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穿到明朝考科举 > 穿到明朝考科举_227

底色 字色 字号

穿到明朝考科举_227

    读者们恨不能一天遛他家一趟,就连妇女们都不禁要从居安斋门外经过,看看他家印出的是什么画儿。
    居安斋却是自从挂出了那幅大牌子就不再有动作,直拖到腊八。
    腊八佳节正日,全城清茶铺都在茶铺半条街外搭起棚子施粥,请了顺天府府军在帮忙维持秩序。顺天府军在粥铺管着讨粥的,锦衣卫军却都站在了居安斋外看着买书人——《锦衣卫之风起云涌》正式开售,人流几乎挤断了街,他们生怕挤出意外来。
    幸好居安斋早有准备,在店门外拉了几条木栅,叫排队的人顺着木栅分成数队,进了店里又有粗绳在店中分开队伍。柜台后分列几个严阵以待的大伙计,手边各是一摞书,手底下一屉零钱,各自负责一队客人。
    买书的卯足了劲往里挤,只怕进去晚了书都叫人买光了,买着的抱着书边走边看,也舍不得等到回家。
    唯有在外头巡察的锦衣卫们个个淡定,领队的正好又轮到了李千户,坐在马上含笑指着排队抢书的人:“这得多么麻烦,挤得连转身都转不过来,也容易踩踏。还是咱们锦衣卫有成算,提前订下,昨天坐在家里就等到人送书来了。”
    随行的校尉们早上已见着了他拎到千户所的连环画,略翻过几眼,还没来得及细看,却已是领略了人物的俊秀英伟,见着了飘逸如仙的打斗画面。他们回味着画儿,连声称赞道:“还是千户想得周全,千户又肯怜惜孩儿们,叫我等也跟着受用。”
    第185章
    居安斋的总店大排长龙, 全城读者都要往他家排队买书, 唯有一个地方特别受优带,是有流动售的。
    自然就是国子监门外。
    那车子就静悄悄地停在国子监对面。车壁朝外的一侧挂有“居安斋售书车”“专供国子监”的艳红条幅, 十分打眼。看守监舍大门的军士和出入的斋夫们也不驱赶他们, 反而趁轮休时去车旁站着翻看, 口袋里银子富裕的就自己买一本,还有斋夫特地出来给学生代买的。
    连国子监的教官们也有叫斋夫代购的, 趁着不讲课时, 躲在值房里看。
    崔燮中午过去补习时,一进门就见三位同值房的教官手忙脚乱地往袖子里、书堆下面藏着什么东西。
    小小的、横宽的、薄薄的一卷……一看大小就知道是他家印的《锦衣卫之风起云涌》第一册。
    王、刘二位助教一个把画册塞到袖子里, 一个索性就只拿本书翻开压上, 和现代小学生上课看闲书, 拿着正经书当掩护一样。他们俩的位置靠外,只等崔燮过去读书做题,就能接着看他们的画本。唯有谢助教是要教他的,生怕这学生坐久了看出什么, 便把书塞到了最深层。
    崔燮本想装着没看见, 可他坐下之后, 发现谢助教藏书藏得太匆促了,那本画册直接掖到了他坐的这边,露出来的边角都压卷了。
    三钱银子一本的画册,都够买一张桑柳木的红油桌了,压坏了多可惜呢?而且那画册还是圣人他爹带团写的稿,留到后世都是有收藏价值的!
    崔燮实在不忍心, 站起来指了指露出来的卷边书页,垂着眼恭敬地说:“先生,这里有册书卷边了,怕压久了要压坏书页,先生可来整理一下吧?”
    谢助教心头蓦地一警。但看着看崔燮目不斜视,觉着他不像是看出了什么的样子,又实在舍不得压坏了书,便叫他往外挪了挪,自己去把书堆挪开,拿出了那本被压卷了的连环画。
    还好,只是右下角卷了边,书页没被皴皱。书封上那幅安千户左手横刀架住假尼姑,护住身后几名受惊少女的图画也没压折。
    他轻轻吐了口气,抚平书页,忍不住又想看看里面的彩页压没压坏;看完彩页又不禁想看绣像;看了两页就又想接着刚才安千户擒住假沙尼那页再看两眼……
    他刚看完和市面上的《安千户智审沙尼》戏相重合的部分——就是安千户擒获假扮尼姑的拐子,摸着线索,用封云作先锋端了藏在城外的贼窝这段。
    这些旧内容只用了十几页画纸配着简单文字交待的,再之后就是安千户带着贼人回到镇抚司交旨,而谢镇抚使审问之下,发现贼人背后还有更多同伙,正在京畿各处掳拐女子。从前他们掳来的人,也被转手藏在了天津某处,但这群贼人身份不够,没能审出详情。
    谢瑛便即请旨,抽调卷头彩页上印出了全身彩像、还题了诗句的的大小徐千户,与安千户一道深入调查。
    两位徐千户情同手足,配合最默契,便配合着去天津寻贼踪;最初抓人的安千户带人清扫贼窝,寻找更多线索;谢镇抚则在智囊李千户与从前的副手,现任前所千户姚敬辅佐下调阅查看各地卷宗,汇总更多线索。
    小徐千户最先找到了贼人。
    他飞檐走壁,行动如神,潜入贼人在天津的老巢,从窗外听得一个消息——他们的大本营不在天津,而在海外。天津只是这些贼人的据点之一,过不久就要将掳来的人与财物装船出海。而他们在各处邻海之地都有这样盗窃掳掠的窝点……
    他正要再听下去,却被里面一名矮小的倭人发现,贼人们拿着强弓硬努,精钢倭刀追杀他。小徐千户武功虽高,却敌不过一片箭矢齐射,幸好大徐千户跟在外头接应,及时率力士们冲杀进来,在贼人藏身的楼下放火,借火势救下小徐千户,又抓了几名真倭。
    谢镇抚一见便认出了倭人,猜出了他们驱使盗匪,要掳掠大明财帛子女送往本国。
    蕞尔小国,竟敢侵犯皇明!
    谢镇抚震怒,立刻上表奏请圣命,调动十四位千户共同缉查此案。
    十四千户进堂领命那幅画是跨页的大图,画得极是宏阔磅礴。敞阔的锦衣卫大厅上并立着十四位衣裳、举止差相仿佛,相貌、神情、体态却绝不相同的锦衣卫,每位脸侧都写着他们的职位,身份,叫读者们一眼便分个清清楚楚。
    众千户们的身材高矮其实有起伏,胖瘦也略有区别,但一翻开那书页,就给人一种军中人整齐划一,精神昂藏的气势。
    他们大明武师的气势!
    谢助教自己就是府军前卫的军户出身,对这样的画面感触最深,抚卷再三,实在不忍释手。
    再之后的剧情更是紧凑激烈,每一页的画面与配图都惊险备至。
    留在京里的安千户、大徐千户将两处线索合一,终于查出了倭寇在天津最大的窝点,以及他们用海船运人到东瀛的事。只是他们运人的海船混在天津出海码头众多商船中,机动灵活,随时都可撤回深海中,他们从陆上难以抓着。
    正在为难时,锦衣卫智囊李千户忆起了当初易州山场案主管于秀诬陷主管御史一案。那桩案子里,封云亲身入山场卧底,寻出山场管事于秀的私帐,终于证明其诬陷狱史,将于秀绳之于法。而今他们既无法从外部摧毁贼窝,他便想了个里应外合的主意,建议谢镇抚再派人到倭寇窝中卧底。
    可那些贼子近日被锦衣卫扫荡得风声鹤唳,封云这个老牌卧底安插不进去。谢镇抚思忖良久,决定让对贼人最为了解,外形又最合适的安千户扮作良家女子,诱使贼人将其掳掠回去,路上留下暗记线索,等到海船上再里应外合,一举擒下贼人。
    安千户不计身名,毅然领命!
    谢瑛盛赞了他以朝廷、百姓为重的精神,叫人寻了会化时兴妆样的婆子替他妆扮,又做了合体的衣裳,把他打扮成美女。
    画书最后一页,正画着后堂房门推开,露出个打扮周全的安千户。他背着画面而立,身穿齐胸襦裙,垂肩拧胯,微微回首,露出一点光滑的脸颊和满头如云青丝。
    封底便是这一页的彩印图,图右侧龙飞凤舞地题着王状元那首“双环杂佩摇丁东,少年通籍明光宫”。
    “怎么就停在这里了!”
    至少把正脸转过来吧!
    谢助教恨不能再从后面翻出几页,却着实翻不出来,急得失声叫了出来。崔燮正在下面写着“食与兵”的策问,听他惊问,便抬起头简单答了一句:“下个月就有了,这套画本是连载的,每月初八刊发,不占节庆日子。”
    他是好意解答,怕助教尴尬,然而助教被学生知道了在看闲书,心里越发尴尬,简直想掩面而逃。他无措之下,随口问了句:“你怎么……”
    话未说完,他就想起来居安斋主人曾是崔家的家人,他们书斋印《科举必读》还是崔燮帮着主持的,那么这本画书,他肯定也是早已知道,甚至看过的了。
    ……正备考的学生,竟不好生念书,看起了这种东西!
    教官本能地就想督导学生向学,然而一句放还未出口,一件更叫他急切想知道的事又泛上心头,迫得他冲口问出:“龙泉隐士究竟是何人?单凭这句诗,就断乎不是寻常酸儒写得出的东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