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带着空间穿七零 > 第107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07节

    林川柏得知这个消息,也笑了笑,“挺好,出去闯闯,不会后悔的。”
    沉吟了一下,林川柏:“今天我老师找我,问我要不要读研。”
    俞向安:“你想吗?”
    林川柏诚实的点头:“我还有很多东西没学到,我要是读研了,还是跟着他。”
    俞向安一锤定音:“那就读!”
    林川柏:“那你呢?”
    “我不读了,先按照分配去实习,然后找个机会辞职。”俞向安可不想继续深造了,她已经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大展拳脚了。
    这时候,不少人已经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模糊的倾向了。
    柳明月她男人今年年初调到了首都,她现在自然是不想再去别的城市了,她想要留在这里。
    跟她提前接触的有政府部门,也有国企单位、大厂子。
    她倾向政府部门。
    她问俞向安:“你想去哪里?”
    一听她问,周围的同学都竖起了耳朵。
    俞向安摸了摸鼻子:“我也倾向政府部门。”
    柯曼芸有些不懂,小小声的嘀咕:“为什么你们都想要去政府,我想去大厂子,大厂的福利待遇很好。”
    柳明月没听清楚:“啊?你说什么?”
    柯曼芸连忙摇头,放大了一点声音:“没、没什么。”
    柳明月哦了一声,问后边的许可可:“你是不是要回上海?”
    许可可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这又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最终还是要看分配,到时候再说吧。”
    她模棱两可。
    吴竹生在大四的上学期找到俞向安:“你对自己的未来有没有什么想法?你的出色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是人才,就是要面临大家的争抢,已经有几个人跟我打招呼了,我想问问你的想法。”
    吴竹生对这个副班长十分满意。
    成绩名列前茅,和班长配合处理好了班级同学关系,让他十分省心。
    她还在校内报纸发表了不少文章,给他们班级扬名,有这么一个学生,他脸上都增光不少。
    俞向安:“我可以知道有哪些吗?”
    “一个是钢材厂的,在东北,他们想要加重出口,答应如果你去的话,管理岗,给你一套大三居。”
    “一个是隔壁市的,想要你去辅助提高当地经济实力,承诺立刻分配单人宿舍,房子下来了优先分房。”
    最后一个,他呵呵笑了下,“最后一个是商贸部的助理,也承诺给你单人宿舍,分房这点倒是没有给个准话。”
    俞向安听到这最后一个,心里立刻倒抽了口冷气。
    就算她知道这时期的大学生吃香,也没想过这么一步登天啊。
    不过转念一想,其实也不是太出人意料,吴竹生是他们的老师,是他们的班主任,同时也是经济这方面的大拿,是他们的顾问,现在改革开放,经常被叫去咨询问题。
    俞向安摸着心脏,好一会儿才缓和下来,虽然但是,梦想不一样,她不喜欢体制内的条条框框,但她也想体验一下在中心的滋味。
    “商贸部!”
    她要是想走这条路,那很多事就不能做了,她和林川柏还有要命的空间。
    这是绝对不能被人发现的。
    她打算回去和林川柏说,接下来不要动用空间了。
    保险起见。
    他们的钱也够多了,只要有足够的钱,能买到大多数的食材。
    她农场里的产出就先在仓库里囤着。
    等她实习完了,辞职后再处理。
    俞向安也有些庆幸之前他们每次易容,而且从来不去一个固定的地方,别人轻易也不会把小贩子和金贵的大学生联系起来。
    多亏了他们的谨慎,菜有没有什么风言风语。
    要是有什么,俞向安觉得,她……其实被发现了也不违法,但是要是仔细查下去,想要知道货源是哪里来的,那就糟糕了。
    青木大学是有工农兵大学生的,他们是推举上来的,这些用人单位并没有一上来给出这么优渥的待遇。
    原因很简单,他们政治方面可以,但是论专业能力这方面就要打个问号,要看运气了,有的人可以,有的人一窍不通,跟正经考上来的人不一样,这些全都是有真材实料的。
    这事就算定下来了,俞向安除了跟林川柏说了,其余的谁也没有说。
    林川柏听到她的选择,笑了下:“这样也好,我们怎么说也是学过这段历史的,你又是这个专业出身,提出一些被证实可行的观点不会被人怀疑,就算不能被采纳,只是能提个醒,也能为这个国家做点好事,不过,你想好了吗?确定以后想辞职下海?这样的机会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
    俞向安苦笑:“你当我不知道,但是自己有多少本事自己知道,我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很多观点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半桶水吊在那里,而且我志不在此,在这一行,收入都是透明的,我们空间里藏着的那些物件难道就一辈子放在那里?以后别人穿金戴银,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这也就算了,主要是有一条刚打捞起来的蓝鳍金枪鱼放在我面前,但是因为那高岗的价格我有却不能动,那简直就是折磨!”
    俞向安长呼了一口气。
    是的,她可以提出一些比较有“前瞻性”的观点。
    等到差不多了,她就辞职。
    改革开放初期,首都还是比较保守的,她可以先过渡一段时间。
    她知道首都第一家个体户餐馆过得是什么日子。
    天天被邻居围着,一有什么不对就是举报,那日子实在太让人胆战心惊。
    等到风气没那么严重她再加入这个市场也不迟。
    她想赚钱,并不代表她就想吃苦头。
    林川柏对她选择哪一条路都可以,他对这方面没有什么执念,如果他有权力欲的话,他的身份更便利,结果还不是选择了医学。
    就是如果她真的选择走这条路,他的药园、俞向安的农场确实很多时候只能当做不存在了。
    她能忍住这个诱惑,林川柏也挺佩服。
    这诱惑力度可不小。
    要是发挥得好,就是名留青史。
    俞向安握紧拳头:“就算不靠这个,我也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虽然现在说大话会显得有些可笑,但是我们的优势太大了,收入绝对不会少,以后多做慈善,再给我们国家也弄一个“诺贝尔”,你还怕没有青史留名的机会吗?”
    俞向安给了他一个眼神:“我和你都不喜欢勾心斗角,这种活短时间还行,长了我觉得真的会折寿,你还记得什么药品的转折点吗?要是你做出一个,比如什么绝症的特效药,一样的。”
    林川柏:“……”
    是的,让他去走政治这条路他感觉平平,但是一说到自己做出什么什么药留名青史立刻心里就有沸腾的感觉。
    果然是夫妻,太有“夫妻相”了,他们就是天生一对,要是有个权力欲重的,这时候说什么也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
    班级里现在讨论的最热火朝天的就是大家未来的工作了。
    总的说起来,给的福利最好的就是各个厂子,实力雄厚,不缺钱,对待人才就更舍得下本。
    很多人都是苦日子过来的,因为这丰厚的福利,不少人被这些所吸引。
    林川柏他也收到了不少橄榄枝,他通通拒绝了,他已经定了要读研了。
    等到最后分配名单下来,王海文、俞向安、柳明月去了同一个地方,柯曼芸去了药厂、许可可去了外交部。
    许可可俞向安本来以为她会回上海的,但是她留了下来,而且外交部?
    她藏得可够深的。
    俞向晏已经在外贸部扎根了,现在温如真的工作也定下来了,她留在学校当助教,一边攻读研究生。
    有两份工资,养他们两个和三个孩子就不用愁了。
    他们现在也没有其他的花销。
    温毅真是最出乎意料的,他去了西部基层。
    虽然以他现在大学生的身份不会是最基层的那种职位,但也是要受苦的。
    不过这也是最典型的一条从政路。
    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他们这些外人只能送上自己的祝福。
    现在改革经济改革开放,正需要他们这些高材生,俞向安和王海文柳明月去实习,对方一点也没有因为他们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把他们晾在一边或者让他们打杂,时常带着他们去考察,开会也不会避开他们,在会议后面也会询问,希望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建议。
    他们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大家集思广益。
    这种态度让俞向安不用想太多的理由,就能顺理成章的提出自己的观点。
    她来自后世。
    来自一个走这条改革开放路成功,带来了经济腾飞,让世界都为之瞩目的后世。
    在众多改革派和保守派中,她是坚定的改革派,每每能提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因为她的这些观点,她很快就从三人中脱颖而出。
    第七十章
    之前俞向安没有切实的接触过现在改革遇到的问题, 现在有了这个工作环境,她还写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文章。
    这跟之前的那种文章不一样的性质,这个是论文。
    她连着写了三篇, 别人就更重视她的意见了。
    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说话,别人的赞美她从来不会上心, 态度从始至终都很谦虚, 她的领导同事看她这样对她的印象也十分好, 有才华,有能力,又没有傲气, 大家谁不喜欢跟这样的人相处。
    柳明月对此很想不通, “你这些想法到底是怎么想到的啊?我们明明是一个大学一个班级出来的,人和人怎么就那么大的不同?”
    他们三个虽然分到了不同的岗位,但都是一个部门, 对彼此都有些了解。
    也时常会在一起说话,比如中午在饭堂的时候, 或者是下午下班以后。
    说起这个, 俞向安能说什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