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酸儒穿到七零年 > 第38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8节

    吴晓梅也有些惊讶, 没想到这个丝巾这么好卖,按照时间上推断, 基本上明哥那边刚刚收到货,差不多一两天的功夫就卖完了!一条倒手一下,就能赚一块钱一条,这可比在乡下翻腾粮食和鸡蛋啥的赚钱多了也省力多了!
    吴晓梅收到汇款单后就立即取出了八十块钱, 然后这次她又找到了那个在黑市卖丝巾的人, 和她谈了起来。
    “白姐,你这个丝巾有多的吗?我这边要拿60条。”
    上次卖吴晓梅丝巾的女人叫白艳红,她的摊子前生意一般, 上次吴晓梅一次性拿了20条丝巾, 对吴晓梅也是印象深刻,这次吴晓梅一过来她就朝着吴晓梅招手。
    白艳红一听吴晓梅又要60条丝巾, 脸都激动的有些涨红了,连忙点头答应:“有有有!你啥时候要”
    说实话, 白艳红在黑市摆摊的生意并不好,她自己不太会做生意,这个丝巾可能在稻乡村这种地方很受欢迎, 但是在北京城就很一般了, 三块钱不算贵,但是款式在北京城算不得流行,很多人不差这几块钱,但是看不上,情愿买价格更贵的商场里的货。再说黑市也有黑市的规矩, 摊位费一天也要两块钱,有时候运气差的时候,可能一条丝巾都卖不出去,还得倒搭两块钱进去。
    所以那天吴晓梅财大气粗地一口气买了20条,实在是让她心情激动,当天晚上握着六十块钱都睡不着觉!
    现在眼看着财神爷又上门了,自然要好好伺候着。
    吴晓梅笑了笑:“我现在就要,但是我这次拿着么多,白姐你可以给我便宜点吗?可能下次我要进更多,咱们定个批发价吧。”
    白艳红有些犹豫,她没有想到吴晓梅一上来就杀价。
    吴晓梅见白艳红不吭声,话也有些慢不尽心了:“我这次呢也是买一些试试的,你一条条卖是三块钱,我一口气买60条还是3块钱,这买卖怎么算我都有点亏啊!不过要是白姐不同意也没事,我再看看别家有没有类似的货。说实话,我也是看白姐你人好,和你投缘,才会又第一时间到你摊子上来的。”
    白艳红被吴晓梅说的讷讷的,又被她最后一句话说急了,生怕人给走了,连忙拉住吴晓梅:“大妹子,别啊!你买的多,肯定给你便宜!但是这事我也做不了主,要不你跟我到我家去,和我儿子谈?”
    吴晓梅上下打量了白艳红两眼,看她的样子也不像是个骗人的,现在又是青天白日的,谅她也不敢怎么样,于是就同意了白艳红的建议。
    白艳红快速地收拾了东西,就骑着自行车带着吴晓梅往自己家的方向驶去。
    这一走,吴晓梅倒是发现原来白艳红的家也是住在海淀区,离他们家大概有五六公里的路,倒也不算远。
    等到了白艳红家,吴晓梅发现是和他们家差不多的一处平房,但是房子要更小一点,就两间屋子,一间做饭的,一间房间,厕所后面另外搭了一个简易的棚子,是那种农村里的茅坑。
    一进屋吴晓梅就知道白艳红家经济条件不怎么样,家里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白色的丝布一捆捆地堆着,一个年轻人正立在灶台前将丝布放进红色的浆水里面染色,一个四方形的刮板支在那里,吴晓梅看了一眼,应该是用来刮梅兰竹菊这些图案的。
    原本吴晓梅以为白艳红儿子应该年纪至少和她差不多大吧,没想到还挺小的,看模样应该只有十五六岁,看到白艳红把人带回来,第一反应就是想把东西给藏起来,可是现在摊了一地,哪里弄的起来。
    顿时郭敏有些不高兴地冲着白艳红喊了一声:“妈!”怎么这个时候带了外人过来,要是被人举报了怎么办?这些可都是自己在家偷偷弄的!
    白艳红自然知道郭敏话里的意思是什么,连忙上前给儿子解释:“这就是我上次和你提过的买了我二十条丝巾的那个姐姐,这回她要买六十条,想问问能不能便宜点,我这也不懂,就领她回来了。”
    房间里面突然传来了一个中年男人死命的咳嗽声,白艳红一急,连忙把背包往桌上一放:“我进去看看你爸,你们两个谈吧。”
    郭敏毕竟年纪小,有些局促,而且他本身也不是个能说会道的,将桌子上的东西默默地收了起来,给吴晓梅倒了杯水:“吴姐,您坐。”
    破落的房子,生病的父亲,没什么主意的母亲,吴晓梅有了一瞬间的恍惚,好像日子回到了她爸爸刚刚摔断腿的时候,只不过她那时候还有季恒陪着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而这个家里则是需要这个十五六岁的男孩一个人撑起来。
    日子的艰辛和不如意都写在脸上,纵是应该意气风发的年纪,也多了一丝忧愁。
    “这个丝巾是你做的?”吴晓梅看了一圈屋里的摆设,还有什么不清楚的。
    郭敏到底年轻,又觉得吴晓梅是他妈带回来的大客户,所以也是回答的一五一十:“白色的丝巾布是从我爸以前厂里的六叔那边搞来的,我爸现在病退了,我妈是农村上来的,没有工作,现在只能照顾我爸,帮忙卖丝巾。”
    吴晓梅收起了一开始生场上的那些弯弯绕绕,认真问道:“那你一天能坐多少?你怎么会做这个的?”
    “我之前去厂里看过他们是怎么做的,又到市图书馆看了染色的配料,制作花版的工具,自己实验了一下,发现真的可以,其实真的做一天我大概可以做五十条样子,但是我不敢多做,怕做多了卖不出去,所以现在一天差不多做个二三十条。”
    吴晓梅倒是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个郭敏小小年纪还挺厉害的,这些都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
    “那这个梅兰竹菊四个图也是你自己画的?画的挺好的啊!”因为季恒擅画,所以吴晓梅对这一块也格外敏感了一些。
    郭敏被夸的略微有些不好意思:“是我自己画的,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但是也没人教,随便乱画的,和商场里买的没法比。”
    确实这也是一个原因,郭敏画的版子有些粗糙了,线条也僵硬,但那是对于见过大世面的城里人来讲,对稻香村、常合镇的人来讲,足够了。
    郭敏知道吴晓梅是为了批发丝巾而来,而且他也知道自己妈不是块做生意的料,现在他们全家也就混个温饱,他爸的药也是时有时无,如果能找到一个像吴晓梅这样的长期合作伙伴卖他们家的丝巾,那就再好不过了。
    而且吴晓梅年轻漂亮说话也和善,让过敏很有好感,凭直觉就觉得吴晓梅是个靠得住的人。
    所以郭敏想了想,也不兜圈子了,直接道:“吴姐,你要六十条的话,我可以明天让我妈带给你,价格的话最低两块五一条,你看可以吗?”他的成本不算人工是一块八一条,这样一倒手其实也能赚42块钱了,所以郭敏开出这个价格的时候心里也是忐忑的,就怕吴晓梅不同意。
    没想到吴晓梅一句话都没有多说,直接掏出了10块钱定金:“你做好了直接送到这个地址,到时候我把尾款给你。”吴晓梅把自己家的地址给了郭敏,然后就表示自己要走了。
    郭敏没想到吴晓梅这么爽气,也是惊了一下,收下钱后还有些惴惴不安。
    “吴姐,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做的,明天上午就给你送过来。”
    吴晓梅点了点头,回头又看了一眼这个有些破落的小屋子,心里头若有所思。
    果然郭敏和白艳红都很看重这单生意,第二天一早郭敏就把一个大包裹扛了过来,因为觉得吴晓梅家特别干净特别素雅,郭敏都不敢踏进里屋,只把包裹放到了木质长廊上让吴晓梅检查。
    吴晓梅看过货都没有问题后,就把钱给结了。
    郭敏收到钱后,心思就好像不在钱上面,忍了又忍,还是发问了:“吴姐,你家墙上挂的这幅图是谁画的啊?这幅竹图比我画的可要强一百倍!我要是有这个功力,可不愁丝巾卖不出去了。”
    吴晓梅顿了一下,回头看了一眼这个竹图,忍不住眉眼弯了弯:“你这个版就是根据别人画了的图直接做的吗?”
    郭敏点点头:“是的呀,虽然在刮丝网的时候会损失一些细节,但是大致内容是在的。但是如果底图本身就画的不好,出来的效果也就不太好了。”
    “这是我家先生画的。”吴晓梅也学了一个新词,这里文化人都喊自家那口子是先生,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吴晓梅也觉得与有荣焉。
    “不过他这阵子有事要忙,等空了我再想想可不可以咱们多做几个版。”吴晓梅脑子转的很快,一下子就被打开了思路,觉得这里面有大文章可以做。
    郭敏有些吃惊,又觉得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顿时也是期待了起来!
    季恒马上就要参加那个作家交流大会了,今天去了编辑部那边找周琛和吃饭,所以吴晓梅不想打扰他,等过了这几天再讲。
    红丝巾在明哥那边卖的很好,六十条丝巾一过去,明哥直接打电话过来说钱很快就汇过来,他已经发展了几个别的镇的人一起拿货去卖,所以目前吴晓梅这边能进到个三四百条的话是最好,钱不够可以问他要,但是他要压价4毛,因为他也要批发到下一层。
    吴晓梅这一转手,又赚了90元,只是一次性进三四百条的货的话,就要小一千的本垫进去,之前倒是有,但是现在房子一弄根本拿不出来,季恒的稿费还得下个月才来。
    只是商场如战场,很多机会转瞬即逝,如果现在她犹犹豫豫,别人看中了商机和明哥合作,相信明哥那边也不会放着钱不赚的。
    吴晓梅考虑了一番,还是觉得这个机会不能放过!
    就算少赚4毛钱,一次发400条过去的话,那就是直接能赚到440块钱,为什么不做?!
    第六十一章 :作家大会
    吴晓梅手头现在有260块钱, 一次性拿货400条要1000块,赚的多的同时, 资金压力也大了,担的风险也多了。
    只是做生意像来都是有风险的,世上从来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如果害怕风险而不愿意去做, 那就永远赚不到大钱。
    而精明的生意人, 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评估这个风险,管控这个风险。
    这个时候的吴晓梅还并没有什么评估管控的意识,但是以她对自己家乡的了解, 她认为这种丝巾是很能卖的出去的。
    像他们稻乡村, 每个姑娘都以拥有一条红丝巾为荣,一条纯色的红丝巾, 没有任何花纹的,供销社里要票还得五块钱一条, 所以明哥那边问吴晓梅以3块6一条的价格批发过去,就算是不带票5块钱零售,那也是抢手货了!
    再加上郭敏做的丝巾还添加了一点自己做的花版, 还有花色可选, 吴晓梅心里预测可能在明哥下面的卖货人手里,至少以五块五一条不带票售出。
    所以这里面的利润是很客观的,市场也是有的!现在大家日子都好过了、温饱都能解决了,可能大件买不了,但是买个丝巾的钱都是有的。一旦这个商品在他们这种小地方流通起来, 只要营销得当,那么很有可能成为年轻姑娘人人追逐的“高级货”!
    而且吴晓梅也很了解明哥手底下的人脉,不仅仅是常家镇以及下面的六个乡村有人,附近的几个乡镇明哥也很吃得开,以吴晓梅的预判,别说400条,就是再来400条,明哥也是吃的进的!
    所以吴晓梅一接到明哥这边的供货要求,就往大数字走,因为她心底认定,这笔买卖可做!
    至于钱方面的问题,吴晓梅行动也很迅速,她直接杀到了郭敏家里,和郭敏说了自己要订400条,但是货款要等到发完货之后一周后再付。
    这个时候白艳红又出去摆摊了,郭敏的爸爸郭雄吃了新买的药睡着了,所以家里又只剩下郭敏一个人。
    虽然白艳红之前就说过生意的事情郭敏可以全权负责,可是十六岁的小少年真的听到了一次性要400条丝巾的时候,也是慌了。
    “吴姐,400条,是不是太多了?”郭敏已经把吴晓梅当做了可信赖的人,所以心里也害怕,万一400条压手里卖不出去呢?
    “放心,就是这个数字,就算是压手里,也压我自己手里,卖的事情我来管。只不过我也实话跟你说,你上次来过我家,我们刚刚装修过,手里头一下子拿不出一千块钱,我可以先给你250块钱当定金,剩下的钱等我把货发出去后一个礼拜内给你,你看怎么样?反正我家你也来过,这么好的房子家具摆在那里,我就是房子也值那一千块吧!”其实这种方式在两个人是可信赖的生意伙伴的时候,也是完全行的通的。
    郭敏心动了,他认可吴晓梅的话,只是唯一的问题是,他这边也要进白丝巾、还要弄染料,这里成本也要720块钱,扣掉吴晓梅给的250块钱,还有470块钱的缺口。
    他们家最近也通过吴晓梅,攒了近一百块钱,如果问六叔就赊个370块钱,保证一个月内还上的话,他觉得六叔那边也能摆平,毕竟六叔给他的那些丝巾布其实也是丝巾厂里的略有瑕疵的处理品,六叔在里面倒一手也是可以赚钱的,只要操作得当,货款晚几天不是问题。
    他心里是这么想,但是具体怎么操作还是头脑昏昏,看着吴晓梅笃定自信的表情,忍不住就把自己内心的焦虑担忧说了出来。
    吴晓梅也是叹了一口气——这孩子也太实诚了一点,怎么把自己的成本老底都透出来了!只不过脑子也是好使的,知道六叔那边就是看在钱的份上,也是可以去摆平货源的问题,只是不够老练,不知道怎么去搞。
    “你这样,今天晚上提着两瓶酒去看你六叔,先不谈货的事情,陪你六叔喝一杯叙叙旧,说说你爸的事情。然后等喝的差不多了,你再说遇到一个大客户,想要四百条丝巾,你心里很想做,但是想想还是算了,毕竟这样的话要的白丝斤布就太多了,到时候怕六叔搞不定有麻烦。然后你再听听你六叔怎么说,心不心动,如果他心动了,你就可以顺水推舟…….”
    吴晓梅一步步地告诉郭敏要怎么说怎么做,等她全部说完之后,郭敏用震惊的眼神看着吴晓梅,半天缓不过神来。
    这也太步步惊心了吧!
    吴晓梅几乎算好了每一种可能和六叔的反应,然后一步步地引导对方一起合伙,唯一的拉扯就是利益的划分,是多让一毛钱的利,还是少让一毛钱的利。
    每一句话都用好了心思,每一个字都是有着自己蛊惑人心的力量!同时还要掺杂着一些个人的情感、对他性格的预判,凭着郭敏对他六叔的了解,他敢保证,六叔上船的概率是99%!
    吴晓梅见郭敏已经听进去了,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说你六叔人品不错的,那把他一起带上也是有必要的,毕竟以后的货源问题都要你六叔去解决,这不是一次两次的买卖,不要舍不得手里的一点点利益,眼光要放的长远。”
    郭敏讷讷的点头,还在努力消化刚刚吴晓梅的话,见吴晓梅指点他,立马站起来点头应是,态度恭敬的不得了:“好的,晓梅姐,我一定会办到的!”
    郭敏连称呼都变了,只想通过不一样的称呼能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毕竟他现在发现,这个晓梅姐以后肯定是能成大事的人,能得到她的指点,绝对不会错!
    郭敏在以后也会不断回想起这个时刻,一直和别人说,自己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在此时此刻!
    后来有记者采访过郭敏,问他自己这辈子成功的关键是什么,郭敏说自己本身只是个庸庸碌碌的俗人,只是跟对了人,然后就做对了事情,有时候真的有运气这一说,而自己的运气就是在十六岁的时候遇到了自己的贵人!
    吴晓梅见郭敏应下,心里也是高兴,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你要是办成了,就到我家来找我,400条丝巾量不少,到时候叫你妈不要再去摆摊了,我们三个人一起干,快点把货出了,快点把钱收拢回来,否则你六叔就是上了船,也会因为没有拿到所有的钱一直提心吊胆,你要让他第一次就快快尝到甜头,后面才会更加积极地和你配合。”
    说完后,吴晓梅就脚步轻快地走了回去,她相信,郭敏这事能成。
    用250块钱的本,去撬动1000块钱的货,转手就可以拿到440块钱的利润,而且是大家都有的赚,如果这件事成了,那就是吴晓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而很快,吴晓梅就得到了郭敏的好消息,帮着郭敏一起把白胚丝巾布搬到了家里,吴晓梅和郭敏母子就挽起袖子干了起来。
    吴晓梅负责染色,郭敏负责印图,白艳红负责质检,发现有线头等问题最最后处理,三个人一个简单的流水线下来,不过五天时间就把400条丝巾全部做完包装好,让吴晓梅打包发货出去了。
    吴晓梅看着邮局的人接受了包裹,自己反复确认了地址和接收人的姓名无误后,才离开了邮局。
    接下来要做的,不过是等待。
    吴晓梅这边忙得昏天黑地,季恒这边也是为了作家交流会做准备,同时还要兼顾上海那边的写稿,毕竟他的《斩江湖》已经到了收尾的过程,很多之前埋下的伏笔都一个个浮出水面,因为3月份就要开学,所以季恒准备在开学之前把剩下的10万字样子的尾稿写完,也是要日日笔耕不辍。
    这次代表《新论》报社去的有季恒和另外一个老作者,他们两个都是周琛和名下的作者,所以由周琛和带着一起去,到了2月15那天,季恒穿上了买的那件新西服,坐上周琛和来接他的车,一起去了著名的北京饭店。
    “这次我们的作家交流大会原本是北京这边的知名作者间的一次交流会,现在文化开放了,政府这边希望我们多搞这种活动,多促进大家的新思想、引领新潮流,解放教条思维。我想着咱们报社里你们两位都是写过一些新思想文章的代表,所以这次大家一起交流必定有所收获。”
    周琛和一边开车一边和季恒两人解释,季恒身边的这位作家年约四十,笔名叫做俗世人,季恒也拜读过一些他的文章,和他的年纪不相符,非常的锐意进取、笔锋也犀利。
    在季恒看来,这种作家交流会就类似于以前的文会,只不过少了点炫耀攀比的意思,还是以交流共进为主要点,所以一个是周琛和的面子,还有一个季恒本身也愿意去了解了解这个年代的文人,也希望能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
    这也算季恒第一次在这个世界去见见世面了,难免也是有点紧张,好在身边有熟人,心里稍稍安定。
    周琛和眉头皱了一下,显然是想到了一些不太开心的事情:“不过这次,主办方还邀请了日本的一些作家过来进行交流,虽然这几年我们两国之间气氛已经有所缓解,但是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想法,我们最好还是不要太过冒进。”
    周琛和的意思很明白,大家明哲保身就好,不要挑衅对方,也不要太过热情,看看就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