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都市言情 > 十二年,故人戏 > 第47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7节

    这是傅侗文特有的说话艺术,从不让她窘迫,这也是他再相逢对她说的第一句话。
    两人本是隔着轿车门,他绕过来,立到她身前。
    沈奚一霎以为他会做什么。
    他也以为自己会做什么,可只是强压着自己的情绪,伸手,在她的眼角轻拭了下:“风大,不要哭伤了眼。”他低声说。
    沈奚眼上的是他手指的热度,稍触即逝,怔忡着。
    两人对视着,真是有风,吹在她脸上,眼睛和脸颊都热辣辣的疼。果然哭过不能见风,她两手压了压眼睛,对他掩饰地笑着:“我们去哪里?”
    傅侗文腾出手,把车门关上,也笑:“介不介意陪我吃一点东西?”
    沈奚轻点头。
    傅侗文没有再上车的意思,同她并肩而行,在梧桐树下沿着霞飞路走。
    轿车缓缓在两米远的距离跟着他们两个的进程。傅侗文很熟悉这里的饭店和西餐厅,挑了最近的地方。沈奚进了西餐厅,透过闭合的玻璃门,注意到后边不止一辆车在跟着他们,至少有四辆。
    紧跟在两人身后,有五个人守在了门外。
    狭小的西餐厅,楼下有两桌用餐的人,见到门外的阵势都在窃窃私语,猜想傅侗文的身份。老板也不用傅侗文开口,主动带他们两个上了楼。二楼是个开阔的平层,只在窗边摆了两桌,中间那里有个长木桌,倒像是进步人士用来聚会的场所。
    傅侗文在点餐。
    梧桐树的叶子压在玻璃上,被桌上蜡烛的光照出了一道道的叶脉纹路。她着叶子,也能看到楼下的轿车,过去从未有过的阵势。他这次来究竟要做什么?只是为了给父亲看病吗?
    二楼从始至终只有他们两个客人。
    窗外风很大,碧绿的树叶在深夜里,一蓬蓬拥挤着,是一团团彼此推搡的黑影子。
    沈奚察觉他没动静,抬眼看他。
    傅侗文毫不掩饰、不避嫌地望着她。
    方才在马路边,有人、有车,万物干扰,乍一相对,眼前的景物都不是景物,是想象。而现在椅子对着椅子,人面对着面,一个四方小餐桌下,他的皮鞋在抵着她的鞋尖。
    都是真的。
    反倒是她懂得收敛,垂了眼,摆弄着手边的银制刀叉。
    “这两年……变化好大。”她含糊说。
    袁世凯死了,张勋又复辟,把清朝的皇帝扶上去……再然后又被推翻,回到民国。
    “还是乱糟糟的,”她想用时政上的话题和他聊,但无奈谈资少,总不见去分析军阀们的关系:“你有了许多企业对吗?你已经拿回自己的东西了,对吗?你已经有很多钱了是吗?”她记得小报上说的有关他的每个细节,也记得他的“嗜钱如命”。
    沈奚在试图避开那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捡了许多的话题。
    可傅侗文不给她机会,也不接她的话。
    他在盯着她的脸、眼睛和嘴唇在看,看每一处的变化,把她的脸和记忆里重合上。
    “为什么不说话?”她快演不下去了。
    他淡淡地笑着:“还有问题吗?我在等你问完。”
    沈奚摇头,轻挪动刀叉。
    桌下的脚也移开,他却恰好察觉了,皮鞋又向前挪动,和她挨着。
    这样细微的小心思,不露骨的暧昧……过去两人同居时他常做。他最懂女人。
    沈奚抿着唇角,不再说了。
    “那我开始回答了。眼下是很乱,但好在总理也在做好事,比如坚持参战。只要我们在这场世界大战中胜出,就有机会在国际上谈判,拿回在山东的主权。”
    “嗯。”她认真听。
    “还有你问我,钱的问题,”他默了会,似乎在计算,“我在天津的银行有九百万,上海汇丰银行存了一千两百万,在境外的银行也有六七百万,有很多的矿,大概十四座,入股的企业更多,超过了二十家。现在算大约是有八九千万,也许已经到了一万万。”
    沈奚一个月工资是三百六十七大洋,加上医院给的额外补贴,不到四百大洋,已经算是沪上很高的薪资了,仅次于正副院长。
    她错愕之余,打从心底地笑着,点点头:“真好。”
    这两年她时常在想,这样乱的局面恰好适合他大展拳脚,她不在身边,没有拖累,一定会好很多。要不然光是他父亲和大哥,就会利用自己来威胁到他。
    现在看,确实是这样。
    “真好。”她忍不住重复。
    高兴的情绪到了一个地步就是大脑空白,语言匮乏。
    眼下的她正是这样,她是由衷地为他开心。
    “为什么没有去英国?也没有去庆项给你介绍的医院?”换了他来问她。
    “我想试试自己的运气,”她说,“这家医院是新成立的,要是去仁济和中山那样的医院,还真是要介绍人,保证不能离职,不能结婚。听上去是不是很可怕?”
    “不能结婚?是很不人道。”他评价。
    “所以我没去大医院真是幸运的。后来,又是好运气诊治了一个在上海有名望的病人,名声就传开来了。又因为我是女医生,许多名流的太太都要来找我,这时候看,我的性别也占了便宜。”
    她用简短的话,把两年说尽,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老板送了前菜来。
    沈奚轻点头致谢,等老板下楼,她想到了要紧的事:“为什么不让我参与你父亲的治疗?”
    “明天我会去医院,今晚不说这些。”他不愿谈。
    也好,想要说服他改变主意,总要拿着病历细细分析,还要让段孟和一起做解释。还是明天公事公谈好。
    老板端来羊排。
    他还记得她爱吃羊排,他的是意面。
    “你还在忌荤腥吗?偶尔吃几口,不是很要紧。”
    “胃口不是很好。”他微笑。
    沈奚拿起刀叉,在切羊排时,留意到他吃饭的动作很慢,刚刚前菜时在说他父亲的病,没注意到他吃了什么。此时的傅侗文用叉子在面里搅了两下后,没抬起手,已经做出一副没食欲的神态,随便拨弄了一口后,搁下叉子。
    晚餐过后,傅侗文似乎有很要紧的事要去办,交待了自己轿车的司机,让人要亲自把沈小姐送到家门口。他在车旁,为她关上车门后,微欠身对车窗内的她说:“今天不能送你回去,抱歉。”沈奚摇头:“只有五分钟的车程,不用送,我走回去也好。”
    “回去早点上床,”他在车窗外,低声说,“愿你有一整晚的好梦。”
    “嗯,你也要休息好,”她其实很担心,“你看上去精神不是很好。”
    傅侗文笑一笑:“还不是老样子。”
    他招手时,车窗自动闭合。
    沈奚头枕在座椅上,等车开出路口,悄悄向后窗看。
    傅侗文已经在几个人的簇拥下,上了后面的一辆车,她见到的仅有大衣下摆和皮鞋。那辆车门被关上,车反向驶离。
    是去公共租界的公馆?亦或是回礼和里?
    也没问他这次来上海,是要全程陪同父亲治病,还只是来办手续?是不是确定了治疗方案就要回京?她手心按在自己脸颊上,是冷的手热的脸,凉的风烫的心。
    礼和里的公寓门外,守着十几个人。
    傅侗文的这间公寓一直无人居住,只是偶尔会有人来装电话、检修管道和电器。今日突然来了人,邻里起初都在猜测,是不是那位沈小姐回来了,等到晚上又纷纷打消了这个念头。来的人是位背景深厚的先生,而跟随保护他的是青帮的人。
    身旁人为傅侗文打开公寓大门,万安早在门内候着,要扶他,被傅侗文挡开,他沿着狭长的木质楼梯兜转而上,到二楼,谭庆项和沙发上坐着的男人同时立身。
    傅侗文笑一笑,瞥见书桌上有信纸,旁边还有个空墨水瓶。
    “是给你的信,我可不敢动。”谭庆项说着,替他脱大衣,身边的人也来帮忙。
    两个大男人一左一右,尽量让他的衣服脱得顺畅。
    等大衣脱下来,傅侗文单手去解自己的衬衫领口,还是不得劲,只得继续让人伺候着。直到上半身都露出来,后背和右侧肩膀有大片的淤青肿胀。
    “还是要敷药,”他自己说,“叉子也握不住。”
    “那帮学生是下了狠手,”谭庆项也是气愤,“你还不让我们动手,要我说,那些人里一定混着江湖上的人,裹了层学生的皮而已。”
    下午他们到了医院附近的街道,本想顺了傅侗文的意思去看沈奚,没曾想被上街游行抗议的学生组织围住了。不知谁说了句,哪辆车上坐得是巨商傅侗文,学生们被军阀背后的黑手、革命和民族叛徒这样的话语刺激着,砸了车。
    傅侗文不让人对学生动手,以至被人弄得这般狼狈。
    谭庆项把衬衫给他套回去,下楼准备冰敷的东西。
    “今日疏忽了,感觉是中了圈套,”傅侗文对另外那个男人笑,“万幸的是,你没有跟着车,让你一回到上海就看到暴力行径,怕会吓坏了你这个绅士。”
    周礼巡也笑:“在美国时什么没见到过,不怕的。前个月,美国农场主们还聚众烧死了一个黑人,闹得很厉害,我也是在暴乱里去的港口。”
    傅侗文把领带还给对方:“物归原主。”
    他方才走得急,在一楼接了电话就走,身上是被撕扯坏的衣服,干净的西装衬衫都在箱子里,来不及熨烫,只好临时借用老友的。衬衫和大衣来自谭庆项,领带来自周礼巡。
    “光是道谢可不行,你要告诉我去见了谁。庆项喜欢卖关子,害得我猜到现在。”
    傅侗文拿起那张信纸,将手探出窗口,抖落纸上的灰尘:
    “是过去的恋人。”
    伫立在窗边,这是他少年时候站立的地方,她应该也在这个位置观赏过窗外风景。
    他道:“一个,可以对我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女孩子。”
    第39章 第三十八章 今岁故人来(4)
    傅侗文展开信纸:
    “三哥,见字如晤。假若你看到这封信,那是我同你又错过了……”
    这是沈奚北上前留下的,多年后终于到了他的手里。那时她的心情,她的打算和她的忐忑,写明白的,还有没写明白的,傅侗文都能看透。
    央央……
    沈奚回到家,房东太太跟她上了楼。
    从医院外的打闹说到了房东那个在银行就职的侄子,劝说着沈奚周末和对方见一面。平时的她还能应付两句,今日实在没心情,草草敷衍着把人送出门。由于傅侗文的“没胃口”,她也没吃多少东西,送走房东太太后,翻找出来新年时患者送来的奶油饼干充饥。
    饼干盒子上是一副西洋画,花园洋房。
    她吃一会,想到他说过去山东买一幢洋房,再吃一会,又想到初到纽约时饿得不成样子,翻找出巧克力填肚子,事后在信上讲给他听后,就收到了当年还是稀罕物的夹心巧克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