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拜托,反派怎么可能傻白甜 > 拜托,反派怎么可能傻白甜 第272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拜托,反派怎么可能傻白甜 第272节

    怡亲王边说边注意着礼亲王的神色变化,放软了音调叹息道:“阿池这脾气,侄子我也是看出来了,那是谁都劝不了的。”
    “这孩子对咱们皇家本就不亲,再说下去,怕是要伤了情感,生出嫌隙来。”
    “皇叔,如今只有顺着他,待他亲近了我们,相信了我们,来日再让华阳皇姑母劝劝他,待日后皇长孙出世,姓了‘唐’也是一样。”
    表面上,怡亲王说得是真情实意,但其实他心里觉得也有点悬,不过这心里话就不好说给礼亲王听了。
    总得先把今天给糊弄了过去。
    他拍了拍礼亲王的右上臂,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皇叔,为了这点小事磨了彼此的情份,岂不是得不偿失?”
    “咱们要看大局。”
    “……”礼亲王被他拍得手下一不小心就失了轻重,下巴一痛,手上又多了一根白胡子,心里也有些意动。
    是啊。
    阿池马上就要大婚了,很快就会有皇孙……
    以这孩子的倔脾气,他们要是再与他犟着,指不定连皇孙也得姓顾。
    礼亲王背着手在屋檐下走来又走去,来回走了好几趟,总算是下了决心,终于点了头:“好。”
    怡亲王心里如释重负,笑吟吟地推开了武英殿的门。
    叔侄两人就又进去了。
    殿内众人齐刷刷地闻声望来,礼亲王看着坐在窗边的顾非池,干巴巴地说道:“不改就不改吧。”
    虽然不明白他怎么改主意改的这么快,但礼亲王终于妥协了,其他人也不想节外再生枝。
    “不过,”礼亲王话锋一转,又强调道,“阿池,你年岁也不小了,得早点大婚才行。”
    越快越好!
    这十月的婚期还是晚了点,能不能再提早一些呢?
    顾非池听他提到大婚,甚是满意,优美的唇角泛起了一抹浅笑,连带眉目也柔和下来。
    见状,礼亲王松了一口气,暗道:怡亲王说得对。顾非池这小子啊,自小在卫国公府长大,对唐家人的情份本来不多,不能再消磨了。
    现在该让这孩子知道,宗室的这些长辈都是向着他的,都是盼着他好的。
    礼亲王想着,又看了一眼另一边的壶漏,着急地催促道:“这都巳时一刻了,阿池,我们赶紧去太庙,吉时就快到了。”
    徐首辅嘴角又抽了抽,心中暗道:这所谓的吉时不就是礼亲王随便挑了一个最早的时辰,非让钦天监说这是良辰吉日吗?
    就算错过了,待会儿再挑一个就是,也就是晚上一时三刻罢了,耽误不了祭祀太庙的正事。
    他也就在心里嘟囔两句,话还是没说出口,还笑呵呵地招呼其他人:“我们走吧。”
    众人簇拥着顾非池离开武英殿,一路穿过武英门、熙和门,来到了午门。
    午门广场上,已经聚集了近百人,黑压压的全是人头。
    皇室宗亲、勋贵功臣、以及朝中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全都聚集在了那里,只等着顾非池与礼亲王他们一起前往太庙。
    当顾非池出现的那一刻,整片广场都安静了下来,仿佛时间停止般。
    气氛一片肃然。
    这些人随大流地朝南而行,经过端门、承天门,走了约一盏茶功夫,从长安左门进入太庙,又穿过三重高墙,这才来到了位于太庙中央的前殿。
    殿外两排苍劲的百年古柏林立,屋顶那片片琉璃瓦在早晨璀璨的阳光下折射出异常明亮的光芒,衬得这里的气氛庄严肃穆。
    太庙是皇室家庙,其他外姓人全都毕恭毕敬地停在了前殿外,唯有顾非池、礼亲王等皇室宗室子弟进了前殿。
    殿内弥漫着一股子浓浓的檀香味。
    从前祭祀太庙这样的大事至少要提前一个月准备,主持祭祀的人还得提前斋戒沐浴三日,可这一回,事情实在紧急,礼亲王也顾不得这些繁文缛节了,生怕皇帝等不及突然就驾崩了。
    这一次可以说是大景朝建国后,最草率的一次祭祀了。
    仪式在礼部官员的主持下,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左宗正庄亲王亲自请出了玉牒,由宗令礼亲王亲手执笔。
    在玉牒上今上元后顾氏的名下,添了长子——
    顾非池。
    这三个字礼亲王写得艰难无比,几乎是一笔一划。
    原本好好的玉牒里,唯有“顾非池”是姓顾的,与周围其它数以百计的名字显得格格不入,礼亲王只是这么看着就想哭,觉得自己真是对不起太祖皇帝。
    觉得自己将来去了九泉之下,怕是会被列祖列宗一人一巴掌抽死的。
    亲眼看着墨迹干涸,礼亲王又矛盾地感觉如释重负,总算是了结了一桩大事。
    他带头跪在了蒲团上,将犹带墨香的玉牒供奉到了神案前,又行了三跪九叩之礼。
    如此,顾非池便算是正式认祖归宗了。
    礼亲王看着跪在他左侧的顾非池,神情一肃。
    接下来,就该立储了。
    按祖制,待皇帝驾崩后,储君便能继位,顺理成章,任何人都挑不出一点错处。
    礼亲王给殿外的某人递了个眼色后,昭毅将军高阙就扯着大嗓门道:“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主。如今皇上重病,为了大景江山社稷,应当尽快立下储君。”
    高阙的这句话不仅是说给殿内历代皇帝的牌位听的,也是说给后方那些勋贵功臣、文武百官听的。
    “高将军说的是,”英国公反应极快地率先附和道,“立储是国之大事,是当尽快。”
    燕国公等其他勋贵暗暗后悔自己晚了一步,也忙不迭出声附和,这等于是在表态,他们都是站在顾非池这边的。
    对于外头这万众一心的局面,礼亲王心里分外妥帖,也做出一副慷慨激昂的样子,道:“昨夜皇上从病中苏醒后,本王、庄亲王、怡亲王和首辅还有其他阁老们一起求见了皇上。”
    “由皇上口述,首辅亲手写下立储诏书,立皇嫡子顾非池为储君。”
    皇嫡子顾非池?!
    这六个字令底下的官员一阵哗然。
    顾非池依然姓顾,竟然没有改姓唐?!
    对于下头的骚动,礼部尚书视而不见,双手请出了圣旨,将那道五彩织锦的圣旨交给了徐首辅。
    徐首辅双手接过圣旨,转身面向殿外的群臣,将圣旨展开。
    下一瞬,殿外的勋贵功臣、文武百官纷纷地跪在了汉白玉地面上,俯首听旨,心头翻江倒海。
    徐首辅亲自宣读起这道圣旨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长子顾非池为宗室首嗣,年已长成,天资睿哲,得天庇佑,伦序当立……”
    跪在下方的群臣大都有些绷不住脸。
    对于这道立储圣旨,他们早有心理准备,毕竟顾非池上位已经是大势之所趋。
    可是,这位爷真的不打算改回“唐”姓吗?
    这岂不是说,大景江山以后要姓“顾”?
    这……这真的可以吗?!
    下方群臣不由暗暗地面面相觑,几乎是心惊肉跳地听着。
    在徐首辅念完了“钦此”后,就意味着这道圣旨结束了。
    群臣齐声高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道喊声整齐划一,震得周围的空气都随之一震。
    礼亲王清了清嗓子,又道:“立储乃国之大事,但是如今皇上重病,只能大事从简。”
    “裴尚书,你们礼部尽快准备立储事宜,昨日本王已经让钦天监占卜过了,三天后,就是大吉之日。”
    礼部裴尚书立即心领神情,忙不迭应诺,心里叫苦连天:接下来的两天,自己怕是都得在礼部衙门过了。
    其他臣子倒是有些惊了,一张张脸上都差写着:这么急吗?
    立太子不是光有一道圣旨就算成的。
    依礼,这立储圣旨还只是立储的第一步,接下来,要由礼部以及钦天监卜筮吉日确定册命典礼,在吉日前,还要举行告礼,告圆丘、告方泽、告太庙。
    唯有在告礼之后,才会在金銮殿上进行最后的册命皇太子的典礼。
    如此才算礼成。
    整个仪程下来,至少要三个月。
    现在礼亲王与徐首辅表现的这么火急火燎的,也就唯有一个可能性了。
    莫不是——
    皇帝真的不好了?!
    从皇帝昨日万寿节重病到现在立储,这才多久,也就不到十二个时辰吧?
    甚至有人心里觉得,就是算礼亲王今晚就说皇帝驾崩了,他们也不会惊讶一下。
    所有的一切,不管一开始是多么的出人意表,多么的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一次,两次,三次……多被刺激了几次,他们也就都习惯了。
    无论如何,储君一定,那就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百官的心自然也就安定了。
    四天后,下一次早朝时,所有的一切就已尘埃落地。
    在一声声清脆的鸣鞭声中,一袭杏黄色皇子蟒袍的顾非池第一次以储君的身份,踏入了金銮殿。
    除了那金銮宝座外,今日的殿上又多了一个专属顾非池的金漆宝座。
    顾非池在众人仰视的目光中,在那宝座坐下了。
    这偌大的殿宇中,所有人都站在,唯有他一人可以坐着,高高在上,睥睨群臣。
    “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文武百官在他的面前纷纷俯首称臣,满面恭敬,心头百感交集。
    上一次在金銮殿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心里还都认为顾非池一定是软禁皇帝,是意图窃国的乱臣贼子。
    那会儿他们都是迫于无奈,迫于形势,不得不屈服,暂时的蛰伏只为了有朝一日,一正朝纲,铲除奸佞。
    而今天……
    顾非池却摇身一变,变成了正统。
    是储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