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总裁在后宫崛起(穿越) > 分卷(169)

底色 字色 字号

分卷(169)

    皇上后宫做出来的棉衣代表着皇帝,高悦甚至让各宫在自己做的棉衣上绣上各宫的名字,他们景阳宫做出来的,他就让人都在衣领里面绣上了景阳宫三个字,那三个字还是他亲手写的。
    因为这件事,那天夜里,周斐琦抱着高悦亲了很久,他不停地在说谢谢你。
    后宫里的动向一直是京城贵妇们的航向标,这事很快就传到了宫外,许多命妇竟然都自发地跟风了起来。就比如,高悦的那位表婶,她就发动了高府的所有仆役,准备做出一千件棉衣直接送到户部!如今她是以高悦为荣,因为她听说这件事是高悦倡导的,便立刻响应起来。
    她不但自己响应,她还给江南高家去了信,号召江南高家的所有妇人们都加紧赶制棉衣,直接送到渭水河畔的花将军手里。高家刚闹出了高世通那么个败类,正是急需一个机会表忠心的时候,因此家主收到这封信立刻便召开了宗族会议,将这件事安排了下去。
    也多亏花自盈将军监督修葺渭水大坝,驻军之地离江南高家并不太远。如今,虽说渭水大坝早已修好近一月有余,但花自盈将军却不知何因并未回去,依旧带着之前的那些将士,驻扎在大坝附近。也正因此,江南高家总算有了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花将军收到那批棉衣的时候很是诧异,等听说是江南高家送来的,再结合最近听闻的宫中轶事便大笑道:京中出了个高毕焰,好在江南还有个高家,瞧瞧咱们镇南军可是第一批收到增衣的吧?等下次回京,我可得跟那几个好好显一显!!!
    众将士也跟着大笑起来。
    这件事后来传回了平京。一下子就令京城里的那些世家们再也坐不住了。其实,这事传开之后,不仅平京里的世家着急上火,大周境内,许多世家大族纷纷效仿。
    一时间,好似这个冬季突然流行起了做棉衣送将士的热潮,在这股流行之风吹起来后,仿佛这个冬天都不那么冷了!
    江南高家本是抱着将功补过的心态,这批棉衣送完了,依旧低调做人。与他们情况相似的,当然要数齐家了。齐家的老祖长,听说毕焰君下了这个做棉衣的令之后,就召集族人立刻响应。若问他为何如此积极,当然是念及毕焰君没有要了那几个新入宫的人的性命。在这位老祖长的认知里,那三个被送进宫的齐家哥儿就相当于是他们齐家送给毕焰君发泄的怒火的工具,他原本只盼着毕焰君把那三个人折磨致死后心里舒坦了,就别找齐家的不是了,却怎么也没想到,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让他们去做做苦力。
    他都听齐素说了,那之后,齐素向齐鞘打听三人在宫里的情况,齐鞘的回话是每日哭,也不干活,掌事太监也不会为难他们的。
    之所以,为什么不会为难?齐氏这位老祖长认为,那必然是毕焰君网开一面的原因。
    现在看来,高毕焰到底要怎么安排那三人已经不重要了,齐氏老祖长更关心的是齐鞘和齐素这两个人的前途,因此他必须要让毕焰君知道,虽然齐氏的个别人不懂事,但是整个齐家都是支持他高毕焰的。
    齐氏赶制的这批棉衣有一千件,直接交到了户部统一分配。那天,齐氏这位老祖长亲自去了户部,见到了高悦他临走之前,悄悄和高悦说了一句:毕焰君放心,那些曾经碍着您眼的东西,已经永远都不会再出现了。
    高悦也小声说了一句:老祖长也放心,齐鞘与本君情同手足,本君定会护他周全。
    这位老祖长眼中闪过一道别人看不懂的精光,随即,他大笑一声,对高悦郑重一礼,道:好。那便有劳毕焰君。老夫告辞了。
    老祖长的话别人或许不懂,高悦却明白,不过是几日前,那个老纨绔因重伤不愈,已撒手人寰,一命呜呼了。他会知道得这么清楚,也是因为,那日齐鞘突然对他说:我可不可以,和你做一辆马车回宫?
    高悦看他神情略有恍惚,知他定然是出了什么事,便将他拉上了车。他没想到,齐鞘一上马车,就一把抱住他哇地一声哭了出来。高悦从齐鞘泣不成声的碎言断语中听出了这样一句话
    他死了终于死了我阿父的在天之灵终于可以安息了
    阿父的眼睛可以闭上了
    阿悦,我好高兴,好高兴
    第142章 大雪二候
    老纨绔死了,齐鞘心里的恨也成了无的之矢,最终化为了悲伤的泪水,宣泄而出。高悦轻轻拍着他,什么也没说,因为他知道,这一刻的齐鞘并不需要言语上的安慰,他所需要的只是一个能够分享此刻心情的挚友。
    因此,高悦选择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选择了安静的陪伴。
    这天晚上,高悦回了景阳宫,他在后面的良人所里,陪着齐鞘聊了半宿,第二日,齐鞘去了户部,高悦留在了宫中,他醒来的时,日头已高悬,小幸子伺候他更衣,告诉他子弦道长回宫了。
    子弦道长回宫,依旧是来担任太医正的职位。因赫连野被留在了东郊,赤云道长去了东海,去之前,他让子弦尽快回到高毕焰身边照顾,子弦这次进宫,还带来了一封赤云道长写给皇帝周斐琦的信。
    那信上写得是赤云道长最近夜晚观星的启示,言蚩尤落朱雀,南方有兵患。
    如今东海战事悄然打响,已有月余,据李景传回的战报,已连下五岛,形势可谓一片大好。因为是游击战,打得又是陈字帅旗,一开始千岛国还有倭寇都将这股流动武力当成了盗匪来防御,然而随着岛屿连失,他们似乎也渐渐明白,这股军事力量只是大周变了个花样儿给他们设了一道障眼法而已。
    千岛和倭寇反应过来之后,最近一段时间沽城各大小码头也同样出现了海上流寇作乱。伪装行为和李景所帅的陈家军如出一辙,能看得出就是丢了岛屿的东瀛倭寇不甘心就此切腹,反过来想要趁机拿下沽城。
    这这样的局势下,南疆那边的苗蛮反应看不出有什么兵动的苗头。
    西境诸番国,一直以来都是最安分守己的。北疆的战事已被周斐琦巧妙化解,如今北漠新王上位,正忙着内部统一。新王呼邪需要大周的支持,不可能再搞什么幺蛾子。
    所以,周斐琦看完道长这封信后,便拿出了花自盈前不久才发回来的迷信,那上面有简短的一句话:苗蛮有异,似换日。
    也就是说这段时间苗蛮内部政权也出现了问题。这种情况下,他们还有精力挑起南疆战争吗?
    不过,赤云道长的话周斐琦还是宁愿信其有,因此,他给花自盈发了密旨,嘱其防范苗蛮。
    数日后,周斐琦收到了花自盈发来的密函,其中写道:苗蛮内变,宝岛女妃发动政变,苗蛮王朝或将覆灭。
    原来这兵患应在了苗蛮,周斐琦松了一口气儿,同时也想到了流民的问题。他给花自盈又发了一封密函,令其趁机攻下苗蛮一城,用以收留苗蛮流民。
    这是周斐琦的仁义之举,花自盈深领圣意,他几乎是连夜带走了渭水河畔的镇南军,一路向南疾行,神不知鬼不觉地一举拿下了苗蛮边陲的一座小镇,拿下镇子的当天,他又传令三军,不准残害百姓,且若有流民来奔一律收留入镇。紧接着,花自盈就以这个小镇为基点,用了十天时间,又拿下了周边三镇
    自此,大周的南疆边线,从这个小镇开始,向南不断扩张。而随着苗蛮内斗的不断升级,国内的百姓苦不堪言,很多人听说北部边境附近的大周军区内对流民的关照政策非常好,去了之后不但有吃有穿还给房子住,相比之下,与其留在王都等死,还不如去投奔大周
    于是越来越多的苗蛮百姓在向北迁徙,而随着大周军的仁义之举,其仁义之名也在百姓之间流传开来。甚至苗蛮内斗到了后期,就连许多苗蛮的守城之将都出于爱民之心,在大周军打来之后,不再负隅顽抗,甚至有主动投城之人。
    也因此,在苗蛮的这场内斗中,大周镇南军竟成为了最终赢家,几乎没怎么费力就占据了苗蛮的半壁江山。而苗蛮百姓也几乎有八成都集中在了周军保护区。
    苗蛮的政权,最终落在了宝岛手里。这场夺权是宝岛女妃嫁给苗蛮王之后,就筹划已久的。她之前借助苗蛮商船广收粮、药的举动,本身就吧迷惑苗蛮王的举动,那些足以够一城之民吃上好几个月的粮食,根本就不是为了北上攻打大周,而是为了夺取苗蛮王的政权所做的准备。
    宝岛这个国家常年屈居一岛,早就向往陆地生活,他们这次夺权也算是筹谋已久。因距离宝岛最近的陆地全都在苗蛮境内,他们为了以后方便统计自然是会优先争取苗蛮南部地区。至于北部的半壁江山落到了大周军队手里,这本来就是无可奈何的事。毕竟,宝岛一届岛国,就算用再多手段,也抵不过大周万里江山养出来的兵强马壮。
    打不过,宝岛也不会硬扛,他们将自己所要的陆地纳入囊中后,就反手将原苗蛮王室推到了大周军面前,至此苗蛮疆土彻底被分割成了三份:北边是大周镇南军护民区,中间是苗蛮王余部,南边是宝岛新苗政权。
    因三个统治区政策各不相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想尽办法往大周护民区里跑,因为,宝岛政权对苗疆土著居民并不友好,他们恨不得杀尽旧人或将苗蛮的土著居民当成奴隶一般使唤,这种情况下老百姓怎么可能受得了?所以,在宝岛控制的南部地区百姓暴动起义频起,战火的硝烟似乎从未在这个区域停止过。
    中部地区是老苗蛮王的统辖范围,他这个区背腹受敌,因此对出入往来的人员盘查得十分严格,但凡发现一点儿奸细的苗头,不问缘由立刻斩杀!百姓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整日过得战战兢兢,没过多久就怨声四起。
    反而是一开始被苗蛮人说成是趁火打劫的大周镇南军,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验证之后,真的护住了苗疆百姓的安危,这一点无论是谁,都不得不承认,大周的军队实在是天下仁师。至少,在大周军的保护区内生活的苗疆百姓至今依然正常劳作,不用为自己的生命安全整日担忧。
    这些消息,不断传回平京,周斐琦和高悦也就是心中无愧,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护佑了更多的人,这在别人眼中已是天大的功德,可对于他们俩来说,所求也只是问心无愧四个字。
    随后,天气日渐骤寒,终于全国各地迎来了嘉懿七年的第一场雪。初雪盖地,举目白茫,这一年终于也走到了年尾。好在之前在高悦的号召下,各地的世家大族都纷纷制作棉衣,如今这些衣裳被送到了各地驻军将士的手中,当真算得上是雪中送炭,不但温暖了将士们的身躯,也温暖了他们的心。
    这其中,有不少将士穿上了绣有皇帝陛下后宫各殿名字的衣袄,这令他们感动同时也感到了特有的荣誉,还有将士之间互相开起了棉袄的玩笑,说什么别看这是棉花做的,穿在咱身上,咱就是觉得它比铠甲还顶事!这都是娘娘们的心意,咱们穿上它上阵杀敌,就相当于是有娘娘们的护佑,肯定都能活着回来
    一时间,八方军士都在歌颂后宫各主。这些声音自然也传回了后宫,太后听说之后,笑得特别开心,她跟玉竹念叨,说这个悦儿啊,不愧是我大周的祥瑞。
    玉竹就跟着笑。
    过了一会儿,太后又叹了一声,道了句可惜
    玉竹最知太后心意,闻言便劝道:太后娘娘何必惋惜,奴婢听说昨日高毕焰在极阳殿用早膳的时候呕了。
    真的?太后立即一喜,忙拉住她的手追问:那皇上可有叫太医?
    玉竹道:听说是叫了子弦道长。不过,之后奴才让人去太医院打听,子弦道长的口风也紧得很,一丝消息都不肯透露,奴婢想着,要不咱们再把他请来永寿宫问问?
    太后立刻摆了摆手,道:不行。子弦道长不比赫连野,对他不能用那种法子。他既然不肯说,定然是陛下授意。不过,这事也是急不得,嗯太后想了想,道:这样吧,你去把李公公叫来,哀家有话对他说。
    不大一会儿,玉竹带着李公公再度进来。
    就听太后吩咐道:李公公,你一会儿去各宫传哀家的旨意,就说马上要到冬至了,哀家念他们这些日子做棉衣辛苦,特定在福寿阁准备了些好膳食,要犒劳他们。日子就定在冬至那天,让他们务必都来!
    李公公领了命,连忙去各宫传旨。
    太后又对玉竹道:你一会儿去御膳房,让厨子准备那道菜,就说冬至年祭咱们宫里要用。明白吗?
    奴婢明白。玉竹笑了笑,给太后行了一礼,便连忙去御膳房传旨去了。
    太后坐在永寿宫的正殿里,手边是一盏热气腾腾的参茶。她的视线此时透过敞开的门望着外面那片银装素裹的天地,唇边荡开了一抹自信又欣喜的笑容。
    她暗暗想着,希望这次,你们可别再让哀家的心愿落空了。
    第143章 大雪三候
    高悦接到太后懿旨时并没有多想,还以为是这位老太太想要表达对他领导后宫做棉服这事的认可,于是也就欣然接受。这些天因已近年底,户部各司都在大结算,说起来也是比较忙的时候。
    再加上,昨日周斐琦正式下旨,明确了全国各城、县于明年春闱统一开设哥儿科考,同时太医院和工部水利司也要扩招人员。且太医院的医师应召者不限性别,不限年龄,只要医术和人品能够双双过关,就有被录取的可能!
    这个诏令一出,举国再次震惊!
    如果说之前的哥儿科考算是在皇帝和钦天监正葛旺的运作之下,抛砖引玉,用高悦这个哥儿里的标杆人物一点一点撕开了传统制度的口子,那么这次的太医院扩招,简直就是一道毫无征兆的闪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将那些封建礼教劈了个外焦里嫩,一时间竟无还手之力!
    然而这道旨意在百姓之间也同样引起了纷纷议论,毕竟在大周当前的国情下,允许女子抛头露面,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也因此,女郎中一跃成为全国女性崇拜的人物,同时郎中这个职业也瞬间为女孩子们所追捧!
    其实,从这个现象也不难看出,追求理想就像人们爱惜生命一样,是人的本能,不该有高低贵贱之分,当然更不该因性别而被区分对待!
    陛下的圣旨都下了,后宫嫔妃们也终于坐不住了。早在哥儿科考的时候,就有嫔妃问过高悦什么时候女子也可以有这样的机会,当时高悦没有办法回答她们,但是如今,她们再次来到景阳宫,以拜访之名,询问高悦:毕焰君,我们之中也有略懂医术之人,可否参加太医院的选拔考试呢?
    这次,高悦点了点头,道:当然可以。只不过太医院的选拔非常严格,但是只要你们能通过选拔,就可以像赫连野那样出宫为百姓治病看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