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带着空间穿七零 > 第19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9节

    俞青山和俞向海一路上都在说今天的事,赵巧娘心不在焉的听着,面上不显,心里有点犯怵
    今天是大好日子,婆婆应该不会指着她的鼻子骂了吧?
    她现在应该还不知道丁家去闹的事,如果知道……那就不好说了。
    不过今天这种场合,婆婆应该不会闹的,想着她的视线放到了在她怀里睡着的小居身上,这是她后半辈子唯一的指望。
    这个孩子不是亲生,但跟亲生的没多大差别,是她一手拉扯大的。
    俞家其他的孩子她来的时候都已经打了,全都叫她巧姨,唯一叫她妈妈的就是小居。
    就算他知道她是后妈,但是养恩比不生恩小。
    又是自小相处的,有感情,以后他年纪大了,给他娶个孝顺听话的媳妇……
    赵巧娘一路走神,不知不觉就到了目的地,看到了风风火火张罗着的张茶花,不由得缩了缩脖子,进来这么多年,那是唯一一次被指着鼻子骂。
    不过张茶花可没有心思找她的茬,家里要办喜事了,高兴还来不及,看到自己另一个儿子一家人回来了,立刻出来,“哎,你们到了!”
    今天俞家人很齐,嫁出去的俞满穗和俞满蓉两姐妹也拖家带口的来帮忙了。
    按照他们这边的习俗,中午那顿在新娘子家吃,晚上就是在男方这边。
    聘礼已经送过去了,不能耽误了时候。
    不过这时候也没有什么仪式,这个时候提倡一切从简练,大摆宴席是不存在的。
    家里条件不行的,就几个人吃一顿好的,把新娘的衣服箱子带过来,家里条件还可以的,除了聘礼嫁妆,就请关系实在的亲戚一起吃一顿,认认亲,其他人送上一份心意就够了。
    送钱的几乎没有,有的送一把菜干,有的送一把米,有的送上两个鸡蛋,送鸡蛋的,已经是贵重的了。
    办喜事的人不招待宴席,不过也不会什么都不给。
    张茶花他们提前用纸包好了一些炒花生炒黄豆,这纸是特意染成红色的,讨个吉利。
    俞青山作为新郎唯一的叔叔,俞向海作为大哥,很快就出发赶往新娘家里,他们穿着最新的一套工人服装,他们不需要做别的,往那里一坐就是给俞家长脸的事儿。
    新娘子那一边,确实是这样,看到他们两个来了,热烈欢迎。
    他们家对这个女婿很满意,长得精神,身板高,下地是一把好手,初中学历,家里还有两门贵亲可以帮衬。
    一个是他亲叔家,在县城,家里有四口端铁饭碗的。
    另一个就是他堂叔,在他们村里当大队长,不敢说占什么便宜,反正不会吃亏。
    新娘子家里也是枝繁叶茂的,她是家里的大女儿,上面还有一个大哥,家里家外是一把好手,学历差一些,只念完了小学,但是在乡下,这已经是难得的爱惜女儿的家庭了,她家里家境普普通通,能做到这一点就更难得,杨慧丽也不是冲着人家家境的,只要家风好,媳妇勤快,人品过关,不是那种找事精,能容得下人,那就事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媳妇了。
    俞向安和俞向居在家里嘻嘻哈哈,嘀嘀咕咕着等一下好好看看新娘子。
    俞向安不得闲,她和赵巧娘、叶七佳都去厨房帮忙了。
    晚上那一顿,新娘家的至亲会来,家里要开个三桌才能坐下。
    为了今天,杨慧丽提前就跟她娘家兄弟说好了,今天准备了二十斤肉,六条鱼,很实在了。
    杨慧丽也在厨房忙碌,几个女人在一起少不了说说话,叶七佳不停地夸俞向安的手艺,杨慧丽听着她的话,拍板让她负责红烧肉。
    她做出来一锅后,张茶花尝了下,表示掌勺的重担就交给她了。
    于是俞向安就成了大厨。
    俞向安没有想到会被委以重任,愣了下,欣然接受,她喜欢吃,也喜欢过程。
    检查了一下家里的调料,很多不全,能说啥,有什么就用什么,尽力做得好吃一些。
    俞向安在厨房扎了根,俞向居和俞明杰跟一些小孩子在外面嘻嘻哈哈,那些小孩子是冲着炒花生炒黄豆来的,这些张茶花也是乐意见到的,人多好啊,热闹,红火,以后的日子也盼着能红火。
    等到俞满昌骑着自行车带着媳妇回来,这些小孩子一窝蜂的围了过去。
    一连串的说好话,而后就有人给他们吃的,惹得他们一张小嘴更甜了。
    新郎一身军装,新娘半盖着个崭新的红盖头,穿着一身借来的红色衣服,看不到正脸,看身形,挺窈窕。
    俞向安在厨房忙的出了一身汗,菜做的差不多了,张茶花说什么都要她出去了,已经够了,剩下这些她来就好,这种好日子她也要顺道去在大家面前露个脸,要是看到有什么好的小伙子,帮忙牵个线。
    这时候,男方这边的人都来了。
    除了俞青山一家之外,俞常有这一辈六个兄弟姐妹,当初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大妹妹早早许了人,小妹给了人做童养媳,四兄弟出去看看能不能找一条活路,最后回来的时候,就只有他和二弟回来了,三弟失踪,小弟早早的没了,索性,小弟还留下一条香火。
    现在他家里办喜事,二弟俞常存,他的大儿子,也就是他们的大队长俞顺稳来了,小弟唯一的一条香火,俞念根也来了。
    另外还有俞满昌的两个舅舅也来了。
    俞向安去擦了擦汗,才看到了新娘子。
    是现在这时候长辈最喜欢的圆脸,个子高挑,手上有着经常干活生的茧子。
    “嫂子你好!”
    俞向安声音响亮的打招呼,许小娟脸红了红,也大声的应了:“安妹妹你也好。”
    俞满昌在旁边咧着嘴直笑,看那笑容,就知道他对这个媳妇的态度是怎样的。
    杨慧丽深觉儿子看上去太傻,没眼看,只对着媳妇笑的春暖花开,“小娟,来来来,我给你介绍啊,这是你大舅舅和二舅舅,其他几个舅舅家里有活,今天没有来,我改天给你介绍。”
    “这是你叔叔家的五女儿,刚刚她一直在厨房忙,你闻到了家里的香味没有,多亏了她……”
    眼看着天色满满暗淡,一些下地挣工分的人陆续回家了,也就有空来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了。
    杨慧丽带着儿子儿媳在门口,来一个就给儿媳介绍,俞向安在旁边看着。
    “这是前边第三座房子的游婶,我经常和她一起下地干活,她干活啊,别提多利索了。”
    “这是你陈叔,为人厚道。”
    “这你改叫一声姑婆,做腌萝卜最爽脆!”
    俞满屋从始至终,都在旁边的小桌子上坐着,拿着一本旧本子,一笔一笔的写着礼单。
    比如:
    游婶两个鸡蛋。
    陈叔一袋菜干。
    姑婆一小捆细柴。
    一小捆细柴,这个描述就很有灵性了。
    看着那一捆能一手合抱的、看着是路边随手撸的小灌木,俞向安表示自己长见识了,还能这样?!
    第二十一章
    俞家在村里的人缘还是不错的, 陆陆续续的有人拿着一些礼物过来祝贺。
    有的还会进厨房,看看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
    听到俞向安年纪轻轻掌勺,夸赞的话顿时就一连串的冒了出来, “哎哟喂哟这么香,我进来前还以为你去请了哪个大厨来帮忙, 居然是你家的孙女, 这本事没得说。”
    “只要别的不说, 这香味真是霸道,闻着我都想要偷偷吃一块了。”
    “这闺女今年多大呀?许了人没有?”
    问的人其实也没想着要给自家的儿子求娶,身份不匹配啊, 他们有自知之明, 有正式岗位城里人不会嫁给村里小伙子,除非是有重大短板,那就另说。
    许小娟在旁边认人, 到后面,俞向安已经放弃了, 许小娟应该也是, 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机械的跟着杨慧丽打招呼。
    好不容易, 开饭了,红烧肉、清蒸鱼、十全大丸子、酿豆腐、肉丝炒山珍、清蒸云肉、肉沫炖南瓜, 最后还有一个豆腐鱼汤,八个菜一一端了上来, 分量满满的, 这些菜,大半都是俞向安做的。
    看到这些菜色,许家人脸色变得更好了。
    他们闺女到这家里来, 以后的日子,差不了。
    菜一上,一吃到嘴里,多余的寒暄全都消失不见。
    包括新郎新娘。
    谁都顾不上说话,像是一场无形的比赛,一个个都在用自己最快的速度伸出筷子。
    俞向安注意到了隔了一个位置坐着的俞满昌的两位舅舅,身材不高,但是很壮实,那一身的肌肉就算有衣服遮挡,也能隐隐看个轮廓。
    杨慧丽娘家兄弟多,当初张茶花看中她,是先看中了她娘家兄弟众多,然后再一看人,没的说,这个儿媳妇,她要了。
    她娘家在偏僻的山里,山路不好走,从他们村到这里只能靠两条腿,要走大半天。
    他们那里偏僻,穷,相对应的,他们那里的人很多都是靠山吃饭的,他们那里的山,石头多,相当于做着一半农民,一半猎户的生活。
    他们带来了肉,还有山珍,俞向安在做菜的时候就很想要了,这具身体还在发育中,之前没有西西农场的时候,每天睡觉都会醒要起床摸一根红薯啃了填肚子,有了农场,证实了西西农场里面的东西对人无害之后,她晚上的宵夜就多了,等之后去了一趟市里,把一部分苹果换了物资,仍旧说不上真的丰富。
    现在有机会,自然就想着扩充一下。
    他们一家今天要在这里歇一晚,凌晨再回去,饭后找大伯娘,让她帮忙在中间牵线吧,原主跟这两个人着实没有什么交集,在原主的记忆里,这是她第3次见到,能有什么交情。
    没多久,准备的菜就被清空了,幸好饭还够,不然张茶花都要担心是不是大家没吃饱。
    就这一顿,肯定要把场子给撑起来的。
    这时候大家就七嘴八舌的说起话来,中心是一对新人。
    不过到了后面,俞青山拿出了那张报纸,俞向安变成了中心。
    “……”
    好了,真的别夸我了,我真的没那么有才华,你们这样,我很心虚啊。
    幸好时间不早了,新娘的娘家人和俞常存他们要回去了,这个话题终于告一段落,让她松了口气。
    她拉了杨慧丽说了这事,借口是她的同事之前听她说了,想要换一些吃,用钱用票换都可以。
    一听是这样的事儿,杨慧丽立刻拍板定了下来,“你看中了什么?你跟伯娘说,直接送你同事就好。”
    “不行,这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定要给不然我就不做这个中间人了。”
    杨慧丽有些担忧:“这种事儿,不会传出去吧,要是对你有妨碍,就别了。”
    “你放心,就是正常的人情往来,别人知道了也说不出什么来。”
    “那就好。”
    杨慧丽是愿意的,他们这里各种票不好收集,她娘家那边就更不容易了,尤其是布票。
    “你要哪些?山里面的山货种类可不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