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34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4节

    兴许是尹先生的运气当真不错,在赵大爷还没有“痛下决心”的时候,王久贵父子便急匆匆地赶来了汾州府衙,他们跟着一位皂役,惶惶不安地抵达一处偏厅,当再见到兰庭,王久贵这回是毫不犹豫的膝跪下去,还拉了一把儿子王平安,险些没有直接把王平安拉得摔倒。
    兰庭忙阻止了王久贵的叩拜,把他掺扶起来:“晚辈怎当长者行此大礼?”
    他虽是官家子弟,被庶民尊称一声“舍人”,到底自己还是个白身,没有资格受到参拜,兰庭虽然视腐礼不以为然,但他又不是狂妄自大,人与人之间应守的礼节和道义,兰庭一贯认同。
    王久贵是真惶恐了,不知该如何是好,他就算因为凝思的暴露,怀疑珍姨娘也是帮凶,却万万没有想到珍姨娘竟然还能飞檐走壁,简直就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亏他昨日,听说兰庭竟然惊动了锦衣卫时还暗暗抱怨——他自来就怕招惹官非,对官员权贵恨不能敬而远之,更不说沾染上锦衣卫、东厂这类把达官贵人,都敢逮拿审讯的凶神恶煞。
    可昨日要不是那些身手同样了得的锦衣卫,珍姨娘两个凶犯必定溜之大吉,今后他们一家子哪里还能安稳?岂不日日惊怕着珍姨娘来取性命?!
    王久贵这回,可真是把兰庭看作了救命恩公,赵舍人在他心目里的威望,甚至远远盖过了莫问道长。
    不过父子俩的心中,当然还是不少疑惑的,怎么也想不通为何招惹上珍姨娘这样的,有组织有计划有胆有谋的悍匪,他们虽然走南闯北,但经营生意时一贯坚持着和气生财,与同行之间连摩擦矛盾都少有,更不说结下深仇大恨了。
    兰庭问:“珍姨娘、凝思之外,另一凶徒是何身份,又是何时买进的贵门?”
    王久贵原本已经对兰庭说过了珍姨娘、凝思的情况,但因为此刻他过于惶惑,没把问话听清,又再啰嗦一遍:“珍姨娘和凝思,都是从同个人牙子手里买进来的,是六年前的事了,老朽还记得那牙人叫袁五,虽说上头没有牙行管属,是跑单活,却是由老朽信得过的一个家人推荐,所以我家但凡缺人手,都从他那里买雇。”
    有的高门望族,尤其是王公显贵,对于仆役的要求极高,一般不会信跑单活的袁五这一类人,不过王久贵不同,他就是个商贾,对仆役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牙行待他这一类客人也没有那么殷勤,需要劳力时,找跑单的袁五更加便利,谁能想到居然有人利用袁五,楚心积虑往他家里头潜伏悍匪死士?
    “昨晚那仆妇罗氏,也是从袁五手里买入,老朽今日问过几个管事的仆妇,其中一个还记得,罗氏是袁五主动推荐的,说是罗氏原本就在一个官宦之家为仆,会一手园艺培植,原本的主家被治了罪,她无儿无女又死了丈夫,没个依靠,于是被单独的变卖转手,时间是在年余之前。”
    兰庭来见王久贵父子时,也顺便捎上了王三,他便立即为自己辩白:“六年前也好,年余前也罢,儿子和阿娘当时可都没有插手仆役的买入遣出,经管的人可是三太太,这三人,和我们二房可没有半点干联。”
    王久贵这时也根本顾不上训诫儿子,叹声气道:“昨夜发生那样的凶险,老朽就算愚钝,也看出珍姨娘等三人的来历必不简单,趁夜便遣了仆从,去堵那袁五,把他狠狠一逼问,他就受不住了,交待这三人,的确是有人付了他重金,让他想办法送来我家,凝思根本不是他的养女,珍姨娘、罗氏的来历也都是他说了假话,却连他,都不知这几个人从哪里来,真实名姓,连买通他的那人,只晓得自称韩四爷,就露过两面,其余一概不知。”
    关于幕后真凶的所有线索,这回算是彻底被斩断了。
    ------------
    第72章 怀璧其罪
    看着愁眉苦脸的王家三父子,兰庭仍然没有放弃努力,他这才将早前告诉春归的一番分析,再度复述,把目光看准了呆愕的王三:“依我猜测,珍姨娘应当试探过三郎君,否则不至于做此计划,三郎君可能回想起来蹊跷之处?”
    王三这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早前听说三大死士齐心协力的目标,竟然还真是助他夺得掌家大权,王三深刻“自检”,以图发现自己身上有何让人舍生忘死赴汤蹈火的闪光点,刚刚滋生些微洋洋自得来不合时宜的情绪,就被兰庭看似平淡的一问浇熄,冷汗都险些直淌下来。
    他虽立时想到了一事,但却不敢承认,一来他曾信誓旦旦担保,他可是义正严辞拒绝了珍姨娘的引诱,现下哪敢反口,又说私下里和珍姨娘颇多来往,才至于听她提议那一件事;再者,当初他可是对珍姨娘的提议赞不绝口,所以才险些导致了一系列的命案,此时交待出来,虽说不会被送官法办,却逃不过父亲的一场家罚。
    王三这么一犹豫,被兰庭清清楚楚看在眼里,便把面色忽一端凝,口吻也更严厉几分:“三郎君,有能力蓄养死士者,身份绝不简单,若不弄清根源,王家可是折损了幕后之人三员死士,三郎君就这样自信危险已经消除,日后能够安枕无忧?”
    王久贵已是一声厉喝:“孽畜!还不实话实说,难道要看我王家遭受灭门之难你才趁心?!想不到我竟然生养出你这么个逆子,与其连累你这两个兄长,不如我今天就把你活活打死,先死了你这引头的祸害,说不定就能绝了后患!”
    挥舞着老拳直冲王三而去。
    王平安只好拦腰抱住老父亲,也冲王三吼:“本不和三弟多大相干,何苦这时还支吾隐瞒,激得父亲急怒!三弟还是快些说了实情,我们才知道这些祸殃是因何而生。”
    见这情形,王三也知道撑不过去,忙说了真话:“原本也真不算一件事,儿子早就抛到脑后头去了,听赵舍人的提醒,才依稀想起来,要说珍姨娘回回冲儿子说话,无非引诱哄骗之辞,就有一件,她说好多人户,都是靠包矿一夜暴富,现下舶来品的行市,越来越多商贾插脚,还有好些西洋商人,更加竞争不过,不若劝了老爷改行,投钱包几座矿下来,不用三两年,王家就能称为富甲天下。”
    悄悄翻了眼皮,睨着父亲的神色,似乎平缓了些,王三更是一口气说完:“儿子就是随口答应了,也没放在心上,哪知道珍姨娘会……现在想起来,珍姨娘一个仆妇出身的侍妾,哪里有这些见识,认真蹊跷得很。”
    他可不敢说,当时自己对珍姨娘的“见识”大以为然,表示确当如此,且还私下去打听了一番包矿的详情,得知需要重贿高官显贵,才打消了主意,因为王三知道无法说服父亲允同,更不可能让兄长认同,他想也白想。
    而因为王三的交待,王平安也有如醍醐灌顶:“父亲,关于包矿的事,大约是一年多前,儿子也听母亲提议过,当时儿子立即就回绝了母亲,说这行花耗太多,再者也不是没有风险,我们王家更没有这方面的人脉,实在不可行,母亲倒也没说什么,儿子却疏忽了,母亲怎么会凭白无故有此提议?”
    莫说包矿,周氏连舶来品这“本行”,也是一知半解,这么些年来,她除了这件,也从没过问外业事务。
    “这样,脉络就很清楚了。”兰庭归总道:“正应那句怀璧其罪的话,看来王翁的万贯家财,是引起了旁人的觑觎,此人早在五年前就计划,安插珍姨娘和凝思,一个貌美,一个普通,目的一为王翁,一为主母,奈何凝思先行受挫,乃因主母既不理家,也根本不能影响王翁,紧跟着王翁虽然纳了珍姨娘为侍妾,却对她心生忌防,导致珍姨娘又再受挫。”
    “珍姨娘目的并非害命,所以起初想的办法,所做的尝试,仍然是希望能够说服王世兄,于是怂恿了大太太开口,奈何王世兄根本不作考虑,珍姨娘于是对王世兄才起了杀意,这意念一生,仅有凝思相助就不保险了,于是珍姨娘通知了她真正的主家,罗氏又被送了进来。”
    兰庭喝一口茶,又再继续分析:“罗氏除了同样是袁五经手,表面上和珍姨娘、凝思毫无瓜葛,由她送信联络外头,安排买通药工杀人灭口的事,就更加不会引人察觉,再者,三太太遇害那日,据察,珍姨娘、凝思都在正院,没有时机在三太太房中暗藏草乌,应当是罗氏动的手脚,包括她们计划嫁祸三姑娘,也是罗氏实行的栽赃,这样就算有人看见罗氏,也无法和珍姨娘、凝思相联系,三方都没了嫌疑。”
    王久贵对兰庭的分析十分信服,但他更加关心的还有一点:“既是这样,就不知那幕后真凶,还会不会继续为恶,老朽真不知应当怎么办才好,总不能仅是戒防着。”
    做为被算计的一方,王久贵这时心里虽然愤怒,却也没那想法追察真凶,他算是彻底明白过来,那觑觎家财的匪徒,一定不是常人,甚至不可能是山贼盗匪,那些人的手段,就是打家劫舍,明火执仗地劫掠,哪里会如此迂回麻烦,且游说自家去包矿,那必定就是达官显贵的意思——想要包矿,必先重贿,这千万贿资会落在谁的腰包?
    只是富甲一方,都险些引来了杀身之祸,王久贵还哪里敢去察真凶?
    “要想根绝隐患,倒也简单,王翁只要把这一案件的实情冲仆从公布。”兰庭道。
    “这就行了?”虽说对兰庭十分信服,王久贵仍然难免犹豫迟疑。
    倒是王平安脑子灵光:“告诉了仆从,这事就会张扬到外头去,不管谁是幕后真凶,他知道事情败露了,咱们有了防范,今后无论是谁掌家,都万万不会再去包矿,那人只是图财,和我家并无仇恨,应当就会放弃计划了。”
    不管有没有旁人上钩,反正自家应当是安全的。
    相比王久贵,王平安更加庆幸自己这条性命能够有惊无险的保住,首要的功臣当然就是兰庭,故而他也不待兰庭张口,就主动提出:“父亲,当初汾州摊派粮长,不幸落在我家,父亲因而行了重贿给施知州,才得摆脱征送税粮一职,这件事情本就是事实,既是赵知州现下察办,父亲理当配合才是。”
    “是当配合,是当配合。”王久贵的态度彻底扭转过来。
    一想到他历来对官宦豪强敬而远之,只想着悄无声息的富裕,哪知如此小心谨慎,差点还是中了谋算,身家性命全保不住。他也算看出来了,这位赵舍人,赵知州的长公子,果然就如传言,才干品行都无可挑剔,将来必定是前途似锦——他可是打听过,赵知州参劾了荣国公,就根本不是多大一件罪错,结果呢,皇上下旨申斥了荣国公不说,还召了郑三爷去北平,到御前领罚,不改劣行,终生不许回籍。
    荣国公这回可是栽了大跟头,在汾州声望不复,足见郑贵妃虽说得宠,皇上到底还念及结发夫妻的情份,这样支持赵知州,不正是因为赵知州乃皇后的妹夫?
    就算站队,王久贵也觉得这回是利大于弊,很是划算。
    更不说若非赵舍人,正妻和嫡子就被人谋害性命去,王久贵可是重情份知恩义的人,冲着这个他也不会再回绝。
    只是兰庭,因为轻而易举就收获了施良行的一条罪证,想到因为王家一案,他还讹诈了春归的一顿晚餐,后知后觉良心不安起来,回到书房,一见尹寄余仍在,没怎么斟酌言辞,就张口问出:“你这做兄长的,可知阿晓都喜好些什么事物?”
    尹寄余刚喝一口茶,就“卟”地一声都喷了出来。
    ------------
    第73章 关系重大
    在尹寄余的视角,兰庭早前先有“空前绝后”的魂不守舍,暗下定是揣着了不得的心事,离开一阵,转来看着神色倒是正常了,一开口却问起了晓低的喜好,前后契合,得出的结论足以让尹寄余失惊打怪,对于此件可谓天崩地裂的震悍事件,仅是把兰庭当作一株奇葩用茶水“灌溉”实在不算过分。
    可是这位赵大爷,竟然还敢给他脸色瞧?!
    尹寄余也把脸往下拉,揪着胡须生气:“尹某知道太师府门第高,赵大爷您前程似锦,尹某与拙荆,带着小妹,一家三口全赖太师府庇全,才有衣食丰足、现世安稳,可尹某再没骨气,也没得把唯一妹妹的送去做妾的道理,劝大爷还是死了这条心。”
    兰庭深知尹寄余的性情,看穿他这是在拿腔作势,心中虽觉好友大不正经,倒也没有无趣的戳穿,冷脸斜睨着他,撩动毒舌:“我算是知道了,闵公当年为何断言阁下不宜入仕。”
    “那是老师看出敝人淡薄名利。”
    “分明就是闵公眼光独到,情知阁下虽有满腹经纶,却无洞谙人事之能。”
    尹寄余立时上当,揪着胡须抗议:“当我真误会了迳勿你?你和晓低,虽论不上青梅竹马,大爷也是看着晓低长大,真要是有那心思,也等不到这时候,无非就是我看你今日古古怪怪,打算着激怒激怒,让你着急上火,才肯把真话说出来罢了。”
    他是认真好奇,不知何人何事,才让赵大爷这样怪异。
    却又立时反应过来,没能激怒兰庭趁机套话不说,反而自己露了真话。
    尹寄余无奈,泄了劲头,悻悻然坐回椅子,喝一口茶:“大爷也莫黑着张脸,我虽浮夸些,又没有当真把茶水喷你一身,知道大爷有洁癖,真要溅了点唾沫星子在大爷身上,在下那点可怜的薪资,就怕得被克扣光了。”
    见这仁兄十句话不离薪水,兰庭失笑,自也不会再和尹寄余纠缠,他想了一想,认为自己有事相求在先,也不应隐瞒缘由,再者那缘由又确然没什么难以启齿:“是因内子,帮了我一个忙,我想着应当答谢,又不想让她先就察觉,我也留意见阿晓与内子虽说相识不久,却似乎十分投契,猜测她们之间应当有相同的喜好,所以才来请教仁兄。”既把毒舌收了起来,称谓也从阁下改为了仁兄。
    赵大爷的古怪竟然是因为女子?而且还是为了他那位盲婚哑嫁的新妇?
    尹寄余大觉兴奋——说什么来着,就看那大奶奶是个厉害人物,今后和大爷有得一拼,这才多久,就能让大爷魂不守舍、时时记挂了?
    他就更不想帮手了,能见兰庭大爷出糗,这可是百年难遇的乐事。
    却偏故作神秘,压低声量:“晓低的喜好,不是我不说,就怕说了,迳勿你也没法子满足大奶奶,还得立即推翻她们之间有共同喜好的说法了。”
    这下子换作兰庭好奇了,便是因为尹寄余端着三缄其口的造作,他也不恼,很善解人意:“减薪的话就当我没说过。”
    “我也从没把这话当过真。”
    “罢,仁兄随同家父前来汾州,任劳任怨废心废力,应当加薪。”
    尹寄余喜笑颜开:“晓低喜好的是美男子呀,而且多多益善!”
    眼看着兰庭的一脸热忱瞬间转为冰冷,尹寄余只觉今日不要太愉快,大笑得连茶水都喝不下去,却还没忘冲着兰庭的背影喊着:“迳勿,可别忘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兰庭头也不回:“仁兄也别忘了,空口无凭立字为据。”
    ——
    答谢之物一时不能定夺,但答应在先的事兰庭却没忘记,并不到傍晚,他便再回了一趟内宅,把王平安和王三的话一五一十的复述,春归听后有半刻不语,她分明是深思的模样,兰庭所以也不多话,把一盏茶慢慢的品呷,一会去看屋子里的花几上,放着一个仿旧大腹的青铜罍,里头参差插着形态各异的一篷植叶,并没有鲜花点缀,古朴的器物衬着蓬勃的碧草,却别有一番生机意味。
    一会儿又去看雕花窗外,傍着廊庑而立的一株椿树,纵是那柯叶纤细,也能遮起数尺荫凉。
    府衙是公邸,从不属于一人一姓的家园,就好像兰庭和春归虽说现在在此暂居,不久后必将离开,他们不会知道过去有什么人住过这里,也不会知道将来还会有什么人居住,所以他们本无必要把这短暂居留的院舍用心布置,但兰庭却依然发现了,相比起他刚住进来的时候,院舍的陈置还是有了细微的更改,不失情趣的布置,只像是不经意散示在边角,当静下心来的时候,目光会注留的地方。
    这让兰庭忽而有些期待不久之后回到北平,回到家中,他期待今后的生活也会发生不经意的改变,多一个人,也多一分情趣。
    春归却在这时终于理清了思绪:“虽说据王家兄弟二人所言,珍姨娘等人的计划似乎就是怂恿他们家包矿了,但我实在难以置信,那幕后真凶不惜安排死士潜入王家,仅仅就是为了图财。”
    兰庭见她有些慎虑的模样,鼓励道:“辉辉心中想法,不妨直言。”
    “昨日也听迳勿解释过,有能力蓄养死士的门户,唯有王公豪贵,虽说我也见过有些勋贵人家,空有名头实则落魄,但要是真落魄了,以至于要去图夺商贾的钱财产业,先不说还有没有死士愿意为其效忠,就论失势的勋贵,哪里还能控制官府,把开矿的资格指派给王家,然后私吞下那大笔的贿金,日后还能源源不断盘剥营利?”
    春归也算点出了矛盾之处,落魄的勋贵,没有能力私吞巨财,可要是势大的豪贵,必不缺钱财,又哪里至于如此楚心积虑算计王家一介商贾。
    兰庭颔首,由衷称许:“王翁及王平安这样深谙世情的商人,都没有意识到矛盾之处,辉辉还能想到,已然是不简单了。”他想了一想,还是决定透露几分:“事实上王公豪贵,虽有蓄养死士的能力,若非有了图谋的心思,也不会着力蓄养死士,这幕后真凶,应当不是特别针对王家,也就是说他有可能在不少富贾门中,都潜配了死士,此人的图谋必不简单。”
    果然!!!
    春归不由心惊肉跳——白氏的魂灵,可是被那个劳什子玉阳真君引来的,而且“劳什子”还一再强调,唯有帮助白氏彻察死因,才可能免除生灵涂炭、人间浩劫,这起案子就绝对不会简单,珍姨娘、凝思不会是真凶的唯一死士,甚至可能仅仅只是千百之一,那真凶可不是有巨大的图谋?兰庭没有明说,春归也在思量,应当是与夺储相关。
    能够引得天下大乱、惨死无数的浩劫,无非就是战乱,国破家亡,因而士庶皆难幸免,只如今虽则不能称为强盛之世,却也没有岌岌可危的动荡,春归虽然对这些军国大事不太懂得,但是从纪夫人,从父亲,从兰庭口中均已证实,弘复之年,要比先帝之时太平许多,也是兰庭告诉的她,虽然如此,可一旦继位之君不能延续弘复之治,说不定就有危亡之祸。
    她如果相信“劳什子”的说法,就必要相信将来登位的新君暴戾无道,以至于战乱四起,尸骨遍地,而要阻止这一切发生,就是阻止暴君得位,协佐使贤能者为天下之至尊。
    但春归又无比烦闷——小女子何德何能?
    她只能眼巴巴地看向兰庭:“迳勿既知此案背后,或许关系重大,不会,不会就这样轻轻放下吧?”
    “辉辉是想继续追察下去?”
    “我确然有个蠢念头。”春归难得这样的谦虚:“试想此真凶这样歹狠,且怀有不轨之图,若真放任他得逞,迳勿父祖伯叔,皆乃士林中人,就连迳勿,将来必是要为官入仕,只怕会受牵连,沾惹祸事。”
    “言之有理。”兰庭颔首。
    他也确然是没想过置之不察,甚至深以为机缘巧合,让他发觉这件诡异命案,也许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不过辉辉就莫为此事太过忧虑废思了,这件事涉及太重,又极险,你心里有数就好。”兰庭叮嘱道。
    春归也很沮丧,她就是想察,也没有能力。
    只又眼巴巴道:“我定会守口如瓶,不过,迳勿若是有了发现,能不能透露让我知情?”
    兰庭失笑,不知为何,他们明明在谈论如此凝重的话题,就几乎忍不住嘴角上扬了。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