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回到现代后,我成了学神 > 回到现代后,我成了学神 第125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回到现代后,我成了学神 第125节

    哪怕这套机械义肢是任青荷看着一点一点的调整出来的,她也没想到效果会那么的好。它灵活得就好像是……李安德在手上穿了个盔甲而已。
    它摆动的幅度,手指弯曲的角度,都是任青荷见过千百次的样子。
    任青荷蹲在那里,这几个月的痛苦、压抑与那一瞬间涌起的狂喜占据了她所有的情绪,让她本能的嚎啕不已。
    她双手捂着脸,整个人哭得几乎抽搐。
    痛号声回荡在走廊中,病人家属路过她,都露出了不忍心的神色。有阿姨想扶她起来,任青荷埋着头,摆摆手拒绝了阿姨的好意。
    她独自一个人蹲在那里很久,哭声才渐渐小了下来。
    景长嘉走到她身边,安静的递给她一张面巾纸:“任姐。”
    任青荷埋头接过,声音沙哑的道谢:“谢谢你啊景教授。我就是太高兴了……真的很高兴……”
    她说着话,眼泪又掉了下来。她连忙用纸去擦。
    “景教授,我真的……”任青荷吸了吸鼻子,“我这几个月都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囡囡那么小,李哥又还那么年轻,我……”
    她又摸了把脸,心中万千言语,都组织不起来了,只能一叠声地说:“谢谢谢谢,真的谢谢你。景教授,大恩大德……”
    “任姐你千万别这么说。”景长嘉连忙拦着她,“我们做研究,本来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不是什么恩惠,都是我们该去做的事情。”
    任青荷用力点了点头,又一抹脸,哽咽着道:“辛苦你陪我,我们去看看李哥。”
    回到病房时,李安德正在配合着研究团队做调整,一个医生守在旁边,大家脸上的神色都很轻松。
    李安德第一时间听见了开门声,他扭头看向任青荷,脚下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转了个身:“青荷!”
    他喊着人,又往前走了两步:“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脚步虽然一瘸一拐,但动作毫无迟滞。他很快也很顺利的就走到了任青荷跟前。
    任青荷看着他一走一跛的模样,双眼含泪的绽出了一个笑容:“你也辛苦了。”
    “接下来就是复健了。这部分医院的康复科会负责,我再让两个人盯盯看,剩下的就差不多了。虽然他可能还是回不到飞机上,但是做一些地面训练工作,肯定没问题了。”
    回到车上,芮教授对景长嘉说:“核心部分差不多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降低成本然后上市。”
    “小景,这段时间你一直跟着几头跑,辛苦你了。”
    景长嘉摇了摇头:“您别这么说,我收获了特别多。”
    医院在他们背后远去,景长嘉的耳朵里似乎还能听见那样痛苦又狂喜的哭声。他在未来圆柱世界挣扎苦学十年的意义,就在这样的哭声里。
    “我真的收获了特别多。”景长嘉柔声强调。
    芮教授看着他温柔带笑的脸,感慨地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天上不知什么时候又飘起了细雪,气温冷得冰凉,可车里的人都有些喜洋洋的暖意。
    再没有什么比看见一个注定要残缺的人,在他们亲手研究的产品帮助下重新变得完整,更加让他们觉得幸福的事情。
    人体康复工程的意义就在这里。
    一行人说说笑笑的回了研究中心,芮教授在路上与景长嘉确定好了专利问题后,回到研究室里双方签了个专利免费授权的合同,景长嘉就回到了楼上的研究室。
    最近天气不好,大风大雪不断,他就没让学生们过来。只让他们自己在宿舍好好整理数据写论文。
    实验室的实验材料早已准备就位。景长嘉回到实验室简单洗漱了一下,就开始准备实验。
    首先是腐蚀剂的合成,这个实验他在模拟实验室里做过许多次,现在重新做一遍倒也没什么难点。
    其次则是新的金刚石半导体的培育。他需要韧性更强大的金刚石半导体。这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才能看见成果。
    所以腐蚀剂调配出来后,前期试验可以用之前合成的金刚石半导体来做。
    他没什么犹豫,准备好后就投入了工作之中。
    实验室配的小休息室里放着的衣服鞋袜渐渐多了起来,景长嘉往实验室里一钻,就又是大半个月。
    万洛西对他这样的工作狂人模样实在是有些无话可说。
    他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卷了,不然也不能三十多岁就回玉大任教。可卷中自有卷中手,面对这个师弟,他真的甘拜下风。
    他认真看了景长嘉的实验流程,突然开口道:“我有个想法。不过得先问问你,你目前的这个材料,确定能稳定了吗?”
    “可以了。”景长嘉指了指桌上半透明的材料盒,“我这半个月弄出来的。”
    万洛西探头看了一眼,诧异地挑起眉毛:“你还真让它稳定下来了啊?既然如此那我可要发言了!”
    景长嘉警惕道:“你想做什么?”
    “你都把金刚石的韧性拉起来了,你就不想再做点别的吗?”万洛西说,“金刚石的脆性是它的特性,我们之前一直拉它的韧性,就是想保证材料不会在使用中出现大问题。”
    “它的脆度是它的原子结构决定的。既然工作已经到了原子结构层面,”他仔细地看着手里的数据对比,“那为什么不能让它自修复啊?我看你这个多级结构,是具备了自修复的可行性的啊?”
    “主要是我还没找到那个适合互锁的纳米晶粒。”景长嘉说。
    “交给我了。”万洛西一拍胸脯,“你做你的,我来找找这个纳米结构。”
    景长嘉闻言有些诧异:“你自己的材料不做了吗?”
    “本质都是同一种材料,都一起做呗。”万洛西说,“反正要是都能成功的话,也没坏处。”
    “师兄,那可就交给你了。我刚好还有别的事情要一点时间去研究。”
    万洛西站在门口看着他,好一会儿才说:“你想做半导体,现在这个材料基本上已经算是成功了。下一步芯片开发,它的表征结构很难处理,你打算用腐蚀剂来蚀刻电路?我感觉有点不靠谱。它的结构注定了腐蚀剂一去,内部就开始对称崩塌。你不如试试表面金属沉积。”
    景长嘉摇了摇头:“做沉积有些不符合我的设想。我有别的想法,总归先试试看。”
    “但是做金属沉积已经是最有可能做出稳定电路的技术了。”万洛西说,“利用金刚石的特性,芯片的性能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景长嘉还是拒绝:“可即便真的做出来了,它也只是一个新的半导体,算不上一个新的芯片。”
    “你对‘新’的定义,是不是有点过于离谱了。”万洛西忍不住摇头,“这要真做出来了,少说也是百倍提升,你还觉得它不够新?”
    “嗯……”
    景长嘉点了点头,他抬眼望着万洛西,眼神很沉静:“这是金刚石。万师兄,它有那么高的折射率,我们还有量子缠绕技术,你就没有别的想法吗?”
    万洛西大声道:“没有!”
    相连的另一个实验室里的学生们奇怪地看了过来。万洛西反手关上实验室的大门,心里莫名升起了一股焦躁感。
    他不知道自己在焦躁什么。迟疑了许久,他又问:“你什么意思?你想用它做……光路?”
    景长嘉认真地点了头。
    万洛西倒吸一口凉气:“师弟,这做不出来的。这不可能。”
    他在原地焦虑的走了两圈,才吐出一口浊气,又用力摇了摇头:“你疯了。这根本做不出来。”
    “总要试试。”景长嘉说。
    万洛西站定脚步,深深地看了景长嘉一眼,拿着数据资料头也不回地走了。
    景长嘉也没挽留,他认真的调整手里的腐蚀剂。一点点的测试它的性能。
    第122章
    研究中心明亮的灯光次第关闭。随着深夜的来临,园区逐渐变得寂静。
    半导体实验室的小休息室外,吴教官一如既往地检查过一圈办公室后,才回到靠近小休息室的行军床上,掀开被子躺了下去。
    小休息室内,景长嘉也躺在一张行军床上,正带着眼罩睡觉。
    他这段时间的生活很规律。每天十二点睡,八点起。充分保证了在模拟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时间。
    相比起真实存在的实验室,对景长嘉而言,模拟实验室的实验手感其实更好一些。
    全息模拟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加速材料的反应与生成。数据库里早就有了一切数据,哪怕数据不存在,依靠未来世界强大的芯片与算法,也能快速计算模拟出材料的可能反应。
    即时结果让景长嘉飞快的排除错误,逐渐找到了对的轨道。
    在他埋首新世界探索的时候,弘朝那边也即将秋收。
    这一年以来,稀奇古怪的农具渐渐多了起来。也不知道都是些什么人琢磨的,都还挺好用。
    神烈山上的行云观里,更是堆满了各种农具。
    瘦猴推着一个新式的翻车,满头大汗的进了小院:“胖哥,你说这玩意真的能把山上的水往下引吗?”
    “要改。”屋子里的胖子头也不抬地说,“我前两日跟着松吾大哥去那边山头测了风速。山垭口风大,可以用风引水。”
    山脚下的神烈村土壤贫瘠,又有多户农家的田地缺乏水源。从山上引水,是胖子的一个尝试。
    要是成功了,以后他们行云观也不用再去挑水喝了。
    而在远离神烈村的南边的雾源县,周贯容正在仔细地记录树苗的生长情况。
    这种从海外带回来的树,第一年死了一批,周贯容召集了雾源县的老农来研究为何种不活,又自己没日没夜的守着观察寻找问题,才保住了小批树苗。
    这批树苗也还算争气。去年就长得比周贯容都高了,今年已经有两个周贯容那样高。
    他依着编号专心记录树种情况的时候,谢自强领着两个人走了过来:“贯容兄弟,你看谁来了。”
    他大着嗓门喊人,周贯容扭头一看,就见蔺获与周历雪跟在谢自强身后,正朝他走来。
    周贯容有些惊讶:“蔺获?他……他让你出来?”
    蔺获指了指周历雪:“路上太远,我接了令送他来。顺道看看你们水师的情况。”
    周贯容冷笑一声:“就知道他没那么好心。”
    他俩说着话,周历雪已经眸光灿灿地扑了过来:“小叔叔!你可还好!”
    “家里让你出来?”
    “我与爷爷说,读万卷书,当行万里路。”周历雪笑道,“云中殿下极南极北地都去过了,我辈当如是。”
    周贯容笑了笑,正要说些什么,却突然听到一道耳熟的音乐声。
    抬头一看,天上明瓦已亮,出现在画面中心的是一个熟悉的中年男人。
    “今日是农业种植课程,我要听课了。”周贯容说,“闲话稍后再说。”
    他说完就走到一处开阔地,拿出薄本与用白布包着的炭笔,认真的聆听起来。
    长天之下,有不少人只抬头看了一眼,便依然做着自己的事。却也有不少人与周贯容一样,选择寻个地方坐下来听课。
    无数或浓或淡的能量从天地之间浮起,又缓缓地汇聚成看不见的河流,朝着明瓦流淌而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