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重生七九之财貌双全 > 第203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03节

    菜式准备得多了未免落人话柄,落一个铺张浪费之风,若是菜式准备得少了,不够吃了,到时候又会让人觉得她小气。
    “哎,这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在秦源开着车往清大这边赶的时候,苏禾叹着气进了荣誉的办公室,被办公室内低迷压抑的气氛吓了一跳。
    “荣老,这是怎么了?”苏禾惊讶地问。
    荣誉见进来的人是苏禾,脸色稍微好转了一些,不过面色依旧有些恼,他指着桌上一沓文件说,“还不是上面领导一时脑热瞎指挥,怎么想怎么美,可真是到了落实政策的时候,下面的人薅秃脑袋上的毛也想不出解决办法来,牛皮已经吹了出去,你说这该怎么办?”
    苏禾挑挑眉,猜测着问:“是联合培养那件事?”
    荣誉没好气地说,“不是那件事还能有什么事?”
    见苏禾往桌子上放了一个大红色的东西,瞅着就喜庆,荣誉拿了过去,打开一看,顿时又惊又喜,因为联合培养而呕出来的那点气很快就消失得烟消云散,他眉眼带笑地问苏禾,“苏教授,你要结婚了?”
    苏禾点图,“嗯,就是过两天。”
    说这话的时候,苏禾随手将摆在荣誉桌面上的文件抽了过来,一页一页地看了过去,轻笑出声,“就这问题啊,好说好说。”
    荣誉愣了一下,“你觉得这问题不难?你知道这联合培养意味着什么吗?往大了说,联合培养就意味着并校!”
    “如果真按照那两位大领导来说的做,到时候清大和京大定然会乱成一锅粥,学生们在学业上遇到问题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将不再是深入钻研,而是换一个方向,猴子捡了桃子丢了苞米,捡了西瓜丢了桃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到时候人心虚浮,学校哪里还会像个学校?”
    苏禾摇头,“如果要走联合培养的路子,那肯定得在原来的学生培养政策上进行调整,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门槛,不然肯定会乱套。但是从初衷来看,联合培养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是执行过程中有点困难而已。”
    第267章联合培养的后遗症
    荣誉放下请柬,对苏禾的说法来了兴趣,“你谈谈你的看法?如果你的建议有用,清大那栋实验楼你想用多久就用多久!”
    苏禾撇嘴,“少则一两年,多则三四年,未来城那边肯定能够建设好,我还赖在清大干什么?到时候肿瘤研究中心肯定就搬过去了,您放心,我不会占用清大那栋实验楼太长时间的。不过您要说这联合培养,我不得不提一下在学生培养政策上需要进行的调整与变化。”
    苏禾问荣誉,“为什么会有联合培养计划的提出?为了给学生更好的选择!让学生们能够做自己感兴趣,愿意投入的事情,这点您不否认吧?”
    荣誉摇头。
    苏禾得了满意的回答,继续解释,“其实不管是清大还是京大,在学生教学培养方面,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每个教师都有自己需要带的课程,所以哪怕学生们不想跟着他上课,也没有别的选择,而如果采用联合培养计划之后,学生教学培养的重心将要转移到学生身上,老师们的自得利益受到挑战,所以拥护者肯定不多。举个例子,京大医学系某个老师的课程讲得一般,但是清大医学系却又一名老师能将这个课讲得深入浅出,学生们会怎样选择?”
    “肯定是选择清大医学系的这名老师!”荣誉皱眉,“但是京大医学系的那名老师肯定不乐意了,这样就会存在矛盾,你说该怎么解决?”
    苏禾嗤之以鼻,“不乐意也得憋着,自己讲课能够水平不行,还要占着茅坑,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一听苏禾这话,荣誉的脑子就开始嗡嗡嗡地响,他哭笑不得地说,“我就知道你肯定是要走快刀斩乱麻的粗暴路子,但是苏教授你得明白,高校的老师都是有正经聘书的,没有个正当理由,谁敢把人家给开除?你以为大学教授是路边摊随便拉个人过来就能凑数的?”
    苏禾摆手,“没必要开除,能够进入清大和京大这两所顶尖高校的,肯定都是人才,开除了多可惜?不过是需要在教学改革的同时,进行一个职能改革罢了。”
    “职能改革?”
    荣誉被苏禾哄得一愣一愣的,脑子一时间有些跟不上苏禾的思考速度,他问,“职能改革又是个什么东西?”
    苏禾耸肩回答:“其实很简单,就是将高校教师岗位细化一遍,这就是我说的职能改革。”
    “按照我的考虑,可以细化为‘四个类型,六个类别’。这‘四个类型’分别是教学科研型、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和教学实验型。其中,那些不擅长教学的老师就给分配到科研为主型的方向上去,让他们一门心思搞科研,擅长教学却又不擅长科研的教授就安插在教学为主的岗位上,如果教学与科研都擅长,那这类人才便是教学科研型了。”
    荣誉等了一会儿,愣是没有等到苏禾的下文,忍不住问,“那既不擅长教学,也不擅长科研的人,就给安插一个教学实验型?”
    苏禾一脸无语,“教学实验型主要是针对一些实验课的老师,或许他们的科研水平并不高,也或许他们的教学能力也不强,但是他们在实践生产过程中有几把刷子,那就可以让他们来担任教学实验型的老师,比如外面有一些专业的高级工程师等等,都可以聘用进来做教学实验型的老师,壮大高校内的教师团队及人才丰富度。”
    “至于您说的那些既不擅长教学又不擅长科研的人,把他们招到清大和京大来干什么?混日子吗?”苏禾说这话时,脸上满满都是嫌弃。
    荣誉噎了一下,又问,“那‘六个类别’又是什么意思?你一次性说清楚,不要故意卖关子,像挤牙膏一样,听着让人抓心挠肺的,实在难受。”
    苏禾得意地笑了笑,解释道:“其实‘六个类别’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就是在‘四种类型’上做的一个细化与修补。将科研为主型人才划分为科学研究类、重大项目攻关研究类以及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类,这三个类别再加上之前的科研教学类、教学为主类以及教学实验类,合称为‘六个类别’。”
    荣誉恍然大悟,一边在本子上记下苏禾的提议,一边不忘夸奖苏禾,“你这脑子就是灵活,这样抽调安排一下,那些上不了课的老师也没什么怨言了,院系内各种职位的自动调节能力也强了不少。若是那老师没课可上,那就将他划进科研为主的类别,他也没什么怨言。你继续说说联合培养的事儿,我有预感,这个让我一把一把掉头发的事情,可能真会被你给解决了!”
    苏禾撇撇嘴,拎起荣誉的茶具来,给自己倒了一杯,这才慢悠悠地解释‘教学改革’的真意。
    苏禾的手指敲在桌面上,发出‘笃笃笃’的声音,她慢悠悠地开口,“其实这教学改革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要我说,一种‘三加三’的培养方案就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联合培养的核心在于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固有学生培养模式’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式培养模式’,进而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培养菜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可以了,而‘三加三’的培养方案恰好与联合培养的政策不谋而合。”
    苏禾抿了一口茶,笑着总结,“简言介绍这个‘三加三’培养方案,就是‘定制个性化培养菜单,打通成才多种途径’。”
    荣誉皱眉深思,苏禾继续解释。
    “我们现有的学生培养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想必荣老你能看得出来。在人才培养中,我们现行的培养政策往往会过早过紧地将学生进行分类限制,容易消磨学生的个性,制约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
    “但是!!!”
    苏禾突然加重的语气吓得荣誉赶紧抬起头,他见苏禾一脸嘚瑟,没好气地说,“你一口气说完行不?老人家心脏不好,你要是再皮一下,说不定我真能被你给气得晕厥过去。”
    苏禾挑挑眉,不疾不徐地接着话题继续说,“但是,要培养出未来各行业的领军人才,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每人都拥有成才的多种途径。”
    第268章政策的完善
    有后世的验证作为底气,苏禾可以确定,联合培养这个方案对于学生而言绝对是有切身好处的,不过在政策施行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苏禾暂时还无法猜测到。
    不过苏禾对联合培养这个政策有信心,于是她继续向荣誉解释之前提到的‘三加三’培养方案究竟是何物。
    “简单来说,我提到的这个“三加三”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两个核心方案,即我提到的第一个‘三’与第二个‘三’,二者相加,合二为一,就是整个囫囵的‘三加三’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个‘三’的意思是,我建议把本科教育分成三个阶段,通识教育阶段、专业化培养阶段和多元化培养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识教育阶段,主要针对于需要实施通识教育的一年级新生,二年级与三年级的学生则是应当进入专业化培养阶段,以提升专业技能为主,四年级的学生临近毕业,则应当进入到多元化培养阶段,依据每个人的实际发展诉求来进行相应的培养。”
    “第二个“三”的意思是,学生在多元化培养阶段中,应当分为三个方向,依次为专业化培养方向、复合人才培养方向与创新就业方向。这三个方向分别针个人诉求不同的学生,依次是愿意继续沿着本专业学习和深造的学生、想跨专业学习的学生,以及未来想要走上创业道路的学生。”
    阐述完自己的‘三加三’培养模式之后,苏禾问荣誉,“荣老,这样的培养方式,你能接受得了吗?”
    荣誉听得目瞪口呆,直到苏禾话音落下许久,他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他同苏禾说,“你提出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上是很超前的,但是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如何将这个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下去?你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考虑到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比如真正落实这个政策的时候,教务部的人该如何做?院系与院系之间该如何配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