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带着空间穿七零 > 第66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6节

    几乎各种补品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年份越久越好,他种的越早,时间年份越长,它就越值钱。
    他要是真缺钱了,拿一根出去卖就能吃三年。
    除了这些药材以外,其他的就没有太多的东西,他的钱现在三百多,大部分的钱都被他吃吃喝喝用掉了,他现在在这里有很多药材,除了他自己种的,还有一些是他买来的。
    在这里他也有一个自己的药房。
    因为他有人参,他还换到了一些别人拿不出钱跟他换的好东西,他用一个盒子仔细的放好了。
    有小黄鱼、有玉佩、有宝石、也有珍珠。
    这些东西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见不得光的,只能放在这里自己欣赏。
    而且这些东西要说有多么的值钱吧,也不会,成色并不是太好。
    毕竟他的人参年份也不长,要是人家真有什么好东西,不会轻易的就拿出来,除非走投无路。
    在医术上,他足够的刻苦,应该也有那么一些天分,他爷爷现在对他很满意,经常跟人炫耀。
    炫耀他终于后继有人,他不让他说,他还不愿意,觉得这件事就应该说给大家都知道。
    他有三个儿女,就一个女儿跟他学了医术,第三代孙子孙女好几个,之前一直没有人愿意学,好不容易才有一个说他愿意了,而且还有天分,又刻苦,眼看着继承他的衣钵没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发扬光大,他能不高兴吗?能不炫耀吗?之前可是有不少老朋友取消他后继无人的。
    现在他可是扬眉吐气。
    在厂里年终的时候,俞向安如愿以偿的评得了优秀,有些人会疑惑,她一个这么年轻的小女孩,为什么能得优秀?
    但是大部分的人是没有疑虑的。
    现在凡是识字的人看报纸的很多,他们或许不会去看需要钱的最新一份,但是拿旧报纸开阔眼界,关心国家大事,是不少人都爱做的事情。
    在那上面看到了他们厂的名字,别提有多荣耀了。
    他们的厂可是在报纸上出现过的。
    能看到的可不仅仅是他们厂,是他们整个市的人,想想就觉得骄傲和自豪。
    她也没有做错过什么事情,看着兢兢业业的,是个努力工作的,她评到优秀不奇怪。
    孙庆春看到她这样羡慕得不得了,他先进来食品厂的,但是他拿一个优秀真的是遥遥无期。
    无疑,她拿到了表彰,在亲人间又掀起了一波夸奖。
    他们家,也就俞青山拿过优秀罢了。
    不过他拿的时候多少岁,俞向安现在又多少岁?
    一代比一代强啊。
    *
    今年过年的时候,俞向清也回来了,俞向晏他们没有回来,温如真这时候月份大了,他不回来合情合理。
    他人没有回来,礼物是送了的,他寄回来了一匹那边买的土布,说是土布,但是色泽艳丽,很有民族感,也很结实耐用,俞向安很喜欢。
    做成裙子穿在身上吸人眼球,高益眉看她穿了以后,说什么都要花钱跟她买一块,她也要做裙子。
    她现在正在跟一个人相看,目前为止看上去两个人都对彼此有好感,正是关键时候。
    人为悦己者容,她想让自己打扮得更好看一些。
    也是因着她老是找俞向安出主意,怎么让自己看起来更精神,俞向安还diy了口红,这口红颜色很淡,也不怎么持久,自己做的要求就别太高了,但是能增加气色是真的。
    高益眉也有高价买来的口红,但是那种太亮眼了,高益眉还是比较保守的,她不敢涂那样的口红出门,俞向安做的这个就刚刚好。
    别人乍一看只会以为这是自然的,不会联想到她涂了什么东西,还有俞向安弄出来的护手霜、素颜霜,她成了忠实用户。
    又临近年底了,这些diy出来的初级化妆产品,简直在这个小圈子里风靡了起来,哪个正当年的姑娘家不爱美?
    哪怕价格有些小贵,她们也愿意出钱买。
    俞向安无意中又给自己打开了一条财路。
    还是一条看上去钱途坦荡的大路。
    俞向清听了造纸厂的事,才知道了家人为她做了什么,她吃惊,也很惊喜。
    她没有想到。
    她直接抹起了眼泪,她不想回来吗?
    她想,很想回来,但是没有办法,她一直劝自己不要想太多,回城太难了,那么多知青,能回去的有几个?
    他们家也不是有什么大背景的。
    所以她不敢放弃投稿。
    这是一条路。
    原来不止是她,家人也在努力。
    她觉得,如果她能回来的话,给一年一半的工资太少了,她应该给三分之二。
    俞向安拒绝了:“给了三分之二,你自己的吃喝呢,而且现在说这个还太早了等正式通知下来再说吧。”她不缺她的这些钱。
    这个年过去,俞向清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重新回了牛角大队,做她的女知青,平时里依旧跟着其他的人一起下地干活,一起说笑,仿佛跟其他的知青没有什么不同,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一件事情。
    要是传出去了,别人或许不能帮到她什么,但要是眼红给她做点破坏,让大队长到时候卡住她的户口不是没有可能的。
    她最好静悄悄的离开。
    如果她真的离开了,梁涌在公社里还当着他的临时工,想必知道的时候会很错愕吧。
    不知道他会不会怀疑起自己当初的选择,不管怎么样,她想让他知道当初他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路,没有了他,她以后会越来越好。
    她的心里憋着一股劲。
    等到牛角大队的大队长,看到她拿着关系证明过来这边申请的时候,他有些愕然,不过他对这小姑娘无冤无仇的,也没有卡她,签了字让她离开,除了大队长之外,只有一起搭伙的陈奶奶知道她是回家了,也不大可能回来了。
    别的人只以为她是家里有什么事儿,她回家探亲,直到十天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了,一个月也过去了。
    她仍旧没有回来。
    知青们议论纷纷,然后才有消息传出来,她的户口关系转回家去了。
    回城了?!
    她是怎么做到的,众位知青哗然。
    郑科的关系和她不错,他被问得最多,郑科苦笑:“我事先真的不知情。”
    他也是事后才收到她的信的,她并没有回城,只是回了她老家,那也是村里。
    不过她确实是有了个工作岗位,“具体原因我也不知道,你们就别问我了,她没说。”
    莫雯雯从他这里确认了,再不想相信也只能相信,心情就抑郁了,病了一场,好一阵子才缓过气来。
    她都这样了,就更别提在公社里的梁涌了,他简直是一口老血堵在嗓子里,差一点就呕出来了。
    她怎么可能回去?
    她家里的情况他也知道,都是普通人家,如果早知道会这样,他当初怎么会做出这个选择?
    他现在面上风光,实际上什么都不能做,他也不能有什么意见,全都是听他们的。
    他在这里,把自己的自尊压到了谷底,陪着笑脸,得来的还只是一个临时工。
    只是现在任他怎么后悔,也无济于事了。
    这个小小的造纸厂现在就三名正式员工,俞顺稳厂长兼销售,俞青保俞向清是业务员,其余的都是临时工,村民们没有意见。
    这临时工也行啊,工作一段时间转正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有这么一个厂,以后不会扩招吗?
    那他们就近原则,肯定能占不少便宜,现在他们是没有份,但是这门技术如果不是俞家人出的,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得到一点好处,他们先得利这也是应该的。
    俞向清的职位也是技术员,俞青山都把所有的关窍教给俞青保了,没道理会对自己女儿藏私。
    加上过年的时候他就有点过她一些过程,她接受的很快。
    她来到红星大队后就跟俞常有他们一起住,本来家里就是有一个房间是给他们一家人的,现在她住了进去,平时吃饭也跟着这边走。
    现在这个厂这么小,而且都是本地人,没有设立什么食堂。
    这里也是乡下,但是这里的乡下跟牛角大队相差太多了。
    这里她有爷爷奶奶,还有大伯,各种堂叔叔堂爷爷,说话的是熟悉的乡音,她想见爸爸了,早上出发傍晚来回来,一点都不耽误事儿。
    造纸有些是辛苦的活,有些是需要细心的,她是女孩子,被分去干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活,不会很难。
    她一来到这里,就迅速的融入了进去。
    看着一直在加大的产量,心里只有高兴的份。
    他们现在的生意不错,为什么呢?
    因为有更加物美价廉的草纸推出之后,花同样的钱就能买到更多的纸,有些人一口气存的多,用起来也会快,以前只有那么几张的时候,他们会时时刻刻想着节省,现在因为这种纸便宜实惠,就不会想着扣那半张一截的了,这样子无形中无形中就加大了使用量。
    这是一个薄利多销的生意,业务兴旺。
    他们公社没有造纸厂,之前的草纸都是从别的公社进来的,现在自己公社有了,没道理舍近求远。
    眼看着没多久就能让俞向晏回来了,不过在这方面,俞向清有个疑问。
    她偷偷的跟俞向安商量,“要是二哥他不舍得嫂子,嫂子不舍得她弟弟,不愿意回来怎么办?
    俞向安沉默了一会儿,轻声道,“这也是他的选择。”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很可能会发生。
    “不过要他们都过来也不是没有办法。”
    俞向清精神一震:“什么办法?”
    “如果二哥在这边有了正式工人的岗位,嫂子侄儿跟着他的户口走,就算不能成为工人,也可以成为红星大队的一员,从一个生产队调到另一个生产队,有二哥的关系在,可以运作,嫂子她弟弟和嫂子可以顺势一起调过来。”
    这是可以操作的,只要能操作,那么就有办法。
    听她这么说,俞向清松了一口气,“有办法就好。”
    能回来这里自然会比在异地他乡当知青要舒服很多,最起码不用担心太多有的没的。
    这里的大队长还是自家亲戚,不用他怎么偏心,不会故意苛待找麻烦,公正对待就是一件好事了。
    俞向清放心了。
    俞向安问她:“你现在习惯的怎么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