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七零养家记 > 第72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2节

    可罗瑜新却也不敢光明正大的看《蜀山》,毕竟他爸把书放的那么隐秘,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摆明了就没打算让他看。
    罗家和虽然平时比较忙,可罗瑜新也做贼心虚,生怕什么时候自己正看着入迷,他爸就回来当场撞见,于是每天趁着他爸上班去的时候,奋笔疾书把书架上的《蜀山》全抄了回来,然后在自己房里一遍一遍的看。
    平时就学着他爸,把抄写本夹在不起眼的书里,只要不专门去翻,是绝对发现不了的。
    一字一句读着陆川柏和紫苑三世的爱恨纠缠,虽然已经是第三遍,一向自诩成熟男人的罗瑜新还是忍不住眼中泛起了泪光。
    唔――
    新的更章怎么还没来,照往常不是该来了么。
    温知秋作家是过年过的太潇洒,还是最近忙着更《大惠山》?虽然《大惠山》也确实很好看,可还有一个坚实的罗瑜新在这儿等着看陆川柏醒来之后要怎么面对紫苑的一腔痴情呢!
    温家。
    温向安的人脉本来就广,何况还有个人脉数倍胜于他的岳丈,要拜访的人极多。再加上虽然学校放了假,商场却还要他过去上班,因此一个年过下来,反倒比平时更累。
    宋艺茹心疼的给丈夫揉肩,
    “这力度能行么?”
    温向安反手握住妻子,温柔笑道,
    “当然,我们家艺茹做什么都是最厉害的。”
    宋艺茹甜蜜的顺势坐到他身边,依偎在温向安的肩头。
    夫妻俩相对无言,静静享受着这难得的清净。
    突然,宋艺茹惊叫一声,坐直了身体有些紧张道,
    “这都大年十一了,咱们还没去小叔家拜访呢,这可怎么办?要不咱明天一早去商场买点东西,然后赶早班车去小叔他们家吧,向安你认路么?”
    眼镜后的眼中闪过一丝阴霾,温向安面上却还温柔的笑道,
    “明天一大早,先不说爸妈起这么早是不是太操劳,就是商场也没开门呢。何况从咱家到向平家来回怎么也要七八个小时,去了也坐不了多久。”
    宋艺茹不赞同的摇摇头,
    “明天太匆忙的话就后天去也行,但好歹得去一次吧,这么多年都没跟小叔家拜过年,以前忘了也没法子补回来了,今年这可不能再不去了,小叔家里两个孩子长这么大咱们这做伯伯伯母的还没见过呢,今年怎么着也得给个压岁钱吧。”
    温向安眉头轻拧,随即又飞快松开,仿佛刚才只是看见的人一时眼花。
    温向安面上现了难色,伸手将宋艺茹揽在自己肩头,嗓音也带了低落之色,
    “可是,向平摆明了不想再跟咱们有瓜葛,不然怎么会咱们几次去都淡淡的,后来更是把咱家出的钱――连着你送去的那个半导体,都一并折了钱还回来,当时我就和爸妈就明白他的心思了,只是你生性单纯,不想让你觉得一腔好意被辜负,这才没跟你讲清楚。”
    “真的么――”
    宋艺茹忍不住从温向安怀中挣出来,一双眼睛半是疑惑半是难过的看向丈夫,
    “可我怎么没发觉呢?”
    温向安安抚的摸了摸妻子娇嫩如少女的脸蛋,耐心解释道,
    “向平要是真把咱们当家人看,怎么会在还没出院的时候就要把钱还回来,又哪怕跟别人借了钱也不惜,这在他心里孰亲孰疏不是一目了然么?”
    “好像……向安你说得对……”
    宋艺茹想了想,发现确实如温向安所说,当初温向平虽然一直是一副笑模样,但却始终带着疏离之色,何况温向平要是愿意跟他们家亲近,又怎么会更宁愿跟同学借钱呢,这摆明是把他们家当了外人。
    “可……”
    宋艺茹又蹙着眉头道,
    “是不是因为我们这么多年从来没跟小叔家联系过,所以他才心怀怨怼?这样的话,我们就更应该主动上门才对。”
    “可他当初是自己主动要下乡去体验生活的,我和爸妈怎么劝都劝不动,反而越劝,越把他的反性激了起来,他甚至还为此瞒着我们偷跑去换了姓名就为了下乡去,你就知道他有多倔了。
    “现在他心里对我们都有很深的成见,我们越往他面前出现,他就越是把我们往坏里想,还是等着他自己想通了吧,不然问题越来越激化,只怕最后向平一冲动,又不知道要干出什么事儿来。”
    宋艺茹张了张口,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最后只能点点头,
    “那好吧,就听你的,我一向笨,想不清这些复杂的东西,你说的肯定是对的。”
    温向安复又把宋艺茹搂进怀中,笑得温柔,
    “我又不是圣人,怎么就一定是对的。但我保证,我做的一切,都一定是对你好的。”
    第46章
    因着齐弘阳和宋恒是第五大队唯二考上大学的两个人, 等春节一过去, 又要出去上学。
    趁着现在有两个有经验的大学生在村子里头, 赵建国觉着对于村里的人来说,这是个难得机会, 就亲自上门去拜访二人,问他们是否愿意给村里头的知青开一次交流会,聊一聊高考和上大学的事情, 如果能激励几个人发奋读书当然是好, 如果没有也无所谓, 但能分享些经验总是好的。
    起初, 王贵祥听了顿时得意的不得了,想着能在村里长脸面, 于是就一个劲儿的叫齐弘阳答应。
    刘艳眼珠转了转, 拉着王贵祥躲到一边也不知嘀嘀咕咕了什么, 王贵祥回来就改了口, 不答应齐弘阳去了, 甚至还想让齐弘阳去找宋恒宋老师, 叫他也别答应。
    这么多年的乡里乡亲了,赵建国对王贵祥夫妇俩的性子心里也有个底, 对他们的变脸也不觉着奇怪。
    不就是想着如果自家女婿这次去村里头开个会,万一有几个知青考上了,那他家的这个大学生不就不如以前那么稀罕了嘛。
    可这考大学, 又不碍着谁的事儿。何况不仅能给齐弘阳赚个好名声, 还能给他实质的好处。
    作为齐弘阳插队的队长, 赵建国的评价对于齐弘阳在校内的思修成绩还是占着一定分量的。对于王贵祥夫妇的糊涂,赵建国只暗地里摇了摇头。
    好在家里面还有齐弘阳这么一个能顶事通透的,赵建国便只等着齐弘阳亲口的回答。
    余光扫过所谓的岳父岳母,齐弘阳眼底极快的掠过一道嘲讽。
    自以为是,还在那儿沾沾自喜自己的算盘打的啪啪响,以为没人知道他们的小聪明,殊不知别人早把他们的心思看的一清二楚。
    “当然可以,这是我的荣幸。”
    齐弘阳温和的笑道,
    “到时候时间安排好了,您跟我说一声,我一定好好准备。”
    “哎――女婿你――”
    王贵祥不满了,这女婿咋不听他的话呢。
    赵建国却是高兴的很,当下站起身连连道,
    “好,好,那我再去问问宋老师,随后尽快给你一个答复。”
    齐弘阳微笑着应是,起身相送。
    “嘿――你这小子,我跟你说话呢!我可是你岳丈!你这是想不敬长辈!”
    因为齐弘阳的屡次忽略,王贵祥不满的瞪了眼,顿时撸起袖子一副要动手的样子。
    齐弘阳冷冷的暼了他一眼,其中的阴寒不由得将王贵祥唬的一时怔在了原地。
    绕过一边不敢说话只缩着脖子的王玉兰,齐弘阳一把把女儿接过来,淡淡道,
    “跟我回屋。”
    王玉兰喏喏的看了一眼丈夫,又见刘艳不住的悄悄对自己挥手,连忙跟了上去。
    只留恼羞成怒的王贵祥在后头骂骂咧咧和不住劝着的刘艳。
    宋恒那边,不说赵建国这几年从来没说过批斗他,就是平时也对他屡有照抚,当然也就相当爽快的答应了。
    赵建国得了准信,真是走路脚下也生风,喜气洋洋的回家跟赵爱党一合计,就用村里树上绑着的大喇叭通知了全村。
    而且不仅是知青,有意向有意愿的也可以去听。
    这日一早,村里红薯地头前的一块空地处就站满了人,寒冷的冬风完全不能阻挡人们那颗火热的心,其中不少都是父母带上自家姑娘小子来的,就想趁着这机会让自家孩子沾沾两个大学生的福气,到时候也能给自家考个大学生回来。
    温向平本来就是想来听一听汲取些经验的,但苏玉秀和李红枝从听见喇叭里嚷嚷起,就一直欲言又止的看着他,温向平当真是哭笑不得,却又坏心的不肯跟苏玉秀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谁让她总觉着他小心眼的。
    这样诡异的气氛持续了两天,连苏承祖最后也在饭桌上绷着一张脸说,
    “人弘阳和宋老师考上了大学是人家本事,可那也不代表没考上的就差了,看看咱们向平,那文章写的那么多人看呢,还挣那么多钱,比他俩不强么。”
    说到这儿,苏承祖突然话锋一转,
    “可人家身上也一定有比咱们强的地方,咱去听听人家讲的,他要是说着对,有道理,是咱之前想不通的地方,这听这一下咱不就能学习学习了么;他要是说着不对,咱不听就是了,也没啥损失,向平你说我这话说的对不对。”
    温向平哭笑不得。
    他知道,苏承祖不是嫌弃他没考上大学,也不是要强逼着他一定要考上大学。
    这年头,像大河村这种乡下能出一个大学生,那可真真是金子打的凤凰,不只是面子上有光彩,更重要的是,上大学的学费不用缴,反倒是国家每年还要出钱供学生们吃饭,就连将来的工作也有国家包分配,是实打实的吃穿不愁,金饭碗。
    可纵观当下,考生数量远远超过了招生数量,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第五大队二三十个知青里头能出两个大学生,不代表大学生就这么好当。
    要知道,第一到第四大队加起来也没出了两个大学生呢,当然,这也跟第五大队大队长赵建国为人良善厚道,处事正义,使得村中生活好过有关。但也不难看出,大学生是多么的难考。
    苏承祖并不是想给温向平压力,但既然温向平自己本身是知青,有一定的文化底子,又写的一手好文章,连那么大的杂志都能上,考上的把握不小。
    要是能考上,一家人的日子就要比现在好得多,每天舒舒服服的在屋子里待着就有钱粮拿,再也不用顶着大太阳在地里辛苦刨食,也不用每天担心随时的天灾水祸会毁掉一年的收成。
    这么好的未来,总不能就白白放弃,当然该拼一拼,争一争。
    为此,哪怕要去看王贵祥夫妇得意嘲讽的嘴脸,苏承祖也不在乎了。
    更何况,苏承祖向来对事不对人,也不搞连坐那一套,虽然对王贵祥和刘艳瞧不上眼,平时对齐弘阳了解也不深,可自从齐弘阳考上了大学,苏承祖就对这个年轻人很有好感。
    苏承祖三人之所以这几天小心翼翼,就是怕温向平觉着去听齐弘阳他们讲课会感觉着不舒服。
    为了安家人的心,温向平干脆就在苏玉秀的陪伴下,在这天准时到红薯地边的空地集合。
    “高考,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
    齐弘阳和宋恒轮番上去举着个喇叭侃侃而谈,下面的人也都听得认真,甚至还有人拿了本子和笔在记。
    既然来了,就没有白费工夫的理。
    温向平于是很是认真的听了一番,从中确实得到了一些高考题型的信息,也算是颇有收获。
    演讲结束之后,有人不肯离去,又跑过来找齐宋二人询问,其他人一看,生怕自己吃了亏知道的少了,于是也追过去七嘴八舌的问。
    眼见着台上的两人已经被淹没,赵爱党连忙过去维持秩序。
    宋恒自然是耐心的一一回答,齐弘阳虽然心底不耐,但碍于一边赵建国还在看着,脸上也挂起了笑,温和的安抚着激动的人们。
    大概又一个小时过去,知青和村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