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山里人家 > 第141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41节

    你若是要问我对于他们这次行为的意见,我只能说没意见,按理说要是我还在朝为官,肯定不允许他们这样做,但我现在已经不是大梁的官员了,站在百姓的角度看,我又觉得他们的做法大快人心。”
    顾水秀莞尔,这沈世康也是个妙人,明明就支持董成虎他们的所作所为,偏偏不直接回答她,还绕了这么一大圈才点题,难不成所有玩政治的说话都要这样婉转晦暗?
    “沈先生既然怎么说了,就证明他们的行为没有错,只是他们已经说了,那宋有新打算揭竿起义,要是这人真有能耐,又是个宽仁的,倒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但要是这人是个草包,一旦他败了,成虎几人会不会被牵连?沈先生怎么看?”
    顾水秀的话,也正是秦大叔最担心的,他们虽然没和宋有新一起造反,但说白了已经是一条船上的蚂蚱了,自然不希望宋有新败了,即使不能彻底败了大梁皇室,至少也不能被朝廷给抓了,要不他们这些人可怎么办?
    沈世康轻笑道:“秀丫头还真是淡定,要不是老夫知道你的底,还真以为你是从那个将相阀门出来的,就凭你这临危不乱的镇定,老夫就好好和你说说朝廷的情况。”
    沈世康的笑容慢慢敛下去,好似回忆起曾经便有诸多感慨,“当年我从一介布衣摘得状元之后,正式春风得意,过了两年便在建康有了一些名气,那事我已经和二十出头,还未娶,也不算老,家中的门槛几乎快被媒婆给踏平了。
    那个时候皇上还不是现在这样,不仅有着一颗仁人之行,还很是通情达理,礼贤下士,听说我为了躲避媒婆东躲西藏,连家都不敢回后,便叫人传我入宫,让我在宫里避风头。
    那个时候贵妃的平王已经三岁了,是皇上的长子,贵妃又受宠,皇后也无子,她认定将来的皇位一定是平王的,所以在后宫很是嚣张跋扈,甚至敢当面和皇后叫板,皇上看在平王的面上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皇后却是受不住这个气,我有几次不经意间看到皇后瞧着贵妃的眼神,简直比刀子还要凌厉。
    可惜那会儿我在宫里只带了四五个月便回了自己府上,后来认识了子平他娘,娶妻生子安稳下来,就没在宫里长待过了。
    在平王四岁的时候,宫里突然传出皇后怀有五个月的身孕,所有大臣都在恭贺皇上,认为这是天降祥瑞,唯一不高兴的只怕是贵妃了,期间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并不清楚,但太子是早产。
    太子一生下来,皇后的母族便上奏请皇上封皇后之子为太子,其他官员复议,皇后所出的是嫡子,名正言顺,确实没什么好拒绝的,皇上便直接册封了太子,为此贵妃还大闹了一场,但无疾而终。
    此后贵妃虽然收敛了不少,但那性子还是一样专横,倒是平王,没有继承贵妃的性子,反而随着长大,整个人越发阴郁,后来这几年才变得温和,只是这种温和只出现在收买人心的时候。
    太子估计是被皇后和皇上宠坏了,行事嚣张,奢靡无度,手段残忍,这样的性子倒是更像贵妃,你们说讽刺不讽刺?
    一开始两人只是在暗地里争斗,这几年,随着皇上的昏聩,他们也不遮掩了,在朝堂上大势结党营私,分庭抗礼,有时候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他们都能当着皇上的面大打出手。
    皇上早就被美色掏空了身子,就算有心想管教自己的儿子也没有那个力气,干脆就破罐子破摔,随他们去了,反正都是他的儿子,皇位只有一个,那就各自拿出真本事来,有能力就杀了对方坐到那个位置上去。
    正是因为皇上的默许,太子和平王之间斗得越发厉害,皇后和贵妃在后宫也是争斗不休,我辞官那年,宫里因为权谋斗争死掉的女人就不下二十个,你以为他们为什么敢这么猖獗灭了张家满门,而张宗年明知道有危险又为什么不逃?
    不是逃不掉,而是心灰意冷,不想连累整个宗族!”
    第二卷 家常篇 第四十章 局势,密话
    沈世康一脸沉重,颇有些兔死狐悲之殇。
    “当然,朝廷上也不是只有这些钻营之辈,只是其他还清醒的人为了自保,不是像我一样辞官,就是装聋作哑,明哲保身,和他们虚以逶迤,整个朝廷风气沦丧,武将不是贬了就是出了事,我岳家裴家就是贬到了晋安郡,那里远离建康,说难听点就是被流放,幸好我岳家手底下有一群忠心耿耿的将士,愿意跟着裴家一起出生入死。”
    杨毅看沈世康这么悲伤,便接过话头道:“裴家在晋安郡发展了这些年,也有不少的人脉,据我所知,裴家并没有认命,现在裴家主事的是我家少爷的堂弟,也是一武将奇才,难得是能文能武,裴老爷把所有希望都放在裴家少爷身上,如今只是蛰伏起来,待他日有机会,一定会重新崛起。”
    杨毅显然对裴家很有信心,似乎沈家也把希望放在裴家身上。
    顾水秀试探着问道:“沈先生,恕我冒昧问一句,裴家可有问鼎之心?”
    此话一出,沈世康的眼神立马锐利了起来,见顾水秀一脸坦然,这才幽幽说道:“壮士又岂能没有雄心壮志?只是裴家除了一个当家人有治世之才,其他人却是资质平庸,动武可以,治世却是不行。
    裴家那小子也卖力的生孩子,可惜,裴家一代好像就只能出那么一个聪明人,跟我一辈的是我夫人裴氏,跟子平一辈的则是现在裴家的当家人,而跟江安一辈的……”
    沈世康似乎想到什么,脸上露出哭笑不得无奈的神情,片刻才接着说道:“跟江安一辈的比较出色的就是现在裴家的嫡女裴中晴,那孩子比江安大四五岁,如今也十三岁了,古灵精怪,鬼主意层出不穷,连她老子都着过她的道,可惜是个女娃娃,没办法承袭裴家,裴家也不敢赌,便只能按耐下来,若裴中晴是个儿子,想必裴家早就行动了。”
    顾水秀颔首,她全是听明白了,裴家不是没有野心,只是有心无力,家中人才不给力,与其费尽心思争斗最后给他人做嫁衣,不如安稳当一方土霸主,可进可退。
    “可是,裴家不担心朝廷对他们有想法吗?据我所知,以太子和平王的德行,要是知道裴家在晋安郡发展势力,只怕不会轻易放过裴家。”顾水秀有些不解,她和沈世康说话的时候,除了杨毅能插上一两句,其他人全都一副此题超纲的表情,完全蒙圈。
    沈世康听到顾水秀的问题,脸上闪过一抹尴尬,杨毅干咳了一声,有些气弱道:“太子他们当然会注意,所以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裴家还没抵达晋安郡的时候就明着让所有将士解散了,实则这些人全都盘踞在山头做起来了匪寇,裴家明着住在村子,像普通百姓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实则控制了整个村子,和那些上山的将士紧密联系。
    建康离晋安郡又远,裴家这些动作他们并不会知道,再加上现在土匪猖獗,多一支少一支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当初我们离开建康,就是不想给裴家带来麻烦才没往晋安郡去,又加上张家的事情,还有临海郡的情况,便挑了青屏山隐居。”
    “所以说裴家现在跟宋大哥他们也差不多……”董成虎之前听的一知半解,但现在却是明白了,原来裴家也当了土匪,难怪沈世康对他们的所作所为这么快就接受了,一点也不像读书人的迂腐,他原来还以为是沈世康开明,现在看来完全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不过有了裴家这大土匪在,想必沈世康也会替他们隐瞒好这件事,董成虎这会儿是放心了不少。
    杨毅一阵无语,却是闷闷地点头,想到裴家满门戎马,现在居然要被当成匪寇来看,别提多糟心了。
    顾水秀却没有杨毅的郁闷,她此时心里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宋有新要揭竿起义,有了东阳郡那笔钱财,想必也能招兵买马。要是能喝和裴家合作,不知道胜算会有多少?
    顾水秀摇摇头,这些都不是她该想的,反正现在已经乱了起来,等到群雄崛起的时候,谁还会记得住他们家做的这点“小事”,他们可以安心关门过自个儿的小日子就行。
    沈世康见顾水秀不问了,还一脸云淡风轻,便笑道:“秀丫头这是想明白了?放心了?”
    顾水秀轻笑道:“勉强算是想明白了,以后只怕还要劳烦沈先生多多留意下外边的情况,要是有个风吹草动,我们也好有个准备。”
    “哈哈哈……秀丫头还真是谦虚,真不知道顾家是怎么养出你这么一个钟灵毓秀的女儿!”沈世康连连感叹,跟聪明人说话就是舒畅,一点即通。
    顾水秀和沈世康是通了,秦大叔几人却是一脸茫然,他们在说什么他是一点也听不明白,云里雾里的,像听天书一样,不过水秀不着急,他们就不用着急了,本着最简单的逻辑,几人聪明的选择沉默。
    待沈世康和杨毅回屋,秦山也把自己的儿子抱走,和秦大叔秦川急急忙忙地往家赶,左青松倒是不着急,而是先回去打扫屋子再踩着月光,沐着刺骨的寒风赶到翠竹山,在这边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再把董云梅和孩子们接回去。
    顾水秀随同董成虎回屋,董成虎小心地看了看门外,发现没人,这才把门紧紧地关上,拉着顾水秀坐到床边,小声说道:“刚刚人多,有一件事情我没告诉你,这回我们劫了知府衙门,得了不少钱财,我们就取了一点,四家平分了。”
    顾水秀见董成虎那一脸兴奋激动小心的样子,噗嗤一声笑开了,“我当是什么事情?既然你们都去抢府衙了,要是没弄些东西回来我还觉得奇怪呢!说吧,都是些什么好东西?”
    董成虎嘿嘿一笑,在顾水秀耳边耳语了两句,只见顾水秀的眼睛越大明亮了起来,隐隐有些兴奋之色。
    第二卷 家常篇 第四十一章 发财了,回归平静
    夜晚的翠竹山在一片凛冽的寒风中显得有些阴森,小路两旁挂着的灯笼被寒风吹得左摇右摆,和木架子撞在一起,时不时沙沙作响,两人行走在夜色中,耳边只剩下呼呼的风声。
    董成虎有些担心地紧了紧顾水秀,本来他没打算让顾水秀跟他一起出来的,哪知道顾水秀听了他的话说什么都要一起过来瞧瞧,董成虎对她这个孕妇实在没办法,只好高度紧张地护着她一起过来。
    越往山谷走,光线越暗,小路的尽头已经没了灯笼,董成虎干脆从支架上取下一盏灯笼照明,小心谨慎地带着顾水秀往山谷里头走去。
    一进山谷,抄过一片荒芜的田地两人便到了牲畜圈,那辆驴车的驴已经被关到羊圈里面,顾水秀看到里头的三头驴有些欲哭无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