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七零养家记 > 第71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1节

    温向平接过搪瓷杯,浅浅的抿了一口,
    “呦,这酒是从城里买的吧。”
    “识货啊――”
    江河清眼睛亮了亮,又给温向平斟了一些,
    “多喝点儿,我平时在家里都没人跟我喝,媳妇儿又管的紧,也就在这下跟你在一块能喝几口。”
    温向平跟他碰了碰杯子,也不问为什么跟他家里兄弟不能一起喝,只是关切道,
    “叔婶身子都还康健吧。”
    江河清爽朗一笑,
    “好着呢――算一算也是儿孙满堂,家里吃的喝的也不缺,这也没啥操心事儿,我今早过去的时候我爸还在那儿劈柴呢。我妈围在一边担心的不行行,我爸还嫌人家碍眼――”
    温向平也跟着笑,
    “这不挺好的,人一辈子也就图个这些。吃穿不愁,孩子们也都好了,终极目标啊。”
    江河清赞同的点点头,
    “我啊,这人生目标也就快达成了。虽然我脑子不好使,可我媳妇儿脑子转的特别快哪,我也有把子力气,下地干活没问题,家里不缺吃不少穿,可以了。”
    温向平笑他,
    “就你那抱着我这一百多斤的大男人从村尾一路狂奔到村口的力气,何止是有把子力气,简直是太有力气了,我见过的这么多人当中,还没谁能比得上你呢。”
    江河清摸着头嘿嘿傻笑两下,
    “我也不知道为啥,生下来力气就大,家里头没一个跟我一样的,平时一不注意就掰断这掰断那的,小时候没少挨我妈训,后来年纪大些,也就控制的住了,虽然平时要多注意些,可下地的时候就轻松多了,也不用我媳妇儿跟上操劳。”
    温向平颇有些羡慕的看着江河清一身的腱子肉。
    何止是下地轻松,江河清一个人就顶的上三个壮汉子,更不用说比他强多少了。
    土地也似乎格外眷顾江河清,凡是他经手侍弄过的庄稼,就没有不好的,一年干到头,从来没有说倒欠过大队钱的,每年还净赚小一千,是大河村里实实在在的富裕人家了。
    不然就算江河清能搞到酒票,也没钱买酒。
    更何况,江河清虽然人爽朗,心眼又直,但也不是不懂变通死守规矩,要不然这酒票哪糖票哪,都是从哪儿整来的,大队里可不发这些。
    但每个人都有不能公之于口的事情,比如江河清,又比如温向平,于是二人都默契的避过这个话题不谈。
    江河清把搪瓷杯里的酒一饮而尽,
    “哎,我倒是羡慕你的很哪,我家这一连仨都是臭小子,可我就想要个姑娘哪,唉――”
    温向平失笑,
    “那看来我倒是已经完成了你的梦想了。”
    “可不是――”
    江河清羡慕到,
    “哎呦,哪天你可得让我见见你闺女,让我认个干女儿才行,我一定把她举我肩头让她骑大马玩。”
    “那敢情好,”
    温向平大笑,
    “正好我举不动,从今往后就靠你这个干爸了。”
    “没问题!”
    江河清把胸脯拍的啪啪响。
    拒绝了江河清一家热情的留饭的邀请,温向平夫妻赶在日头升到正中前回了家。
    这年头谁家里都不富裕,也就没留在别人家里蹭饭的习惯,都各回各家自己吃去,苏承祖和李红枝自然也看着时间早早的回来了。
    案上的功夫一如既往的轮不到温向平插手,溜达回来的苏承祖跟温朝阳又坐到一边拿着九连环研究去了。
    这半个月了,俩人也算是有了进展,成功的把一个环解了下来,原本有些灰心丧气,已经想放弃的爷孙俩顿时又重燃斗志,誓要把第二个第三个也解下来。
    甜宝抱着温朝阳答应给她的糖啃的欢快,听着半导体在讲《白毛女》听的津津有味,一边小脑瓜里还要抽空想待会儿的午饭吃什么好吃的,完全没意识到她的好爸爸在等待她的需要。
    温向平只好悻悻的回屋忙自己的去了。
    掏出今天从赵家拿回来的信,看了还没两行,温向平面色不禁一僵。
    大年初一,新年当天,温向平温作家不但从罗家和罗大哥那里得到了半页纸的新年祝福,还收到了来自罗家和罗副编的两页催稿信。
    直到拆开前一秒还叨咕着罗副编这贺年信寄的真准时的温向平在看见信中大大的“催稿”二字瞬间沉默了。半晌,才可怜兮兮的跑去问苏玉秀,
    “邮局报刊过年都不休息的嘛――”
    温向平就是以为过年放假这半个月才敢这么浪荡的。想到自己之前答应了罗家和什么,温向平就恨不得糊自己一脸。
    《大惠山》在后来被调整为了一刊印三章的模式。毕竟七天看三四张纸,罗家和担心读者的胃口被吊过头,反而会失去兴趣,于是在得到了温向平的同意后,便跟主编等人做出了调整,也算是春节福利了。
    而征求温向平意见的那封信,正是温向平以为的年前最后一封信,还想着过年的时候不急着赶稿子,每天写点肯定能按时完成任务,于是特别爽快的回复了没问题。
    “为什么要休息,”
    苏玉秀一边麻利的把土豆块下锅,一边奇怪道,
    “人赵队长家的大儿子就是在城里上班的,这几年从来没听过过年还放假的,你以为谁都跟咱似的不用下地闲着哪,何况咱们也是要去糊火柴盒啥的,过几天就轮到咱了。”
    挖坑给自己跳的温向平:……
    温向平咋摸着,他之前在信里提了一下过年后更新照旧的事儿是想着过年休息休息,罗家和大概是没懂他的意思以为一周三更负担太重年后继续一更。
    罗家和也确实是这样想的,逢节假的时候加更也是一个增加读者,提高关注的好法子,所以就同意了。
    思维想法完全在两个年代的人俩人这样驴头不对马嘴居然最后也能给对上,真是厉害了。
    要不是罗家和左等右等没等来说好的三章,手里也没两章存稿了,也是不会大年三十打扰温向平过年,还明晃晃在信里写上“催稿”二字的。
    好在他这几天也没真歇着不做事儿,手里还是存了几章稿子的,私下给罗家和的《蜀山》也好,《大惠山》也好,都能够暂且顶一顶连刊的量了,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城里去把稿子寄了。
    只是这么一来,温向平手里就一点存稿都不剩了,原本潇潇洒洒轻轻快快过年的心思顿时被泼了一盆凉水。
    温向平走在乡间的土路上,想着自己空空如也的存稿箱,不由得哀哀叹了口气。
    正走着,看见一个男人抱着个孩子远远的走来,温向平定睛一看。
    这不是王家女婿么,就是那个叫齐弘阳的,怀里抱着的,想必就是他家姑娘了。
    本着乡里乡亲好好相处的选择,温向平主动笑着打了个招呼,
    “弘阳,带姑娘出来转转?”
    齐弘阳闻声,见是温向平,先是顿了顿,然后才貌似亲热的笑着点了点头,
    “嗯,出来转转。”
    没考上大学,性子又是个扶不起来的,注定一辈子在地里刨食的,也不能给他的思修成绩加分,没什么可亲近的。
    只是心里想归想,面上却不能做的落人口舌,齐弘阳温文尔雅的笑了笑,颠了颠怀里的女儿,
    “瓶儿,叫叔叔好。”
    瓶儿怯怯道,
    “叔叔好――”
    温向平眼不瞎,脑袋也不傻,自然把齐弘阳笑意下面的疏离看的清楚,当下也就只是又笑笑,应了一,自顾自回家去了。
    家里还有一沓子稿子等着他写呢,哪儿有这么多心思关心别人怎么样。
    这头温向平苦闷的把自己窝在屋子里赶稿子,那头罗家和也忙着印新刊忙的脚不沾地。
    罗妈妈心疼的给罗家和整了整衣角,
    “怎么这大过年的反倒比平时更忙了,看这几天吃这么多,不但没胖了,反而脸上还掉了二两肉下去。”
    罗家和从罗妈妈手里接过公文包,摇摇头道,
    “这几天忙着印过年特刊的加厚版,每刊都要印三章《大惠山》,版面还得调整,读者寄来的信也太多,怎么也得赶在下一刊出来之前都调整出来。”
    “哎呀――”
    罗妈妈瞬间欢呼一声,
    “也就是说,过年期间,《大惠山》都是三章连刊么?!”
    罗家和疲惫的点点头,
    “不只是过年,如果不出意外,以后每逢节假日,《大惠山》都会连刊三章,这样虽然连载的时间会短一些,可招揽的人气却会更旺。
    “毕竟自从我们杂志刊登《大惠山》以来,其它几家都紧紧盯着呢,虽然一时半会儿还没有杂志能找出来一篇跟《大惠山》相媲美的作品,但现在他们的刊面上也已经出现了连载小说的形式,迟早有一天,会有后起之秀的出现,我们的这个优势不会保持太久,所以得趁现在局面对我们还算有利,尽量扩充并稳定读者群,给我们杂志塑造更加正面,更加优势的形象。”
    罗妈妈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这些东西她不关心,她只关心新年特刊什么时候出来。
    “应该下周一就出来了,赶不上大年初一,但赶个大年初二也不错。”
    罗家和换好鞋子,准备出门。
    “那就太好了,我还等着看卫华怎么带着一群土匪把戰国军队伏击成功呢。”
    罗妈妈笑眯眯的道。
    罗家和无奈的摇摇头,手刚碰到门把手,又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问道,
    “大过年的,瑜新怎么老缩在屋里头不出来,也不找同学玩去?”
    罗妈妈嗔怪道,
    “还不是你给的压力太大了,瑜新这几天都闷在屋里头看书呢。到时候要是闷坏了,我可跟你急。”
    罗家和冤枉极了,他什么时候给儿子太大压力了?!
    但看着妻子笃定的眼神,罗家和还是聪明的闭了嘴,看了眼紧闭着的房门,点了点头道,
    “行,那等我晚上回来跟他谈谈。”
    “诶――”
    罗妈妈把丈夫送出门口。
    可罗妈妈口中发奋学习的罗瑜新此时却正捧着昨天从罗家和书房里抄出来的《蜀山》后几章看的如痴如醉。
    罗家和虽然平时对儿子管的比较紧,可是也从不拘着儿子不让他看课外书。相反,罗家和还非常鼓励罗瑜新多读书扩充眼界,就连最近风靡大众的《大惠山》,罗瑜新也追着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