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乱明 > 第333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33节

    相比较与瑞典的合作,林纯鸿更为关注欧洲的局势。
    “……欧洲之混乱,超出我们的想象。目前欧洲主要势力有西班牙、葡萄牙、法兰西、英国及荷兰,矛盾重重,互相勾心斗角,远非大明的混乱可比。陆地上,正在进行三十年战争,以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为一方,对抗瑞典、英国、法国及荷兰……”
    这有点出乎林纯鸿的意料。林纯鸿还以为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败北后,就一蹶不振了,没想到西班牙的实力依然这么强,居然能独抗欧洲的新教势力。看来,对西班牙的战略得重新评估。
    “说到海上的混乱,则不得不提荷兰。直到现在,西班牙仍然没有承认荷兰的独立,不过荷兰凭着事实上独立的地位,繆力发展造船、航运业,海上舰队极为强大。荷兰与英国矛盾重重,一旦英国陷入内乱,荷兰必然会抢占英国战略收缩所产生的空白,实力必然强大到英国所不能容忍的地步。属下估计,不出十年,英荷之间将爆发战争!”
    姜淑让在欧洲没有白呆,居然看出英荷之间会爆发战争,林纯鸿不停地点头,问道:“就你看来,英荷之间谁会胜?”
    姜淑让脱口而出道:“当然是荷兰。”
    “哦?”姜淑让如此笃定,倒让林纯鸿吃了一惊,说道:“说说理由。”
    姜淑让道:“荷兰舰队实力强过英国,更为关键的是,英国国王查理与议会之间矛盾重重,内耗之下,英国哪有半分取胜的可能?”
    林纯鸿笑道:“本督更看好英国!”
    姜淑让惊问道:“为何?”
    林纯鸿指着舆图说道:“无他,地缘决定的。刚才你说过了,荷兰舰队虽强过英国,但实力相差不大。荷兰位于北海边上,英国封锁荷兰容易,即便不封锁,只需要袭击经过北海和多佛尔海峡的荷兰商船,就会让荷兰一筹莫展。”
    “反观英国,英国是岛国,直面大西洋,荷兰要想封锁英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本督判断,英荷之战必然是一场持久战,最终的胜利者,会属于英国。”
    姜淑让叹服,目光瞟到大明时,忽然灵光一闪,问道:“这么说来,若日本列岛与台湾岛控于他人之手,也会成为大明的梦魇?”
    林纯鸿悚然一惊,默然良久,方摇头道:“不可能,大明的人口、疆域非荷兰所能比,日本和台湾,几乎是蛮荒之地,如何困得住大明?”
    姜淑让松了一口气,道:“这么说来,为了以防万一,日本和台湾绝不能控于他人之手。”
    林纯鸿点头表示认可,心里却暗叹了一口气:后世的中国,就是因为受困于日本列岛、台湾岛和马六甲海峡的阻隔,以至于在海上迟迟打不开局面。
    姜淑让接着说道:“除了英荷矛盾外,西班牙、葡萄牙矛盾也非常突出。当年,西班牙吞并葡萄牙,引发了英西大战,西班牙大败,将大西洋霸权拱手相让。现在,葡萄牙很可能因为独立一事,与西班牙再次爆发战争。”
    “这次前往欧洲,西班牙、荷兰皆拒绝我们进入境内。至于葡萄牙,属于民间热情,官方冷淡。据属下观察,葡萄牙没落之势已经非常明显,我们应该趁着葡萄牙脱离西班牙独立一事,将葡萄牙逐出印度及东非,把西洋变成大明的内湖。”
    林纯鸿点头道:“本督正有此意,葡萄牙果阿当局禁止金票流通,可不就是机会?”
    “属下认为,若真要撬动欧洲的局势,单单提出海上自由贸易,力度不够。把葡萄牙逐出印度及东非,葡萄牙本已衰弱,此举对欧洲影响也不大。若是能将荷兰人逐出印度及东非,甚至控制好望角海域,必然引起欧洲的连锁反应。”
    姜淑让显然已经深思熟虑,说话时一点犹豫都没有。
    林纯鸿问道:“为何将荷兰逐出西洋,会撬动欧洲的局势?”
    “据属下观察,荷兰、英国、葡萄牙、西班牙皆一丘之貉,骨子里都渗透着贪婪,他们受限于国内资源短缺,必然向外扩张。若我们真正掌握了好望角海域,再部署强大的舰队,荷兰人必然不敢轻易越过好望角海域。荷兰目前的海上舰队最为强大,在无法越过好望角海域的情况下,必然在西非、美洲加强与英国、西班牙、法兰西的争夺。欧洲的局势将变得更为紧张和复杂。”
    林纯鸿不由得对姜淑让刮目相看,看来,将近两年的欧洲之旅,已经让姜淑让把视野扩展至全世界了。
    不过,考虑到统和大明的步骤进行至关键阶段,林纯鸿不由得叹了一口气,道:“撬动欧洲局势的目的,无非引诱荷兰趁着英国内乱挑起战争,事实上,不用我们刻意做这些事,欧洲这帮豺狼也会互相斗个你死我活。再说,要将葡萄牙和荷兰逐出西洋,谈何容易!一旦我们咄咄逼人,必然致使葡荷联合,我们的压力会非常大,因此,近期还是得采取打一个拉一个的策略。虽然荷兰这次给你们造成了一定的麻烦,还击沉了一艘战舰,损失数百水手,但涉及到战略层面,这并非不能容忍。当前,还是得谋求荷兰允许我们的船队通过好望角,尽快打通与欧洲直接联系的航线。”
    姜淑让默然。
    林纯鸿问道:“怎么?对损失的一条战舰还耿耿于怀?你放心,这笔账我记着呢,迟早会加倍奉还的。若是你还忍不下这口气,就想想赵和海在西洋猎杀了多少荷兰人,你就心理平衡了。”
    姜淑让见林纯鸿会错了意,慌忙回道:“都督误会了,属下也认为控制好望角海域属于长远规划,非十年功夫,难以实现。属下在想,以大明的人口规模及广阔疆域,只要我们自己不犯根本性错误,欧洲的那些蕞尔小国,压根就不用担心。”
    林纯鸿大笑道:“你所说的根本性错误就是禁海?目前看来,这个错误应该不会再犯了。食髓知味,就连辽东那帮不开窍的鞑子,都琢磨着在海上分一杯羹呢!”
    ……
    姜淑让一行在上海逗留十余日,便即前往荆州。紧步姜淑让后尘,瑞典使团抵达上海,受到了林纯鸿的热情招待。
    对于两百瑞典工匠进入广州造船工坊工作一事,林纯鸿欣然应同。毕竟,能让偏居一隅的瑞典实力壮大,不仅能牵制荷兰、英国的实力,而且还能让欧洲的局势更为混乱。
    更为关键的是,林纯鸿还有更长远的规划:针对俄罗斯。
    大明其余人不知俄罗斯已经逐步崛起,林纯鸿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受限于艰难的陆上交通,大明数十年之内难以对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实施有效的影响。这样,俄罗斯在世界岛的中心地带崛起成为了必然,从地缘政治上讲,俄罗斯距离世界岛的中心地带最近,必然将这块关键地列为扩张目标。
    大明作为海陆兼备的国家,除了争夺海洋霸权外,也会将中心地带列为扩张目标。
    也就是说,在欧亚大陆上,大明与俄罗斯十有八九会针对陆上强权展开激烈争夺。
    这是由地缘形势及世界技术发展的水平决定的,并不会因为林纯鸿提前预知了这点,就能发生根本性变化。
    林纯鸿所能做的,就是竭力延缓俄罗斯崛起的步伐,静静地等待蒸汽铁路时代的到来,借着铁路的便利,将大明的势力延伸至世界岛的中心地带。
    所幸的是,俄罗斯崛起的首要目标就是获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因此,俄罗斯与瑞典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战争在所难免。
    增强瑞典的实力,让瑞典与俄罗斯之间的战争变得旷日持久,就是林纯鸿的规划。
    天幸瑞典主动贴上了大明的热屁股,林纯鸿对这个机会当然不会放过。
    再说,瑞典工匠的到来,必然让广州造船工坊吸收欧洲的造船理念,提升工坊的造船水平。
    一句话,不怕别人学习技术,就怕固步自封,原地踏步。华夏民族,应该拥有这份胸怀、这份自信。
    让瑞典使团惊喜莫名的是,林纯鸿主动提出,欢迎瑞典派出各行各业的工匠至大明工作,也欢迎瑞典的学者至行知书堂学习。
    林纯鸿还提出,待好望角海域安全形势好转,大明将派出各行各业的工匠及学者至瑞典交流。
    瑞典使团早已知悉大明工匠的技艺独步天下,庞大规模的学习交流,必然对瑞典的生产技术产生极大的推进作用。
    瑞典使团当即允诺,将为大明商人在整个欧洲的活动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
    ……
    以林纯鸿向欧洲派出使团为始,整个世界的形势逐步脱离了原来的轨道,向着另外一条路滑去。..
    第六百二十五章 权宜之计(二)
    奉林纯鸿之命,张兆亲自将瑞典使团送至上海,除了显示对瑞典使团的重视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任务。..
    此事源于张兆上奏的一份调查报告。
    张兆令人调取赵和海历年活动的数据后,经过分析,发现赵和海的抢掠收益逐年下滑,尤其在梁枫与狄威联手抢夺巴达维亚、占领淡马锡后,下滑之势更为明显。
    赵和海舰队收益的减少,最先受影响的就是舰队的规模。数量庞大的海盗见获利数越来越少,纷纷谋取其他出路,一部分加入东、西洋舰队;一部分受雇于海上商家,投身于蓬勃发展的商贸大潮;还有一部分拿出多年积攒的钱财,开设工坊、买船跑商,完成了由海盗向正经商人的华丽转身。
    也就是说,这些年来,大白鲨舰队一直呈缩小的趋势。
    至于原因,倒也不难分析。
    一则,赵和海活动的范围缩小了。以前,整个南洋、西洋上活动的船只,都是他猎杀的目标,但自从荆州方面控制了淡马锡后,开始着手规范南洋范围内的海上秩序,贯彻海上自由贸易、维护海上安全的理念,因此,赵和海的活动范围局限于西洋。
    二则,西洋异常广阔,猎杀难度与海峡密布、海域狭窄的南洋不可同日而语。
    二则,赵和海所能猎杀的目标减少了。林纯鸿在崇祯七年时下令,凡是在三一社入保的船只,皆悬挂邦泰的旗帜,接受两大舰队的保护。这些船只,赵和海不能下手。
    伴随着粤籍、江浙籍海商逐渐入保,闽籍海商也逐渐在三一社入保,渐渐地,连欧洲籍船只也意识到入保的巨大作用,开始蜂拥入保。三一社借此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大明最为赚钱的商社。
    这么多船只都入了保,赵和海所能猎杀的目标急剧减少,往往在追逐数日之后,方才发现对方悬挂邦泰旗帜,无法实施攻击,只好怏怏离开。
    诸多原因,致使大白鲨舰队规模越来越小。
    这个趋势愈演愈烈,逐渐影响到两大舰队的兵员素质:固然,两大舰队可以从渔民、商船水手中招募兵员,但是,这些兵员的作战意识、勇猛程度远远不及出身于海盗的兵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进行培养。
    “都督,属下认为,赵和海舰队就是我们的先导舰队,当我们准备把目光转向何处时,率先进入的必然是赵和海舰队。崇祯五年时,我们刚开始拓展海上势力,就是由赵和海率先打开了局面,崇祯八年时,当我们还与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纠缠于南洋时,又是赵和海率先进入西洋,逐步打开西洋的局面……”
    出于兄弟之情,出于大明海上势力拓展的需要,张兆都需要为赵和海说好话,因此,语气显得有点急切。
    林纯鸿并不在乎谁为谁说好话,唯一能影响他判断的,只有事实,他点头道:“赵和海的确居功至伟,这点,谁也无法否认,他在军界第一个成为冠军大将军,正是本督和都督府对他的认可。”
    张兆怏怏道:“只可惜他对军衔并不在乎,什么钱财、勋田,诸如此类的,他都不在乎,就连封妻荫子都不感兴趣,都快四十岁的人了,到现在都没有成家。”
    “没有成家?去年底时,为何一大群黑孩子、白孩子、黄孩子围着他叫爹?”
    张兆尴尬万分,嗫嚅道:“这个……都是妾生的,他又没有正妻……”
    林纯鸿大笑道:“本督知道,这是梁枫和他开的一个玩笑。海上汉子嘛,讲究一个无拘无束,他爱怎么样,本督管不着。本督知道他的追求……你就直说,他想到什么海域?”
    张兆脱口道:“加勒比!”
    “加勒比?”林纯鸿大吃一惊,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张兆。
    林纯鸿确实应该感到吃惊,因为张兆上奏调研报告后,林纯鸿就琢磨过,将赵和海的活动范围扩大至大西洋,从好望角海域一直延伸至象牙海岸和黄金海岸。
    此举可以打击荷兰及葡萄牙在西洋的势力,最终迫使荷葡在西洋的让步,理所当然地被林纯鸿列为下步拓展的方向之一。他万万想不到,赵和海看不上这块广阔的海域,居然想跑到遥远的加勒比一试身手!
    这个时代,凡是岛屿众多、海况复杂的海域,海盗的活动都异常猖獗。除了英国的私掠舰队及大明的大白鲨舰队外,各种海盗团体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比如,在棉兰老岛附近的海域,荆州方面及郑芝龙不停地加大围剿力度,海盗依然没有断绝,活动范围甚至延伸至马六甲海峡。
    南洋如此,混乱的加勒比更不用说,几乎成为了海盗的天堂。
    赵和海常年活动于海上,早就听闻过加勒比的盛况,对那里的环境倾慕不已,自然而然地动了至加勒比活动的念头。也仅仅只是念头而已,他知道,要在加勒比从事海盗活动,非得有通畅的销赃渠道、醉生梦死的基地不可,否则,那帮海盗跟着他出生入死干什么?
    加勒比离大明太远了,荆州海上势力的拓展,离加勒比还有十万八千里呢!现实逼得赵和海不得不放弃这个念头。
    然而,赵和海得知瑞典使团抵达大明,与荆州的关系好得蜜里调油,他的心思再次活泛起来。
    尤其获悉瑞典在北美有一块殖民地后,赵和海终于找到张兆,提出了与瑞典人狼狈为奸、共同分享利润的计划。
    林纯鸿传令摆上海图。
    在与张兆详细研究了瑞典人提供的殖民地分布图后,林纯鸿对张兆说道:“赵和海至加勒比活动,不仅会让英国人、荷兰人和西班牙人损失惨重,而且还会抢夺当地海盗的份额,本督担心,他会遭到欧洲几个强国及当地海盗的联合围剿。”
    张兆也有这份担心,忧心忡忡地说道:“无论是在东洋、南洋还是西洋,赵和海都能得到我们舰队的支援,可是在加勒比,就算他遇到了危险,我们也是鞭长莫及。”
    林纯鸿沉吟道:“正所谓狡兔三窟。本督琢磨着,不如让他辗转于黄金海岸、好望角海域及加勒比三地,如此一来,欧洲人就是想剿,也面临着找不到舰队踪迹的困难。”
    张兆叹了口气,道:“既然他想去,目前我们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些了!”
    林纯鸿点了点头道:“本督不反对赵和海的提议,瑞典方面,让姜淑让与瑞典人去谈。至于船,这样,赵和海想要什么船,就让造船工坊给他造,把最新式的火炮全部给他装上;人嘛,这就看他了,他能拉走多少算多少,就算把你拉走,本督也不反对。”
    一句话,将张兆说得笑起来,让他轻松了不少。
    张兆说道:“现在就看瑞典人有什么说法了,要是瑞典人不答应,赵和海还是去不了。”
    林纯鸿心里也没底,马上传令姜淑让与瑞典使团接触。最终的结果让林纯鸿、张兆及赵和海长舒了一口气。
    瑞典人的答复只有一句:大明商人在瑞典管辖范围内,享受与瑞典商人同等的待遇。
    也就是说,只要赵和海能弄到大明合法的身份,瑞典人就会购买他手中的赃物,提供各项服务。
    大明合法身份,这对赵和海还不容易?
    数月之后,赵和海率领七千余人马,二十余艘战舰开赴好望角海域,正式开始了在大西洋海域的活动。
    赵和海的实力,远非加勒比海域的海盗团体可比,一时间,从好望角海域到黄金海岸,从黄金海岸到加勒比,整片海域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搅得欧洲人不得安生。
    大西洋上的商船数量,远非西洋所能比,赵和海不仅获取了大量的钱财,而且舰队越来越壮大。更为关键的是,赵和海为东、西洋两大舰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员,还向海军学堂提供了大西洋的水文资料,为大明势力的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林纯鸿与张兆定下了海盗进袭大西洋之策后,又开始为西洋的海上规矩殚思竭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