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38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8节

    心事若有似无,睡意却无影无踪,床上春归刚刚“翻一烙饼”,脸冲着屏风,视线里就瞧见一双脚悬浮半空,吓得惊叫声脱口而出,好在春归脑子还算清楚,飞快用手掌把惊呼又挡了回去,还好在今晚是青萍当值,主仆两没有日积月累一块长大的情份,春归又不习惯和尚不谙熟的人同床共枕,就嘱咐了青萍睡在外间值夜,没被她那短促的一声给惊着。
    春归掩着嘴,下了床,把绣鞋半套,蹑手蹑足到纱橱跟前,探出脸去一望,当见外间挨着窗的炕床上,青萍动也不动的侧躺着,她才把纱门悄悄的合上,转回来狠狠瞪了渠出一眼:“想吓死我!”
    渠出一脸的无辜:“我刚从房顶上下来,你就翻过身儿,我哪想到这么凑巧,又不是有心要吓你。”
    春归仍把她“横眉冷对”一阵,才又靠回床上去,闭了眼不搭理这游魂。
    人魂两相处有这一阵时间,春归对渠出的性情也算大有体会,大半夜的还来她的屋里,必定是有话要说,可春归越是表现得好奇,渠出便越要故弄玄虚,反而春归爱搭不理,渠出还偏要合盘托出。
    果然,春归眼睛没闭多久,渠出就开始冷嘲热讽。
    “顾大奶奶哪里需得着为冯五娘的事烦心,折腾到这时辰了还在辗转反侧呢,沈夫人如今要笼络你,还指望着你替她拉拢大爷呢。别说那王冯氏上赶着给你添堵,沈夫人恨不得把她扫地出门,就算单论那冯五娘,人家未必就愿意和你共侍一夫。”
    渠出原以为她算是道中了春归的心事,必然会引得春归连连追问,哪知却见春归懒懒翻了个身,干脆把脊梁冲着她!
    可恼了自以为奔波大半天,一片热心肠被无情辜负的渠出姑娘。
    她一提气儿,飘到了床上去,非要跟春归面对面,跟竹筒倒豆子般,把今日跟踪所知的消息说了个干净利索——
    冯大姐相继在春归、沈夫人跟前吃了两遭冷遇,一腔怨气却只能冲冯五妹发泄:“你在那顾氏跟前服什么软?就该跟着我去见知州夫人,你这模样这性情,又还有那大一笔妆奁,知州夫人又怎么会瞧不中!”
    冯五妹摇着团扇:“今日和姐姐一见顾娘子,她待我们虽然和气,但姐姐那样殷勤,顾娘子可曾接着姐姐的一个字说话?摆明是不愿替赵舍人纳妾的。”
    冯大姐继续抱怨:“她不过是个失怙的孤女,还能做太师府的主?我们先知会她,那是给她的脸面,管她愿不愿意答不答应呢。”
    冯五妹继续扇风:“姐姐这话可是往无边大里说了,低为侧妾,本该着讨好正妻过活,看正妻的脸色小心渡日,顾娘子心中不情愿,妹妹日后又怎能在太师府立足,更别提靠着这层关系便宜娘家。”
    抱怨不止:“你怎么比得那些奴婢出身的侍妾,由得主母任打任卖?你也是富家出身的千金,身后有父母兄弟,手头有十里红妆,是名符其实的贵妾,还靠指着大妇渡日?”
    扇风不休:“再贵的妾,不还是妾?永远也不能和正妻争锋,当然不能任意发卖,可正妻若想打压,也就一句话的事,爹爹想让我嫁去官家,看中的是这门姻缘带来的利益,又不是单为了让我去给旁人添堵,结怨结仇的。”
    越发愤怒:“爹爹只当你是姐妹几个里最出息的人才,没想却是这般无用,论家境论相貌,你比顾氏可有半点不如?只要你进了赵家门,怎不想想总有把那顾氏取而代之的时候?”
    更加悠闲:“姐姐把堂堂太师府看成什么门第了?他们可是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必定家风清正,怎容得下宠妾灭妻的子弟,做下以妾为妻这等违触礼法之事?赵舍人是将要入仕的人,也不能为了内闱私情自毁前程,若真是个这样糊涂的人,又哪里值得爹爹废这力气交联呢?”
    冯大姐终于是说不过冯五妹,却到底还存不甘:“也是我瞎了眼睛,竟没看清顾氏是这等子妒妇,可惜了赵舍人一表人才,便宜了这样一个悍货。”
    冯五妹被冯大姐直引得发笑,把团扇一丢,挽了姐姐的胳膊:“快别气了,背里说人家的坏话,人家听不见,自是不会着恼,姐姐岂不成了白废力气,反而是把自己给气着了又何苦?要我看,顾娘子不答应才是情理呢,真讲心里的意愿,有几个女子乐意和旁人共侍一夫的?爹爹当年要纳良妾,阿娘不也闹着要回娘家,到底没让爹爹把良妾抬进门。”
    “可顾氏和阿娘不一样,我们是商贾门户,赵家可是官宦世族,世族媳妇可最讲究贤良淑德,就说薛家,薛三娘的嫂嫂当年,相公一中进士,人还在京城没回故里,就赶紧着张罗四处相看,要给相公纳上一房良妾了,薛家娘子才在汾阳城有这么好的名声。”
    “为了虚名,给自己添不自在,这样的贤良淑德真是无奈之累,顾娘子放得下虚名,就比寻常人不同,想来她也的确豁得出去,要真是和常人一般迂腐,早就走投无路,说不定连骨头都被人生生嚼烂下咽了。”
    “你倒和她惺惺相惜起来!”冯大姐气结。
    冯五妹莞尔:“难不成只让英雄惜英雄,就不许美人怜美人了?好了好了,姐姐也别生气,天底下又不是只有赵门一家世族,赵舍人一个才子。姐姐不若劝劝爹爹才好,与其在汾阳一头雾水的撞运气,还不如把我送去京城,将我的婚事交给大哥筹划,待明年春闱揭榜后,直接从进士中择配岂不便利?”
    后来,冯大姐辞了父亲回返王家,冯五妹又再游说冯母:“姐姐这回好容易劝服了爹爹送我去北平,阿娘可别再阻挠了,反而得摧着爹爹快些准备才好,省得日久生变。”
    冯母:“我这头还气着你姐想一出是一出呢,你可倒好,感情你们姐妹两是串通好的?你长这么大,都没离开过我一步,你那嫂嫂又不是个柔和性情,我怎么放心送你去看她的脸色!”
    “阿娘,嫂嫂就是性情急躁一些,心地却是不差的,您可别怪错嫂嫂……不是还有大哥吗,大哥打小就疼我,阿娘不放心嫂嫂,难道连大哥也不放心了?阿娘若再不把女儿送去京城,可真就指不定哪日,女儿只能听从父亲的主意,做了人家的妾室了!阿娘难道真希望女儿做妾,终生都要看着主母的脸色小心渡日?只有送女儿去了北平,婚事由哥哥做主,说不定才能争取得一线转机。”
    ——渠出说了这一长篇的话,才见不知何时,春归已经睁了眼听得津津有味,气得这魂婢用脚“踩穿”床板,沉下一半截身子,口吻就越发地冷嘲热讽了:“你生怕人家恬不知耻的贴上门来做妾,人家又哪里就稀罕来你家做小?据我看来,冯五娘可是个有主意有见识的女子,比某些小肚鸡肠的妒妇强多了。”
    她越是毒舌煞气,春归偏是笑逐颜开:“冯姑娘今日笑议花卉等次时,我就知感她有别样心思,且要论机心处世,更有别于她的长姐,三奶奶再是怎么心热,那番打算也注定是要落空的,我有什么好忧愁焦虑的?”
    “真嘴硬,你若不关心,做何听得这样认真!”
    “我与冯姑娘虽说只有一面之缘,却觉着和她性情倒有几分相投,又横竖是夏夜难眠,正巧有姑娘这番闲话解闷,总比一个人在床上烙饼子有趣。”
    渠出一双水杏眼,把春归好一阵瞪,连她自己都没发觉火气不觉间就消散了:“你真觉得冯五娘还算投缘?”
    “她和我的性情有几分相似,都是不肯听任他人摆布,想方设法也要争取自己自在的人,也难怪彼此欣赏。”
    渠出终于是忍不住,“扑哧”笑出声:“奶奶倒是大言不惭呢。”
    不知怎么就觉得现在看春归,要比从前顺眼许多了,渠出又飘了起来:“你睡不着,院子里也有个睡不着的,正好能彼此解闷,挨过这蒸笼一样的夏夜,不用谢我告诉你这件好事。”
    ------------
    第82章 谁也难眠
    挑开门帘儿,除了廊庑寂寞,只见一院的清凉月色,樗枝婀娜下,影影绰绰中,是一条案,一张席,坐一个人。
    他外衣披敞,发髻却还工整,是仿了古人席地而坐,却不依古礼跽坐的规矩,斜靠一张凭几,屈起一只膝盖,赤脚踩在竹席上,不需用力的另一只手臂,往膝盖上闲闲的搭着。
    椿叶挡了月色,落下阴影,使他的神色一时令傍门而立的女子,看不清。
    当春归再接近些的时候,巧有一阵清风,卷来味息浮沉,令她惊奇:“瞧着是一案的茶具,竟不察迳勿是独坐在院子里饮酒。”
    她忽然开口说话,也没惊着兰庭,稍稍的转头看过来,面庞便从阴影里移出。
    他也不知饮了多久的闷酒,但目中清亮,显然没有些微的醉意。
    似笑着,又似仍是淡然的神情,只一直看着春归主动在对面坐下来,也不依古礼,很随意的盘膝。兰庭把一盏酒,不多不少的饮下些许:“辉辉对酒味,可真敏觉,隔着老远就能感知。”
    不能不敏觉,小时候偷爹爹的酒学着举杯邀月,那时不知这杯中之物的厉害,只觉喝着和甜水无差,大口大口的模仿英雄好汉快意人生,结果酩酊大醉,虽说过去了这多年,还对那冲喉的酒味记忆犹新。
    不过此桩糗事,大无重提的必要。
    于是春归尬笑:“过奖过奖。”
    兰庭稍稍坐得端正些,不再斜靠着凭几:“案牍劳形至夜深,仍无睡意,看着今晚月色还好,本想着饮茶赏月,忽而却想饮酒更有意趣,辉辉可愿小陪一盏?”
    虽然有一桩不堪回首的往事,不过春归却并没有因此减褪举杯邀月的情趣,奈何她现在却是不能饮乐的。
    兰庭也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大意:“是我冒昧了,一时疏忽辉辉仍在孝期。”
    “我只能以茶代酒。”春归说着就欲动手。
    兰庭却急着“补过”:“还是我来吧。”
    春归看他取火备汤,用竹则盛嫩叶,待得汤面气浮氤氲,取此萌汤若许涤盏,便将嫩叶投于白瓯,又待汤至纯熟,注汤入瓯,月色下就浮动起清香几缕。
    春归过去就极爱看父亲大人泡茶,那一套行云流水风雅雍容,才是让她渐渐爱上品茗的根由,以至于那时年节里去宗家,看着顾华英等几个族兄捧着茶盏斜睨奉茶的貌美婢女直垂涎,好副登徒子采花贼的作态,春归直觉手心发痒,恨不能上前夺了他们的茶水,大是嫌弃这等恶劣的人作贱了品茗的风雅。
    品茗需得和父亲、兰庭一类的人物,才能称为意趣。
    只是……今晚不能称为合格的品茗,一个在喝茶,一个却在饮酒。
    院子里确是比屋里清凉许多,风吹得樗叶,难以长久的安静,故这树荫底,月色也是忽亮忽暗,人脸也是忽明忽昧。
    谈话却一直是往轻松里深入,由兰庭罕见的做了主导,很莫名的大谈其谈瓶花之道,从择瓶的见解,春冬用铜,秋夏用磁;到花卉的九品九命,再到折取花枝时,要侵晨带露,半开半合,才能香色数日不减。
    忽而又转移到了根雕,把各色木材的优特逐一点评,对于这一门类,春归因着“家传”的缘故,确然要比瓶花更为精通,尤其是对根雕的存藏,南北几位大家的手法,她从前听父亲、逍遥子谈论不少,一时间和兰庭你一言我一句,探讨得热火朝天。
    可渐渐,春归心中有了异样,她想起近来寻常,和兰庭相处时,他虽不多正襟危坐,却也鲜少放浪形骸,总之温文尔雅时多,看似但凡儒士文人都如这千篇一律的姿态,不见真骨本质,仿佛那画上的虚容。要换上另一个人,春归怕是会觉伪作敷衍,偏偏是兰庭这样,他维持礼节恰到好处的关怀,春归皆能认可为真挚。
    反就此刻的兰庭,大不同于往日的端正,他披衣赤足侃侃而谈,虽似本真的模样,却忽让春归品觉出一种奇诡的疏远。
    她的话渐渐少下去。
    风来时,叶移光清,她想留意去看兰庭的眼睛,而他好像总是有意的,在这时避开去。
    他的酒也渐渐喝得急了,意识反而更加清楚,话题一转,居然讲起造园,似乎越发无边无迹了。
    春归不怀疑这些都是兰庭的喜好,因为他讲起这些,确然就如随手拈来,没有长期的积累收集,怎来这样的不加思索。
    可越来越像的是,他正是利用此刻的本真,遮掩真正的心事,那心事打扰得他,夜深无眠,本想品茗赏月,最终也因心情浮躁而放弃,干脆饮酒更加便利。
    赵兰庭原本是不需别人陪伴的,倒是顾春归多事了,像她出来,反而讹了他的一盏好茶,更兼废了他一番陪侃。
    所以这情形看着,喝酒的人兴致越发高昂,喝茶的人却好像有些疲倦了。
    “辉辉便早些安置吧。”兰庭终于不再继续“展示才华”,格外善解人意。
    于是春归终于又看见了一双,没有躲闪的,安静幽亮的眼睛,他真的一点都没有喝醉呢。
    事后,春归细细分析自己的心态,发誓并没有不甘恼怒,她明明可以体谅兰庭的心情,就像那日她因为送走母亲的亡魂而痛哭,但就是不肯和兰庭分享真实的心情一样,盲婚哑嫁的夫妻,相识不久的二人,春归认同兰庭同样也有他的心事,不愿为旁人知察。
    天知道那时她为何没有顺水推舟识趣告辞,反而把一件已经决定暂时隐瞒的事,脱口而出。
    “其实……今日青萍告诉了我一件事……她说……母亲当年,是被休弃……”
    天地之间仿佛瞬息沉寂。
    矛盾的是不知哪里的虫鸣,越来越响亮了。
    春归想她的直觉要命的又再准确了,兰庭今日的异状,当真是因为提起他亡母——朱夫人的缘故。
    她看他下意识就去拿酒盏,却当手指触及青瓷时,又再缩了回去。
    春归不敢去看兰庭的眼睛,也差不多就要因为后悔,落荒而逃了。
    真要命,自己的脑子一定是被泼了油,才能把两人之间的气氛弄得这样尴尬紧绷。
    “准确的说,不能算休弃。”兰庭忽而开口,语气平静。
    “啊?”这声表示疑问的语气出口,春归越发沮丧了,她疑惑的是兰庭竟然会回应,这让她怎么解释自己的意思呢——我可万万没有质疑迳勿为了维护母亲,歪曲事实的想法啊。
    “恩。”
    这是兰庭的又一次回应。
    春归:……
    好像越来越解释不清楚了。
    不过好在兰庭并不在意春归为何质疑:“父亲当年的确写了休书,母亲也的确被逐出府,可是事后,皇上察明母亲是被万贵妃陷害,收回申斥的令旨,并下恩旨,宽慰我的母家,所以父亲又收回休书,迎回母亲的灵位,供于家祠,又所以依据礼法,母亲并非赵门出妇。”
    “母亲当真是被万贵妃陷害?”脱口而出的话后……春归恨不能扇自己一个耳光,立马解释:“我不是心存怀疑,只是今日听青萍说,皇上申斥母亲的罪错,乃是污陷后族,我以为……”
    “母亲被休,确乃源于阴谋。”兰庭看似回应,实则却是用这模糊又简短的话,阻止了春归的更多猜测。
    但春归当然没有这么容易便被敷衍,被休是源于阴谋,那么究竟是谁策划的阴谋,还有,为什么兰庭只说被休,朱夫人是怎么去世的,朱夫人的去世,又是否和被休弃有关?
    太多的疑问,春归想要知道答案,但又不无犹豫,她并不确定今晚是否时机合适,其实她也许清楚,她不应在今晚纠缠下去。
    也果然看到了,兰庭从来没有像此刻般,冷淡又深遂的眼睛,使他像变成了一个莫测的人。
    “迳勿,我是想知道,我应当对谁同仇敌忾,沈夫人和这件事有没有干系。”
    ------------
    第83章 吴家命案
    春归不知道的是,兰庭此刻,也有类似于懊恼的情绪,他并不在意春归的追问,设身处地的想,任是什么人突然得知了丈夫的婆母竟然有过被休弃的事故,都会满腹疑惑,更何况还关系到继母,更何况这桩婚姻是继母一手促成,难保不会产生更加不好的联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