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重回七零之小甜妻 > 第96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96节

    大家又不是看不见,自是最气愤王成远做出这种让人无法理解和不能挽回的决定。
    旁人瞧着,都感觉这王成远不理智,太冲动。
    他知道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吗?
    但也有人支持王成远,比如他四爸和四妈,他们想得开,就算孩子不上大学,只要肯奋斗,不待在家里游手好闲,那他们没意见,保持中立。
    王成远晓得他妈为自己操心和付出太多,她一直都想自己考上大学,为他们圆梦。
    现在他做出这样的决定,着实很伤他妈的心。
    他只能愧疚地低着头,坚持己见,尽力安慰道:“妈,我不会后悔的,您别劝我了。还有巧巧她成绩那么好,将来一定能考上最好的大学,为您和爸,还有爷爷奶奶争光。”
    王晓悦正默默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不想让话题扯到她的身上。
    最后还是没逃过她二哥的嘴,尤其她二哥用一种可怜巴巴和祈求的眼神看着她,她就没办法继续站在一边看戏。
    反倒要满脸自信心十足地站出来,大声说道:“爷,奶,爸,妈,我会和洋洋考上大学,我们不会像二哥那样骗你们,我们发誓。”
    说着,她还牵着洋洋的小手,一起抬起胳膊,攥成拳。
    表示自己有多么坚定,有多么不可动摇!
    “好,乖孙女,乖孙子,你们有这个志向,爷爷心里高兴。”王老爷子一向尊重儿女后辈自己的决定。
    他不开口,是因为王成远的这个想法,并没大碍,他只是不上大学,又不是做出啥大不了的举动。
    而此刻王晓悦和洋洋有这样的目标,他是发自内心的想要支持和鼓励。
    陈老太责怪地斜睨了王老爷子几眼,这老头子,该让他开口时,他不出声。
    眼下大家都为王成远这件事着急,他就把重心转移到她小孙女巧巧和小孙子洋洋的身上。
    真是狡猾!
    李华兰被自己小闺女和小儿子这一番动作,给感动得十分欣慰。
    她大儿子去当兵,二儿子不想考大学,想帮他爸做生意。
    目前能指望的就是小闺女和小儿子,他们俩的学习天赋确实是与生俱来。
    入学至今,从未考过九十九分以下的成绩。
    王家村谁不晓得她小闺女和小儿子是神童,将来注定是要比他们小姑王美丽出息。
    两个金疙瘩,押谁都是宝。
    “巧巧,洋洋,那你们说得话都要记住了,别跟你二哥学,他就是一个脑子犯抽的人,有好前途他不走,非要跟着走那么危险的路子。”李华兰不是不清楚王一国做得那些事儿。
    只是单独拎出来,哪一件不让人担心。
    万一王家村明年的粮食没增那么多产,那她男人不就完了,是要被抓起来审判。
    她这心里无时无刻不再担忧,虽然王一国不做没把握的事儿,可到底是有风险,没太多保障。
    王一国听这话,就知道自己媳妇不仅对他们二儿子有抱怨,对他也是有一定小意见。
    他必须得给自己媳妇吃一颗定心丸,让她别老是为他各种担心,免得他心里过意不去。
    “华兰,孩子这决定没啥问题,你放心吧!我走这条道,也是跟宁叔通过气的。他告诉我,其实上面已经有人决定这么改革,只是还需要时间,需要有人做出成绩和鼓舞,他们才敢实行。”王一国不是愣头青,不是做事不考虑后果的人。
    首先,他得为这个家,为自己爹妈,媳妇和孩子着想,不能一味地想干什么,干什么。
    不能以一己之私害了大家不是?
    李华兰侧过头,认真又埋怨地看着王一国,“那你这话不早说,你是不是不知道我们到底有多为你担心?”
    “不是,华兰,我错了,我对不起大家。我可以向你们保证,我做的那些决定绝对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和机会能成功。”王一国掷地有声。
    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力量和信心。
    让人听了,能马上卸去心中部分忧愁。
    王成远越发笃定自己做的没有错,机遇已经摆在他眼前,再不抓在手里就要溜走了。
    陈老太对大儿子做出的每个举动,都心中有数。
    他们要是不这么做,麻烦会更大。
    万一被村里人举报成功,那他们家不得受一些影响和议论。
    以前的一举标语说得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到真下定决心做出决定的时候,千万不能退缩,一退缩,那真是把所有的满腔热忱都给抛弃了。
    “老大媳妇,别说了,先让成远跟着他爸干呗!万一干不好,嫌累得慌,还是有机会选择去考大学,时间来得及,让他折腾去。”陈老太一发话,李华兰什么意见都没了。
    她听婆婆的,婆婆咋说,她咋整。
    不能把嘴皮子磨干,还要劝她二儿子,那样的话,倒激起了他的反叛之心。
    王晓悦和洋洋自从说了这话,那真是半点余地都没了。
    他们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还要考最好的大学。
    这是奶给他们下得死命令,他们家目前有把握能考上大学的除他们两个小家伙,还有王学彬和王学飞这对双胞胎。
    说句实话,王学彬和王学飞才是真正的书呆子。
    他们爱读书,爱学知识。
    不然王学飞咋会有当教授的愿望。
    想当教授,必须要成绩好,上大学之后,还要参加课题研究,以及准备考研等等,不是一句话就能轻易决定。
    今年年关节还没到,大家都要忙着准备春耕时,心里都有些慌里慌张,但还有一丝明显洋溢在脸上的喜悦之意。
    虽说这个瞒上不瞒下的举动太大胆了,一不小心就万劫不复。
    可对他们这些农民来说,绝对是利大过弊。
    他们唯一能靠的就是种地,地种得好,粮食就多,他们也就有想头,有干劲。
    “一国,你真不打算要那田了,不然我把我家那地分你一半。你说你不种地,光养兔子,我这心底都不踏实。”王连业一边赶着黄牛去耕地,一边碰上要去山里看王成远的王一国和王晓悦他们姐弟。
    忍不住心中顾虑的开腔,想要帮他一把。
    王一国对王连业这人还是了解的,每次被他逼着下决定,这顾忌就接踵而来,生怕担心他没地种,吃不了饱饭。
    他就不跟他开玩笑,一脸严肃,“连业,咱们都是哥们儿,都说好了,我不要田,你咋还把这事儿记在心上,你是不是成心让人抓你的小辫子,说你办事儿不公道。”
    王连业使劲摇头,“不是,这话不能这么说。我就是老观念,觉得干啥再强,也比不过种地。”
    好歹挣不到钱的时候,还能从地里刨食儿。
    “行了,今后你这话就别说了,让人听到,你这个队长还怎么当?”王一国说出去的话,决不食言。
    他不要田地就是不要,他如今就准备着搞养殖。
    他有好几个朋友是开饭店,还有一个是做拖鞋生意,需要用到的就是兔子毛。
    他和人家都商量好了,他提供货源,他们只需负责买卖。
    其他事儿都不用操心。
    况且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将来还能再扩展,再联系其他生意人。
    “大不了我不当了,我就跟我爹一样做个老农民。”王连业脑子一抽,当着王一国他们的面,说了一句气话。
    王一国和王晓悦他们装作什么都没听到的朝他打声招呼,接着往山上走。
    他这个当队长的心理压力肯定大,这几天,他们都瞧见,一批接一批的村民往他们家跑。
    又是借黄牛,又是借种子,没话找话。
    跟他一样都想图个心里安稳。
    明明王一国和王连业搞田地划分的时候,跟大家说过,出了事儿就他一人担着。
    不关他们的事情。
    显然,他们不能完全相信王一国说得话。
    如此,王一国又抽了一个时间,把王家村村民都聚在一起,跟他们当众发誓,还有谈话,和解决各种疑问。
    甚至年过节前几天,他从山上打了两头野猪回来,每家每户都分到了一点野猪肉。
    在年关节这天,吃得满嘴流油。
    半点慌乱也没,大家都充满蓬勃朝气和实打实干的劲头。
    大概是肉吃饱了,肚子里有油水,心跟着躁动,没有那么前怕狼后怕虎。
    大半年过去,王家村的形式一片大好。
    王成远跟着王一国干了将近一年,期间,遇到过很多次熊瞎子和野猪的袭击。
    好在他身旁有几头野狼跟着,上去就围住它们,咬着不放。
    他才每次都能脱险,还把野狼咬死的野猪肉跟野狼分一半,他拿一半扛回家。
    相处时间久了,野狼们都能让他趴在它们身上睡觉,渐渐听得懂他的口令是什么,也会按照他说的执行。
    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忠诚。
    李华兰也没坚持要王成远继续考大学,她就是心疼儿子,跟着他爹每天早出晚归,或者有时候不回来,干脆住在山上,又或者到外地联系生意,半个月才回来。
    这出去见过的世面多了,人倒没有以前那般懒散,反而勤快得很。
    谁让比他年轻,比他有本事的人一抓一大把,人家不仅没骄傲,还那么刻苦耐劳。
    他要是不跟着学一点,警醒自己,那他什么时候才能成功,才能自己当大老板。
    “华兰,饭菜给成远准备好了,眼看着要入秋,你给他多拿几件衣服?”陈老太拎着菜篮子进屋,跟准备上山去给王成远送饭菜的李华兰细心叮嘱。
    李华兰也考虑到了,早从他和王成义住的屋子里,拿出几件干净衣裳,叠成整齐又方正的豆腐块。
    “妈,你瞧这几件够吗?”李华兰指着她叠好的豆腐块问。
    “够了,够了,还有成义他咋还不写信回来,这都快五个月了,我着急。”陈老太对自己两个大孙子,还是很牵挂。
    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她和老大媳妇一起带大的,论感情,深着呢!
    李华兰比陈老太还牵挂,还焦急。
    老大当兵没几个月,她心头挂念,老二成天不着家,越晒越黑,她也时刻惦念和关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