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古代流放日常(穿书) > 古代流放日常(穿书) 第149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古代流放日常(穿书) 第149节

    回想自己昨夜的举动,不禁失笑,还是寻了大嫂道歉。
    温杏笑道:“不过是捏了捏脸,没什么的。”
    伏宁听到小婶婶和阿娘的话,好奇的问:“捏脸,捏谁的脸?”
    虞滢一笑,捏了捏她长了肉的脸:“自然是捏一捏你的脸。”
    伏宁闻言,立即鼓起脸,口齿不清的说:“这样好捏一些。”
    小伏宁的话,成功的把虞滢和她亲娘都给逗笑了。
    早食后,虞滢是与伏危,还有大兄伏安一同出门的。
    在巷口是分别,虞滢目送伏危离开,脸上浮现了淡淡的笑意。
    昨晚伏危无微不至照顾她的事,她是记得的。
    回不去了,在这里和伏危组成一个家,也是挺好的。
    虞滢收起心思,与伏安一同去医馆。
    到了医馆,虞滢套上围衫,再戴上一块布巾,这就是坐堂大夫的装扮。
    她开始接诊,两个小姑娘在旁打下手。
    一个上午看了几个病人。
    给第四个病人开了一张药方子,嘱咐忌讳后便让其拿方子开药,抬头之时,便看到了许久不见的宋三郎。
    虞滢一喜,与小徒弟说休息一刻,随即站起,走向从郡治回来的宋三郎。
    二人走到后院说话。
    后院有药童晒药,倒也不用怎么避嫌。
    伏安端来了茶水,双手递上:“宋三叔喝茶。”
    宋三郎讶异地看向他:“你也在医馆。”
    伏安抬起胸脯,得意得道:“可不,现在小婶可是我师父,教我认识了很多草药呢!”
    虞滢笑了笑:“你今天的草药认完了没有,我下午可是要考你们的。”
    闻言,伏安忙道:“我现在就去认。”
    说罢,急匆匆的跑开了。
    看着伏安离开,虞滢转回头,问宋三郎:“面脂口脂可都卖完了?”
    宋三郎喝了一口茶,应道:“早就卖完了,但听说玉县不能回来,所以就一直在郡治等着,好在先前弟妹多做了一些面脂,才撑到了一月底。”
    “那仁善医馆是怎么说的?”
    先前与仁善医馆说好的一百罐面脂,只送去了五十罐,还差五十罐没有送去,现在过了这么久,虞滢估摸着应该也不要了。
    宋三郎道:“医馆确实也派了人来,但听说玉县出了事,也没有为难,只说等玉县过了风险后再谈,我回来时去了一趟医馆,那吴大夫让我多带了一百个罐子回来,说在五十罐的基础上再加一百罐,给了两千文的定金。”
    说到这,宋三郎道:“摊子的面脂和口脂都卖完了,有一万三千余文。”
    宋三郎这一趟回来,直接带回了一万五千多文,折银十五两多,这已是玉县一间小铺子一年的盈利了。
    “我这回回来多定了一些罐子,弟妇可做一些夏日能用的面脂。现如今来咱们摊子关顾的为女客居多,女客都说咱们摊子的面脂效果好,就是口脂也细腻实惠。”
    虞滢点了头,而后问:“那你打算在玉县待多久?”
    宋三郎道:“等弟妇做好面脂后,我便回郡治去。”
    宋骏虽有亲人在陵水村,可却形同孤家寡人一个,如此,他也不想在家中久待。
    虞滢明白他的处境,便道:“要做这么多面脂,也是差人的,不若宋三兄在玉县的时候,便先住在我们家,也可帮忙做这面脂。”
    宋三郎有些犹豫,但听到是帮忙做面脂,便也应了。
    虞滢喊上伏安,让他把宋三郎先带回家去安顿。
    因宋三郎到来,所以虞滢下值后去买了一尾大鱼和十斤羊蝎子。
    一顿饱足的暮食过后,宋三郎把银钱都拿去给了虞滢。
    虞滢拿过银钱后,便道明日再给他算工钱。
    一万五千多个铜板,没个把时辰是数不完的,好在都已经串了起来,一百文一串。
    桌面上摆满了银钱,伏危进屋时,便看到虞滢望着一堆铜钱发呆。
    他走了过去,问:“在想什么?”
    虞滢回过神,扫了一眼桌面上的铜板,随而望向他,说道:“我在想现在手头充裕了,是不是该给余家送一些银钱回去了。”
    余家,是已故原主的前身。
    不管如何,想要安生,还是安置好这余家的。
    总不能顶着原主的身份吃香喝辣的,然后不顾余家死活,如此等人家闹到跟前来的时候,她就会面临着被拆穿的风险。
    于情于理,她都是得送一些银钱回去的。
    第109章 一百零九
    玉县度过时疫, 虞滢到底还是传出了姓名的,更别说伏危还在衙门当差做幕僚,这些消息多少都会传到新县的余家去。
    余家现在是贱籍在身, 尚不能随意出县,伏危暂且不用太担心他们会招来,但这也得提前做好安抚。
    拿捏住伏余家,能让余家远离阿滢,自是最好。
    伏危略一沉吟后,道:“送吧,我托人送去, 你就别去了。”
    他担忧余家人会看出端倪。
    伏危会赞同, 也在虞滢的意料之内, 但送多少过去倒是个问题。
    她在心里默算了现在手中的银钱, 道:“现在我手上折银也有个四十多两……”
    伏危眉心浅蹙,在旁提醒:“我的便也是你的, 一块加上。”
    他不爱她算得这么清楚。
    虞滢斜睨了一眼他, 知晓他的心思,轻笑道:“好, 算上你的。”
    她把伏危的加上去默算时, 伏危却道:“等等。”
    说罢, 转身走到新做的衣柜前,打开拿出了一个小包,然后放到虞滢的桌面前。
    虞滢望了眼物件, 再抬头疑惑地望向伏危。
    “这是何物?”
    伏危:“你打开瞧瞧。”
    虞滢打开了布裹, 看到五块银锭, 眼神一亮,看向伏危:“怎么来的?”
    这还是虞滢第一回 看到银锭。
    伏危笑道:“先前士族商户捐银千两, 剩余七百余两,今日知县便给了我这五块银锭。”
    虞滢笑道:“那周知县也算是大方了。”
    她一合算,说道:“这么说来,就咱们两人共有……”她双眸微睁:“折银一百多两。”
    这十万多文钱就暂且相当十万块,这个数目已然是小康。
    虞滢斟酌片刻,说:“就送去两千文吧,你看如何?”
    依着记忆得知,余家全府上下,除却原主的父亲被砍头外,下人全被发卖,后宅女眷和孩子皆被流放至岭南。
    自然不是皇帝开恩,而是大臣极力劝阻过的,不然余家人都得死在断头台上。
    而余家能养得出余六娘这种性子的,自然不是善良之辈,但沦落到岭南来,那些清高倨傲的棱角估计也已经被磨平了。
    余六娘是余家最年幼的嫡女,自是被娇宠长大的,脾气比一众兄弟姊妹还要古怪。
    而余家且无论嫡庶,余六娘上头有两个已娶妻的哥哥,和三个已嫁,一个未嫁的姐姐,底下还有一个三岁的侄女。
    除却三个嫁了人的姐姐没有被流放外,其他都被流放来了岭南。
    当初原主被迫嫁来这伏家的时候,那伏家主母便偷偷塞给了她两片银叶子。
    余家是被流放的,虽然偷藏了一些银钱,但因是罪臣家眷,到岭南后处处需得打点,估计现在也没有多少剩的了。
    而虞滢也确实靠着那两片银叶子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段,这点是不能否认的。
    伏危:“家中大小事你说了定。”想了想,他又问:“余家对余六娘如何?”
    虞滢道:“余家李氏与余家嫡长子最宠幺妹,便是到了岭南也不曾亏待她。”
    伏危略一沉吟,而后道:“我托吴衙差去一趟,再给他一些银钱请新县的衙役吃一顿酒,让其多关照余家,你这两日再准备一些礼,写一封家书,莫让他们怀疑。”
    虞滢轻点了点头。
    给余家送银子的事情也就这么敲定了,虞滢只需要准备好信与礼物就成。
    虞滢买了几块布和一些米粮做礼,同时也写一封信。
    是以原主的性子来写的。
    起先说了几句现在过得很好,也简单的问候了一下原主母亲,而后大体是伏危现在在衙门当差,本就腿脚不好,让人嗤笑,他们就不要来凑热闹了连累他了,若有好处,她自会送去给他们。
    伏危找了吴小衙差,把车马茶水钱给了他,再让他把这些东西送去新县石地村,另外他们余家问什么,都都不要多说。
    吴小衙差是可靠的,倒也不用担心,而这玉县到新县,一来一回至少也要三四天。
    给余家送去银钱之际,周知县也调查过莫朗的身份,确认无误后便放了他。
    莫叔也派了人扮作商户去接他。
    莫朗虽被关押,但并未受苦,从牢房出来后说要感谢余娘子的救命之恩,就采买一大堆的礼亲自送去伏家。
    有两个仆从担了两担礼,莫朗敲响了伏家的门。
    温杏正在切着要做面脂的药材,听到敲门声,想放下活计去开门时,烧火准备做饭的罗氏道:“你忙你的,我去开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