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穿到明朝考科举 > 穿到明朝考科举_155

底色 字色 字号

穿到明朝考科举_155

    崔燮抓着他的手叹道:“下回也不知能下到什么时候,高百户还找了计掌柜来跟我通气,说是宫里排演新戏时,要借计掌柜帮他设计效果呢。”
    谢瑛深知他的本事,什么三国五美大选、什么西游记,都是他想出布置的法子,只是动手时交给别人罢了。高肃找计掌柜通传,还是就是得占上他的工夫做这些事?
    他本来学业就忙,又要干这些杂事,可别熬坏了身子吧?
    谢瑛不禁皱了皱眉,捧着他的脸劝道:“宫里的戏不比外头,动辙都是大手笔铺排。虽不曾弄出满场香烟流动,却也有在台上放烟火以示仙迹的,看着也似神仙手段。那些教坊司会做的也不少,你只帮他们指个方向,叫他们自己琢磨便是,千万别太费心力。如今天冷了,正是寒邪容易趁虚而入的时候,顾好自己的身子要紧。”
    崔燮一双眼只能看着他,把他的话听得清清楚楚地,笑着点了头:“我也不去见他,也不盯着他们布置,累得到哪儿去呢?回头他把台本给我,我就写一份建议,让他们挑着合意的做就是了。”
    谢瑛的脸慢慢贴近,在他眉心亲了亲,低声吓唬他:“你自己在意些,这们冷的天也别到处乱跑。若真累病了,我就把你接到庄子上养病,一冬天不许你出门……”
    他的鼻息吹在崔燮眉心,痒得他忍不住朝后仰了仰脸,全身都战栗起来。他想保证自己不会生病,谢瑛的双唇便压了下来,把他的保证都堵了回去。
    他舌尖打转的话都吞了回去,化作一声深长缠绵的叹息。
    第130章
    秦太太和刘表弟在老家待得比崔燮预估的时间长, 进了十一月才回京。回来时又从老家拉来两辆大车, 车上堆得满满的都是正经红木精雕细刻的家具,竟和他卧室里那几件样式差不多。虽然是北直隶的手艺, 不及南方来的木料珍贵、装饰奢华, 但因都是以他设计出来的现代样式为蓝本改进过的, 用起来极舒服。
    他们把车子拉进了燮的院子,秦太太就要叫人把家什搬进他房里, 将那些榆木、柳木板子的家具扔出去。
    崔燮连忙拦道:“我家也不是没有换家具的银子, 岂能叫舅母如此破费?这样的家具用着极舒服的,不光永平府, 如今京里也时兴这种样式, 舅母不如将这套家具带回家, 也叫榆林镇的亲友们看看京里的风尚。”
    秦太太心疼地说:“我早没去你房里看过,不然岂能等到今天才给你换?寿哥这孩子心也大,什么事都能扔到脑袋后头。若非他在我娘家用了这种家什,想起来说你这里也用着这样子, 却是次等木料的东西, 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你这么苦着自己……”
    为了叫那造业的爹屋子好看, 自己竟用这样客房里都不如的破家具,这孩子也太傻了!
    她硬叫人把家具抬进空置的耳房里,崔燮拗不过她的好意,只好把自己的书画收拾起来先搁到崔启屋子里,盯着人换家具。
    红木家具一进房,屋子顿时贵气了不少。秦太太还给他弄了酱色的龟纹纸屏风立在墙边, 说是南边儿文人都时兴用这个,雪白的墙显得光秃秃的,不是文士风格。
    崔燮虽然更习惯性冷淡风的装修风格,却也不是执着,看着秦太太收拾出的房间也觉得挺好。只是房里深色的东西太多,铺设的织品也太华丽,过两天舅妈走了,他还得把床品、椅套之类换成素色的。
    刘表弟看着布置一新的房子,也老气横秋地点了点头:“这才像样,表哥的屋子之前收拾得太素净了,我看着就觉着不合适。”
    秦舅妈和崔燮听着他小孩子作大人话,都笑了起来。
    崔燮顺势把新做的衣裳拿出来,在他身上比了比,笑着说:“表弟想着我,我也想着你呢。这衣裳是京里最时兴的新样子,再没别人穿了,你换上试试。”
    那身衣裳因是冬装,做得略宽大。里面是白色灯笼纹的提花面料直身,为了显瘦加阔了两侧衣摆,腰线照样提得略高,又用一掌宽的青缎腰带束出身形轮廓。外头则配了一件同色大氅,罩着层红色薄纱,衣摆拂动,显着轻薄飘逸,不像寻常冬装那么臃肿。
    刘允寿穿出衣裳来,秦太太眼前就是一亮,赞了一声:“好好,你们小孩子家就该穿些亮眼的衣裳。外头有这红的搭着,里头穿白的也不怕太素净了!”
    崔燮手里还有一包各色纱衣,打开来给他们看了看:“外头的纱衣是罩衣,还可以换成别的颜色的。我知道表弟爱白的,不过如今这大冬天,外头到处都是厚雪,单穿一身儿白的显不出色来,我就叫裁缝多弄了几套纱罩衣。”
    他翻开一身纱衣,指点肩头、腋下、衣襟、背后几处锁好的扣眼儿说:“你想穿什么色的自己换上就成,氅衣上这几处有扣子,穿衣裳前先扣住,就不怕它不伏帖了。”
    刘表弟原本还不大爱这红罩衣,打算回去后单穿深衣,待听到这罩衣是能穿能脱的,喜得连忙浑身摸索,解了扣子换上白的。他自己走了几步,看着下面衣摆翻动,喜孜孜地说:“表哥真好,我还以为你忘了我要白的,敢情这外头衣裳还能换……往后我一天换一身罩衣,叫那群小子们都羡慕羡慕!”
    秦太太也托着纱衣细看,啧啧叹道:“京里的裁缝果然有巧思。这里不拿针牵上,只简单挖个扣眼儿,在大氅上钉扣子,倒是又省事又不打眼,不细看也像是做成一件儿的整衣裳似的。”
    其实崔燮原本也是想做成一件式的,可于裁缝做着半截儿就跑来跟他说颜色太素,没有官人家的公子和穷人似的穿一身白。且白纱搭白绸,颜色一样,衣料却不服帖,穿起来纱是乍着的。近看知道是搭了纱的轻巧衣裳,远看却显得厚实,不风流。
    崔燮一向爱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若是自己的衣裳也就改了。无奈表弟自己爱白的,改了又怕他不喜欢,只好折衷一下,改成可拆换的两件式外搭。
    纱衣上部用扣子紧紧扣在鹤氅上,下部却是分开的。一走动薄纱随着风飘起来,里面的衣料却是厚实垂坠,看得出是两层衣裳,就显得轻逸得多。
    刘允寿自己跑到屋外乱走,感受这大冬天也能穿得精神利落、飘逸潇洒的快意。秦太太在屋里拉着崔燮的手,感慨地说:“你这孩子心也太细了,若换了你表哥们可想不到这些。”
    寻常人家,男人只管外面的事就够了,这孩子小小年纪,竟连做个衣裳这样的小事都得自己管到,实在是太辛苦了。
    她还没怎么说话,就觉着喉头哽咽,摸着崔燮的头发,心疼地看着他,半晌才说:“你这样怕也耽搁念书吧?家里总得有——你要是信得过舅母,我替你寻一门亲事,那家人虽是长驻在边关的,却是京里有根底的勋贵出身,女儿才貌双全,性情也好。”
    她本想替自己儿子求来这个媳妇,可如今看着崔家的景况,倒觉着崔燮更需要一个能帮他支撑门户的宗妇。
    崔燮连忙起身推辞:“我也不瞒舅母,我家里的情况虽没有太差,却也高攀不上什么公侯府的千金。何况家父新来了信,也隐约透露出要再娶的心思,我总不能和父亲争着娶妻吧?我想这事总要等到继母进了门,由父母大人做主……”
    都这么大岁数了,刚休了妻又要再娶?
    秦太太差点叫这事恶心着,脸色乍青乍白,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孩子,这事你不用等他做主,我替你——”
    崔燮握住她的手,认真地拒绝了:“舅母一片好意,我自然深知。只是孝乃立身之本,我总不好为了自己耽搁父亲的大事。舅母也不必替我着急,我现在正要专心读书,还怕娶妻后因情分心,耽误举业了呢。”
    秦太太既怕他自己撑着这个家太辛苦,又怕他娶妻之后耽溺温柔乡,真的影响了前程。思忖了一阵,终究还是叹了一声:“现在先这样吧。舅母替你留意着合适的姑娘,过两年你大了,要成亲了,只要说一声,咱们刘家就替你娶回来。”
    她怀着这桩心事,带着京里的各色特产和一个玩儿疯了的刘允寿回了榆林,崔燮则拿着崔参议那封家书去探望了一趟弟弟。
    这四十板子打得比崔参议在时轻得多,崔衡的身子也比崔燮好,才几天工夫就已经能下地了。
    见着崔燮进来,他本能地先畏缩了一下,而后又想起挨揍时崔燮见死不救之仇,缩到床边挑眼儿看着他,阴沉沉地说:“你来看我死没死?不用假装好人了,我奶打我时你特别高兴吧?你们刘家的人来给你撑腰了,我姥姥不要我了,我以后就是给你们搓磨的孤儿……”
    这孩子一张嘴就叫人想打他。
    崔燮冷冷道:“无父之子才称作孤儿。你母亲虽被官府断与父亲义绝,但你还姓崔,这崔府才是你家,徐家如何都与你无关,你这么多年的礼仪都学到哪儿去了!”
    他回头看了一眼,立刻有个长随巴结着上来问道:“可要小的再拿板子来?”
    崔燮看着崔衡倚在床边,想坐不敢坐,呲牙咧嘴,眼中含着畏惧与恨意的模样,微微摇头:“他身体还没好,权记下这顿打。你去找小松烟拿我的《三礼》来,回头盯着你们二哥一天背一百字,晚上默下来。要是默不下来……”
    他看着崔衡的眼中渐渐充满惊恐,整张脸都扭曲了,又有几分可怜他,觉着咒崔参议去死不值得什么重罚,便说:“默不对就叫他晚上挑灯背,几时写对了几时再睡。”
    一天一百字也算不上多,崔衡都背下《御制大诰》和《大明律》了,换《三礼》也照样能背。
    可三礼的难度、长度和那两本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那是崔燮自己都不想学的东西,崔衡光听着就想一头撞死。他扒着床边,抬眼瞪着崔燮说:“你这是故意害我,你想把我关这屋子里一辈子不许我出去!爹要是在家不会让你这样的!”
    崔燮和煦地笑了笑,把崔参议那封家书展平了放到他手里,指着末尾崔参议叫他管好家里事的那几句说:“父亲虽人不在家,心却时时都在,他正是知道我能管好你,特地写了信叫我放手管家事的。”
    “不可能!爹最看不上你了,他说过好几次你窝囊没用,不如我肖似他,他根本不爱你,怎么可能叫你管我!”崔衡一眼看到那几个字,不禁双手颤抖,脸色发青,指尖用力往纸里抠,像要把那封信撕烂了似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