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玄幻魔法 > 影帝的诞生[美娱] > 影帝的诞生[美娱]_488

底色 字色 字号

影帝的诞生[美娱]_488

    而威廉又不是那种喜欢让别人替自己挑选剧本的人,所以他依靠经验选择了更为取巧的方式,那就是只读前十页和后十页,从前十页判断出剧本的类型、题材、基调和角色形象,从后十页判断有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和戏剧张力,这样看起来更快一些,但就算这样,也花费了几天的时间。
    而把剧本全部读完的结果就是,威廉越看越挑剔,竟没有遇到一本特别满意的。
    亚蒙·高夫曼见状送来几部他精挑细选后的商业电影剧本,积极的建议威廉“换换口味”,威廉简单的翻了翻,意外看到里面有一部华纳的《超人归来》。
    “华纳找我演超人?”威廉拿手背在额头贴了一贴,没有发热:“这不是个玩笑?”
    过去几年,威廉的名字时常能与DC扯上关系,一个原因是他曾是资深的漫画迷,甚至拥有超人首次亮相的1938年《动作漫画》创刊号,和蝙蝠侠初次登场的1939年《侦探漫画》第二十七期这两本漫画界“圣杯”级的藏品。这两版漫画因为年代太久远,保存至今的数量及其稀少,如果将这它们拿去拍卖的话,每一本的价值都会轻松超过百万美元,在好莱坞,另一个拥有相似收藏的明星只有众人皆知的超人头号狂热粉丝尼古拉斯·凯奇。
    另一个原因,威尔洛特先收购了DC漫画的死敌漫威漫画,又差点把DC也买下,几乎一统了北美漫画界。那场收购跌宕起伏,威尔洛特在距离收购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遭遇到了戏剧性的失败,这件事在好莱坞带起的是数周的热度,在漫画界却被漫画迷们津津乐道好几年,毕竟喜爱漫画迷们也多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没几个是不期待在大银幕上看到正义联盟大战复仇者联盟这样的画面的……
    现在,华纳竟然想找威廉演超人,不知道是为了炒作,还是真的这么想。
    “华纳看起来像是真心的。”亚蒙·高夫曼颇有些得意的说:“他们还开出了很高的片酬加分红,如果全球电影票房过七亿美元,你能拿到五千万美元,如果过十亿美元,你最少也有七千万美元的入账。这可至少是托比·马奎尔接下《蜘蛛侠2》时片酬的三倍了。”
    “我有点搞不明白。”
    “我倒觉得这很容易就能想明白。这几年超级英雄题材越来越火热,漫威电影这么赚,华纳当然也想打造DC电影宇宙,正在拍的《蝙蝠侠:侠影之谜》算是先行曲,但华纳一直把超人当做是DC的核心,是链接其他超级英雄电影的纽带。这从预算上就能看出来,《侠影之谜》的预算是一亿两千万美元,就算超支也不会多于一亿五千万,但这部超人电影——”亚蒙·高夫曼指了指威廉手里的剧本:“华纳准备投资三亿美元。”
    “史无前例的投资,当然要搭配史无前例的演员。让奥斯卡影帝演最伟大的超级英雄,没有比这更好的噱头了。而且,关于这点我想没人会有疑虑——除了眼睛颜色不同,威尔,你是天生的超人。”犹太经纪人耸耸肩说:“再说你还有华纳的股份,某种程度上算他们自己人。对了,曾经想收购DC的人加入了DC,这么戏剧化的发展,恐怕一般的编剧都写不出来,肯定也能戳中许多人的兴奋神经。”
    威廉的确对这部名为《超人归来》的剧本有点感兴趣——倒不是喜新厌旧,他并不准备放弃自己制作电影的想法,无论多高的片酬多好的商业剧本,都改变不了他的主意。不过威廉也实在好奇,是什么样的电影值得华纳投资三亿美元,这些钱都够拍至少两部漫威电影了。
    “剧本很棒,还是很糟?”大概是看威廉越读剧本,表情越是奇怪,亚蒙·高夫曼终于忍不住问。
    “这个剧本,让我很怀疑华纳的DC电影宇宙计划的成功几率。”威廉寻找着合适的词语,“它有点太怀旧了。”说着,威廉还伸出四根手指,手动的给怀旧这个词加上双引号,来表达他的未尽之意。
    当然,威廉更想直白的说,华纳的《超人归来》的剧本带给他的感觉根本不是怀旧,而是过时。
    故事上,《超人归来》延续了克里斯托弗·里夫四部《超人》电影的时间线,讲述了超人去太空寻找氪星遗迹,在地球上神秘失踪五年后又重新出现的故事,并不像《侠影之谜》那样,重启故事线讲述了蝙蝠侠的起源。
    华纳如果想打造自己的超级英雄电影宇宙,那未来会在大银幕上产生交际的就是成熟稳重超人和年轻稚嫩蝙蝠侠的搭配,这倒也挺符合很长一段时间里超人和蝙蝠侠在漫画里的形象,只是剧本里对超人性格的刻画太不鲜明,超能力的设定也太无所不能,像一位毫无私心的、为人类奉献的神——在漫画《超人之死》后,连DC的漫画家们都在有意淡化超人的神性,多刻画他作为人的情绪化的一面了,《超人归来》的剧本内核“复古”的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简直就像是需要克里斯托弗·里夫年轻二十岁,再重新拍一部跟以前差不多的电影似的。
    “你的感觉还真敏锐,《超人归来》的剧本诞生也有快十年了,那时候连第一部《X战警》都还没开拍呢。”
    “这不会是蒂姆·伯顿没能拍成的那一部吧?”威廉诧异:“但是剧本又不像是伯顿的风格。”
    “就是那一部。《超人归来》的运气不太好,从立项开始就不停的在换导演、换制片、换演员,剧本更是修改了不知道多少次,没有蒂姆·伯顿的风格不是很正常吗。”
    华纳最初想重拍超人电影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圈定的导演是拍过《蝙蝠侠》的蒂姆·伯顿,第一版剧本就是在蒂姆·伯顿的参与下创作的,但双方后来因产生分歧而散伙,导演换成迈克尔·贝又换成约瑟夫·麦克金提·尼彻都没拍成,演员人选更是换了不计其数……这么看来,剧本为何如此平庸好像已经有了答案。
    “商业电影讲究新奇,十年前的点子放到现在肯定落伍。我以为华纳至少会重写个剧本的。”
    “可能华纳内部也有人这么想,但是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他们在《超人归来》无休止的换导演、换演员、拖档期上已经耗掉几千万美元了,电影现在是非拍不可——所以华纳才会开出史无前例的片酬,指望你去拯救全世界。”
    “可惜我不是真的救世主。”威廉将经纪人送来的剧本全放到一边说。他本来就不是会中途更改目标的人,计划拍一部LGBT电影,就肯定要先把这件事完成,更何况华纳的剧本并不十分打动人。
    倒是后来在《飞行家》杀青后的庆祝晚餐会上,当马丁·斯科塞斯听说他正苦恼于电影选题时,给了他一个非常中肯的建议:“一般导演或制片新入行,拍名著是最简单的,因为经典的剧本已经具备,只要认真拍就不会出错。其次是传记片,这就有点考验导演和编剧的功力了。剧情片可能性最大,成就无上限也无下限,但好剧本也最可遇不可求。”
    这和威廉的想法不谋而合。
    因为有足够好的“底子”,大多数名著改编成的电影都可以称得上是好电影,好莱坞每年都有不少翻拍或改编名著的电影被立项,其中莎士比亚、雨果、狄更斯、简·奥斯汀的作品更是热门中的热门,甚至有一些看似原创的剧情电影,之所以成功和使用了名著内核有着分不清的关系,比如说《不羁的天空》与《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狮子王》与《哈姆雷特》,《独领风骚》与《爱玛》,《人工智能》与《木偶奇遇记》。
    不过同性恋题材的世界文学名著就不多了,其中一些易于改编的早被拍成了电影,像是《魂断威尼斯》、《蜘蛛女之吻》、《莫里斯的情人》、《奥兰多》,剩下的不是改编难度太高,如《追忆似水年华》、《背德者》,就是描写了过多的同性之爱,却缺乏深刻的思考,故事的趣味性远高于艺术性与思想性,如《道林·格雷》、《旧地重游》和《乔万尼的房间》,这些故事虽然能够被拍成主流的影片,也很容易获得成功,但总感觉还差了点什么。
    ……
    “图灵不行。”亚蒙·高夫曼从上车后就开始摇头。
    “为什么?因为他是英国人?”
    “是的,因为他是英国人。如果你是想讨学院评委们喜欢,再拿第二个奥斯卡影帝,图灵当然是个好选择,但是如果你的目的是打动观众……美国观众可不会对一个人英国人的悲惨命运感同身受。”
    “我知道了。”威廉点头,接受了经纪人的建议。之前亚蒙·高夫曼为他收集的剧本里虽然有不少佳作,但没有一本让他产生过立即想要把它拍出来的冲动,最近他一直在找适合改编成电影的好故事,想法太多反而难有头绪,所以威廉最近遇到熟人就要和他们聊剧本,通过谈话的方式获得新的灵感,这个方法的确有用,起码帮他排除了不少错误的选项。
    威廉现在已经将题材圈定在传记电影上了,一方面来源于马丁·斯科塞斯的建议,另一方面,演过《美丽心灵》的他非常清楚,想要让人有所感悟,并接受电影所传播的价值观的话,确实是传记电影最为合适。
    威廉又想到另一个感兴趣的人物:“图灵不行的话,哈利·海伊怎么样?他至少是名美国人了。”
    “哈利·海伊也不行,他是一名共产党。”
    哈利·海伊是马太辛协会的发起人——马太辛协会成立于1950年,是美国首个将同性恋解放运动和政治活动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影响了无数后来群体,在同性恋平权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在四十年代就有了将同性恋应和少数族裔合作共同争取社会对弱势群体支持的想法,目光可谓超前。
    不过,在哈利·海伊身上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标签,那就是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其实不止是他,马太辛协会的创始人里多半都是共产党员,这个组织的结构和运行也都是以苏联共产党为模型的,也因此,经历过五十年代的政治高压后,马太辛协会逐渐分崩离析,最早的成员要么彻底退出要么另建社团,只有海伊一直在持续活动,并坚持到了平权运动全面复兴的七十年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