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回到现代后,我成了学神 > 回到现代后,我成了学神 第129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回到现代后,我成了学神 第129节

    “说是指尖血就行。”周度有点茫然了,指尖血这能行吗?
    他犹豫着,周妈妈反倒是不犹豫了,自己拿过来按照说明就往指尖扎。短暂的等待后,最先反馈的是血糖信息。
    数据和周妈妈在医院测的相差不大,周度顿时松了口气,至少这东西能当个家用血糖仪。
    没多久,周妈妈的手机传来了信息提示音,更多的信息通过信息的形式传递了回来。
    “周女士您好,您本次检测结果如下……与您上次结果比对,您的血液粘滞度有明显回落,请您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清淡饮食,多加锻炼。祝您早日康复。”
    周妈妈原本还有些怪周度乱花钱,此时一见信息,顿时笑开了:“看,你这个测得也挺准。这次买得不错。”
    “您说好就行,我去给我外公外婆也买一台啊。”周度说着摸出手机,熟练的点进购物小程序。
    再一看,官网里空空荡荡,便携式医疗设备下打着红彤彤的告罄字样。
    怎么回事啊?怎么就没货了?
    周度忙着工作不知道,社交平台上已经刷了好几天的“龙嘉今天有货了吗”?
    龙嘉这个血液测试仪没怎么做过广告,但去过医院看病的人,很难不给自己或者家里的长辈备上一台。
    买不到的人越来越多,吐槽的人也越来越多,渐渐得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我能问问龙嘉卖的是什么吗?怎么这么多人在嚎买不到啊?”
    “一个血液仪器,不知道怎么突然热起来了。炒作吧?”
    “不是炒作!我是真想给爸妈买一套。你们最近去过医院,见过他们的医疗机器人就知道家里有多适合备一台了。”
    “医疗机器人?听起来更噱头了。”
    “同意上面那个姐妹,我真的想给爸妈买。自己在家做检测不比跑医院方便吗?它还能直接告诉你挂哪个科欸,这不比自己看结果,然后挂错医生更可靠吗?”
    “我想问问它的数据哪里来的?你们就那么信任这个数据分析啊?”
    “数据来源是龙夏医学科学院并全国几十家最高等级的医院。模型是量子计算中心训练培养了好几年的专业医疗大模型,精准度非常之高。听说是因为这一年人工智能的深度神经算法和芯片都有了突破,才能上这个医疗模型。初衷是为了进行医疗分流减压吧。”
    “真的假的?量子计算中心搞这个?”
    “真的啊,他们官网说的。你们去看医学科学院官网也有,说是训练出来之后,跟踪了一整年模型的分析数据,确保了精准度才推广的。”
    “这听起来和生命泉之前震惊全世界的模型挺像的啊?”
    “就生命泉那点数据量,怎么比啊?众所周知ai模型都是数据越多,越准确的啊。”
    “主要还是芯片有突破啦。不然这种模型,这种全国大规模的使用,能源消耗都耗不起。”
    “所以有谁能告诉我,芯片到底是有什么突破吗?”
    “莫问。问就是不知道。”
    芯片有突破的传言悄悄地传开了,可传来传去,谁都不知道到底是哪方面的突破。
    而搞出突破的实验室却早已悄悄转了方向,开始做“皮肤”。
    芮教授实验室对于神经信号的集成与捕捉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从肌神经换做脑神经,芮教授直接联系了一个脑神经研究所,一起攻克这个集成传感器。
    新加入的脑神经研究所做过大脑内部的植入物研究。以广泛的定义来说,那也算是一种脑机。
    其目的是为了治疗与脑神经有关的疾病。但目前他们也并没有做出过一个合格的大脑植入物。大脑内部植入物体的难度实在太高,风险也非常大。这让他们的进展异常缓慢。
    景长嘉提出的这个设想,脑神经研究所非常感兴趣。芮教授的邀请一到,他们几乎没有思考多长时间,就决定了加入。
    按照景长嘉的要求,这种传感器得非常的微小。因为要植入大脑皮层之下,太硬或是太大,都会造成皮肤组织的损伤,甚至可能会影响到血管。
    同时对于电极的处理,也有着很高的要求。
    不过这些都是景长嘉该去操心的事情。
    这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新材料的研发上。没有材料,即便他们做出了纳米级的神经传感器,也依然无法植入大脑。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目前所有做出来的材料。我认为目前的配比需要调整。”万洛西拿着文件找景长嘉商量,“过多的丝绸蛋白会诱导血管的生成。我觉得可以调整一下蛋白和碳纳米管的配比。”
    “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景长嘉沉吟道,“我们最终是要植入电极的。它需要承担一部分的皮肤传感功能。丝绸蛋白虽然便与植入,但会降低传感能力。”
    万洛西点了点头:“以碳纳米管为主,调整一下,我们再做一批试试看。”
    “好。我回材料学院再去算一算配比。”景长嘉站起身,“下午我会赶回来。”
    “你回来做什么?都回学校了,就休息一天吧。”万洛西翻着资料,随口问道。
    “我时间不太多了,能忙多少忙多少吧。”景长嘉说。
    万洛西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景长嘉却已经拿着大衣步履匆匆地走出了研究室。
    什么时间不太多了?这话听着真不吉利。
    万洛西皱了下眉。这卷王师弟别是上次检查出身体问题了吧?
    他想了想,又摇了摇头。不应该。真有问题守着他的吴教官绝对不会那么心平气和。
    估计是卷王给自己定的死线吧。
    四月份的《材料与电子》成功的录入了研究中心的图书馆,也寄到了万洛西的手里。
    万洛西午休吃饭的时候看了看期刊,没发现什么启发性的东西,就将它随手塞进了办公室的书柜上。
    景长嘉下午回来,进入办公室的第一眼,就发现了书柜上多出来的那本《材料与电子》。不知不觉,四月刊都已经出刊。景长嘉的紧迫心顿时拉满,衣服一换,转头就扎进了实验室里。
    随着万物复苏,各个实验室简直捷报连连。
    而李安德,也到了再一次复查的时候。
    这一次他是独自一个人去的医院。他已经完全习惯了手脚上的义肢,甚至都想不起来自己手和脚都断过这件事。
    上个月他还参加了连队的篮球比赛,全程都没感到一丁点的不适。后来去洗澡时看见自己的机械手脚,他才有些恍然的想起这不是自己的原装手脚。
    难怪撞起人来那么得劲呢!
    这次复查,李安德心情也是很轻松的。他相信这样好用的义肢,不会给他留下任何难忍的后遗症。
    查完大脑出来,他走过眼科时,突然注意到了一个摆在眼科门口的宣传栏。
    招募眼球摘除术的志愿者。
    试验一种新型可视的……眼球?!
    招募的实验室是,研究中心人体康复工程实验室。
    看见这行字的一瞬间,李安德毫不犹豫地摸出手机拨打了一个电话。
    第126章
    玉犀研究中心之外,停着的车排出了一个短队。
    一辆出租车缓缓靠近,看见这个架势,就有些纳罕:“怎么今天都在往这边走。大姐,这是在干嘛呢啊?”
    后座坐着的乘客揽着自己的女儿,她看着窗外回答得有些心不在焉:“有个研究中心在招志愿者。”
    司机从后视镜里看了小姑娘一眼,连忙道:“哦哦,原来是这样。我看他们都还在外面排队等着,那您先别急着下车,我们也等一等吧。”
    “会耽误你生意……”
    “没事没事,这点时间耽误不了什么。”司机连忙说,“外面下雨呢,淋着孩子了也不好。”
    夏天的雨,从来都来得急且大。那小姑娘看着才十几岁,上车后双眼一直闭着,人也很沉默。瘦瘦小小的看着就可怜。他耽误点时间,就当是做善事了。
    出租车缓缓在大门不远处停了下来。没多久,就有人走过来敲了敲车窗:“干嘛的?”
    “哦,他们是研究中心的志愿者。我们在等开门。”司机连忙说。
    “证件我看看呢,邀请确认信有吗?”外面的保安又问。
    司机给他看了自己的驾驶证,后座的乘客也连忙拿出手机向她展示邀请函。
    确认过后,保安立刻说:“你们可以直接进的。快请进吧。”
    司机茫然地指了指排着队的车辆:“那他们是……”
    “是没有预约来求合作的一些药企。”保安说,“今天实验室见志愿者,不可能让他们进去。你们快去吧,实验室一直有人在。病例带了么?”
    “都带着的。”乘客连忙道谢,又越过女儿拉开她那一侧的车门,让小姑娘摸着座椅小心下车。
    保安见状,连忙搭了把手。
    他护着人进了研究中心,登记了她们的身份信息后,他又叮嘱道:“薛姐,您就直走,那栋主楼就是。到了楼下您给实验室打个电话,让他们下来接您,否则您进不去的。”
    “哦,好。谢谢您啊。”薛云笙道过谢,带着女儿往里走。
    这个研究中心看起来只是个普通的科技园区,但保卫似乎很严密的样子。除了和他们搭话的保安,还有人在执勤。再往里走一走,薛云笙甚至看见有一队人在巡逻。
    走到楼下时,她遇到了一群人。
    五六个或中年或青年的男人,身姿挺拔,穿着绿色制服。其中一个露出来的手臂是明显的机械义肢。但动起来却异常灵活。
    一瞬间,薛云笙的心就安定了下来。
    连军方的人都来了,这个技术肯定很不错。
    “这是我战友,眼睛是在边境出任务的时候,为了救人被炸的。”李安德进了研究室,就对芮教授介绍道,“炸得挺狠的,他这两年情绪都快出问题了。我看见您这实验室招人,就想着带他来看看。”
    芮教授点了点头,仔细地看着李安德的战友。
    他是李安德的战友,年纪应该与李安德差不多。整个人看起来却比李安德憔悴苍老了许多。失去眼睛对他的打击,是显而易见的。
    年轻的研究员们正在为他检测眼睛状态,他的肢体动作能看出来正在强忍不安与焦虑。
    李安德站在一边看着,也有些坐立难安。他很怕给了战友希望,却又竹篮打水一场空。
    迟疑许久,他才低声问:“您看,他这眼睛,希望大吗?”
    芮教授笑着看向他:“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李安德立刻道:“我?我好得很啊。就是感觉太好了,我才无论如何都想让他来试试。”
    “我们现在这个技术,本质上与你的手脚是差不多的。”芮教授说,“我个人的话,是很乐观的。”
    “那景教授参与这个项目了不?”李安德连忙问。
    他对那个小教授印象深刻极了。一开始他还以为那是芮教授带着的本科生,结果没想到却是敲定技术核心算法的灵魂人物。快一年以前劫机案要杀的,居然就是这个景教授。
    “这是他拉扯起来的项目组。”芮教授乐呵呵的,“这么说你就放心了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