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穿成帝王的心腹大患 > 穿成帝王的心腹大患 第177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穿成帝王的心腹大患 第177节

    可眼前这驾马车不但看上去非常新,拉车的马体格也极为健硕,与整座溪口城的气质格格不入。
    马车门窗紧闭,看不出里面究竟有没有人。
    站在街角的江玉珣压低了声音问:“这是太守府的马车吗?”
    “回江大人的话,臣似乎从未见过。”梁志为的表情也突然严肃起来。
    “好……我知道了。”
    溪口城外的官道早已经被树木堵死,只有水路勉强可行。
    毫不夸张地讲,此地完全是一座孤岛。
    除此之外,溪口城内地面上覆盖着一层坚冰,别说是马车了,人行走起来都非常困难。
    来这里一天一夜,江玉珣还是第一次见到有车驶过街道。
    ……事出反常必有妖。
    江玉珣转身看了玄印监一眼轻声道:“跟上他们看看。”
    “是,江大人!”
    -
    马车穿过溪口城的主街,穿入了小巷之中。
    它在这附近绕了好几圈,最终停在了一户人家的后门处。
    江玉珣不急着进去,而是轻声问梁志为:“梁大人可知这家的主人是谁?”
    溪口城总共就这么大一点地方,梁志为虽不认得刚才那驾马车,却知道这家人的信息。
    “回江大人的话,这一户姓‘韦’,主人名叫‘韦书喜’。是今年年初从昭都附近搬迁过来的。”
    听到这里,江玉珣忍不住与玄印监对视一眼。
    “韦书喜”这个名字他们都很熟悉。
    大周人口足有六千万之多,是同一历史时期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但因战乱和自然灾害等种种原因,这些人主要集中在昭都附近,不但给怡河平原带来了极大的自然压力,也使得大周的南北经济结构极端畸形。
    自去年起,官方便不断组织和鼓励移民南迁,并颁布了许多优惠政策。
    除了开荒讨生活的百姓,和原本就来自南地的流民外,还有不少大族与富商也因此而来。
    这个“韦书喜”所在的“韦家”本是前朝世家,直至大周都风光显赫。
    不料花无百日红,韦家有好几人都脑袋不清,在应长川假装遇袭受伤期间参与了“逼宫”,并因此获罪。
    韦家的地位因此事一落千丈,不但部分家产充公,且昭都那些故交好友都不再愿与他们有所联系。
    因此,身为家主的韦书喜便咬了咬牙,选择携家带口迁往桃延发展。
    “刚才那驾马车是从学堂方向驶来的,”江玉珣当即对玄印监吩咐道,“直接上前查看车中所载之物是什么,不得耽搁——”
    漆黑的眼瞳如深潭一般望不见底。
    似乎正酝酿着一场风暴。
    “是!”玄印监当即领命朝巷内而去。
    江玉珣则跟在他们背后快步走向小巷。
    梁志为一边跟他一起向前走,一边犹豫着开口问:“江大人……这车里面?”
    不等他说完,江玉珣便沉声道:“雪天道路湿滑危险,行走都费劲,梁大人以为有什么东西值得为韦家人费这么大的劲用马车运送,并绕路停在后门口?”
    梁志为瞬间睁大了眼睛。
    说话间,玄印监已经一脚踹开了前方的马车。
    伴随着“咚”的一声巨响,车夫抱着头从马车上滚了下来,同时大声叫喊着“饶命”。
    玄印监直接跳到车内,一把将里面的东西拽了出来。
    “是棉花!”玄印监的声音自巷内传了出来,一遍遍回荡在江玉珣的耳边,“江大人,马车内有一袋棉花!”
    而另几名玄印监则直接进入韦家,押出了藏在里面的人。
    江玉珣快步走来接过麻袋,他没有细察手里的东西,而是面无表情地看向韦书喜。
    同时轻声对站在自己身边的梁志为说:“有人里应外合,从学堂‘买’来了棉花。”
    巷子内突然安静了一瞬。
    瘦死骆驼比马大,韦家乃昭都大族,江玉珣不信他们真的缺这一点棉花,甚至缺到了要与幼童抢棉花的地步。
    韦书喜看上去五十多岁,身材痴肥。
    直接被玄印监从被窝里抓出来的他只穿着一件中衣,此时正在雪地里打着哆嗦。
    看到江玉珣的那一刻,更像是见了鬼一般地直往地上坐。
    “江大人,江大人饶命啊江大人——”
    “饶命?”江玉珣语气平静道,“听韦先生的话,您似乎也觉自己该是死罪?”
    “不,不……”韦书喜疯狂摇起了头。
    他在昭都时曾远远见过江玉珣一面,当时只觉眼前人清贵不凡,未曾料想到对方竟会有如此迫人的一面。
    如今这一问竟直接将韦书喜吓破了胆。
    不等给他多说的机会,江玉珣直接转身对玄印监吩咐道:“把韦家上下所有人和这袋棉花一同带回太守府,不得有漏。”
    “是,江大人!”
    -
    韦书喜是个软骨头。
    江玉珣几乎没有审,他便将前因后果一口气交代了出来——
    韦书喜不缺旧棉衣,但缺“新棉衣”。
    他虽不像大部分百姓那样面临冻死的危险,但还想再穿得更舒服、更温暖一些。
    且总担心桃延的气温还会继续降低,自己再过几日也会面临生死危机。
    再加上韦书喜是个极懂“人情世故”的人,他来桃延郡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四处走动”建立自己的关系网。
    因此韦书喜早早便从当地官员口中得知了朝廷要带棉花来桃延的消息。
    接着立刻花重金一路买通官员和看守,赶在女工没有把它们制成衣服前,迫不及待运了一袋棉花回家。
    如今整座溪口城都忙得不可开交,要不是正巧撞倒江玉珣,这点小动作压根不会被人发现。
    韦书喜泣不成声道:“还请江大人从轻发落,小人可以认罪受罚,再……再掏钱在北方买十倍多的棉花,通通捐给桃延的百姓。”
    被他招出来的那几名官员和看守也在一个劲地磕头求饶。
    “求求江大人放了我们吧,我们只是一时糊涂啊……况且那袋子里的棉花连小半石都不到。”
    穿着中衣的韦书喜哆哆嗦嗦道:“是啊江大人,不过是一小袋棉花而已……按照大周律法,这也不算什么重罪……”
    前朝吏治混乱,远离昭都的桃延更是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殊风气”。
    如今早改朝换代,但部分官员却仍未从过去的美梦中苏醒。
    买的人和卖的人都觉得这只是一笔小钱。
    甚至这群人敢在今日动手,就是打心眼里觉得“买袋棉花”并非什么大事。
    一直没有开口的江玉珣忽然在此刻笑了一声,并缓缓地转过了身。
    “一袋棉花而已?”江玉珣缓步走来蹲在了韦书喜的对面,他看着对方的眼睛道,“大灾当前,这不是一袋棉花,而是十几条人命。”
    他越说语气越重,到最后竟有几分咬牙切齿之态。
    江玉珣从未在人前如此失态过。
    “怎么?别人命也是你能拿钱买来的?”
    太守府的侧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听完他的话,韦书喜在惊恐之余又忍不住抠了抠手。
    ——出生于世家贵族的他,的确是打心眼里觉得自己过得舒服,比旁人的死活更加重要。
    江玉珣一点一点攥紧了手心。
    此刻他的身体都在因愤怒而颤抖。
    看到韦书喜这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江玉珣怒极反笑道:“既然如此,韦先生不如先去院外,体会体会挨冻的滋味?”
    语毕,江玉珣便转身对玄印监道:“把韦书喜带下去,让他站在雪里好好体会一下什么叫寒冬。”
    “是——”玄印监当即领命,拖着韦书喜往出走。
    至此,还穿着中衣的韦书喜终于面色苍白、抖如筛糠。
    “饶命啊,江大人饶命啊——”
    “外面还在下雪,这样出去会冻死人的!”
    他大声尖叫起来,甚至手脚并用想往屋内爬。
    但江玉珣却如没听到一般走到桌案前,并拿起杯盏紧攥于掌心。
    他背对着众人,强压着怒意道:“把这群人全部带下去。屋门也关起来……”
    江玉珣的怒火几乎要凝为实质。
    玄印监与桃延郡当地官员向江玉珣行了一礼,默默地退了出去。
    最后关上房门,只留江玉珣一个人在屋内冷静。
    等侧殿只剩江玉珣一个人后,他终于抬手将已经冷掉的茶水一饮而尽。
    放杯的那一刻江玉珣才发现,此时自己的手正因愤怒而止不住地颤抖着,差一点便将茶盏摔在了地上。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端起水壶。
    然而壶内的水却不小心被他洒在了桌上,并打湿一片坐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