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都市言情 > 山河怀璧 > 第三十八章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三十八章

    李清珏如此大礼顿令夫妻二人措手不及,片刻之后,还是陈知鹤与平怀瑱将他自地扶起身来。
    室内油灯微烁,平怀瑱借光望去,见他目里晕红不散,只暗暗称幸,想如今万劫之中,竟将这幼婴自母腹救回,实属不易。而此外更幸,是赌对陈知鹤为人,二者不可失其一,方得眼前至善一幕。
    巧在瑞宁养父恰为李姓,此子从此名作李瑞宁,李清珏甚可堂而皇之与他认亲。世间忽有李清珏,不妨就此令他归于李家,从今往后也好有个念想。
    平怀瑱兀自思量颇多,不知李清珏心中更是百感交集。
    短短两月间,何家自天落地,二十余人魂灰飞烟灭,而他苟存其中,留得性命亦深谙其苦。李清珏数日颓丧,忽得亲侄幸存于世,岂不似暗夜星火,终在整片黑幕里为他燎出一小抹光来。
    此光纵弱,却足以醒他神思,锥他心智。
    那孩子渐渐止了哭声,柔软裹布覆身,咂咂小嘴又安静睡去。李清珏弯腰将他抱起,小心翼翼贴在怀中,暗想如此绵绵一团,哪承得住世间险恶。
    从此以后当为此侄而活,护他一世安稳无忧,守他平安长大,亦可从他口中听得一声亲近“叔爹”。
    李清珏久久不舍放手,那孩子仿似同他有所感应,苍白小脸往他心口微微一偏。养母在旁怜惜轻叹:“这孩子未足八个月头,出生时一只手掌便可捧下,经日调养可算好了些。不过公子放心,我虽不曾生养,但也带过幼儿,自知如何照料。”
    “瑞宁得母如此,来日必当伏膝尽孝,以报养恩,”李清珏再抱他片刻,缓缓将他递与养母臂间,至此已觉宽慰无比,再不似前些日来魂不守舍,低声又道,“我叔侄二人承恩于此,如何担得起夫人敬称,夫人不弃,唤我一声‘清珏’就好。”
    “咱们寻常人家,确无多礼节,既如此,你也可唤声兄嫂。”瑞宁养母如言应着,听李清珏言谈稳重,实不过一介少年而已,不由倍感心疼。
    李清珏听得眼热,微一颔首应了她的话。
    是夜更深,未至天明,李清珏随平怀瑱离去。
    马车驶出村落后驻在官道岔路旁止步不前,李清珏睁开眼来,身旁平怀瑱敛眸看他半晌,缓缓执住他微凉手掌凝神问道:“有一话不可不问,不知瑾……不知清珏日后作何打算?”
    李清珏似不闻他话里停顿,回道:“再不可浑浑度日。”
    平怀瑱撩起车帘,车架之外月朗星稀,远京村落不染世俗尘垢,自得一方娴静,如出世高人茕茕孑立,与朝中腥风血浪迥然不同。
    他道:“是去是留,但凭你一言。”
    时至如今,平怀瑱只愿他好,倘若李清珏厌倦宫廷,意与侄儿归隐世外,他断是万分不舍也绝不阻拦。
    然李清珏摇了摇头,探身往前将垂帘扯落,一时间风月尽散,眸里卷入沉沉晦浪道:“天下风光甚好,享乐却不在此一时。”他说着,反将平怀瑱之手紧紧握住,缓作低语,“此后当为瑞宁而活,为你而活。”
    平怀瑱听来愧疚无比,因今日之苦皆自他而起。
    可李清珏不愿恨他,仅恨君王不道,佞贼作恶。既神佛不裁,便由己来裁,终有一日要刘尹之流血债血偿。
    平怀瑱知他心意已决,令蒋常复又驱车往前,摇摇晃晃归京。
    赵珂阳为李清珏寻访手艺人,暗制人皮面具一副,将那高鼻俊眉、长眸柔唇皆化作平淡无奇之貌,一眼望去,过往清俊少年已无半分熟悉迹象,转眼泯然众人。
    面具薄而轻巧,覆面几近无感,亏得这般精工细作耗了时日,令李清珏于赵府中休养许久,身受鞭伤淡去无痕。
    而在他入宫前夕,消失数月的灰色鸟儿竟失而复得,翩翩入室来。
    平怀瑱眸色只喜了一霎,骤见灰喜鹊跌落食案之上,歪歪斜斜挪了数步,想去啄那糕点,未尝得半口已倏而倒下,细长喙里溢出血迹。
    房中宫婢惊出一声叫,平怀瑱将目光自鸟身挪开,把那婢女默然盯着,直盯得她惶然跪下后道:“此事若为旁人传出,唯你是问。”
    “是、是……奴婢知了……”
    宫婢惊慌退去,临行前被叫住,遣她将蒋常唤来室内。蒋常见她满面惧色传话,猜这殿里必定出了事,忙不迭寻去,待瞧见鸟儿模样亦惨白了面色,巍巍上前探出手去碰了一碰。
    灰喜鹊已浑身僵硬,靓丽鹊羽失去往日光泽,蒙蒙一片死灰。
    平怀瑱不忍再看,合眼道:“埋了,隔日清珏入宫,勿令他知晓。”
    “嗻。”
    蒋常掏出腰间绢帕,仔细裹了喜鹊出去,步步走着不禁忆起旧事,想当初鸟儿寻暖而至,最与李清珏投缘。谁说牲畜不通人性,这鸟怕不是个成了精的主,灵动双眼一瞧一准,便知李清珏最肯疼它,蹦蹦跳跳地往那手边儿凑。
    如今物是人非,到底是老天不开眼,还是这世道颠倒了黑白清浊?
    蒋常垂首抹了一把眼睛。
    殿内平怀瑱默坐良久,食案上那丁点儿血迹愈渐发黑,想来鸟儿是遭人投毒所致。他不难猜出是何人所为,痛惜之际只觉背脊发寒,想也知今日这出不过是做给他看,只怕他忘了何家之死,或忘了身后抵颈利刃。
    弑鸟之人,是要他望前路而生畏。
    平怀瑱将血迹拭净,偏要誓往刀山火海行。
    夜来南风劲起,近月天色不虞,钦天监夜观星象,见早夏初至,朱雀七星频生异动。轸宿双星烁烁炫目,其辉本为一黄一紫,今却隐泛红光,而其星主凶,正预有血光之灾。
    钦天监不敢怠慢,及时呈禀宏宣帝,道轸宿直冲雀心,恐灾降皇室。宏宣帝忧心不已,宫中戒备森严,素无危机,若说京中不同寻常之处,当属那一众江湖草莽。
    近来京城忽而涌入诸多异仕,往来街巷皆携枪带剑。江湖散事,朝廷本不予干涉,无奈此次天现不良,宏宣帝为保万全下旨出兵巡城,令此间戾气收敛数重。
    时隔多日李清珏再度入宫,改头换面,从前温雅长衫换作英气软铠,无人识得。赵珂阳将之收编旭安殿侍卫军,名为护太子安危,实为遂平怀瑱之意,将他安置身侧。
    如故宫墙经年显旧,条条廊道行了十载有余,不想一日竟行出万重疏离。
    李清珏垂眸不想,随蒋常行入旭安殿中。
    室内平怀瑱久候多时,待蒋常省事退下,殿门紧掩,当下忍不住将李清珏轻拥入怀,无言抱上一会儿。平怀瑱定定瞧着他陌生模样,似透过伪装瞧得原本眉目,渐渐安了心。
    李清珏就此留下,外人只道天降异象,赵珂阳为免太子有恙,令一侍卫随行左右,每日卯时入宫而来,戌时方归,无人生疑。
    似与从前相差无多,李清珏日渐惯了,身处宫中时于殿内翻阅书卷,所阅之物多从民间寻得。平怀瑱瞧过几回,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杂谈异秩,他知李清珏自幼惯览群书,但从不曾有过这般兴味,不知他心下正作何打算。
    平怀瑱不问,李清珏也不说,只默默思忖,思及近来京中处处可见的江湖人士,愈觉此等势力于朝廷眼中必不入道,然并非一无是处。
    若冠之恶名,乃是民间草莽;冠之善名,则可化身良兵。
    私自佣军虽是重罪,但兵行险着,怎可说不是出奇制胜。一如太子手下那七名影卫,李清珏如今长宿赵府,早已摸清这理,正是朝中兵权不可无,囊中后盾亦不可少。
    是日暮光微弱,天色转暗,李清珏走神良久,手执一卷《山水志》,其上字迹朦胧不清,已然忘了时辰几何。
    院里幽寂,平怀瑱未允人入室,亲自将宫灯燎燃,令盏盏烛火接连亮起。李清珏回神,抬首见他行至身前问道:“已是戌时三刻,今夜留宿宫中?”
    李清珏摇头,而今身份留宿太子殿内难免招人话柄,正欲开口拒绝又听平怀瑱道:“星呈乱象,太子宫中留人守卫,无甚不妥。”
    李清珏闻言迟疑,少顷颔首应了下来,罢了垂眸翻页,继续安静瞧着那一卷《山水志》,尚不知平怀瑱竟一语成谶。
    约莫一个时辰过去,殿外忽生异响,眨眼间门窗尽破,数名黑衣人闯入殿内,手中长剑寒光凛冽。
    院中宫人早被遣下,只蒋常离得近些,片刻后惊觉异况,这才延廊高呼数声“刺客”。霎时间宫人奔走,巡殿侍卫闻声而至,赶不及对方有备而来,未出长廊便被如风刀剑围堵在内。
    平怀瑱囚困一殿间,悬壁长剑稳执于手,身后李清珏亦抽剑离鞘,环顾四下五六人,唯恐敌强我弱,难保平怀瑱周全。不过凝神一瞬,又有二人着宫人服饰赶赴殿中,瞧来却不似太监,目光如炬,但管挥刀而上,数招破其重围。
    李清珏知这二人乃是赵珂阳安置之影卫,顿感形势稍缓,安下心来对付身前无眼刀剑,然而过招之下不觉吃力,皆因来者用意只在太子,不过分出一人与他对付而已。他侧眸看去,见平怀瑱已被两人逼至一隅。
    那一眼触目惊心,李清珏双目猩红,为不与身前人纠缠,侧刃直击剑根将人震退两步,脱身后疾向平怀瑱靠近,堪堪替他拦下一剑。
    李清珏横剑相接,剑锋惊起数道寒光,生生把他逼退半尺,未及回神,又见方才那人再度追来,与另一人齐齐发难于太子。平怀瑱身后无路可退,反肘勉力划破一人胸膛,可另一人之剑却来势汹汹再挡不住,眼看剑尖逼近面庞,他微一侧脸,顿觉眼旁一阵钝痛。
    何瑾弈在那一霎止息,正是千钧一发之际,巡殿侍卫破廊而入。
    顷刻间局势扭转,平怀瑱得以松懈半分,手中长剑垂下,面上鲜血淋漓,濡湿眼角,令他睁不开眼来。李清珏惊魂未定,近身查探他眼旁剑伤,耳中鸣鸣作响,眼前虚影重重,什么也瞧不清楚,空余一片血色。
    恍惚之下旧事入脑,闲山烈火、何家落狱、幼侄啼哭……令他眸底卷上蚀骨恨意。
    直至平怀瑱将他执剑之手握住,缓缓摇头时仍有血水顺腮而下,声却如故温和:“无碍。”
    李清珏浑身一软,发了满身虚汗。
    房内黑衣人寡不敌众,转眼遭擒,侍卫长单膝落跪:“我等来迟,请太子责罚!”
    平怀瑱摆首:“传太医。”罢了将视线扫向方才行刺之人,皆以黑罩覆面,仅以如鹰双眼将他阴森望着。
    未几,那眼神陡转决绝,平怀瑱心道不好,不及阻止,果见几人咬舌自尽。
    以命相搏,以死封口,今夜所遇竟是死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