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重生农门骄 > 第36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6节

    李廷恩越过他,一言不发的收回目光翻身上马,策马狂奔往李家的方向而去。
    “大少爷!”长福跺了跺脚,招呼一直缩在墙角弯腰驼背整天像得了痨病一样咳嗽个不停的赵安,“赵伯,快,赶紧跟上。”
    赵安慢腾腾挪动身子坐到长福背后,长福心里急得很,一边埋怨赵安磨蹭,一边不敢耽搁的扬起马鞭试图追上李廷恩。
    回到李家,李廷恩悄悄走了侧门,直接找到李火旺,他把从苏县令那里听来的话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这个时候,不能为了安抚而让李火旺心存侥幸。
    李火旺不懂什么永王作乱,塔塔人入关,太后千秋。可他心中对一切蛮夷都有根深蒂固的恐惧。想到自祖上传下来的那些关于蛮夷剥人头皮吃生人肉的传言,他吓得瘫坐在椅子上,手一直发抖,“这可咋办,你爹他们,咱李家村还有那么多族人,祖宗们的牌位还在里头。”
    “爷,苏县令不肯打开城门。我打算今晚自水道出城,然后悄悄把爹和大伯他们接回来。”
    “你说啥?”李火旺吃了一惊,“廷恩啊,外头都是流匪,县太爷都不敢打开城门,你就这么出去了咋是那些人的对手,那都是饿昏了头的,能把人给生撕了!咱家眼下就指望你了,你是爷的命根子,就是你爹他们出了事儿都成,你不能有差错。”李火旺拉着李廷恩的手老泪纵横,“廷恩啊,你听爷的话,咱就等消息,咱乡下存粮不少,不缺吃不缺喝的,你爹他们要顶得住是老天保佑,顶不住是命,你可不能拿命去拼。”
    就是因存粮多,对流匪有莫大的吸引力,自己才会倍加担忧。
    李廷恩没有多余的话,只道:“爷,那是我爹。”尽管这个爹懦弱无能,依旧是他爹,前世今生唯一的爹。身为一个男人,他无法做出眼睁睁看着生父在危险中挣扎自己却在安全地方苟安的选择。
    李火旺哆嗦着唇,“廷恩啊,你爹也是我的亲儿子。可世道眼看就要乱了,要这回你爹他们救不回来,咱族里怕也完了。咱家里都是些女人孩子,你要再为你爹他们出了事,这家里还有啥指望,廷恩,你听爷的话,你听话。”
    李火旺拽着李廷恩的手不肯松开,不管李廷恩怎么说都不让他去李家村。无奈之下,李廷恩只得假作应允,等到李火旺累了昏昏沉沉的吃了安神药睡下,李廷恩才悄悄离开回了自己的院子,把赵安叫了过来。
    “赵叔,我要去李家村。”李廷恩没有管赵安脸上意外的神色,面无表情的继续道:“我知道曲江河有一段支流,通往县郊的秭归林,我打算从这里出城。我想让你跟我一道去把我爹他们接回来。”
    赵安没有提出反对,那张常年跟木板一样枯黄的脸依旧全是病容,他道:“少爷,这段支流太浅,行不了船。若要游出去,不等出城咱们就脱力了。”
    “用竹筏!”李廷恩显然早有考虑,“正因那里行不了船,苏县令才不会多派人手看守。我今日在县衙探消息时见了值守图,分水处只有一个我认识的捕快,他家就在附近,家中老父为补贴家用有时会用竹筏抓些鱼上集市贩卖。我们用他的竹筏,不会让人察觉。”
    一直以为李廷恩只是个文弱书生的赵安赞赏的看了他一眼,后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也不驼了,只是依旧时不时的咳嗽一声,“既然少爷都想好了,我老赵就陪少爷走一趟。不过少爷可要想清楚,如今在城外的那些流匪人数不少,哪怕都是些蚂蚁,饿红了眼的蚂蚁也跟狼差不了多少。”
    李廷恩扫了赵安一眼,淡淡道:“狼也罢,蚂蚁也好,又与我何干?”说罢他不看赵安,将挂在身后的宝剑摘了下来拿出一方绢布,开始细致温的一点一点擦拭。
    赵安深深的看了看李廷恩,躬了躬身子,退了出去准备。
    在嘱咐好王管家与崔嬷嬷后,李廷恩便借口要去向家打听消息,趁还未宵禁来到那捕快家中。等天彻底黑透了,李廷恩与赵安上了竹筏,一路顺水而下出县城,到达秭归林。
    水道断流,一身黑衣的李廷恩与赵安跳下竹筏,李廷恩将竹筏悄悄找个隐蔽地方藏好,赵安则去探路。片刻后,赵安回来,小声道:“少爷,林外有人。”
    李廷恩目光锐利如苍狼。
    “是流匪,他们在林外烧火取暖。”
    “有多少?”李廷恩面不改色的问。
    赵安见状眼底闪过一丝异色,他低声道:“两拨人,左五右四。”
    左五右四。
    李廷恩衡量了一下,捏紧手中的剑柄,迅速作出决断,“左边的归你,右面我来。”
    “少爷的意思,是把人敲晕了绑起来还是……”赵安在喉管间抬手比划了一下。
    李廷恩闻言沉默了一瞬,赵安嘴角就露出一抹讥嘲。
    “杀了罢。”当李廷恩若有似无的话音飘散在耳边时,赵安用不可思议的目光朝李廷恩望了一眼,但他没有多说,只是闷不吭声的点了点头。
    在赵安的带路下,两人无声无息的往流匪的地方靠近。
    冬雪尚未融尽,秭归林中较之别处更为森寒,不过此处有水源,有满地随手可捡拾的柴火,时不时还能捉到一只从林子深处昏头昏脑出来的野兔,就有两伙流匪选中此处搭了两个破破烂烂的草棚。
    此时流匪们正聚在一起烤火喝酒,畅快的说笑聊天。
    “刘老三,今儿那婆娘睡着舒服不,哈,老子抓那个赶不上你抓的一半,你那个细皮嫩肉的,老子先前摸了一把,不得了,跟豆腐一样。”一个壮汉坐在火堆旁嚼了口烤焦的鸡肉,吐出两根鸡骨头,看着不远的草棚下全身不停往前耸动的刘老三满脸都是羡慕。
    刘老三满是汗毛的胸口下露出一双白皙的胳膊,他身子连连耸动几下,长长的j□j了一声,从干草堆上爬起来拴好裤腰带,摸摸嘴角边上的血痕,朝躺在草堆上双眼无神面目青肿的女人重重踢了几脚。女人没有反应,连哼一声都不曾。刘老三觉得无趣,朝女人白花花j□j在外的胸口吐了几口唾沫,提着裤腰走到火堆边坐下,猛灌了两口酒才有空回答壮汉的话。
    “性子烈的很,老子舌头差点给她咬断了。葛八,你要睡就赶紧睡去,待会儿就没气了。”
    旁边的男人都起哄,“对对对,赶紧去睡去,葛八你那伙计也撑不了多久,快着些,等你睡完了咱们还能再轮一圈。”
    八个男人哈哈大笑,唯有葛八脸色狰狞,左颊上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在火光中翻出猩红的血肉,他往地上吐了口唾沫,将酒瓶一摔,朝草棚走去,“老子叫你们瞧瞧,谁他妈撑得久。”
    看着地上如死尸一样一动不动的女人身上青青紫紫的伤痕,葛八咽了口唾沫,搓搓手解开衣裳。*直接接触到冰凉刺骨的寒气,让他咒骂了老天爷几句,“娘的,这么冷,老子差点给冻软了。”
    喝酒的刘老三听到他的话,扭头道:“葛八,不冷你也硬不了多久。”
    “放你娘的……”
    葛八回头咒骂的话音未落,一道细短的寒光在夜色中骤然出现,葛八高壮的身躯僵硬片刻后朝地上轰然栽倒。
    “葛八!”刘老三一声怒吼,见到地面残雪被染红,他霍的坐起身抄起身边一根粗长的木棍,怒吼道:“哪个龟蛋,兄弟们,抄家伙。”
    赵安藏在草堆边上,成功用袖箭击杀葛八,趁众人还没反应过来一脚将地上那个女人踢到一边,对上了舞着木棍的刘老三。
    李廷恩从另一头的草棚出来,就势往最近一个还来不及站起的流匪身上一剑刺去。流匪喝了几坛子酒,神智还不太清醒,被李廷恩一剑刺中心口,脸朝下倒在火堆上。森寒的空气中立时飘荡起一股人肉的焦香味。李廷恩移开视线,竭力压制住胃部翻腾想要呕吐的*,剑花舞动,将另一个挥着棒子过来要拼命的流匪砍翻在地。
    右面剩下的两个流匪没想到李廷恩看起来年纪不大,手段如此果决凶狠,两人吓了一跳对视一眼后慌慌张张转身就想跑。
    望着两人褴褛的衣衫和仓皇的脚步,李廷恩对着他们的背影犹豫着放下了剑。
    正和三人纠缠的赵安大急,“少爷,不能让他们回去!”
    想到不远处大批聚居的流匪,李廷恩目光一厉,神色漠然的追上其中一个流匪,从背后狠狠捅了一剑,流匪痛叫一声,捂着胸口躺在雪地上垂死挣扎。没有片刻犹豫,李廷恩又往另一个流匪追去,那流匪似乎意识到他不是李廷恩的对手,相距还有几步远的时候,猛的扭转身子跪在地上拼命磕头求饶,“公子饶命,公子饶命,咱们也是良民,没了饭吃这才抢些粮食,公子饶命啊。”
    对面这张脸憨厚如老农,以前也许这是一个比李二柱还老实的乡下农人。可如今在困境中,他们成了吃人的野兽。
    李廷恩木然的举起长剑,在绝望的呼喊声中一剑斩落对方的人头。求饶声戛然而止,只剩一双睁得大大的眼睛在雪地里仰望这黑沉沉的天空。对视这双眼良久,李廷恩缓缓抬起剑身。
    长剑出鞘,寒光凛冽,剑刃如雪,清晰映照出李廷恩犹显青涩染上了几点猩红的面容,他与剑身上自己的眼睛对望,一股颤栗传遍全身,叫他不由自主的回忆起前世曾经日日见血的那段日子。本以为这一世该是走文道,习剑也是想成为人们口中合格的六艺君子,谁知今日拔剑,不仅见血,更杀了人。更叫人惊恐的,是杀人过后血液里那股躁动的兴奋。
    “少爷。”对付几个流匪,哪怕其中有学过些拳脚十分悍勇的刘老三,对赵安而言,依旧是游刃有余的事情。他把刘老三一刀解决后,走到李廷恩的身边,看着沉默不言的李廷恩,心中颇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他实在想不明白,一个十五岁的书生,哪怕从前听说这位是六艺皆全,但一直生活在安定的环境里读书的人,就算手上有本事心里也是慌的。为何面前这位少爷如此不同,能咬牙出城救亲爹是父子伦常,这种一口气杀了几个人却只有先前犹豫了一瞬的劲头到底又是从哪来的?
    杀一个人是触动前生关于道德底线的禁忌,杀两个人,杀三个人,杀四个人却成为了在这即将到来的乱世中不得不学会的保命之法。毕竟不是前世今生都在温室中成长的娇花。李廷恩控制住心底那股隐约暴烈的兴奋后,缓缓走到草棚底下那女子身边。
    那女子惨遭蹂躏,又赤身躺在冰天雪地中良久,此时早已断气,她脸上的五官被打的辨认不清,唯有一身姣好的肌肤能看出以前过的安乐生活。李廷恩蹲□,将她散开的衣襟合拢,抬手抚下了她不肯闭上的眼帘。
    “将人埋了罢。”李廷恩说完不等赵安搭话,径自将女子尸身抱起往秭归林中走去。
    赵安看着李廷恩的背影叹了口气。
    看起来杀人跟杀鸡似的,实则心肠还没练出来。到这一步了,还对个不认识的女人心软。
    不过想到李廷恩的年纪,赵安也没多说什么,跟上去帮李廷恩用最快的速度挖了个浅坑,面上覆一层薄土,算是让人有个葬身之地。
    埋完人,赵安道:“少爷,不能耽搁了,若有人来此处找这群流匪,只怕咱们应付不了。”
    李廷恩再度望了一眼这空旷林中的小土堆,攥紧手中的剑道:“走。”
    夜色下,两人转身朝李家村的方向奔去。
    两人都是身强体健的人,可一路要避过时不时出现的流匪,路上还常有积雪,连夜赶路四个时辰,天色微亮的时候,两人才赶到柳条镇。
    一到镇口,李廷恩便呆住了。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平日车如流水马如龙的柳条镇此时荒无人烟,整个镇子一片死寂,到处都是破损的房屋,肉眼可见的范围内,青石板道上血迹与尘土混合在一起,往前走一步,就能听见碎瓦烂瓷清脆的呜咽声。
    李廷恩身子僵硬的往前走出数十步,路边的面馆半截门匾横挂在门前,店门大开,里头一片凌乱,唯独没有人影。左边的布庄杂货铺子,右面的酒坊油店。熟悉的地方李廷恩一间间找过去,却始终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影亲热的站出来喊他一声李解元,唯有一些苍白僵硬的尸首在刺骨的寒风中孤单的躺在冷冰冰的地上。
    “少爷。”看到一路行来站立在一家书斋面前的李廷恩,赵安上前担心的拉住了他的胳膊,“少爷,镇子没有城墙,自然易被流匪洗劫,乡下村子不一样,村民们还可以往山上躲,老爷他们未必有事。”
    目中满是血丝的李廷恩对他的话充耳不闻,他径自埋头仔仔细细的搜寻过书斋每一寸角落,却始终没有找到想要看见的。
    “少爷。”赵安面对静默的李廷恩,看着天色,不由得又催促了一句,“少爷,天快透亮了。按流匪的习惯,他们必会一再回到这个镇子搜寻粮食,咱们得尽快离开这赶到李家村。”
    李廷恩没有答话,只是攥了攥手中的剑,“这是我先生所开的书斋。”
    “石大人?”赵安诧异极了。
    “是我的开蒙恩师。”李廷恩木然的将地上一本诗集捡起来放入怀中,“我中秀才后,先生托人将我举荐到老师面前,我才能成为老师关门弟子。”
    “原来是秦先生。”赵安终于明白李廷恩为何会有如此异常的反应。天地君亲师,亲眼见到开蒙恩师所办的书斋如此,整个镇子又被流匪洗劫的人烟全无,若半点都没有反应,那才真是狼心狗肺。
    “少爷,秦先生在府城办有书院,说不定秦先生全家如今都在府城里头,比县城好得多。”赵安安慰道。
    李廷恩面无表情的摇了摇头,“先生为给我送行,今年有意推迟了开院的日期。”
    闻言赵安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忽然他目光如利箭射向书斋二楼,给李廷恩打了个手势,手中持着匕首慢慢往楼上走去。
    很快他一手抓了一个孩子下来。左手一个七八岁,右手的只有两岁左右。两个孩子都是满脸黑灰,身上穿着又脏又乱还散发着浓烈臭气,质地粗劣的棉袍。
    左手那孩子被赵安抓着,一直奋力挣扎,伸手想要够右边的孩子,在赵安手上抓挠几下发现赵安全不动容后,偏过头就想一口给赵安咬去。赵安瞪了他一眼,那孩子似乎感觉到赵安身上残留的血腥气,憋住气不敢再动弹了。
    等赵安把他们抓到李廷恩面前,两个孩子同时喊出了声,“李哥哥。”
    “文秀,文峰。”李廷恩看着两个孩子,试探的喊了一声。
    “李哥哥,祖父祖母他们都死了。”察觉到赵安松开手,文秀拉着弟弟扑到李廷恩怀里放声大哭。
    虽说早有不祥的预感,可真从文秀口中听到这个事实,李廷恩依旧觉得心头酸楚难当,他身子晃了晃,抱住两个嚎啕大哭的孩子,眼角被难言的愤怒和伤感生生逼出了一抹湿意。
    “来了好多人,爹娘还有祖母被他们用棍子打死了,祖父叫丫鬟姐姐把我们送到县城去找你,有人追上来,丫鬟姐姐把我和弟弟带进来,让我们把衣裳给换了躲到书架后头,我们躲了一晚上丫鬟姐姐都没回来,弟弟饿了,我想出来给他找吃的。”文秀抽抽搭搭的跟李廷恩说起了事情的经过。
    从她的对话里,李廷恩约略可以猜出当时的境况。他没想到,最后关头秦先生最信任的居然是自己,他眼里涌出一阵潮意,将两个孩子紧紧拥入怀中。
    赵安从外面进来,急道:“少爷,快走,我在前面一家酒楼里发现了几包银子。”
    全镇都被洗劫,酒楼里却还有银子,不是流匪们没搜寻仔细便是有流匪故意留在这里药回来取的。无论哪一条,这里都不能久呆。李廷恩只得打消想要去给秦先生收敛遗体的念头,把文秀放到赵安怀中,自己抱起文峰。
    “文秀,这是赵爷爷,李哥哥的叔叔。”李廷恩对想要挣扎的文秀说了一句,两人不再耽搁,一人抱起一个孩子,匆匆出了鬼镇,走山路往李家村赶。
    一路上遇到两个流匪,都被走在前面的赵安利索解决了,从他们口中得知,围攻三泉县的这一股流匪约有两万多人,他们是被永王的兵马一路逼迫追撵驱赶到河南府的,为了活命,流匪们分成几拨洗劫河南府境内的县城村镇。有五百多人抢完柳条镇后听说附近有个李家村这几年出了个解元,结识了大燕有名的郑家种金银花挣了大钱,五百多人就决定往李家村去抢一把。
    听完这些,李廷恩简直心急如焚。他没想到,有朝一日,为了让族人过上好日子的金银花,居然会成为族人的催命符。
    “少爷,就算没有您,这些流匪抢完镇上照旧会去村里抢。”赵安看他神色怔忡,将流匪的尸首拖到路边草丛里后不由安慰了一句。
    事到如今,李廷恩也顾不得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他牢牢抱着怀里的文峰,脚下加快,终于在天色擦黑前赶到了村口。
    在脑海中一直臆想的场景并没有出现,一切似乎都还和原来一样。各家各户依旧亮起暖融融的烛光,空气里嗅不到一丝血腥气,远远的甚至还传出几声鸡鸣。
    李廷恩长长吐出一口浊气,他脸上带着喜色抱紧文峰就要往家中走,却被赵安一把抓住了。
    “少爷。”赵安目光森寒的在村子里扫了一圈,“少爷,有点不对。”他其实说不出哪里不对,但昔年在战场上做夜不收的他对于危险天生有着惊人的直觉。
    “你发现什么了?”李廷恩沉声问。
    赵安摇了摇头,将李廷恩拉到僻静的角落,瘦小的身躯在夜色的掩映下飞快的就近寻到一所农家小院。他附耳在门板上倾听屋里的声音,片刻后神情凝重的回来。
    “是流匪。”赵安无奈的对李廷恩道。
    心从欢喜的高处一下跌落到冰冷的地面,李廷恩攥紧剑柄,赶了一天一夜路的他眼中全是红丝,“村里的人都……”
    赵安摇了摇头,“应该不是,不过也没见着村民。他们人太多,只怕这村子里住的都是他们的人,一家至少十几个。我们没办法抓几个来问。”这与在秭归林不同,秭归林那里聚居的流匪们互相隔着一段距离。这村里一动弹,立马就会把其它院子的流匪都引出来。两人身手再好,流匪们再是土鸡瓦狗,蚂蚁也能咬死人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