一片。
    自从瑶姨娘得知知州夫人请瓷窑小娘子过端午,把屋里的镜子都摔了个遍,瑶姨娘便已经存了死志。刘五娘抱着瑶姨娘哀求:“娘……娘你不要离开女儿……女儿什么都不要了……女儿只要娘!”
    可是瑶姨娘说:“因为我不中用,你一生尽毁,我……我步步为营了这么多年……还不是为了你的前程!我死了,你父亲指不准还会愧疚一下,你放机灵点,指不准还能搏一把!我儿——难不成我要你走我的老路么?与人为妾,任人买卖……这么多年我连嫁妆都给你筹好了……可惜可惜功亏一篑呀!”
    这就是天生命贱么?
    刘三娘这才明白荷花池里的生死搏斗,本身就是个套,可惜顿悟已晚。
    刘老太爷许是念及瑶姨娘的好,又问起荷花池一事,知州夫人不偏不倚的实话实说,刘老太爷再瞧刘三娘就是一脸嫌恶。
    刘老太爷觉得知州府脸面全无。
    刘老太爷道:“既然三娘和五娘各有说辞,既然有了信物,就二女共事一夫好了。”
    知州夫人提点道:“公爹这事可不能含糊,我请了这么多小娘子来过端午,又岂会不懂规矩请了外男过来?这要是传了出去,不光是我知州府没了脸面,一品周内司岂不是染了污点?”
    知州夫人很断然:“周家的名声,可由不得三娘和五娘信口开河。这件事,必须给在场的娘子们一个交待!”
    太夫人瞳孔中窜了火,就要憋过气去。
    知州夫人不卑不亢道:“我既然身为知州府的当家主母,此番作为都是为了知州府的名声。婆母和公爹若是觉得我当不起这个中馈之职,那就请大人过来公断好了!”
    太夫人拄手杖的手都在痉挛:“此物不是周内司的,那又是谁的?你这是指责三娘和五娘有私自相授之嫌么?你可要好生给我解释,这个印鉴是怎么回事?”
    从来外男的东西就不得随意传到女眷手里,知州夫人从哪拿来的?
    知州夫人装模作样的打开折扇,讶异道:“这不是我堂弟周四少爷的手笔么?”
    周内司是家中嫡长房嫡长独子不假,可是周大老爷和周二老爷尚未分家。
    周二老爷庶出,依靠着长房过活。
    周四少爷是庶出嫡子。
    大房世袭祖位官运亨通,可惜子嗣不丰。周二老爷许是心宽散漫,倒是在生儿子上很有造诣。
    人说周二家三子不及周大一子。
    人说儿子不在多,在精。多了还要分产业。
    周二家三子都到了议婚年纪,可是一个二个文不成武不就,尤其是这周四少爷,年十九,表面一副文人雅士的做派,实则整日流连温柔乡,写起yin诗来倒是无人能敌,并且靠这个还在圈内颇有名气。
    嫁人当嫁周内司,洪流猛兽数周四。
    太夫人禁不住晕了过去。
    刘老太爷还能怎么办?
    人云亦云的话,就是刘三娘和刘五娘跟周四少爷勾搭上了,还为周四打成这样,就别提女儿家的名节了,就是嫁到周二家也是遭人嫌弃的。
    刘老太爷恨声道:“周四少爷既然给我家三娘和五娘下了定礼,此事就这么定了。”
    刘老太爷忿恨的看向知州夫人,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知州夫人利落的让人把失了心神的刘三娘和刘五娘给搀了下去。
    知州夫人算是给娘子们一个交代:“我家三娘和五娘不小心失足落水,诸位娘子受惊了,我呢,就代周内司说句话,诸位送的瓷礼周内司都会一个不落的瞧瞧的,也算是给娘子们压压惊。”潜台词就是希望她们封口。
    知州夫人这话似是而非,终究没有允诺她们今年秋的美瓷荐举。
    筠娘子算是看了一出好戏。
    秀棠和秀娇一左一右的挽着筠娘子。
    秀棠道:“夫人这么做,可把公婆得罪个遍了,日后可如何是好?”
    筠娘子:“你倒是长进不少。三娘和五娘都许给周四少爷,周二家唯长房马首是瞻,日后三娘和五娘能不能过得好还不都是看知州夫人?夫人一举拿捏了三娘的后半辈子,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有分量的?再说三娘和五娘这对冤家还指不准怎么争呢,三娘跋扈却心机不够,怕是回娘家哭的日子多着去了,如此一来太夫人哪有精力跟夫人算账了?”
    秀棠咋舌:“真真的太吓人了!”
    筠娘子叹息:“太夫人善妒苛媳,人嘛,不给别人留路,狗急还能跳墙不是?”
    秀棠还是不解:“夫人好厉害的手段!”
    最厉害的一招,莫过于把五娘给召了回来。
    这个五娘,假以时日的话……
    秀棠忽然神思一慌:“刘老太爷在望风楼,娘子不是在上面跟知州夫人喝酒么?楼上真的不是周内司大人吗?”
    筠娘子皱眉:“莫给我提周内司!”
    第24章 奇怪贵女
    天空一碧如洗,马车赶快些的话,日落之前便能回家。这条路多山颠簸,宋林和宋河并坐在前面赶马车。
    车厢紧严,秀棠已经被闷的喘不过来,取下盖头当扇子扇。
    秀棠见筠娘子一个斜觑,赶紧狗腿的给筠娘子扇过来:“我是怕娘子热着了,给你扇扇。”
    筠娘子哭笑不得道:“心静自然凉,你得好好练练。”
    “吁”的一声马车停了,筠娘子的身子往后一倒。
    筠娘子推开厢门,宋林赶紧过来道:“有一个小娘子带着丫鬟拦住我们的马车,丫鬟说她们的马车坏了,还说她们在这里等了很久总算碰到人来。”
    筠娘子走了出来,除了阳光格外晃眼以外,眼前这个小娘子——个头么,咳,略高。
    足有身七尺。
    筠娘子本身就属娇小,走过去立马矮了一个头不止。
    此女身着樱子红缠枝连云蝉纱大袖衫,下面一袭蜜粉色盘金万福绣八幅裙子,外罩绛紫二色金百蝶穿花对襟半臂褙子。
    好一个花团锦簇的贵女!
    贵女头戴双层霞影纱的盖头,盖头长至腰际。
    贵女拢袖站着,筠娘子上前盈盈一拜道:“不知这是哪家娘子?”
    两人隔着三层盖头,筠娘子自然看不真切,只觉这是奇花一朵。
    宋林和宋河都是家窑里打杂的,也没见过世面,只觉眼前的贵女个头比他们还拔高,“嗤”的一声笑了出来。
    连秀棠和秀娇也想笑了。
    筠娘子有莫名的排斥感,搭个顺风车本该是无妨的,可是一种古怪的感觉让她本能的逃遁。
    贵女站着不动。
    “我家的马车简陋且小,估摸着坐不下呢,爱莫能助还请见谅。”言罢筠娘子转身要走。
    贵女旁边的丫鬟开口了:“你们是哪户人家的?真是无礼!我家娘子是杨国公家的武娘。”
    杨国公是开国功勋,与高祖一同打了天下,据说力拔山河铜铃大眼神惧鬼憎,食邑三千户。人人笑谈杨国公粗人一个,拉帮结派一概不通,高祖反而更加喜爱。杨国公武将出身,一门忠烈人才辈出,长子任从一品骠骑大将军,二子是正二品镇国将军。本朝将权分离,将者无调兵之权,所以一门二将也不犯忌。
    杨武娘是杨骠骑长女。杨国公生生的把这个嫡孙女养成一个武痴,如今年有十六,因其身高马大无人敢娶。
    筠娘子只得欠了下身:“宋筠娘问杨武娘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