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穿进年代文 > 分卷(62)

底色 字色 字号

分卷(62)

    于鸿光拿着手中报告认真总结道: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计算机项目是一项庞大运算,确实仅凭央大几位老教授很难继续推进,但是其实也并没有央大几位老教授们申请书打得那样困难。就在刚才咱们研究员还讨论过,若是以这个项目如今的进度交给他们,他们自认并不需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劳人才伤财就能完成。
    院长略微沉吟,可是不管怎样这技术都是央大研究出来的,我们冒然接手好说不好听,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们要抢央大的研究成果。
    陈博良释然笑道:咱们当然不能这样做,就算央大那边真有移交之心,咱们这头都不能接受,咱们研究院本就是最高级别研究院,怎么能做这种抢夺他人科研成果的事情。
    院长听后,满意点头,陈主任思想觉悟很高。
    陈博良笑道:主要是咱们单位不能做这样的事情,咱们作为最好研究院代表的也是国家形象,绝不能抹黑。
    现在的问题是央大那边心有余力不足,主动申请帮助,他们还申请多单位联合研制,既然咱们单位就能完全独立解决,我认为没必要惊动各单位,浪费人才和财力。我的建议是先派咱们的研究员支援央大,如果果真不能完成,那么咱们再调动其他单位联合研制也不迟。
    可以,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处理,上面很重视这项研究成果,无论如何务必尽快完成任务。如果需要人手,随时调配,不要束手束脚顾虑太多。
    陈博良郑重表示道:院长你放心,我一定不辜负所托。
    好。
    院长走后,外间办公室里就剩下陈博良和于鸿光,陈博良才露出讥讽笑容,央大的那些教授是下放脑子被改造坏了吗?他递交上来的研究成果明明已经有了雏形,竟然还申请什么单位联合研制,这是嫌弃功劳太大,非要分别人一半?
    于鸿光谄媚道:主任,这是大好的机会,竟然他们非要往外送功劳,您尽管接着就是。
    陈博良佯做无可奈何摇头,人运气来了真是挡也挡不住。
    陈博良和于鸿光回到实验室清点人数,你们后天跟我去央大那边支援计算机项目。
    其中一名被点到名字的研究员放下手中资料,主任,根据这几日咱们的检验结果,我觉得需要其他单位的帮助,便是我们这边的研究员去了,有些问题还是无法解决。
    陈博良点头,口气温和问道:你觉得只有咱们单位自己过去不行,对吗?
    是的。
    那好,你不用去了。
    陈博良看向其他被点名的研究员,语气平和问道:还有觉得不行的吗?可以提出来。
    被点名的研究员都低头沉默,没一个人敢再出声反对。
    那行,其他人现在回去收拾行李,后天出发。
    陈博良对先前那位研究员似玩笑道:看来你技术还是不过关,好好在家磨练,咱们这里是最好的研究院,可不需要不行的研究员。
    钱向东等人没想到在等了将近一个半月后,没等来帮手,反而只等来了科研院的人。
    陈博良一来就表明身份,笑得平易近人,我是科研院办公室主任,我叫陈博良,我们院长收到你的申请书第一时间交给我处理,他对此事十分重视,知道央大的各位教授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难题,特意让我带人过来帮忙。
    陈博良温文尔雅,就连笑容都透着七分无比自然的亲昵,不知道的人定会以为陈博良是一位多么好相处的领导。
    然而央大众位教授脸色皆很难看。
    陈博良自然伸手,要科研成果要的理所当然,各位把研究进度交给我就行,我会让我这边带来的人全权接手,以后这项项目就由我负责,若是各位教授愿意,仍旧可以一起研究。
    吕梁身为计算机项目的负责人半路被人摘了桃子,脸色阴沉能拧出水来,他直视陈博良,丝毫不见畏惧,明白道:我们不是技术遇到了瓶颈无法突破,而是因为涉及到其他专业领域的问题,需要其他领域的人才帮助。
    陈博良面色陡然瞬变,面上温良神色一扫而空,他冷冷乜着吕梁道:那只能说明是你们央大的教授技术不行。
    吕梁气得胸口剧烈起伏,校长尴尬地站在一旁,孔爱华怕老朋友气犯病,赶紧上前安抚吕梁的情绪。
    钱向东微眯双眼,也走到吕梁近前,让他们接受。
    吕梁和孔爱华猛地抬头看向钱向东,像是不敢相信自己耳朵听到了什么。
    钱向东小声道:给他们现在的研究进度,之后的咱们参与但不配合,相信我,他们研究不出来,要不了几天就得向咱们求助。
    真的?吕梁双眼迸发亮光,问道。
    真的。
    这是钱向东的一贯后手,研究的时候即便提供方向也是走一步提出一步的建议,真正的核心东西从来都要抓在自己手里,谁也不信任。
    孔爱华和吕梁二人小声商量下,最后决定相信钱向东,把研究进度交给了科研院的人。
    陈博良似笑非笑的看着央大众教授,仿佛在看笼中之鸟,不过瞎蹦哒罢了,可飞不出他的囚笼。
    这场交接虽然没有激烈的争吵,可是众人都心知肚明彼此双方闹得很不愉快。科研院的人这个时候过来表示加入,不带其他单位技术人员,还直接抢走吕梁的组长职位,明显就是来摘桃子的。
    可就因为他们央大属于下属单位,不得不眼睁睁看着他们的科研成果被夺走。
    教授们怒目瞪着科研院的研究员,拿到科研进度的研究员有的面露羞愧不敢直视教授们的双眼,有的却昂首挺胸目不斜视,好像强盗一般理直气壮。
    吕梁气得胸口疼,被喂了药,由孔爱华送回修养。其他研究员包括钱向东全部留下来,这里是他们的地方,他们留下来是为了守护他们的研究成果。
    陈博良乍开始见这些央大的教授都没跟着吕梁和孔爱华离开,还以为他们这是屈服了。背后对心腹于鸿光道:都说文人的骨头最硬,我还以为这些人会表现一把自己文人宁折不弯的气度,最后还得我用钱砸弯几个人的腰,到时候挂个署名好看,要外人知道不是我们摘了桃子,而是他们技术不行,主动请缨,结果根本不用我出手,这些人就自己跪了。
    于鸿光笑道:是他们没福气,本来还能大赚一笔,结果竟连发横财的机会都错过了。
    可是很快,陈博良就知道他想错了,这些教授们留下来并不是为了帮助陈博良等人,而是为了守住他们的科研成果。
    如果他们在这个时候意气用事离开小组,那么以后计算机项目的署名就彻底和他们无关。只要他们不离开,这项目就还有他们的一席之地,谁也不能把他们除名。
    陈博良倒是可以动手段把他们都赶走,只是那样的话他摘桃子的阴暗心思也将彻底暴露无遗。陈博良但凡还想要留着这层遮羞布,就不能撵央大这些教授离开。
    第65章
    李德是吕梁教授带的学生,其实他并不能听懂吕梁教授在计算机方面的推导理论,但这并不妨碍他崇拜吕梁教授,所以尽管每日做的大多数都是打杂的活计,李德也一直跟在吕梁教授身后学习。
    前几日科研院的人横插一杠,夺走吕梁教授的研究成果,李德是跟着很气愤的。后来吕梁教授气病了,最近一直没来学校在家里静养,李德还经常去他家里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过近几日李德就很焦灼,因为他发现研究院那边研究进度飞快,每日研究速度可堪称一日千里。整个研究院的研究员们人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就连在食堂打饭碰见他们,都能听见他们大声谈论着研究进度的神速。大多数学生并不懂研究院突然加入对于之前一直辛辛苦苦搞研究的央大教授们意味着什么,他们单纯的以为这就是真的帮助。特别是在科研院放出风声,言他们的到来是因央大教授们主动递交的支援申请书,院里才派他们来的。
    那些就是科研院的研究员,他们都真厉害,听说最近有他们加入,研究进度都加快了不少。
    嗯哪,好像是咱们学校的吕梁教授和孔爱华教授进度进入瓶颈,没有办法继续突破,这才申请上级支援。科研院就派了陈博良主任他们过来,没想到一来研究进度就突飞猛进。
    有同学真心钦佩道:科研院就是科研院,不愧是第一研究院,就是厉害。
    你看见了吗?那些研究员中最小的才三十几岁,这么年轻就能进入科研院当研究员,不知道人家那脑子怎么长的,怎么就那么厉害!
    有同学想到自家研究室里的人,就道:钱向东教授也很厉害,他才二十。
    同学不以为意,他有人家研究员厉害吗?要是真比研究员厉害的话,吕梁教授就不用在把他已经请来的情况下,再次请求上级支援了,还是研究员更厉害。至于钱向东,到底还是差了些,他到了三十多岁也不知道能不能进科研院。
    也有同学支持钱向东就道:钱教授也很厉害,他这么年轻就研究出新型号内燃机拖拉机和lcd液晶显示屏技术,并且成功运用到计算器和电子手表中,未来无限可期。
    同学撇嘴,那也不如人家研究员厉害,要不怎么他整不明白的技术,人家科研院的研究员一到立刻就解决了。
    李德坐在食堂的长凳上看着面前荤素搭配的饭菜忽然就没了食欲。
    李德对面的同学听着左右周围学生的议论之言,不由问道:研究院的研究员们真的那么厉害,一来就解决了吕梁教授他们之前一直攻克不下的难题?
    李德心中凄惶,顿觉头有千金重实在难以点下,可是他又不得不尊重事实。
    是的。李德沉重道:我虽然看不懂那些研究,但是我观科研院的研究员每日虽忙忙碌碌但都喜笑颜开,应该是有了重大突破。
    然而这只是表面,李德并不知道内里的真实情况,实际上科研院的人不过是在重新推导央大教授们之前已经得出的结论,换句话说他们是在检验或者证实已有的结论。这种表象的繁忙,让李德误以为科研院有了突破。
    央大教授每日都会正常出席在研究室,只不过他们把这个舞台让给了科研院的人,自己全部都在一旁抱臂旁观,压根就不伸手。
    初时陈博良并不在乎,还挺洋洋得意,可等他带来的人彻底将央大教授们得到的科研成果验证完毕,想要继续往下深入进行的时候却没了思路。
    这些研究成果毕竟不是科研院的,央大教授给出来的也不可能是全部,只是一个概括,偷拿人家的东西还是这种高科技,自然在原本的技术中断后,科研院就陷入僵局,跟着不知道该怎么推导。
    在失去央大的推导基础后,科研院继续三个月没有一丝进度后,陈博良终于从云端坠落,开始后知后觉的察觉出了危机。
    还是没有新进展吗?陈博良问于鸿光。
    于鸿光摇头。
    陈博良脸色黑沉沉的,央大那边的人呢?他们有进展吗?
    应该没有吧。
    什么叫做应该,我要准确的消息。陈博良大怒,咱们科研院是来支援他们央大的,搞的都是一个项目,难道不应该资源和进度共享吗?
    于鸿光见陈博良发怒,战战兢兢赶忙应声,转头去找央大的研究员。
    吕梁教授回家养病,孔爱华借口身体不舒服都请假了,现在央大教授里唯独剩下一个钱向东算是领头人。
    于鸿光知道钱向东这个人,央大之所以能走到这步,钱向东的意见功不可没。
    于鸿光又见钱向东不过二十岁的年纪,就当他小孩子一个什么都不懂,私下找到钱向东。
    坐吧。于鸿光摆出一个自认为亲切温和的笑容,端着一副长辈关爱后辈的架子,我之前就有听说过你,很不错很有前途的后生。你参与研制的新型号内燃机拖拉机在全国拖拉机田径拉力大赛获得冠军,使你们丰市拖拉机厂一月荣获整个拖拉机行业龙头,我都替你感到骄傲。
    钱向东微颔首,并没有如于鸿光料想中因受到他另眼相看而感到受宠若惊。
    反而钱向东表现得格外风轻云淡,就好像被他格外看重这件事并不值一提。
    于鸿光心底升起淡淡的不满,不过想到钱向东这个年纪还太小,大概都不懂得权利二字背后真正的意义,也就把那些微的不满压了下去。
    于鸿光继续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对了,最近你们研究的进度怎么样?用不用我们这边帮忙,我们本来就是接受你们央大请求过来支援的,你们要是遇到了难题不用不好意思,直接提出来就是。但凡我们这边能给予帮助的,我们一定会不吝赐教的。再说咱们现在本来就是在搞一个项目,都是一体的,哪里分什么你我,你可不要被吕梁和孔爱华给带歪了,多想些别的。这两人就是功利心太重,但凡能少几分功利心,多用在研究上,这项目早就研究出结果了。
    于鸿光笑呵呵问钱向东道:小同学,不,小同志,你说我说得对不对?
    于鸿光以为钱向东年纪小什么都不懂好忽悠,自己这番掏心掏肺的话说下去,钱向东一定会被他打动,继而什么都跟他说。
    可实际上,钱向东只不过虚占了一个二十岁的年纪,那心思,可以和挖出来的莲藕比一比谁窍多。
    钱向东严肃地看着于鸿光,一本正经道:于研究员,你成语用错了。不吝赐教是用在你请求对方给予指导上。
    于鸿光脸色瞬间黑了。
    钱向东露出不解的困惑眼神,旋即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哦,抱歉,是我误会了。成语你没用错,你的意思是想让我们指导你对吗?那这成语就用对了。
    于鸿光:
    于鸿□□得想骂人,可钱向东就跟看不懂脸色的继续道:那还真不好意思,吕梁教授和孔爱华教授都不在,这两位皆无法不吝赐教你了。我倒是可以不吝赐教,就是怕你嫌弃我年纪小,不愿意接受我不吝赐教。
    唉!钱向东深深叹气,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又道不以年龄论长短,但以术业论专攻。我既然比你厉害,你还真应该听听我的教诲
    闭嘴!于鸿光大喝,他额头青筋暴跳,看起来像是要打人。
    钱向东觉得要不是自己身强体壮人高马大,于鸿光自觉动手也是挨揍的份,很可能已经打上来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