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重生七九之财貌双全 > 第150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50节

    彭锦程将手指指向一个被布帘子遮起来的小门,“教师灶和学生灶是隔开的,饭菜种类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掀开布帘子进去就行了。”
    苏禾点头,心说难怪,刚准备走,结果就看到彭锦程餐盘里放着的水煮萝卜丝和素炒土豆丝,她挑了挑眉,问彭锦程,“你中午就吃这个?这么大一个后生,吃这么点儿能饱么?”
    彭锦程脸上罕见地带上了红,他声音变小许多,“我饭量有些大,一天三顿都得吃干饭,喝那些汤汤粥粥根本饱不了,所以就少吃点肉,省下钱来少喝汤粥。”
    苏禾恍然大悟,难怪彭锦程一直都是瘦巴巴地样子呢,感情是舍不得吃肉啊!
    她把手伸进手提袋,掏了一小捆餐票,硬塞给彭锦程,“我不会时常来食堂吃灶上的饭,学校发的这些餐票我也用不着,你拿去用吧,多吃点肉,营养跟得上,脑子才转的快,日后写论文的时候也能文思泉涌。”
    彭锦程不敢接苏禾递过来的餐票,连连拒绝,“苏教授,这餐票都能换钱,还是您收着吧!”
    虽然很想要,要了他就能吃饱,还能和别人一样,每天都吃一顿肉,可是彭锦程知道,他不能要。
    苏禾板下脸来,“让你收下你就收下,这是作为你跟着我做科研的奖励,以后肯定不会再给你了。等你什么时候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我就奖励你一百张餐票!往后也是,每发一篇论文,我都奖励一百张餐票,如果我手里的餐票不够了,那我就给你折成现钱,你放心,只要能做出科研成果来,我绝对不会让你缺钱花缺饭吃!”
    那食堂负责发放餐票的员工已经同苏禾说过了,一小捆餐票就是一百张,苏禾一共领了三捆多,给彭锦程一捆,她还剩下两捆多呢,哪能吃得完?
    第192章清大最好的教授!
    苏禾拎着手提袋进教师灶吃饭去了,留下彭锦程以及他的那些目瞪口呆的小伙伴们。
    “锦程,苏教授咋这么大方呢?我跟着王教授做了三年研究生两年博士生,王教授都没给我发过餐票,他只是给我报销各种出差的费用和发表论文的版面费,我一直以为王教授已经很好了,没想到苏教授还给你见面礼,她刚刚说每次发表论文都有餐票奖励?”
    一位王扶手下的博士生羡慕不已。
    同一师门的一位女硕士纠正道:“师兄,苏教授可不是说每次发表论文都有餐票奖励的。她说的是只要发表论文,就一定会有奖励,如果她手里有餐票,那就奖励一百章餐票,如果她手里没有餐票的话,那就奖励现钱!”
    说前面那些话的时候,那女硕士看起来还算淡定,可是当她说到‘现钱’的时候,整个人就仿佛吃了蝎子一样张牙舞爪,“啊啊啊啊啊!那可是现钱啊!我也好想去跟着苏教授做科研,彭师弟,你说我现在去考苏教授的研究生还来不来得及?”
    彭锦程想了想,“应该来得及吧!不过苏教授的研究方向和王教授的研究方向不一样,你看看她给我弄的那些题目就知道了,师姐,你真的舍得丢开这几年学到的东西,跟着苏教授重头学一遍?”
    彭锦程知道,以苏禾许给他的锦绣前程,莫说是重头学一遍,就是重头学两遍、三遍,那也绝对是值得的。
    可是彭锦程为了自己的留校考虑,并没有将苏禾的话转告给同门,一来是因为他是王扶教授手下年级最低的学生,现在来更改研究方向还来得及,其他人就没有这么充足的时间了,二来则是因为他的这些师兄师姐年级都比他高,有一个人留校,将来留给他的留校名额就少一个。
    事关前程,彭锦程不愿意多说,那也是人之常情。
    人非圣贤,谁能没有半点儿私心?
    彭锦程的那师姐一脸羡慕地看着彭锦程,问,“师弟,你知道内情吗?苏教授为什么这么大方?那些餐票就算她用不着,卖掉也是一大笔钱啊!教师灶的票比学生灶的要贵一些,如果把那一百章票给卖掉,都够我一个月的生活费了!”
    彭锦程想了想,端起汤来喝了几口,“苏教授对学生一直都挺大方的,我听京大医学系的那些学生说,其余教授考试试卷都会收个纸张费和印刷费,但苏教授连提都没提那件事,全都自己垫上了。我觉得大概是苏教授不缺钱的原因,她手里的课题刚审批下来,七千万的研究经费,她哪里用得着为了几十块钱纠结?”
    七千万!
    彭锦程知道苏禾的科研项目批了七千万的经费,清大高层也知道这七千万的名声,但是其他人不知道啊!
    只要是坐在彭锦程餐桌周边的,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被‘七千万’这三个字震了几震,然后……众人不约而同地低下头,埋头扒饭。
    这个消息实在太大了,众人都需要消化一下。
    有一位在清大读了几年,已经结婚,小孩都上幼儿园了,但是他依旧没有毕业的老博士捧着脸呜呜地哭了起来。
    “为什么我读研的时候就没有遇到这样的好导师?只要他给我的补贴稍微多点,我孩子也不用整天都因为吃不饱饭而喊饿啊!”
    “为什么同样是研究课题,人家的科研经费就是七千万,我的科研经费就是六百二十五块钱!不公平啊!不公平啊!”
    这位迟迟未能毕业的老博士哭得那叫一个悲天伤地,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然而,对这位老博士知根打底的人都不同情他。
    要知道,这位老博士跟着的导师是土木系大牛教授中出了名的老好人,从来不苛待学生,给学生发补助时,虽然没有苏禾那么大方,但在土木系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这位老博士之所以混的这么惨,问题的根源还在与他自身!
    其实在清大,一直都有个未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不论在读什么阶段,在读期间都不允许结婚,就算是已婚人士前来进修,进修过程中都不允许生孩子。
    这个不成文的规矩看似冷酷无情,实际上却是那些老师的无奈之举。
    如果不下这个规矩,那些学生们哪里会晓得约束自己?
    当年报考研究生时说过的表忠心的话用不了三天就忘在了脑后,说什么对科研感兴趣,热爱专业……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屁话!
    教授导师千叮咛万嘱咐,在读期间虽然不禁止谈恋爱,但是绝对不能结婚,否则因为琐事分了心,影响了科研效率,最后是会影响到毕业的,但是哪有学生听?
    一旦拜入师门,那就仿佛是孙猴子脱了紧箍咒一般,该干嘛干嘛,浑然不把教授导师说过的话当回事!
    教授导师心里也苦啊,你说这学生不声不响地就结了婚,你还能逼着人家新婚的小两口把婚给离了?
    宁毁十座庙,不拆一桩婚!
    逼迫人家离婚可是损阴德的大坏事!
    于是乎,那些吃了哑巴亏的教授导师只能后退一步,再次叮嘱,你们结婚归结婚,绝对不能要孩子!
    那些新婚小夫妻嘴上应承得挺好,可又有几个人会把这话放在心上?毕竟读研究生的人都老大不小了,搁在农村,莫说是孩子,二胎三胎都生了不知道多少。
    在导师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有的研究生怀孕了,有的研究生的妻子怀孕了,还有的研究生的女朋友或未婚妻怀孕了……你说导师们糟不糟心?
    难道让他们同学生说,为了科研与学历,你们还是把孩子流掉吧!
    这么损德的话那些教授大牛们怎么可能会说出口?只能再次默许,并且拎着学生的耳朵叮嘱,这孩子生下来就生下来了,你们可以找家里人过来帮忙带,但千万不能亲自带,不然你们是没有心思做科研写论文的!
    但是那些研究生婚都结了、证也领了,连娃都生了,又怎会因为教授的一句话就抛下刚出生的孩子不管?他们该带孩子的时候还是会带孩子,论文也不上心了,实验也不用心做了……更可恨的是,连教授们安排下来的活儿都变成了应付差事!
    那位捧脸嚎啕大哭的博士就是这样一位不断得寸进尺,最终和自己的教授导师闹掰的典型例子。
    第193章那点儿不为人知的龌龊!
    食堂里的众人都冷眼看着捧脸痛哭的老博士,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安慰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