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都市言情 > 白色橄榄树 > 第5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节

    四小时的车程,她一点儿不累。途中甚至有些诡异的激动和兴奋。深夜的高速路上少有车辆,只有漫天的雨水与她同行。
    一路过去,雨势渐渐小了。
    宋冉到达江城大军区驻地的时候,是凌晨三点。驻地门口铁门紧锁,几个哨兵端着枪站岗。
    她把车停在几百米开外,熄了火,蜷在后座上睡了过去。
    晨光微亮的时候,她醒了。上午六点,她听到驻地里头传来军号声,军士们要出早操了。
    军号声嘹亮而空旷,在清晨的天空回荡。
    雨停了,天空中有鸽子飞过。东方有粉色的朝霞。
    站岗的士兵询问她来意。
    宋冉把记者证和身份证给他看,说:“我是梁城卫视新闻部的。找罗战,罗政委。我同事沈蓓前两天来采访过,但有些问题细节需要补充。所以我过来完善一下。”
    对方检查了她的证件,并没有怀疑,说:“您稍等,我联系一下。”
    宋冉有些心虚气短。她从小到大是个乖乖女,不会撒谎。头一次骗人,自然底气不足。对方没说什么,自己却把自己闹得脸通红。
    士兵说:“可以进去了。罗政委在1号楼0203室。”
    “谢谢。”
    0203是会议室,装饰简单,一张长桌周围绕着十几把椅子,墙上挂着国旗党旗军旗,贴着“从严治党,从严治军”的字样。
    窗外,操场上传来军人们训练时“嚯”“嚯”的口号声。
    她望了一会儿,才突然想起摸出镜子来理了下头发。
    她是土生土长的梁城人,天生的眼睛清黑明亮,皮肤白皙红润,23岁不到,不用化妆就很好看。但最近总加班,有些黑眼圈,嘴唇也不大有血色。早知道就回家拿一下口红了。
    正想着,身后传来推门声。
    她瞬间收了镜子回头,就撞见一个身着军装,高大俊朗的男人走进来。
    四目相对,宋冉脑子嗡地一下,忽然一片空白。他……
    她盯着他的眼睛看。
    那一瞬,她懵了。
    她原以为记得很清楚,但时间过去近一个月,她已记不清那双黑色的眼睛。
    她缓缓抬起手,挡住他的脸,只露出眉眼。
    可……
    她不确定。
    她不知道是不是他。
    此刻心间的刺痛很清晰,但那双眼睛却在记忆里模糊,她记不起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很多读者留评论的时候,会看不到评论,显示“普通等级用户发评论在审核过后显示”,有的读者是自动升级,还有一部分读者,如果单次充值满了30块,需要自己在后台“基本信息”——“用户等级”处点击升级,进行手动升级。升级后评论就不会审核屏蔽了。
    第5章 chapter 5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七十亿分之一的缘分。
    以前的宋冉不以为意,认为这说法矫情,现在却将七十亿分之一这数字的渺小和无可奈何体验得淋漓尽致。
    那个叫azan的男人,她不知道他的名字,不清楚他的长相,只见过黑色面罩上他一双眉眼。
    仅此而已。
    如此浅薄的缘分,恐怕哪天他在街上迎面而过,她也认不出。
    她藏好失望的情绪,拿出之前编好的一套说辞对罗战进行采访。她对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不至于露陷。
    起初她心里犹疑或许azan就是罗战。可听到他的声音,她很确定,不是。
    罗战将她的不专心误解为紧张,笑道:“你是新记者吧?”
    “不是。”宋冉掩饰住慌乱,说,“……以前没采访过军人。”
    “别紧张,我也不是可怕的人。”
    宋冉赧然一笑,问道:“我看沈蓓的采访里说,你们撤侨的时候遇到过一起爆炸事件,救了一个女同胞?”
    “嗯。她误上了一辆放有炸。弹的车……”
    宋冉还不死心,又问他们队中还有没有类似的惊险事件,和爆炸相关的。
    罗战说没有了。
    azan不是他们队的。
    回梁城的车程四个多小时。
    上午,高速路上车来车往,宋冉安静地开着车,偶尔让道,超车,有条不紊。
    路两旁,绿油油的稻田和青蓝色的江水一字铺开,夏天的阳光铺天盖地。
    她觉得,她应该再也遇不到他了。
    回到梁城是中午十二点,宋冉又饿又累,太阳晒得她几乎虚脱。难得一个周末可以好好休息,她却开了八个多小时的车。
    她靠在椅背里发呆,想着自己这一晚的所作所为,荒谬又徒劳。
    她是脑子搭错线了。
    正要下车,继母杨慧伦打电话来,叫她回家吃中饭。
    驱车绕进市档案局家属院,梧桐树遮天蔽日。中间夹杂一株橄榄,宋冉回头多看了眼。最近雨水充足,那橄榄树长得枝繁叶茂,光亮水滑。不像东国的橄榄树林,尘土扑扑,无精打采。
    她把车停在筒子楼前的大空地上,才上三楼走廊就听见杨慧伦数落宋央:“都什么时候了,六月底了。毕业证书都发了,你还没找到工作。之前就叫你多上点心,只晓得谈恋爱。”
    宋央顶嘴:“我哪儿没找啊,没找着好的嘛。”
    “李阿姨给你介绍的那单位不就蛮好?”
    宋央嘟哝:“好什么呀?累死累活,一个月就两千五。我才不干。”
    “我看你是眼高手低,读个三本出来还想清闲?你姐名牌大学的,刚毕业那时候不也就三千,天天加班出差也没见她跟你这么娇气。一个爸生的,你怎么就不学着点儿好?”
    宋央说:“我看是妈这边的基因出了问题。”
    啪。
    杨慧伦一扫帚打在宋央屁股上。
    宋冉走进屋,宋央跑上来躲她身后:“姐!她又虐待儿童!”
    “冉冉回来了?”杨慧伦脸上堆笑,看向宋央目光骤然变凶,“你赶紧给我找工作了搬出去,一天到黑地逗我发火,我看着就烦。”
    宋央说:“我搬哪儿去?姐姐的妈有房子给她,我妈又没有。”
    宋冉回头轻瞪她一眼。坐在小沙发上看报纸的爸爸宋致诚也看过来。
    宋央知道玩笑开过了,赶紧上去抱住杨慧伦的手臂摇晃。杨慧伦不搭理她,去厨房端菜,宋央黏着跟进去讨饶。
    狭小的客厅里只剩下父女俩。
    宋致诚招呼大女儿坐下,说他最近关注了《战前?东国记》,很喜欢。对宋冉来说,这是很高的评价。父亲一向爱搜集报纸杂志,专挑宋冉编写的报道,一句一句地找毛病,研究文法,补充资料佐证。
    但这次他没给女儿揪毛病,只是就其中几个小故事讲了东国的一些文化背景和历史问题。
    杨慧伦正布置餐桌,父女俩的谈话她听不懂,但想叫宋央跟着学点儿,转头一看,宋央在灶台前偷吃鸡胗。杨慧伦叹了口气,进了厨房。
    宋致诚瞟了眼现任老婆离开的方向,低声问:“你妈怎么说?”
    他问的是她亲妈。
    宋冉:“说以后别去东国了。”
    宋致诚没说话了。
    宋冉知道他把她视作骄傲,多少也想向他那高高在上的前妻证明,他一手养大的女儿很优秀。但宋冉觉得,在母亲那种见惯了大世面的人眼里,她这种小城水平算不得什么。
    “今年暑假还去不去帝城?”
    “去的。请好假了。”读书那会儿,宋冉每年寒暑假都去帝城陪妈妈。工作后也照常请年假。不过这次还有别的事,她要去见一个畅销书策划人。
    杨慧伦做了一桌子菜,都是宋冉爱吃的。但她熬夜累着了,胃口不太好,又不忍浪费她好意,强撑着吃了些。
    一顿饭吃得昏昏欲睡时,杨慧伦一句话叫她清醒了个激灵:“冉冉是不是该谈男朋友了?”
    宋冉还没说话,宋央替她挡了:“妈呀,姐才多大你就催?”
    “你这丫头初中就谈恋爱还好意思开口!”杨慧伦瞪她一眼,又缓和语气,“再说我就提醒一下,怕冉冉只顾工作,一年一年就忘了这事儿。对了冉冉,你喜欢什么样儿的?”
    宋冉被问住了,她答不上来。
    长这么大,她一次恋爱也没谈过。情感经历是一张苍白的纸。
    她长得不丑,还相当清丽秀气,自带书卷气质。读书时就喜欢写文章。校报、广播站都有她的署名。尤其写得一手好字,班上的黑板报,学校的公告墙,给她写得赏心悦目。读书时有男生暗恋过她,但她无知无觉,平日也比较安静沉默,大概给人一种疏离清冷的气质。
    有次同学聚会,大家说她是冰山才女。宋冉惊讶极了,她一来不觉自己冰冷,二来不觉自己才女。她不过是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
    至于那迟迟不来的爱情……
    她蓦地想起那个人,心中不免一刺:她甚至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
    杨慧伦感叹:“你们俩啊,一个太清净,一个太折腾,都不省心。”她就希望央央能跟她那不成器的男友分手才好。
    宋冉吃完饭后在宋央房里午睡,家人都知道她累,轻手轻脚没打扰她。只有窗外的知了鸣叫,和附近孩子们打弹珠玩闹的声响。
    她一觉睡到晚上八点,爸妈出去纳凉了。饭菜拿网罩罩着。宋央出去约会了,吃剩的碗筷扔在桌上。
    宋冉独自吃完饭,把宋央留下的碗筷一道收拾干净后,给她亲妈冉雨微发了条短信,说月底出发。
    六月三十号那天,宋冉动身去帝城。
    梁城再降暴雨,城外长江水位不断上涨,城内多处出现内涝,交通几乎瘫痪。她赶到机场时一身的雨水,迟到了一个小时。但她没错过飞机,航班延误了。
    机场里挤满滞留的旅客,地板上水渍到处淌。椅子供不应求,大批旅客拖着行李坐在地上,混乱程度跟春节时期的火车站有一拼。
    穹顶玻璃窗外暴雨如注。
    有的人咒骂着离开,大部分人仍在等待奇迹。直到某一刻,机场上空电闪雷鸣,航班信息牌上的航班状态一个接一个变红,从“航班延误”变成“航班取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