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七零养家记 > 第126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26节

    温向平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直起身来看着干净了不少的屋子,满意的颔首。
    如无意外,他们还要在这儿住上一月有余,总得收拾一番,柴火煤炭什么的也得整点回来,总跟邻居借也不是个主意,看来还是得去买些回来,也不知道这村里有没有小卖铺啥的出现,要是有就方便多了。
    温向平心里打定主意,让温朝阳拿着从沽市带回来的几样吃食去隔壁换些面粉啥的回来。刚刚已经跟人家借了不少柴火,总得拿些东西人家才肯继续借给自己,不然柴火面粉哪样不要钱,凭啥借给他们。
    温朝阳点点头,从包裹里翻出一包巴掌大的酥糖拿着去了隔壁。隔壁的妇人看着这么大一包的酥糖脸都快笑僵了,当家男人几次想把糖还回去都被狠狠瞪了一眼。
    最后妇人不仅给了温朝阳足够他们七口人的面粉,又搭了两根白萝卜和几块土豆,最后让自家男人帮着端过去。
    看着温朝阳和自家男人离去的背影,妇人这才露出惊讶之色。一巴掌拍开馋嘴过来的儿子,妇人捧着这么大一包酥糖咋舌,苏家这下可是真发迹了,只这一包最少也得十来块,更不要说温朝阳身上的那料子,看着就是贵的,比起赵队长家大儿子穿的还好的多!这么富贵的人家只要手指头缝里漏上一点半点,就够他们家得不少好处,只希望自家那个榆木脑袋的男人别关键时候犯蠢,万一人家给东西都不要!
    温向平把锅碗瓢盆都从橱柜、灶台里翻出来,烧了热水仔细洗过去。就听见温朝阳的声音,
    “谢谢叔叔。”
    温向平眉头一挑,走出火房一看,一个中年男人正把一个大盆放在桌上,温朝阳怀里还抱着几颗土豆。
    温向平便笑道,
    “谢谢赵哥还帮我们送过来,家里也是乱糟糟,连口热水也没的喝,到时候拾掇好了再上门谢谢你和嫂子。”
    中年男人局促的摆了摆手,温向平脸上身上虽然沾了灰,可看见那气度就跟他们这些地里讨食的人不一样。
    “不用不用,随手的事儿,你们刚回来,家里要是还缺啥,尽管去隔壁跟我说就是。”
    温向平闻言便问道,
    “村里可有杂货店小卖铺啥的?”
    中年男人点头道,
    “赵队长家开了一个,米面粮油这些都是卖的,柴火煤炭也能买,如今是赵队长家二儿子赵爱党在管,不过这几天…因着赵队长突然出了这事儿,总归是没开的。隔壁村倒是听说还有一个,虽然有段距离,总比去城里方便。
    男人说的清楚,温向平便将事情都了解了。既如此,他明天去买些回来就是。
    “谢谢赵哥,我这么几年没回来对村里这些事儿也是不太熟悉了。”
    男人嘴笨,只一个劲的摆手,
    “不谢不谢。”
    说着,温向平面上泛起忧伤,
    “赵哥,赵队长这事儿…怎么这么突然。”
    男人也叹了口气,
    “谁知道呢,或许是年纪大了,才跌了一跤就这么去了,江家的叔也是这么没得,也是说不准的命啊。”
    顿了顿,听见火房里传来洗锅涮碗的声音,男人便连忙道,
    “那你们先收拾、先收拾,我回去了,有事儿来找我便是。”
    温向平点了点头,目送男人离开。
    等男人一进了家门,自家婆娘就凑上前来,急吼吼问道,
    “咋,人家给你塞东西了么?”
    男人瞪妇人一眼,
    “人家不刚送了包糖过来,那一包糖够买多少面粉萝卜了,咋还不满足。”
    妇人白他一眼,
    “人家跟咱能一样么,你看人家娃娃穿的啥,咱家的穿的啥,这一包糖在人家眼里啥也不算呢。”
    男人不想再跟妻子争辩,抬脚就往屋里走。
    温向平可是跟他年龄差不多,这么五六年过去,自己面上手上早已是纵横交错的皱纹,人家却依旧白净,比村里最年轻的大姑娘都白,甚至比赵队长都有气势,一看就和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刚刚只在那儿站了会儿,就觉着浑身不自在,干嘛还非要一个劲儿的往上凑,还尽想着占人家便宜。
    妇人叫了几声都没拦住丈夫,只能恨恨的嘟囔道,
    “你还嫌我算计,要是你爸妈手里有人一成的钱,你有人家一成出息,我还用每天跟你在这儿闹,你家那几个鼻孔朝天的兄弟姐妹都要上赶着捧你来呢!”
    隔壁的争吵风波温向平自是不知,锅才涮洗完,温向平看时间马上要到晌午了,便张罗起午饭来。
    温向平和温朝阳父子两个都不会做什么复杂的饭菜,但拌汤这种总还是能行的,再把他们带回来的点心上锅热一下,就着吃就差不多了。
    好在当初考虑到来这儿的饭食问题,买了即食的吃食,如今也算是派上用途了。
    温向平没敢让苏玉秀睡太久,要不然到时候晚上睡不着了,早晨因着防晕车也没敢让吃太多东西,只怕这会儿早饿了。
    一排拌汤码在灶台上,剩下的盖着锅盖在灶上保温,怕烫着温朝阳,温向平就只让儿子去把妻子和两个女儿叫起,自己把碗都端回了屋子。
    “吃了再睡上一会儿,咱们下午去赵队长家看看。”
    温向平摆了热帕子一排给苏玉秀和两个女儿把脸擦过去,嘴上叮嘱道。
    苏玉秀睡得迷迷糊糊点了点头,含糊着嗓子问,
    “爸妈回来了么?”
    温向平给蜜果儿拾掇好,将帕子和热水往出换,
    “还没呢,待会儿要是还没回来,咱们下午去跟上一起回来也行。”
    苏玉秀精神恢复了些,闻言也是叹道,
    “不用了,咱们吃了饭便走吧。赵队长多好的人,怎么说去就去了呢。”
    温向平也是心有感伤,一时之间沉默无言。
    温朝阳和甜宝面上却还迷迷瞪瞪,对于两个正站在人生的起点,从未接触过死亡的孩子来说,到现在还分不清这事儿究竟是梦还是现实,仿佛等他们再去赵爷爷家,依旧有那个慈祥的人乐呵呵的叫他们“好孩子”。
    直到一家人都吃完了饭,苏承祖二人也没回来,于是温向平五口人都换上了暗沉颜色的衣裳,一起往赵家去。
    腊月里的并城下了一场雪,在地面结了冰。赵建国在自家院子里头的时候没注意,脚下一滑,后脑勺正好磕上了一颗石子,还没等赵爱党和赵爱军兄弟两个把人送到医院去,人就在半路上没了。
    温家人回来的时候,赵建国已经下了葬,到现在十来天过去,村里头的人陆陆续续都来拜访过了。
    看见风尘仆仆的苏承祖和李红枝时,刘翠英和赵爱党也是吃了一惊,随即就是感动和心暖。
    看着苏承祖难得红了眼眶站在他爸牌位那儿念念叨叨,赵爱党眼底不由得又是一热。能有这么些人惦念着他爸的好,甚至千里迢迢赶回来,他爸这一辈子就没算白活。
    苏承祖对着老友的牌位,絮絮叨叨的讲他这些年在沽市有女儿女婿孝顺,膝下外孙四个,每天都是天伦之乐。又骂赵建国怎么就不知道享福,眼见着国家一年比一年富了,该含饴弄孙了,偏偏在这大好时间走了……
    说着说着,苏承祖的眼眶就忍不住泛起了热意,七尺的汉子,蒲扇般的大手擦去脸上的泪,看着便令人心酸。
    李红枝和刘翠英坐在屋里谈着,听着刘翠英又渐起的哭声,赵爱党闭了闭眼,站在他爸牌位边上,怔怔发呆,还是他媳妇儿牵着孩子过来小声道,
    “饭好了,叫上苏叔和婶子吃饭吧。”
    爱党媳妇儿自从嫁进来的第一天起,就知道这苏叔一家和自家关系好,逢年过节那金贵的东西都是一箱一箱往家里头寄的。可以说,她和孩子身上穿的,平时里吃的那些个稀罕的、好的,都是人家从沽市大老远寄回来的。
    就连这次公公去世,苏叔一家也是千里迢迢就连忙赶过来,连家门都没进就先来了赵家,他们写着消息的信现在说不得才刚到沽市,可见两家情谊之深厚。
    爱党媳妇儿于是便提前一会儿张罗了午饭,好歹让人家来了这么半天吃上口热的。
    赵爱党点点头,哑声道,
    “正是该这么做。”
    便让媳妇儿去屋里叫刘翠英和李红枝,自己跟苏承祖道,
    “苏叔,先吃点东西吧。”
    苏承祖叹了口气,
    “走吧。”
    一顿饭吃的苏承祖食不知味,饭后,苏承祖拧着眉问道,
    “你哥一家怎么不在?”
    赵爱党面色僵了僵,
    “前几天回去了,说是家里还有事儿。”
    “糊涂!”
    苏承祖大斥一声,
    “什么事儿能比得上生他养他的爹?!从老赵走了到现在才十来天,又赶着过年的口,他就连这点儿时间都空不出来?!”
    赵爱党闭了闭眼,苦笑道,
    “随他吧,有苏叔刘叔你们来看我爸,我爸想必也是很高兴的。”
    苏承祖面上仍有怒色,却又渐渐升起一股悲哀。亲生的儿子连生父都不在意,老赵这心里得多苦。
    好在还有个知事的。
    苏承祖拍了拍赵爱党的肩膀,
    “有你在你爸心里才是自豪。”
    这些年,苏承祖和赵建国没少信件来往,苏承祖对赵爱党成为村干部的事情也是知道的,
    “继承你爸的衣砵,好好干,让你爸走也走的安心些。”
    何况赵爱党向来是个孝顺的,老赵有这么个儿子,总能抵得过大儿子那个没良心的了。
    第86章
    虽然苏承祖还有很多话想和赵建国的牌位说一说, 可这到底不是自己家,晋省又都有睡午觉的习惯, 因着苏承祖跟赵爱党饭后又聊了一阵也就耽搁过去,苏承祖老俩眼见着晌午都过了, 便也没再待着,回家去了。
    回家的路上,李红枝面上纠结之色都没消散过。遇上认出他俩打招呼的乡民, 也就勉强撑起笑来回应一下。
    村民见他们从赵家的方向来,又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心下也就了然。暗自夸赞苏家重情重义的同时, 又忍不住为两人身上穿的戴的而咋舌。
    苏承祖和李红枝身上也没什么金饰银饰,温向平倒是舍得买, 老俩却不喜欢戴出来,总觉着太张扬,于是平素里都只戴着看着不那么显眼的。就比如苏承祖腕上的手表, 李红枝腕上的翡翠镯子。
    虽然俩人也知道这东西贵,但一来温向平瞒着减了价钱,而来这些也比金银低调,戴出去不那么招人眼。
    大河村的人本来也都是不清楚这表了么,镯子价格几何,可他们看得见赵队长家大儿子和大儿媳手腕上就明晃晃的戴着这玩意儿。
    心下咋舌的同时又忍不住有些奇妙的妒忌。原来苏家在整个村子里都算是穷的,这陪着女婿出去上大学回来后反倒金贵了不少, 直接能和村里最有钱的赵家比肩了!他们这些人就更是被比了下去, 心中怎么能毫无波动。
    果然有个做个体户的女儿和上大学的女婿就是吃香, 比他们这些地里刨食的强多了!
    乡民们和苏承祖老俩擦肩而过数米出去,还忍不住频频回头张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