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策行三国 > 第215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15节

    “谁在说我?”车窗外突然响起一个声音,紧接着,又露出孙策笑嘻嘻的脸。
    闺中密语被孙策听到,不仅冯宛羞不自胜,连忙用薄被将自己裹得紧紧的,就连大大咧咧的黄月英都很不好意思,“啪”的一声拉上了车窗,和冯宛搂在一起,笑成一团。
    第577章 赏罚分明
    孙策压抑了几个月的精力终于得到了发泄,不仅没有感觉到累,反而觉得神清气爽,连心态都平和了不少。相比于前世的精力不济,他觉得不仅应该归功于这一世良好的身体素质,更离不开每天的辛苦锻炼。因为生存需要,又身处军营,要以身作则,他不得不苦练武艺,并成功的将之变成一种习惯,每天不锻炼就不舒服。
    由此可见,不论古今,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都是有好处的,懒惰才是人类第一天敌。
    吃了闭窗羹,孙策却不恼。就像前世知道女生宿舍里女生会聊十八禁话题一样,这个时代的闺蜜之间聊的也不仅仅是女红。他敲了敲车窗。“阿楚,马上有一批财物要到了,你估计一下明年大概需要多少开销,我把一年的预算先拨给你。还有,可能有一些贵重首饰和名贵衣料要来,你们一人挑两件,算是我提前给你们贺新年。”
    “哗啦”一声,车窗被黄月英拉开了,露出黄月英红扑扑的小脸。“哪来的?”
    “从曹家抄来的。”孙策嘿嘿笑道。
    “有什么好书吗?”
    “这倒没注意,待会儿你来看看就是了。”
    “好的,好的。”黄月英转着眼睛,看看四周,见没人注意他们,便勾了勾手指,示意孙策靠近点。孙策还以为她有什么话要说,凑到窗前,黄月英突然伸手在他鼻子上捏了一下,又迅速缩了回去,再次关上车窗。孙策摸摸鼻子,哭笑不得,摇摇头,走了。
    “你说得没错,他的形又高又挺,软硬适中,势肯定不会差。”车厢内,黄月英一本正经的对冯宛说道,想了想,又加了一句。“《彭祖经》上说的。”
    冯宛目瞪口呆。
    ……
    大概中午时分,刘备押着十几车财物赶到葛陂大营。将财物交接给辎重营,办完手续,他来到孙策面前,先奉上杜袭的书札。孙策看完书札,也吃了一惊,看到那十几车财物他已经很满意了,没想到大头还在后面,以至于杜袭都不敢让刘备知道,生怕他携款潜逃。
    曹家真有钱啊,难怪曹嵩能花一个亿买太尉,其他人买太尉可只需要一千万,崔烈有内线,只花了五百万。曹家能花十倍的价格买个几个月的太尉过过瘾,说明还是有闲钱的。曹嵩虽然不在家,没抄到什么油水,但曹洪家富啊,比曹操家还有钱。
    曹洪家有钱是有传统的,他们那一支才是曹家的大宗。曹家之前只是地方豪强,名声不出州郡,随着曹腾得势,曹洪的父辈也跟着风生水起,相继出任两千石。曹家做官就是以发财为目的,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曹洪的伯父曹鼎尤其贪婪,所到之处刮地三尺。在河间相任上就因为贪渎被当时的冀州刺史蔡衍弹劾罢免。不过有曹腾照应,他很快就重新出仕,不过稍微收敛了点,在吴郡太守任上还博了点好名声,以至于郡人将他的画像画在太守府的墙上,被他的孙子曹休看到。
    接连几任二千石,曹家的资产就像吹气球一样迅速膨胀,当然名声也不怎么好,阉党加贪浊,自然被视为浊流。为了向清流靠拢,从曹腾起就做了不少善事,有意识的向士人施恩布惠,曹操更是摆出一副决绝的模样,投靠了袁绍。其实说起来,袁家哪是什么清流,他们直接抢劫皇宫。
    孙策没有清流、浊流心理负担,他很干脆地将曹家连锅端了。
    看完杜袭所列的清单,孙策知道南征的军饷辎重有着落了。曹家的资产足以供应他和周瑜的大军征战半年,不用等米下锅。杜袭应该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才不愿意冒险。
    “这次任务完成得不错。”孙策放下清单,笑眯眯地说道:“玄德,我觉得你在这方面很有天赋,再接再励,帮我把豫州清理一遍,如何?”
    见孙策满意,刘备松了一口气,拱手道:“将军但有吩咐,无不从命。”
    “行,你到州牧府做个兵曹从事吧,协助武周等人查处豫州世家豪强,忙完这一阵子,再让你试守一县,看你能不能独当一面。玄德,不要小看一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能治一县,焉能治一国?”
    刘备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又上了孙策的当。这分明是让他远离军队啊。县令是一县主宰没错,可是县不掌兵,郡才有统兵权。要由县令长升迁到郡守国相,至少要一转,三到四年。他本待拒绝,可是一听孙策这话音,他又犹豫了。孙策是在试探他,在得到孙策真正信任之前,他想统兵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多谢将军栽培。”刘备拱手称谢,满面笑容,看不出半点不快。
    “既然你不反对,那就早点上任吧,休息三天就去项县。其他的事,武周会和你说。”
    “将军,整治豫州关系重大,如果将军没有其他事的话,我想现在就走,天黑前就能赶到项县。”
    孙策很满意。“倒也不用这么急,赶了几百里路,休息几天也是应该的,要不然显得我苛待下属了。此外,我答应益德的事也要办。益德,你去找黄大匠,帮你打造兵器的事我已经关照她了,你待会儿去找她,提提你的要求,让她根据你的个人条件做一个方案,打造一件独一无二的兵刃。”
    张飞一听,大喜过望,连忙躬身领命,喜滋滋地站在一旁。关羽见了,心中羡慕,却不好意思开口央求,反而故意撇了撇嘴,以示不屑。
    “云长,你最近刀法可有什么新的领悟?我听说你破锋七杀进步很快。”
    关羽抱拳施礼,收起傲色。自然大小黄城外看到义从营如何使用千军破之后,他就开始研习破锋七杀,和义从营的将士打得火热就是有演练的目的,徐晃给他帮助最多,但刀法造诣最好的无疑是许褚,眼下他还没有必胜的把握。
    “略有所得。”
    “那好,你再去领一口千军破,这次不斩千人,不准换刀了。”
    关羽大喜,连忙躬身施礼。“多谢将军。”
    孙策回头又去刘备说道:“赏功罚过,我做事还是公平的。玄德,这次你想要点什么,要钱,还是要兵器,又或者想多要一点人?”
    刘备摇摇头。“将军的信任就是对我最好的奖赏,我心愿以足,无须额外赏赐。”
    孙策捻着手指,思索片刻。“这样吧,你去平舆找许子将,看看他能不能给你一个评语。云长,张子布是《左传》大家,你有什么疑问,可以向他请教请教。”
    第578章 榜样的力量
    出了帐,张飞拉着关羽去找黄月英,刘备和简雍站在湖边,看着波光荡漾的湖水,百思不得其解。
    “宪和,你说……孙将军让我去找许子将究竟是什么意思?”
    简雍也不太明白。孙策和许劭一直不睦,许劭是汝南士林之道,是世家在太守府的代言人,孙策现在要整顿豫州,行霹雳手段,和许劭发生冲突几乎是必然的事,他为什么要让刘备去找许劭?刘备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事迹,许劭又能给他一个什么样的评价?
    怎么看,这都像一个陷阱啊。
    又或者,这里面有孙策不能明说的其实用意?
    “不管怎么说,许子将还是士林领袖,月旦评虽然不办了,他的意见在士人中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如果你将来真要为一县令长,能得他一个好评也是有帮助的。”
    刘备苦笑道:“我能得他好评?不敢想啊。”
    “玄德,你也不要妄自菲薄,眼下虽然功业未就,可是你出身还是好的,总比那曹操强一些。许子将不是给曹操一个评价吗,而且还不错。实在不行,你也学曹操,用刀架在许子将脖子上,看他给不给。”
    刘备瞥了简雍一眼,幽幽地说道:“也许这就是孙将军的用意所在。”
    简雍咂了咂嘴。说实话,他就是这么觉得的。见简雍犯难,刘备没有再说什么。简雍没有抛弃他,已经让他感激不尽了。孙策狡猾,让简雍去猜测孙策的心思,的确有点为难他。
    没有谋士,斗不过这狡诈的江东貉儿啊。刘备忽然做出了决定。我要去见见许子将,大不了就像简雍说的学曹操嘛,反正我现在也一无所有,没什么害怕失去的。
    等了半天,关羽和张飞回来了。张飞一脸兴奋,关羽却有些不以为然,两人一边走一边争论。刘备不解,便问了一句,这才知道张飞想打造一杆丈八蛇矛,形状诡异也就罢了,这长度实在太过离谱。通常骑矛都在一丈二三左右,再长也不过一丈五四。矛越长,不仅对使用者的要求越高,材质的要求也会难足。为了保持硬度,往往需要加粗矛身,而且要用铁制矛杆,这样一来,矛的重量就会成倍增加,超出正常使用的范畴。张飞一直想打造一杆长矛,却没工匠肯接这个活,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黄月英可以提供更好的材料,也愿意为他打造一杆丈八矛,可是关羽还是觉得不靠谱,对张飞的兴奋不以为然。
    刘备没说什么,他能猜到关羽是什么心理。张飞对关羽一直很崇拜,把他当兄长看待,别看关羽表面上不说什么,其实他很受用这种感觉,平日里对张飞也多有照顾。现在张飞对孙策更加敬畏,自然减少了对关羽的崇拜。况且丈八矛已经不是矛,而是叫矟,就是指威力强大,稍稍便杀。马上对决,一寸长一寸强,更何况是长出四五尺。等张飞拿到这杆新矛,关羽都未必是张飞的对手,有些失落感也是很正常的。
    哪个武者不想要一件神兵利器。孙策这一招太狠了,直指要害,根本没法拒绝啊。
    “别争了,等新矛造出来不就知道真伪了。云长,你也别急,等你下次立功,请黄大匠也为你打造一件兵器就是了。孙将军不肯,我去求他,大不了我来出钱。益德这件矛就算是试试这个黄大匠的本事吧。”
    关羽心里舒服了些,难得地露出笑容。
    ……
    孙策请来了张纮。
    张纮的家人也到了葛陂,这两天家人团聚,正是惬意之时。听到孙策召唤,他便带着儿子张靖赶来拜见。张靖正当少年,眉清目秀,相貌与张纮有几分相似,只是更加少年意气些。对孙策行完礼,特地打量了孙策两眼,这才退在一旁,神色虽然恭敬,却是出于礼仪。
    孙策看在眼里,也不多说什么。年轻人嘛,哪个没几分骄傲,汉人本来就自负,张纮又才学过人,张靖恐怕也不弱,有骄傲的资本。
    孙策将杜袭送来的清单给张纮看,张纮看完,吃了一惊。“这么多?”
    “是啊,我也没想到曹家会这么有钱。一个谯郡豪强而已,家产居然有数亿之多。相比之下,蔡衍还真算得上为官清廉呢。蔡家的家产总数虽然还没出来,但我估计不会过亿,能有个七八千万就不错了。”
    张纮叹了一口气。“七八千万也不少啦,五口之家有十万家资就能衣食无忧,二十万就算小康。普通百姓家产不过两三万还要交各种赋税,这些人坐拥亿万却不拔一毛,贫富相差如此,社稷岂能不坏。这些人都是蛀虫啊,大汉就是被他们一口口的啃空了根基。”
    “官做得越大,对社稷危害越大,这简直就是对儒门理想的讽刺。”
    张纮摇头。“将军这么说,未免以偏概全了。曹家是浊流,才会如此肆无忌惮,并非所有官宦都是如此。”
    孙策笑而不语。他不想与张纮争辩这个问题,到时候豫州整顿结果出来,自然会证明对错。
    “先生,有了这些钱粮,我们随时可以开始对江夏、南郡的战事,你可以做准备了,另外写封信,派人送到平舆,告诉奉孝,让他有所准备。”
    张纮连声答应。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他又说道:“将军,犬子从广陵来,言说故乡事,有两个年轻人我想推荐给将军,请将军斟酌使用,或有可用之处,我可写信回去,请他们来见将军。”
    孙策很高兴。“先生,我相信你的眼光不会看错人,不用商量了,请他们来吧。”
    张纮致谢,却还是让张靖将两个人的情况大致说了一遍,一个叫秦松,一个叫陈端,都是最近广陵涌现的青年才俊。他们看不上陶谦,听说张纮在孙策麾下受到重用,派人回去接家属,便托张靖转告张纮,请张纮引荐,愿意为孙策效力。
    孙策心中欢喜,这就是榜样的作用啊。别人不清楚他孙策,却清楚张纮,相信张纮的眼光。他知道这两个人,他们都是江东谋士团的成员,比不上张纮、张昭,却也算得上人才,只是可惜寿命不永,死得太早,功业未著。
    “请他们来吧。有他们相助,先生和奉孝也能轻松些,可以腾出精力做大事。令郎虽然年轻,却进退有理,言辞清晰,不如让他留在我身边,帮我斟酌公文吧。”
    张纮欣然从命。
    第579章 背诗止痛
    安顿完了各项事务,孙策将准备分给诸位美人的首饰、布匹摊了开来,先挑了一些收起来,准备留给袁权姊妹。袁权太顾全大局,袁衡年幼,估计不好意思拿好的,但不管怎么说,她们姊妹的身份与众不同,还是要有所分别。
    不出孙策所料,当他请袁权来挑东西的时候,袁权委婉地拒绝了,只让袁衡跟着孙策过去。孙策劝了两句,见袁权脸色不太好,连忙问道:“姊姊这是怎么了?”
    袁权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吱吱唔唔地不说话,看向孙策的眼神还有些说不出的歉意。袁衡倒是想说,却被袁权制止了,在一旁着急。孙策也急了。“究竟怎么回事?姊姊就算是后悔了,也大可直说,难不成我还能逼你不成?这闷在心里,不是让人着急么。”
    “真没什么事,只是……我可能要爽约了。”袁权低着头,期期艾艾的说道:“我……不太方便。”
    孙策盯着袁权看了片刻,看到旁边的案上摆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茶,又见她一只手悄悄的按着小腹,仿佛明白了什么。“姊姊……来亲戚了?”
    “什么……亲戚?”
    “唉,就是月事呗。”
    “可不是么,真是不凑巧。”袁权吸了口冷气,又道:“来亲戚……是你们吴人的俗语吗?”
    孙策也有些窘,吴语中可没这样的说法,他掩饰了几句。“可曾请医匠来。”
    “营里哪有什么好医匠。”袁权摆摆手。“不妨事的,我自己的身子自己知道,过了这几天就好了。只是……唉,昨天就有些不舒服,我还以为是赶路累了,没往这方面想,没想到半夜就……孙郎,你看……”
    孙策摇摇头。“我以为多大的事。姊姊,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后的日子长着呢,不在这一两天。你……是不是很痛?”
    “嗯,一直这样,每次都会痛得死去活来的,时间还不定,有时提前,有时拖后,这次足足提前了五六天。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是朝朝暮暮,好句,好句,这是谁写的?”
    孙策眨眨眼睛。“忘了,一个书生,记不清名字了。”
    “如此文才,你却记不得名字,真是可惜。若能读读他的文章,说不定还能分点心,不会那么痛。”
    “读文章还能镇痛?”
    “好文章可以。之前在洛阳的时候,我常读《楚辞》《离骚》,偶尔也读读世人的文章。”
    孙策突然灵机一动。“蔡伯喈的文章可以吗?”
    “蔡先生是当世大儒,他的文章当然是好的,我那时候也经常读。”
    “你等着。”孙策转身出了帐,回到自己的大帐,从一个箱子里找出一些蔡邕的文稿来。这是从曹操家里抄出来的,应该是曹操经常把玩的。曹操和蔡邕关系很亲近,他的诗写得好有蔡邕的一部分功劳。孙策也不管是什么文稿,反正有字的,全部抱起来,回到袁权的帐篷。
    袁权翻看了一下,有些遗憾,从中抽出一卷简牍。“除了这几篇之外,都是些读过的旧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