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玄幻魔法 > 影帝的诞生[美娱] > 影帝的诞生[美娱]_477

底色 字色 字号

影帝的诞生[美娱]_477

    对电影感兴趣的演员数量激增,其中不少还都是有咖位的明星,举办一场试镜会也就势在必行了,事实上威廉这么快的飞回纽约,就是为了赶试镜会,女性角色艾尔玛和罗琳会先男主角们一步,在这周内敲定。
    下了飞机后已经是纽约的清晨,试镜会定在早上十点开始,威廉计算了一下时间,回公寓后没有继续补眠,而是泡了个热水澡当做休息。
    按摩浴缸太舒服,为了不让自己睡着,他还把浴室里的电视打开,随手选了个公共台的新闻频道,用主持人的声音醒神。
    福克斯新闻台的主持人是个标准的白人精英男性,声音也很普通,讲起话来催眠效果大于提神效果,但是他播报的最新一则新闻,还是迅速引起了威廉的注意力,甚至让他从浴缸中坐了起来——
    “今天首先来关注发生在纽约的一起同性恋者遭袭击案件。”
    “昨日深夜,一名男同性恋者在曼哈顿遭遇袭击,警方已经将这起案件列为仇恨犯罪进行调查,因为嫌疑人在袭击受害人之前发表过反同言论。”
    “受害人名为乔纳森·贝茨,毕业于哈佛大学,是知名网站好莱坞新闻在线的创办人和CEO,同时也是一名高调的同性恋权益活动家。据说,贝茨生活中热爱变装打扮,是城中同志名人,这可能是他遭到袭击的原因之一。”
    “纽约警方确认行凶者是汉克·奥尔森,29岁,曾因在格林威治村同志游行活动中袭击两人被判入狱,最近被释放。”
    “据调查,袭击发生在曼哈顿西村的一家酒吧外,奥尔森在墙根处撒尿,撞见贝茨和另一男子在酒吧门口接吻,他上前用仇恨同性恋的字眼辱骂了两人,在两人走开后又尾随上去,问他们‘你们是在一起吗?’在贝茨回答‘是’后,奥尔森从上衣掏出一把刀,追赶并刺伤了贝茨。”
    “之后奥尔森走到第六大道,在那里被看到他衣服上血迹的警察拦截询问,奥尔森试图逃跑,但警察拦住了他并从他身上搜出了那把带血的刀。”
    “贝茨双侧胸部、双腿、双手被刺九刀,其中一处刺破心脏导致休克,紧急送医后得到抢救,但目前仍处在病危中。”
    拿起浴缸边的电话,威廉拨通了一个纽约朋友的手机:“是我,威尔。帮我个忙,查一下乔纳森·贝茨住在哪个医院。”
    第232章法案与街拍
    乔纳森·贝茨,纽约布鲁克林人,与威廉·布兰德利同为哈佛校友,在校期间是话剧和LGBT社团的成员,曾创办威廉·布兰德利北美影迷网站,在网站出人意料的迅速发展壮大后,拆分为非商业性质的布兰德利个人粉丝网站与商业运营的新闻好莱坞新闻在线(Hollywoodnewsonline)。
    HSO自成立后就发展迅猛,2002年底已经有了超过四百万的每日访问量,是北美非常知名的娱乐八卦网站,以爆料真实、范围广泛著称,并且近来已经和包括威尔洛特在内的多家好莱坞公司达成合作,在网站上提供丰富的正在热映以及即将上映的电影资讯信息,包括首映礼门票、电影衍生产品的预订,还和数家大型院线达成合作,将在年底前上线运营在线快速购票服务。
    ——这段关于乔纳森·贝茨和他任总编辑的HSO网站的简介,最近出现在了不少报纸杂志甚至是新闻节目中,并且,媒体还给贝茨贴上了同性恋,布鲁克林人,威廉·布兰德利校友,互联网创业者,编辑,商人,LGBT权益活动家等诸多标签。
    乔纳森·贝茨本人还在昏迷当中的时候,他的名字近期以来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已经比总统还高了。
    和乔纳森·贝茨有关的新闻迅速发酵扩大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威廉在贝茨遇袭次日便前往医院探望,为这起事件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虽然大部分感兴趣的媒体当天都堵在市政厅和纽约警察局门口等待官方记者会,威廉也戴帽子墨镜口罩做了伪装,但仍然有几家本地媒体如《纽约邮报》守在医院想要探知贝茨的伤情状况,而当医护人员认出威廉的时候,第二天的报纸就有了头条,乔纳森·贝茨在哈佛就读时的一些经历和毕业后的个人履历也一同被曝光。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案件受到了媒体市民的广泛关注后,纽约警察局召开了新闻记者会,警察局长公布了嫌犯汉克·奥尔森袭击乔纳森·贝茨的原因和案件发生当晚的细节。
    29岁的汉克·奥尔森曾为曼哈顿西村的一家酒吧工作数年,后因私自向客人兜售丸药被酒吧老板辞退,他认为是另一名酒吧员工的告密才害自己丢掉了工作,恰巧那名员工是出柜的同性恋者,奥尔森本就对同志抱有偏见,这件事后,他成为了恐同和反同群体中坚定的一员,一直想要伺机报复。
    在格林威治村同志游行活动中因袭击罪被判入狱没有令奥尔森悔改,反而加重了他对同性恋的仇恨,出狱后,奥尔森经常在东村和西村的酒吧游荡,还写了很多要“杀死所有同性恋”的纸条放在同志酒吧外面,给那些酒吧的工作人员和顾客制造恐慌情绪,并以此取乐,包括之前曾疑似高发他的那名前酒吧同事,都被他骚扰的不得不离了职。
    案件发生当晚,汉克·奥尔森正在乔纳森·贝茨光顾的酒吧外散播仇同纸条,当他看到贝茨和男友捡到纸条后不仅没有反应,还当街亲密后怒不可遏,认为这是对他的挑衅,随即尾随二人并攻击了他们。
    在纽约警察局的新闻发布会后,乔纳森·贝茨的男友也出来接受采访说,他们确实在酒吧门外捡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要“杀死同性恋”,还画了一把枪,但他们以为这是恶作剧。
    当《纽约时报》的记者采访问:“为什么你们在看到恐吓纸条后不觉得害怕呢?”
    乔纳森·贝茨男友回答说:“因为这是纽约。”
    《纽约时报》在刊登采访稿的时候,将这句话的字体加粗高亮显示了。
    为什么乔纳森·贝茨及男友没有将恐吓纸条当真?因为这是纽约,是全美最自由开放、对同性恋最宽容友好的城市之一——虽然经常在“同性恋天堂”的竞选中输给旧金山,但纽约独特的经济文化地位,让这座城市成为了各种同性恋骄傲运动的起源地。
    这也是为什么乔纳森·贝茨遇袭事件会迅速成为全美热点新闻的最大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威廉的探望,也不仅仅因为贝茨的名人身份,更因为发生地点是纽约,而且在曼哈顿西村。
    上一起轰动全美的同性恋被攻击事件发生在1998年的怀俄明州,21岁的同性恋大学生马修·谢泼德在酒吧喝酒时结识了两名青年,两人假称自己也是同性恋引诱马修和他们一起乘车离开,然后在拉莱米市的郊外,两人抢劫并虐打了马修,还用链条将他捆绑在木栅栏上并丢弃在郊外自生自灭,马修在一天后才被发现,昏迷了六天后因伤势过重死去。
    马修·谢泼德之死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最著名的反同案件,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于同性恋群体权利和地位问题的话题讨论,引出各个国家地区对于同性恋和谐包容与否的广泛对比,还一度引发北美同志阵营和反同阵营的激烈对抗,以及民主党共和党两党议员竞选时对于修改法案的争议。
    乔纳森·贝茨和马修·谢泼德案最大不同点,在于青年马修·谢泼德是在怀俄明州被害的,那是美国最保守封闭的一个州,宗教氛围浓厚,基督教信仰让那里的人们认为同性恋是恶心的异常行为,和自由开放的东西海岸大城市简直像是处在两个不同的国家,所以当得知马修·谢泼德去世的时候,媒体和公众除了同情,更多的情绪是愤怒,愤怒案件发生地拉莱米小镇的冷酷苛刻,人们纷纷指责是拉莱米小镇长期具有歧视、恐惧同性恋的环境,才催生了针对同性恋的仇恨案件的发生。
    虽然反同者袭击乔纳森·贝茨的手段不像马修·谢泼德案那么残忍冷酷,但因为贝茨的遇袭地点在纽约,在这座以开放自由宽容著称的国际化的大都市里,他的遭遇却更令LGBT群体感同身受,也更能催生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恐惧。
    全美的同性恋者都前所未有的、清醒的意识到,他们在保守的怀俄明州不安全,在开放自由的纽约同样不安全,一个人去酒吧不安全,和伴侣一起去酒吧同样不安全,作为普通人不安全,当个有钱人同样也不安全。
    纽约波士顿也好,芝加哥西雅图也罢,就连洛杉矶和旧金山的同性恋群体(以及有同性恋孩子的家庭)都开始了焦虑——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个地方是安全的?难道只能逃离北美去欧洲吗?
    深切的不安、恐惧和害怕让所有人用比在1998年更快的反应速度,迅速的行动起来。
    一些之前从未被主流媒体重视的数据开始出现在晚间新闻、甚至是脱口秀节目中——近两年,北美各地基于性倾向的暴力案件呈现剧增倾向,截至这个月,全美发生的近千起仇恨犯罪案件中,有17%是性取向歧视造成的犯罪,这个概率比千禧年前足足增长了6%。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