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我爹我娘分居七年后 > 我爹我娘分居七年后 第2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我爹我娘分居七年后 第2节

    她突然这副打扮出宫,宫里一定是出事了!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长孙蛮猜得也没错。
    这七天萧望舒不会闲着。岁末朝贡越近,每个人不安分的心思都显露无疑。朝中大臣要防,各地诸侯更要防。
    收到斥候讯报的萧望舒没有多余表情。她冷静翻完最后一页,脑子里过了一遍名单上的人,想了想才平稳开口道:“陛下的身子可好些了?”
    跪在底下的亲卫不敢隐瞒,“还未大好。前几日陛下突然起了兴致,要巡游沧池风光。夜里发起高热,病至如今,不曾踏出紫宸殿。”
    萧望舒蹙眉,“是谁在陛下跟前伺候着?”
    “回殿下,是文淑妃。”
    意料之中的答案。
    文家乃陛下母族。在前朝,是长安城里出了名的破落户。陛下身为成宗唯一的皇子,御极之后,文家水涨船高。青梅竹马的表妹成为淑妃,文国舅更是接任丞相一职,统领百官司政。
    若不是成宗留下遗诏,命文太妃殉葬平陵,只怕外戚争权之风更甚。
    萧望舒没有动怒,只轻叩桌案,答答地、一下又一下地敲着。万俟葵从怀中掏出一张纸,递给萧望舒展阅。这是前几日搜查出的丞相党大臣名单。
    室内阒然半晌,才听得她慢悠悠说道:“去宗正`府告诉李倓,陛下还等着他的折子。再遣人往兰台里递个话,就说司天监夜观星象异变。”
    亲卫微愣。文淑妃宠冠六宫,丞相借女争权,朝堂上多次与殿下的人作对。殿下放任多年不管,现在却使出了宗正卿李倓这步棋。蛇打七寸,文家这次恐怕凶多吉少。
    ……
    长孙蛮正想着,突然被人牵起手,她抬头看见笑眯眯的万俟葵。
    “小葵?”
    “诶。”
    万俟葵理了理她微乱的额发,温言哄道:“郡主今日的羊奶喝了吗?”
    春娘喏喏道:“午食前就喝了的。”
    长孙蛮才出生时,正逢朝政混乱。尚在襁褓时,大多是万俟葵在看护。后来新朝初立稳定,才进宫监政。
    万俟葵牵着她走上台阶。等一绕过屏风,长孙蛮径直钻进她娘满是馨香的怀里,“阿娘。”
    萧望舒轻拍她的背,道:“外面玩累了?”
    长孙蛮摇头,闷闷说:“没,我就是想抱抱你。”
    这句话惹得她娘有些好笑。萧望舒抬起她下巴,“我听春娘说,你昨日没怎么睡好。可是做了什么噩梦?”
    “……明日老师要做课考,我有些紧张。”
    这是实话,在这儿生活了七年,从牙牙学语就被萧望舒教导大字,长孙蛮到现在看到小篆还头疼。
    都不说做题,能看懂题目说啥就阿米豆腐了。
    萧望舒颇有深意的看她一眼,继而接着说道:“想来是平就殿的课业太过轻松。这样吧,夕食过后,阿娘就来考考你的功课。”
    “……”
    长孙蛮立即补充道:“阿娘,我明日只考算学。您今夜就只考校我的算学吧?”
    “那怎么成?我的阿蛮如此聪慧,四书自然也不可落下。”
    长孙蛮贼心不死:“可是我们还小,老师说不必注重四书,都是先背背词句的。”
    萧望舒似笑非笑地点头:“言之有理。那阿娘也不为难你了。”
    长孙蛮松了口气。
    下一秒,她娘又漫不经心地说道:“吩咐书房准备好笔墨。夜里备与郡主默书。”
    长孙蛮原地石化。
    ……
    当然,觉醒穿书意识的这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天。
    书房案牍积压之下,长孙蛮眼尖的瞥见一个熟悉的火漆。
    青黑的蜡印泛着细碎金粉光,上面刻着一只匍匐回首的巨兽,遍体鳞纹,首形如龙,脚踩一捧熊熊烈焰,赫然是只气势雄伟的麒麟。
    长孙蛮瞪着那封露出一角的信,大脑短路,握笔的手微微颤抖。
    这只浴火麒麟是象征长孙氏的家族图腾。除了家族掌权者以外,无人能用。长孙氏上一代的老燕侯早在多年前就去世了,如今能亲手印下这枚火漆的,非她亲爹莫属。
    长孙蛮一脸复杂。
    她忍不住放下笔,在萧望舒淡淡飘来的一眼中,慢吞吞抽出了那封积压多日的信封。
    很快,长孙蛮就察觉到,美人榻上翻书览看的亲娘,顿住了动作。
    第3章 长安(三)
    已是入夜,长孙蛮头上的两个小揪揪早就被婢女松开,烛光摇晃,温软的细发垂在两耳旁,衬得一双湿润鹿眼明亮又无害。
    长孙蛮高举着那封信,佯做不知,歪着头扬声问道:“阿娘阿娘,这是给阿蛮的吗?”
    萧望舒脸上神色未变,“不是。”
    “那为什么会有这个东西?”长孙戳着封口上的那枚火漆,“我那里有好多这个,都是阿爹送给阿蛮的。难道——”小人儿睁着眼,欣喜叫道:“这是阿爹专程送给阿娘的!”
    指尖一颤,萧望舒松开了手,那页被放下的松香纸轻轻摇晃,随后安然飘回书册。她丢了书,几案上烛火猛颤,将那处深深的月牙印吞入暗影。
    萧望舒眉眼冷淡,“我让你默的书可默完了?”
    “……还没。”
    长孙蛮贼心不死,继续道:“阿娘,你还没告诉我,这是不是阿爹送给你的?”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这只是一封书信,你若真的好奇,可以拆开来看看。”萧望舒淡淡说着,搭在腰上的织毯滑落,她扶着几案起身。
    长孙蛮本能地放下了手,“阿娘,你是不是生气了?”
    “没有。”
    长孙蛮蹬蹬跑上去,拉住她因行走微动的佩玉,好歹是让萧望舒停住了步子。就见煌煌烛火下,她娘低下头,脸色平静的唤了她一声:“阿蛮。”
    虽然声音还是那样淡然无波,但长孙蛮敢对天发誓,她娘这个白切黑绝对是生气了!
    蛮姑娘心领神会地掏出小棉袄,软软说道:“阿娘,我知道错了。”
    说完,她还抱住了萧望舒的大腿,肉肉的小脸使劲往上蹭了蹭,鹿眼纯真,尽是让人又爱又怜的娇憨。
    别的办法她不知道准不准,但这个方法绝对百试百灵!
    萧望舒果真打消了离去的念头,牵着她的手走回那张堆满书牍的桌案。
    “阿娘?”长孙蛮不解。
    谁知萧望舒指着那封信,白皙莹润的指甲悬在空中,被案角明烛照得宛如一块璞玉。她居高临下地看着长孙蛮,问道:“很想知道信里写了什么?”
    长孙蛮瑟缩了下脖子。她觉得此时此刻的公主娘有些可怕,“不,不想。”
    萧望舒莞尔:“刚刚不还闹着要个答案,怎么转头就说不要了?阿蛮,你是我的女儿,这世间少有能将你拒之门外的东西。你若想要,无数人会为你双手奉上。为娘也不例外。”
    长孙蛮微愣。
    萧望舒又一声轻叹:“可是阿蛮,身份如此尊贵的你,又是否明白哪些东西真正值得你’想要’?”
    “我……”长孙蛮噎了口唾沫,小声道:“我想要爹娘陪陪我。”
    “可是我们没有办法生活在一起。”萧望舒蹲下身,视线与她平齐,眸色平静,“阿蛮,你很聪慧,你应该知道我们家是不一样的。我们之间相安无事了几年,并不代表以后还会如此。终有一日,你会庆幸现在的生活,不要妄图去打破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
    长孙蛮急了,她听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她爹娘势必有一天,会拼个你死我活。
    想起书里的结局,长孙蛮万分焦急地抓住萧望舒的手。后者静静看着她,在那双清凌的眼眸下,长孙蛮张了张嘴,发现自己什么也说不出来。
    上辈子咸鱼至死,这辈子胎穿后发现自己衣食无忧,长孙蛮重操旧业,继续咸鱼了七年。这些年来,她日日跟平就殿的小伙伴们上房揭瓦,思维早就退化得跟小孩儿一样天真。
    以至于如今,她一时半会儿想不出什么更好的话。
    长孙蛮硬着头皮,道:“可是,你们是我的父母,是我最亲的人……”
    萧望舒打断了她的话,“国将不国,何以为家?我先为萧氏公主,而后才为你的母亲。十三州战火连天,数万百姓颠沛流离,他们是我的子民,亦是我该庇佑的孩子。他们或许没有出众的本领,能够领导国家走出困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仍然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你每日吃的点心、喝的羊奶、穿的衣裙,皆是这些百姓日复一日辛勤劳作得来的。他们为朝廷缴税,为江河修缮堤坝,为萧家守住七零八落的疆域。这是他们对国家的真心,我不能愧对天下百姓。”
    “可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她抿紧唇,眼珠黑黑的,映出两抹跳动的烛火,“退一万步讲,就算是为了你,我也断不会与他同席而坐。阿蛮,长孙氏狼子野心,天下共赏。他们现在按兵不动,只是在等罢了。”
    “在等,在等什么……”
    萧望舒轻轻一笑,“在等一个,一击必杀的机会。”
    长孙蛮打了个寒颤。她呆愣愣的模样让人怜爱,萧望舒不由缓和着语气,轻言道:“为君者,称孤道寡,凌驾万人之上,生杀予夺只在一念之间。这是无数人渴求至极的权力。阿蛮,你现在还小,你可以不用明白。但你心里要清楚,我们这种人,什么都不缺,惟有真心最难得。”
    ……
    大概是这么些年来,头一回接触到残酷的现实,长孙蛮夜里就病了。
    先开始是惊梦,哭醒过来后又抽抽噎噎,没一小会儿就起了高热,直吓得春娘连忙去请府里医工,又让人去禀报萧望舒。
    宫内出行不易,万俟葵没打算太早回去,正要侍奉萧望舒寝眠时,春娘派的人来了。萧望舒靠着软枕,手中的一页信纸已是摊开了小半宿,信封上还残留半边青黑的兽形火漆。
    万俟葵不慌不忙地取来玄鸟令。这是萧望舒的令牌,见令如见人,亲卫持令才可夜入宫闱,去请太医院的人过来。
    待外面的人散去后,万俟葵轻叹口气,有些不解的问道:“殿下忍了多年,怎么今日就没忍住呢?小郡主孩子心性,与父母亲近实属自然。再者您同她说了这么多,她也未必懂得您的苦心。”
    萧望舒折起信纸,递给她,示意就着烛台烧了。手掌心上惟剩一面信封,上书“燮启”。
    十三州天地里,能让燕地斥候跑废五匹骏马的,除了兖州驻军大将逢燮,别无他人。
    信纸被扔在香炉里,万俟葵用金签拨弄了两下灰烬,确保再无痕迹后,才盖上坐金兽。她皱起眉轻声说着:“兖州地处五州交界,虽然不比幽、凉等地为边防要塞,可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燕侯为避人耳目,派人从并州绕道河东。若非司隶部边军中的暗棋警觉,拦截下了这封’请士书’,只怕没几日……”
    “逢燮不会。”萧望舒阖上眼,额角传来的刺痛让她不禁蹙眉,“逢家世代忠于皇帝,他又是个最讲忠义的将才。况且萧家尚有天子坐镇宫闱,只要陛下还在,他便一日不会反。”
    万俟葵控制着力道为她轻揉额角,“也是。若非如此,幽州那边也不会等了这么多年。”说着,她又叹气道:“小逢将军的死讯已传回外宫,下面递的折子一茬接一茬的,可陛下缠绵病榻,根本不理会国事。这封兖州传来的军报压了快一月了,燕侯如此行事,也是找准了时机一举攻心。”
    数月前自青州刺史被杀,各地流寇趁机作乱,从高密一路向西往兖州而去。逢燮之弟领命出兵,却被人用同样的手法暗杀于营帐内。虽然后来寇乱平歇,但一传十、十传百,人人皆知青州出了一个青衣军,专杀为昏君卖命的朝廷大臣。
    萧望舒按住万俟葵的手,示意停下,淡淡道:“追封其为安东将军,再厚赐逢家诸人。至于青州刺史一事,陛下既然无心朝政,就暂且让他卧床养着吧。擢令逢燮暂接青州军防,告诉他,清理掉那些不安分的心思。”
    外头隐隐约约的闹腾声渐渐消了,萧望舒若有所思地看着窗外,“告诉小庭院那边,明日的平就殿不用去了。让她好好歇一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