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科幻小说 > 神探蒲松龄系列 > 第5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节

    蒲先生听得,笑道:“失望!飞,我竟然只是你在衙门府搭档的候补!”
    想御史王索耿直近人,我并无顾虑答道:“蒲先生,话不能这样讲。御史大人前来,想必是以衙门府内的人为优先考量。倘若弃衙门府内的搭档于不顾,擅自请来蒲先生,即使御史大人同意,也恐怕难称名正言顺吧?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蒲先生笑着摆摆手,打断道:“飞,不必多言。道理我当然了解。只是再与你调笑下去,恐怕御史大人要有所见怪了。”
    御史王索听得大笑,爽直地拱拱手。
    谈笑间,广平的衙门已出现在眼前。御史扬鞭一指,我们三人便纷纷跳下马,牵着马从旁门步入。在门口迎接的府内仆人见得,毕恭毕敬地迎上前,作了揖,牵去了马。御史一抱拳,道声有劳,便引着我和蒲先生取道,向衙门府的正门而去。
    踏入广平衙门府的公堂,我好奇地环视四周的装潢,却发现与淄博并无二致。接着我留意到在公案旁检视文案的捕快。
    见到那身影的瞬间,我心中猛地一颤,顿时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刚毅的眼神,浓重的蚕眉,挺拔的鼻梁和微厚的嘴唇,配上干干净净、方方正正的面庞。
    “槐兄?”我忍不住脱口叫了出来。
    魏槐,本是我最为熟络的发小。想来惭愧,我甚至记不得自己是在何时,又是如何与槐兄相识的,印象中,我似乎自出世以来便与他相熟络一般。
    想来,那时蒲先生还为了考取功名,闷在家中忙碌苦读,与我并不相识。而我则每天跟在比我稍稍年长的槐兄身后形影不离,仿佛我的亲哥哥一般。槐兄对我,也如亲弟弟般体贴。那时,我、槐兄和其他的玩伴时常结伴出行,在淄博周边郊游玩耍。最为年幼的我总是苦苦跟在队伍的末尾,而槐兄每每放缓脚步,跟在我的身后,以免我和其他人走散。每当我精疲力竭、寸步难行、吵闹不止时,槐兄都毫不犹豫地拉起我,背在自己背上踏步前行,直到我心满意足为止。
    儿时,习惯被照顾的我竟丝毫不觉。直到我当上衙役,一次协助一家人背起一名病人往郎中的医馆狂奔时,才切身体会到槐兄的不易。只是,等意识到自己当年的任性无知时,我却早没了机会与槐兄道谢了。大约是十年前的光景,槐兄忽然不辞而别,从淄博一夜间消失了。那天,我站在槐兄家门前,听屋内不断传来焦急的喊叫。我没有多想,只是呼喊了两句槐兄。然而从屋内冲出的,却是位心急如焚的妇女。她抚着我的头,问我可曾见到槐兄。见我摇摇头,那妇女没再多说,连忙往街上跑走了。顿时,我意识到此生可能再也见不到槐兄,泪水不禁潸然而下,无声地滴落在土地上。自那时起,我整个人变得郁郁寡欢,整天闷在家,对着墙壁发呆,不肯读书,也不愿出门走动。父母见我萎靡不振的样子十分焦急,却无计可施。直到他们两人听同乡人说起,淄博的神童兼孩子王蒲松龄,喜好讲些有趣的传说,乡里的顽童们对他推崇备至。于是,二老抱着一试的心态把我送了过去……
    捕快的目光从卷宗上移开,飞快地打量了我,也是一愣:“飞?……严飞?”
    我又惊又喜,感到眼眶有些湿润,便急忙奔上前去,抓住了他的双臂。见他眼中同样闪耀着久别重逢的惊喜,我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言辞,只是有些笨拙地问道:“槐兄,久别无恙?”
    槐兄连连点头,激动道:“果然是飞,你果真长大了!”槐兄说着,眼里满是兄长见到长大成人的弟弟一般的欣慰与喜悦。
    我二人相视许久,槐兄才开口问道:“飞兄十年来始终还在淄博?”
    我点点头,问道:“槐兄这十年间,也始终身在广平?”
    “正是。飞兄可曾娶亲成家?”
    “并未,槐兄如何?”
    “抱歉,暂且容我打断两位的久别重逢之喜。”御史王索打断了我和槐兄。他面色微带歉意道:“二位既难得重逢,先容我为二位道贺。然而我们依然有朝廷要务在身,不妨让我为各位简单介绍情况,明确彼此的任务,二位再慢慢叙旧如何?”
    “惭愧。”我和槐兄异口同声地致歉。
    御史会心一笑:“二位不愧是广平和淄博两地的王牌。闲话少说,我们四人在此接受的使命,是调查广平县令李如松‘病亡’的背后,是否有人为的阴谋。要在一个月之内给朝廷答复。在新县令的人选到达之前,广平县令一职由我暂时代理。诸位若有文案或文书的需要之类,请尽管开口。另还需说明,由于广平一带治安良好,衙门府的衙役并不多,其余几位捕快,尚有日常管理要务在身。因此,本次调查,将通过我们四人协力完成。”
    言罢,御史再次对我、蒲先生和槐兄恭敬地抱拳道:“鄙人王索,愿与诸位精诚协作,共解难题,更希望在日后与各位能人志士保持通信。由于我时常调离北京,四处协助查案,熟识的同行都笑称我王御使,那么各位更不必与我客气,如此称呼便好。”说完,王御使对我们三人轮番致意。
    我心中暗暗惊叹:王御使虽官至御史,却平易近人,虚心好学。此行有如此一位上司坐镇,实在幸运。随即,我也一抱拳,说道:“在下严飞,自山东淄博抽调而来,协助查案。王御使,蒲先生,槐兄,有劳照顾。”
    一旁的槐兄也拱拱手,道:“在下魏槐,是广平衙门的捕快。各位都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先容我对诸位表示欢迎。若有需要之处,也请时刻开口,在下一定倾力相助。”
    蒲先生笑笑,也大方地一抱拳:“在下蒲松龄,是喜好神鬼奇谈的书生,别号狐鬼居士。现今正致力于收集各地的怪谈传闻作书。广平之行,本打算收录狐女的传说。然而诸位若有需要,也请给在下献丑相助的机会。”
    话音刚落,槐兄连忙恭敬道:“莫非是当年连取县、府、道三项桂冠的蒲松龄先生?久仰大名!在淄博亲戚家寄居的时日,时常听公婆提起蒲先生的故事,来激励我发愤图强。久仰!”
    蒲先生听得,顿时苦笑起来,连连拱手说道:“没想到竟然还有因我受劳的学子,惭愧!我先前曾听飞提起,儿时总被父母提着我的名号赶鸭子上架,鼓励他苦读考取功名。不想今日魏槐兄竟也因我受累。恐怕在下辈眼中,我已成了诸位受苦的罪魁祸首吧!”
    槐兄忙道:“蒲先生何来惭愧?可怜天下父母心,各自为激励自家儿女寒窗苦读,只是借用蒲先生的名号而已。”
    我附和道:“槐兄说的是。即便不是蒲先生,父母也自然会套用其他状元的名号催着苦读,这与蒲先生无关。”
    蒲先生笑道:“二位却不愧是曾为考取功名博览群书的学子,果然通情达理!”
    言罢,我们三人面面相觑,不约而同苦笑起来。
    王御使见我们三人相谈甚欢,笑道:“看来各位都打算叙叙旧,也好!眼下既然还有一个月的期限,那么正式工作明日再开始不迟。今天干脆由我和魏名捕,好好为蒲先生和严飞兄接风!”言罢,王御使喊来府内仆人,交给他几两银子,细心吩咐了几句。那仆人连连点头,跑出了门。槐兄则去仓库,取来了收藏多年的佳酿,随后招呼我们,往客厅围桌落座。
    槐兄正为我们斟酒间,那仆人也恰巧拎着从当地酒家买回的佳肴进了门。我们四人接过酒食,称了谢,又各自赏了他几枚铜钱。那仆人便高高兴兴领了赏钱,布置好了一桌酒席,退出门去。
    边品酒尝菜,边听蒲先生讲述各地奇闻趣事,在座的我们四人格外兴奋。席间,王御使面颊微红,连连称赞起槐兄在广平的威名。更断言广平的良好治安,正是托了槐兄的英明神武,断绝了恶人为非作歹的念想。槐兄忙称不敢当,连连陪酒称谦。忽然,王御使一拍手,兴致勃勃地邀蒲先生和我二人,为槐兄讲一次信阳“尸变”的故事。我和蒲先生满口答应,便将半路上为王御使所述的内容原原本本地讲给了槐兄。
    槐兄听罢拱拱手,说道:“不愧是蒲先生和飞兄,细节竟记得如此清晰!‘尸变’,的确是很值得玩味的恐怖故事。”话毕,槐兄又喝了口酒,随即他端正了坐姿,神情严肃起来,问道:“然而我有几处疑惑,想冒昧同蒲先生和飞兄确认:其一,客人被尸首追逐的过程,可曾有其他人,特别是守夜的更夫或是衙门的卫兵见过?或是说,这一切仅仅出自于此人自己的描述?其二,此人与被杀害的三位同伴,听蒲先生的意思,大约是挣了钱准备还乡的生意人,不知他们之间有无嫌隙?最后,请容我失礼相问,其余的三具尸体,信阳衙门府可曾仔细检查?不只是仵作,可有经验丰富的郎中仔细查过下毒的痕迹?恕我直言,此事虽不失为一件引人入胜的鬼怪奇谈,但恐怕其中内容并不单纯。”
    王御使听槐兄说完,顿时兴奋得连声叫好。他端着酒杯,与我和蒲先生二人眉飞色舞地说道:“我可没夸大其词吧?广平的名捕魏槐,能否入二位法眼?”
    蒲先生也大笑起来,举杯连连称赞,又向槐兄致意道:“广平名捕,当真名不虚传!容我向魏槐兄致敬!”
    想来槐兄在短短时间内,便识破了那歹人假托尸变,毒害同行人的戏法,我对原先的兄长更生敬佩,也连忙起身,举杯致意。
    见我们不但毫不在意他的提问,还不停地向他举杯致意,槐兄一时间摸不着头脑,疑惑问道:“各位这是……”
    王御使大叫道:“魏名捕,不用心急!蒲先生和严飞兄在信阳的出色表现,还没来得及同你提及呢!”说完,满脸通红的王御使,又催着我和蒲先生为槐兄讲述侦破的段落。
    槐兄听了我和蒲先生二人在信阳缉凶归案的经历,心满意足道:“多有劳二位。为谋取财物,残忍杀害同乡伙伴之人,可谓恶劣至极,决不能姑息!将这些歹人绳之以法,是天下捕快义不容辞的责任。”槐兄说着,举杯向蒲先生回敬,道:“蒲先生明察秋毫,如果也做了捕快,想必可以名满天下!”
    又喝了一圈酒,槐兄也有些醉了,他忽然带着酒气说道:“但蒲先生,飞兄,‘尸变’这事,你二位可曾考虑过另一个关键疑点。”言罢,槐兄一个劲甩头,努力保持清醒。
    我听了这句话,顿时大惊不已,高举的酒杯都愣在了半空。莫非,其后的事情竟也被槐兄察觉到了?他这是如何想到的?
    “既然尸体在清早被发现的时候依然僵直,那么从时间判断,这几人在当晚,果真是在店家儿媳刚死不久才住进的旅店。这未免太过巧合,其中会不会另有玄机?”言毕,槐兄不经意打了个饱嗝。
    见酒醉的槐兄道破这关键之处,我心中更加惊讶。借着微微渗透大脑的酒精,我在恍惚之间,再次回到了四年前的信阳。
    “哼,这小厮投毒杀害三个同乡,又借用店家儿媳的尸首瞒天过海,甚至骗了县令的证明信,带着被害同伴的盘缠准备回乡,实在是罪大恶极!”蒲先生指着磕头磕得血流满面的凶手,毫不留情地说道。
    县令也怒斥凶手道:“先生说得太对了,你仅仅是为谋取财物,居然如此残忍地杀害了同乡好友的性命!这岂不是罪大当诛?”
    县令话音刚落,一旁围观的百姓更加哗然,纷纷愤怒地手指着凶手大骂。一时间衙门府的公堂吵得如同闹市。
    但蒲先生却挥了挥手,制止了百姓声势浩大的讨伐。
    他从容走到凶手的跟前。见那凶手停止了磕头,只是满脸泪水,看着蒲先生一言不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