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都市言情 > 世子夫人有点甜 > 第四百二十二章血案滔天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四百二十二章血案滔天

    三年前,蜀州福县。
    福县一带连日大雨,?但百姓和福县县令都不担心,因为福县这位于县令,是位负责又可靠的人,只是略微平庸了一些,他没什么做官的天赋,只是很勤奋。
    若是再给他十年二十年,他或许可以回到盛京,但他不知道,这场大雨落下来的时候,他已经没有机会了。
    上面的拨款来的很及时,福县县令也丝毫没有贪心,把所有的银子都用在了修筑堤坝上。
    但他那时候不知道,这天底下?贪心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譬如已经靠着得到胜宠的女儿,在蜀州富甲一方,手眼通天的薛家。
    人的贪婪是个无底洞,你给他一些东西,他不会适可而止,而是会变得更加贪婪,胃口也会越大,薛家就是如此。
    用来修筑堤坝的银两,只是在于县令手里转了一圈,其余的事情,譬如修堤坝的人,卖材料的商铺,那些材料,全部都是假的。
    谁都想到这样的骗局,这个环环相扣的骗局,骗过了不懂水利的于县令,还有福县当地的普通百姓。
    所以接连三日的大雨之后,福县堤坝毫不意外地决堤,百姓没有任何防备,就这样把性命交代在了水中。
    于县令在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时候,被人闯进家中,用绳子勒死。
    他的父母,妻儿,家中的仆从,除了躲藏起来侥幸逃过一命的于六娘,十多口人,一并惨死,最后的案卷上,写的是畏罪自尽。
    于六娘活了下来,却也死了。
    她改头换面,留下父亲的账册,然后抽丝剥茧,详细调查,最终查到了主谋薛家头上。
    于六娘确实是个厉害的女子,寻常女人,遇到这样的事情,恐怕只有一头吊死?的份。
    但于六娘没有,她卖身入薛家,做了薛家二郎的侍女,又成了他的妾室,并且生下一个女儿,深得薛二郎宠爱。
    于六娘留在薛家,查明了当年的真相,拿到了证据,一份牵扯到许多人的账本,从盛京到地方,那么多人。
    然后在薛家宴会时,于六娘找到沈瑞,沈瑞也不负她的期望,一路上几次出生入死,把于六娘带到了盛京,并最终决定翻案。
    福县几千个亡魂,还在泥水中苦苦挣扎,她于六娘?,要为他们和自己枉死的家人复仇。
    有些人,必须要付出代价。
    这是于六娘的决定。
    听完这件事情,左右两边的人,都安静下来。
    沈绵早已经知道这件事情,然而让她再听一次,她还是胸口憋闷,难以忍受。
    她见过很多死人,在青州的时候,那样的惨状,前些年沈绵每每回忆起来,都要做噩梦。
    可是瘟疫是天灾,难以避免,?可福县水灾,那就是完完全全的人祸,直到现在凶手都逍遥法外。
    而且这个逍遥法外,是上位者所允许的。
    安王露出震惊的神情,久久不语。
    于六娘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目光扫过在场许多人,道,“我知道诸位,都是高官厚禄者,可能也不在乎我们寻常百姓的性命,甚至怀疑我这件事情,是胡乱编造的,但,真的就是真的,我于欣,只要活着一日,就要把这件事情告诉天下所有人,让他们知道,三年前这件事情,可能落在我们福县头上,三年后这件事情,就可能会发生在他们所有人身上,若是不查出真相,严惩真凶,我们于家,福县几千口人命,全部都死不瞑目!”
    说罢,她自己从地上站起来,拍拍膝盖上的尘土,沉默地站在人群中,毫不怯弱。
    这样的情景,安王早有准备,他回头道,“本王不司刑狱,也不负责查案,这个案子,若是真的那也得请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三司会审,在场的几位大人,你们觉得,此事需要禀告陛下吗。”
    在场的人都沉默了,涉及几千条人命的大案子,他们要是不查,那如何给百姓一个交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惹到了百姓,必将危及大夏国本。
    然而,这件事情,当年为什么会压下去。
    因为嘉妃啊,因为这个女人,她生下皇帝最小的孩子,多年来圣宠不衰,是皇帝的心肝肉,?当年的案子,御史台是派人去查访过的,可是最后,这件事情,被皇帝陛下金口玉言,遮盖了过去,谁还敢提,没有人啊。
    就连稍微知道真相的几个人,都被皇帝调到?外面去了。
    所以,这个滔天血案被人遗忘,只是谁都没有想到,有一个于欣活下来了。
    一个弱女子,她查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拿到了证据,将所有的事情公之于众,他们都知道,这件事情,是瞒不住的。
    即便处置了于欣,也是于事无补,何况安王殿下今天来了这么一出,显然是打算做些什么的。
    刑部侍郎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他是疯了吗,为什么今天要来应安王府的邀约。
    御史台的人则是一脸茫然,笑话,这件事情,他们御史台根本没有几个人知道,要是知道,就是拼上一死,也得参奏薛家和嘉妃啊。
    嘉妃是皇帝的宠妃又如何,她就是皇帝的亲娘,御史台都不会客气,大夏的御史台,硬气起来,皇帝也得退让三分。
    这位不到而立之年的张御史当下拍案而起,先朝于六娘行了一礼,允诺道,“于娘子,在下任职御史台,于娘子放心,我御史台一定会向陛下上奏折,若查明你的言辞属实,相关人等,一定严惩不贷!”
    于六娘子灰败的双眼中重新点起一丝光亮,回头看着张御史,道,“多谢大人,多谢您了。”
    只要有人愿意开口,这个案子,就一定有机会重新调查!
    安王见有人应承下来,当即十分满意,但面上显得严谨又认真,道,?“此事事关重大,到底如何,暂时说不清楚,本王会将于娘子留在安王府中,待明日早朝,陛下决断。”
    安王一锤定音,暂时结束了这件事情。
    安王妃上前安抚众人,道,“今日突发此事,扰了诸位的兴致,王府准备了酒宴,请大家入座。”
    这酒谁还喝得下去,但安王府客客气气地留人,他们又不能强行离开,只能坐下,看着面前华美的宴席,却食难下咽?。
    赵王妃已经泣不成声,她坐在沈绵旁边,已经哭湿了一条手帕。
    沈绵把自己的手帕也给她擦眼泪,劝说道,“王妃别哭了,此事一定会调查清楚的,幕后之人肯定逃脱不了。”
    安王妃道,“查出来有用吗,死了那么多人!”
    沈绵无言以对,只能帮她擦眼泪。
    何娴宁和王灵瑶也在沈绵附近,王灵瑶惊骇得难以言表。
    何娴宁则是小声询问沈绵,“?这件事情,你早就知道?”
    “我二哥哥带回来的人,你说呢。”沈绵道。
    何娴宁点头,“只是靠你们不能翻案,要找这位。”
    “是这样。”沈绵道。
    何娴宁道,“这样的案子,也该好好明查。”
    “我也希望。”沈绵笑着看何娴宁,何娴宁拍拍她的手臂,以示安慰。
    安王府的?宴席上,兰花示警,血案滔天,当日便传遍盛京,也传入宫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