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穿成帝王的心腹大患 > 穿成帝王的心腹大患 第161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穿成帝王的心腹大患 第161节

    但是他的言语之间,却自带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无论他说什么,玄印监都觉得靠谱。
    “……对!”听到此处邢治忽然深吸一口气自苇席上站了起来,他略为郑重地向江玉珣行了一礼说,“等到田庄外的大酒坊建好后,草民便想先去北地看一看。”
    邢治细眉细眼,看上去有些圆滑世故。
    但此刻他的目光却格外认真,气质也变得沉稳起来。
    江玉珣连忙朝邢治回了一礼,“邢公子千万不要如此客气,”末了又看着对方的眼睛问,“去北地一事公子可有想好?”
    邢治则缓缓点头道:“我近来做生意虽做出了些眉目,但我深知这一切全是多亏了江大人的帮助。若是没有江大人,绝对没有我邢治今日的风光。”
    他的语气格外坚决,过往徘徊在眉宇间的纨绔气不知何时消失得一干二净。
    说起话来竟然有了几分江湖义气。
    要不是玄印监中没有酒,邢治此时定要一口气干上一大杯:“我时刻不敢忘记江大人卖酒的真正目的所在,更不敢耽搁朝中大计。如今昭都酒肆已经安排妥当,不趁着这个时候去北地看看,那还要等到何时?”
    听到这里,江玉珣也跟着他一道笑了起来。
    ——人生来向往光亮。
    生活在大周这样的时代,且机会就放在面前,没有人能忍住不去闯出一番事业。
    “那好,”江玉珣也端起一杯茶,并朝着邢治高高扬起,“再过上几日,我在昭都替邢公子践行。”
    邢治随之一笑:“那我就不和江大人客气了!”
    -
    来自克寒的使臣与大周签下了一个大单。
    他们需要的茶叶太多,自烁林运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故而使臣便先留在了昭都,并在诸位郎官的陪伴下,于怡河平原上四处参观了起来。
    江玉珣虽然也想要借这个机会多多了解克寒,但如今已是尚书令的他,并没有太多时间陪使臣参观。
    他先忙着安排人将从克寒来的马匹运至北地军马场。
    而后又迅速派人将培育好的小麦新种,与西域送来的麦种分送至各大军屯田内,命他们大范围育种并改粟为麦。
    江玉珣并不着急推在民间大范围广麦种。
    ——此时无数百姓正在观望军屯田上的变化,自己只需用产量来说话就可以。
    但若有百姓想要种麦,官府也会予他们方便。
    赶在秋种开始以前,昭都平原上已经有零星百姓从官府领走麦种,准备在自家田地上小范围地试种、留种。
    ……
    怡河平原,月鞘山山脚下。
    五六名百姓结伴而行,直冲着官道而去。
    将要走出村寨时,有同村的人抱着竹篮站在半山腰大声问道:“田伍一,你们这是要去哪里——”
    将要走上官道的百姓回头高声说:“我们商量好了,去镇上领官府发的麦种!”
    “你们想好了吗?”现在半山腰的百姓鬼鬼祟祟地向四周看了一眼,接着快步跑来压低声音说,“今年不找巫觋算算吗?”
    众人的表情突然紧张了起来。
    大周实行“休耕”制,每年百姓都要划出部分土地以备休耕之用。
    过去每当播种时间来临,百姓都习惯找巫觋提前卜算一年的收成,并由他们决定今年于何处休耕,甚至于具体如何播种。
    若是巫觋提前算出未来将是个大荒之年,百姓便会送上牲畜前去祭祀。
    应长川登基后这种现象仍屡禁不止。
    不等那个名叫“田伍一”的百姓回话,站在他身旁的女子便高声道:“不找了!听江大人的定然不会出错,既不会出错,那还花那些钱做什么?”
    “就是!”另有一人高声应和。
    “反正都是为了来年的收成,去官府领麦种不但不会被玄印监抓去服苦役,且还是免费的。总归错不了!”百姓一边说一边向官道走去,唯恐慢人一步。
    “况且江大人都说了,这种麦子产量极高,”田伍一挠了挠脑袋,朝那位邻人说,“且不管味道是不是真好,先吃饱不饿肚子再说吧。”
    虽说今年怡河两岸迎来了一场大丰收。
    但对饥饿的恐惧仍植根于众人的内心之中。
    他们才不管这新麦种的味道究竟如何,只要产量够高便好。
    一年多时间过去,如今百姓格外相信江玉珣说的话。
    “也是……”起先发问的百姓连篮子也不放了,“我和你们一块去!”说着便向官道而去。
    “走走!”起先说话的女子回身朝着众人招手道,“去年没赶上屯田垦荒的大好事,今年不能再慢了。”
    “说得有理,我们快些走吧!”
    去领麦种的百姓越聚越多,等到镇子上时已聚了二十几人。
    他们原以为自己去了便能领,没想到了才发现官府门外的人已经排了足足百米远。
    百姓播种新麦的热情,似乎远高于众人的想象。
    ※
    如今新麦种已经分散到了军屯田和怡河两岸百姓们手中,只等过上几天气温变低后便会播撒开来。
    新的麦种与过往不同。
    除了产量以外最大的区别就是食用方式。
    既要推广面粉,那么磨粉的装置也要提前配备到位。
    后世小麦面粉推广开来后,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型石磨。
    但如今一切都刚刚开始,官府必须为这群选择种新麦的百姓与军屯田备好石磨。
    身着晴蓝色夏衫的江玉珣缓步朝山上而去。
    换上玄色便装的天子就走在他的身边。
    除此之外,还有数十名玄印监跟在两人的背后。
    江玉珣已经提前派人在附近的山上修了一座磨坊。
    今日他便要带皇帝去检查磨坊,若是一切顺利便可迅速在新麦种植区推广开来。
    江玉珣一边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走一边对应长川说:
    “……石磨就是用来磨面粉的东西。小一点的磨盘凭人力就可推动,但大一点的就要靠牲畜或者其他东西了。比如用风或者用水。”
    风力磨坊与水力磨坊都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历史。
    但相比较而言,大周这片土地深受季风影响,风力并不稳定。
    反倒是多山多水,就连最为干旱的北地,都可依靠慈水修建水力磨坊。
    故而江玉珣便决定直接把水力磨坊推广开来。
    说话间,一行人已经走到了新修的磨坊旁。
    它由木板搭而成,正处于一条小溪之上,不仔细看的话与普通的房子没有什么区别。
    爬了半天山的江玉珣不由长舒一口气:“……终于到了,陛下我们先进去看看吧!”说着便向前推开了磨坊的大门。
    “好。”应长川随之点头与江玉珣一道走了进去。
    修建磨坊的小溪不过两米宽,建在溪流上的磨坊也不大。
    见状,玄印监统领齐平沙便向属下打了个手势,示意众人止步守在外面。
    磨坊两边皆有木窗,刚一进门江玉珣便感觉到了丝丝的水汽。
    他下意识向后看了一眼——这磨坊的上游,正是一道小小的瀑布。
    应长川似乎对这座磨坊很感兴趣,他随江玉珣一道向外看去:“磨坊为何要建在瀑布之下?”
    “回陛下的话,”江玉珣立刻认真道,“这座磨坊靠的就是水力冲转石磨,若想水力大,自然是水量越大、落差越大处越好。”他一边说,一边把手搭在了磨坊中央巨大的石盘上。
    此时巨大的石盘正在水流的推动下缓缓转动。
    江玉珣几乎尽了全身力气,仍未阻止实盘的动作。
    “陛下您看,这便是水流之力,”介绍完后,他又指着磨盘下方说,“在这里能看到底下的小溪。”
    应长川顺着石磨底部的间隙向下看去。
    ——小溪内有一巨大的木轮横卧水中,此时木轮正被溪水推着缓缓转动。
    它的上方还有一根木柱,并以此与磨坊内的石盘相连接。
    此时二者正在同步转动。
    水磨的结构极其简单,一眼便能看出八九分。
    江玉珣一看应长川的神情便知,他绝对已经明白了这磨坊的工作原理。
    “陛下,这种小型水磨坊横跨于溪流之上,而若是在北地慈水边的话,就不能这样建了,”他一边说一边皱了皱鼻子,“那么做成本太高,完全没有必要。”
    慈水最窄处也有数百米宽,自然不能修建这样的“桥屋”式磨坊。
    小小的磨房里只有江玉珣和应长川两个人。
    伴随着耳边潺潺的流水声,江玉珣索性直接蹲在地上,借树枝在木板上认认真真地画了起来。
    同时侧身为应长川腾出些向下看的空间。
    他原以为天子会站在此处静观自己手上的动作。
    谁知紧接着应长川竟也随自己一道轻轻地蹲在了地上。
    他的动作不紧不慢,甚至称得上优雅。
    两人的气息忽然在此刻贴近。
    看到熟悉的玄衣,江玉珣当即睁大了眼睛:“……陛下?”
    “怎么了?”应长川不以为意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