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清穿之老答应 > 第88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88节

    琳琅听得叹了口气,才道:“都起来吧。”转头又交代桂嬷嬷,“嬷嬷,从这会起连着三天我都脱不开身,这里一切就都交给你了。”
    桂嬷嬷一脸沉着的道:“娘娘放心,老奴一定守好咸福宫。”
    出了咸福门,琳琅抱着福宝先坐上已经包裹好白绸的礼辇,后面还跟了一辆装东西的骡车,钟嬷嬷也坐在车上,其余的人排成两行跟在车后。
    九点不到,琳琅一行就到了慈宁宫。
    慈宁宫里已经挂满了白灯笼和大大小小的各种治丧用的东西,宫廷乐师们聚在正殿前的广场上鸣奏着哀乐。
    琳琅抱着穿得沉甸甸的福宝跟着一个蒙古嬷嬷去了右偏殿。她来得不早也不晚,贵妃和德妃宜妃已经到了,惠妃和荣妃还没到。
    把福宝给了奶娘,琳琅上前和她们互相见礼。等惠妃和荣妃到了,又一起去给皇太后见礼。
    从这时开始,她就得和福宝分开了,直到今天结束才能再会合。
    虽然知道钟嬷嬷会全心照顾小主子,可琳琅心里还是很担心。跟着大部队走出偏殿前都忍不住回头看了两回。
    说真的,大人也就罢了,连一岁不到的小孩子都要跟着守灵三天,这也太不人道了吧!
    皇太后脸色惨白的坐在宝座上受了众人的大礼,她熬了一晚上,刚又在皇上面前痛哭了一场,到这会连端坐着都有些吃力,在宫妃们进来前,一连嚼服了五片现切的山参,要不然人都坐不稳。
    “走吧,去送送太皇太后。”皇太后一边把手递给贵妃,让她扶自己起来,一边轻声用蒙语道。
    到了正殿那边,琳琅和其他人等了一个时辰,宫里宫外有资格给孝庄跪灵的才全到齐了。
    这时讲究的是事死如事生,作为大清朝名符其实的老祖宗,太皇太后她老人家这最后的大排场可谓大到了极致。
    一脉相承的子子孙孙,爱新觉罗家和蒙古那边的亲戚,然后才是宫妃和外命妇们。等所有人按着各自的身份分开来站好,守灵的队伍已经排出了正殿,一些低位宫妃和外命妇都跪在了殿外。正四品以下的京官和一些红带子觉罗更是跪在了广场上。
    琳琅分到了一个很好的位置,既不怎么吹风,也不算显眼,要说哪里不好,就是离阿哥格格们站的那块有点远,得见缝插针的去看,她才能看见抱着儿子的那个奶娘和钟嬷嬷。
    等所有人都站好了,两个礼部的官员才扯着嗓门宣道:“跪迎圣驾!”
    殿里殿外的人闻声立刻五体投地的全都跪下,皇太后也起身相迎,少顷,康熙方才头戴雪白的缨帽,身穿一身雪白的丧服面沉如水的走进殿来。
    康熙是怎么进来的,琳琅是一点也没看到,等到能抬头了,她才看着他跪在孝庄的棺椁念了吊文,然后跪挪上前趴在棺上大声嚎哭起来。
    哪怕被两个兄弟和宗室们拉着劝着,康熙还是哭到声嘶力竭。等他哭完站起身,带着所有人举行接下来的治丧仪式时,嗓子都是哑的。
    他这么难过,把琳琅看得好心疼,也不用抹袖口上的姜汁了,眼泪水自己就出来了。
    一边哭,她一边突然就想道:要是以后我活不到九十九岁,死在他的前面了,他会这么伤心吗?
    会还是不会呢?她不知道,以后的事谁又能打包票。
    自发的哭了一阵后,情绪下去了,琳琅也得开始用袖子抹眼泪了,一抹一呛泪的,也就生生跪去了一个多时辰。
    虽然跪的是钟嬷嬷提前准备的加了料的垫子,膝盖上也早就绑好了厚厚的护膝,护膝外面还穿了一身很紧的纯羊毛的毛线裤,可等熬到中午,终于能起身时,琳琅也感觉自己的两只脚从膝盖往下全麻掉了。
    天呀,一想到还要这么跪上两天半,琳琅感觉自己的一条小命已经要从嘴里飘出去了!
    宣告头半天跪灵结束的礼钟一停,候在殿外小门处的红苕甜杏和一群同样焦急的奴才们连忙跑进殿里。
    琳琅整个身子全靠着红苕,有气无力的吩咐娇杏,“你去看一下阿哥那边。”
    阿哥和格格们毕竟年纪小,虽然也是一路跪着——实在跪不了的就由奶娘抱着跪,比如福宝,比如十二和十三阿哥,但这会却是先其他人一步跟着皇太后去休息了。
    一上午都跪在她后面的通贵人也赶紧做了同样的吩咐。
    安排位置时,苏麻喇姑想到瑜嫔和通贵人的关系,就把两人安排在了一起,于是通贵人也就沾光的能跪得轻松不少了。
    等宫女回来报了平安,琳琅和通贵人才去了偏殿休息。
    在这么大的场面上,缺东少西的很正常。坐的吃的用的不说,连马桶在这时都是紧缺货。
    不过放心吧,按宫里面见人下菜碟的规矩,再缺谁的东西,也不会缺了瑜嫔娘娘的。
    一见琳琅被宫女搀扶着进了偏殿,两个嬷嬷就迎上前,殷勤的要领着她去一个小间里休息。
    通贵人很识趣,一听话头就立刻退开,让宫女扶着自己去找椅子坐。
    等琳琅发现时,她已经找到椅子坐下来,还冲琳琅一脸是笑的道:“娘娘,你快进去休息吧。”
    一进小间,琳琅什么都不做,先就解放了自己的膀胱,痛快的嘘嘘完,她才坐下来开始填肚皮。
    时间紧,她一边吃东西,红苕娇杏就一边蹲着,一人揉一个膝盖。
    开始还好,等滞住的血气被揉开了,琳琅立马就觉得又酸又疼,忍不住呵呵直吸气,手里正拿着的糯米糕都给掐扁了。
    红苕娇杏不敢揉了,忙停手抬头去看主子。
    不揉怎么行。琳琅吸了口气,就咬着牙让她们继续。等到揉好了才接着吃糯米糕。
    揉好膝盖,吃完东西,再趴着眯了会,也就又该出去接着跪了。
    琳琅跪得头昏眼花,才把后半天给跪完了,等坐上了辇子,她整个人都已经散架了。
    倒是被她担心了一天的福宝,因为一直都被奶娘抱着,除了精神头有些不好,其他屁事没有。
    一回咸福宫,他还啊呀啊呀的叫起来,啥意思呢,福宝小阿哥一天都没下地,给憋着了,得爬两圈才想睡觉。
    可把一边又开始咬着牙揉膝盖的琳琅看得都嫉妒了。
    第129章 心疼
    才睡到凌晨,琳琅就被石楠和红苕温柔又不停声的给叫起来了。怎么感觉就像才刚睡下去啊,她呵欠连天的心想。
    见主子肿着眼皮,一个呵欠打得脸都皱成一团了,石楠和红苕赶紧一个擦脸一个擦手,给主子醒觉。
    穿着茴香暖好的棉鞋坐在床沿,琳琅端着碗八宝糯米饭边吃边问:“几点了?”
    红苕掏了怀表,道:“凌晨一刻。”
    她脑袋还昏得很,也记不清时间,就问了一句:“我和福宝是一点钟就得到?”
    红苕先答了个对字,再道,“主子,李文和才过来传了话,说小阿哥睡得很沉,奶娘们再小心伺候着,估计还能在路上睡一会。”
    琳琅听得就一点头,等吃完八宝饭,脑子清醒了才道:“你们帮我记着,过了这三天就给钟嬷嬷和奶娘发赏钱。”
    “是,主子。”红苕和石楠一起应了声。
    慈宁宫那边的守灵得日夜不停,可没谁能真的三天三夜跪着不睡觉的——真跪出个死伤来岂不是更不孝。
    所以天一黑,皇太后,宫妃和宫里的孩子们也就悄悄的分成了两批,轮着休息半夜,她和福宝是上半夜休息的那一批,到了凌晨一点钟就得去接后半夜的班。
    至于其他守灵的人,也借着蒲团能趴的趴,能歪着的歪着,趁着天没亮赶紧闭眼补个觉。
    凌晨三刻不到,吹着嗖嗖的寒风,琳琅裹得很严实的上了辇子,然后才从奶娘手里接过呼呼大睡的福宝。
    这天晚上天上没月亮,连星星也被厚厚的云层遮得差不多了,甬道上一片漆黑,四个腿脚好的小太监们提着白灯笼小跑着在前面引路。
    夜黑风高的晚上,前面是白灯笼,屁股下面是白车,车后还跟着一群埋头赶路的白衣人……
    这情景这气氛,拍鬼片都够用了。琳琅心里直发毛,都不敢再盯着前方看,赶紧想法转移注意力。
    想了下,她低头数起福宝的长睫毛来。
    默念着数了一会,等辇子一过长春宫再一转弯,前面也就出现了也赶着去换班的安嫔一行。
    路上的人一多,诡异的气氛立马恢复正常,琳琅也不折腾自己的眼睛了,抱紧儿子,把背往后一靠就开始闭目养神,一直养到下辇子前才睁眼。
    由两个小太监领路,琳琅绕过跪满人的广场,在正殿的左角门前脱了大斗篷,从娇杏手里拿过虎皮手筒戴上,然后才悄声进了正殿。轻车熟路的去自己的位子上跪下了。
    跪了大概半小时吧,守上半夜的德妃等人就轻手轻脚的全起身撤了,留下皇太后带着宫妃和命妇们开始在棺椁前磕头烧纸。
    至于康熙,琳琅进殿前问过小太监了,见万岁爷一路跪到戌时(晚上七点钟)都不起身,裕亲王恭亲王和大臣们赶紧磕头苦劝,“江山社稷要紧,皇上您千万保重龙体啊!”
    万岁爷这才去了保和殿,为太皇太后诵经祈福。
    听完小太监的话,本来还担心康熙伤心过度的琳琅立刻就不担心了。
    也是,万岁爷可是百分百的政治动物,哪怕再伤心也不会真当孝子贤孙把自己搞得病倒的。
    不用担心康熙,也不用担心福宝,琳琅的心情就轻松了,磕完头她一边烧纸,一边就心想:没想到自己一走,这殿里就上演了这么一出好戏……感觉就像是错过了一个亿。
    其实比起干跪着不动,烧纸这活更轻松一些,既可以烤火,又可以趁机活动一下身子。
    发现烧纸的好处后,琳琅想多动弹几下,为等会一路跪到天亮去攒体力,就放慢了往身前的大火盆里放冥纸的速度,等前一张完全烧完了,她才放下一张。
    最先发现瑜嫔烧得这么仔细的是跪在琳琅两边的宜妃和安嫔,宜妃心眼活,立马就学起来了,最后和琳琅一起比别人多烧了一刻钟。
    至于安嫔,她的反应就慢了。直到把分给她的那三大扎冥纸都烧去了一半,她才恍然放慢了自己放纸的速度。
    慢腾腾的烧完纸,琳琅又回去跪着。
    怕自己打瞌睡,她不时就用抹了姜汁的袖口擦眼角,眼泪汪汪的熬到了天亮。
    一到辰时,宣布休息的礼钟准时被敲响了。
    总算可以上厕所和休息了!钟声一停,琳琅就立刻伸手去撑蒲团,结果,手脚都没力气,腰也硬得发木,她哪里撑得起来。
    不行就不行吧,琳琅也不再尝试,万一扭到哪里就麻烦了,就继续端正的跪着,等红苕和甜杏跑过来搀扶她。
    和昨天一样,她和通贵人一起去了右偏殿,然后进小间先用马桶再吃早饭揉膝盖。
    正当琳琅咬着牙忍痛的时候,单独在左偏殿里休息的皇太后突然拿手按头,嘴里喃喃的说了声“怎么这么晕”,然后人就晕倒在暖榻上。
    屋里伺候的奴才们吓得不行,慌了几十刹才赶紧跑去叫太医和苏麻喇姑。
    离得近,苏麻喇姑先到,她万分焦心的守着榻前,直到值班的太医院的左院判来给皇太后看诊,说太后不碍事,只是太累了一时血不归经,说完又扎针救醒皇太后,才捂着胸口松了口气。
    这时,得到消息的贵妃赶过来了,苏麻喇姑先叫人去通知皇上,然后才和她简单的说了情况。
    贵妃听得也直捂胸口,天呀,皇太后如今可是宫里唯一的老祖宗了,要是她在太皇太后的丧礼上也……宫里真要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不提别人,主管宫务的她绝对脱不了干系!
    中和殿里,康熙站在足有一丈高的大佛龛前,一身素服,手拿念珠,边拨弄边专心致志的给皇祖母念经祈福。
    低头并脚候在一旁的梁九功一边静听,一边拿眼角瞥着外面的动静,见徒弟站在角门处比了个十万火急的手势。赶紧退后几步,出去问个究竟。
    他出去时,康熙没注意,但等他再进来时,不小心带起的细微的脚步声却是叫康熙皱了眉头。
    梁九功知道万岁爷的脾气,不等他开金口,就连忙跪下连磕三个响头,然后抬头把磕青的脑门露给康熙看。
    见这奴才乖觉,康熙也就沉声道:“说吧,出了什么事!”
    梁九功忙道:“万岁爷,太后血不归经在慈宁宫里昏了一刻钟,人才刚醒,太医说……太后是累着了。”
    康熙听得大怒,道:“居然能让太后累得昏过去,那边的人是怎么伺候的,这是都不想要活了吗!梁九功,你立刻去传旨,等皇祖母的灵枢一起,慈宁宫那边……除了苏麻喇姑只打二十板,其余所有的人,一人八十大板!”
    他本来就一肚子的难受,眼前又出了这种事,可以说是正撞在炮眼子上了。
    “喳!”梁九功一边应声,一边心里就幸灾乐祸上了:得,太皇太后这一死,慈宁宫可就没有以前的光景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