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郡主的邪夫们 > 第213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13节

    “你何罪之有?”皇上低低的问道,没有温度的声音吓得冯公公更是胆战心惊。
    “奴才该死,自作聪明,妄猜圣意!”冯公公吓得冷汗直流。
    “免责,起身吧!”皇上冷冷的说道。
    公公哪里敢起身,还是跪在地上不敢起来,一个劲的认罪。求皇上宽恕。
    “罚你起身。”没有温度的声音传过来。冯公公听明白了,罚他起身,他赶紧从地上爬起来,低着脑袋不敢瞧咄咄逼人的眼睛。
    直到萧伸到了他的鼻子底下,他才愣愣的接过来,抱在怀里,听着皇上的旨意:“从今天开始把萧收起来吧!”
    公公接过萧,好半天才消化皇上的旨意。就是以后皇上不再吹箫了,宫里没有谁可以站在他的身边,与他一起弹琴吹箫,他的皇后已经死了,没有人可以听懂他的心声。他们向往民间平凡夫妻那样的恩恩爱爱的生活,已经破灭,纯洁的爱情已经被高高的院墙给葬送了,皇后死在后宫的争斗中。萧就陪着皇后,愿皇后泉下有知,明白他的心声。
    公公找出一块锦缎将萧包好,放在一个盒子里小心的存放起来。
    皇上最后望了一眼锦盒,收拾好了心情,把过去埋进了心底,将前皇后装进了心底,今晚与怡皇后一起赏菊品月。
    他起身走出了御书房,准备到皇后寝宫去用膳。
    皇上来到一座后花园里,从花丛中的缝隙里,远远的看见一位小女孩坐在一棵树下,手里拿着一本书在翻看着,正在朗读着白居易所作的《新乐府》里面的诗。
    冯公公眼尖,一眼就认出了小女孩是琦公主,于是他手里拿着拂尘,准备近前提醒琦公主:皇上驾到,公主迎驾。
    皇上摆摆手,示意冯公公噤声,不要打扰公主吟诗,望着未成年的公主,他也想探知她内心的真实的想法。
    皇上站在树旁,注视着公主,公主将书翻过一页后,突然,她的声音变了调,她在读着白居易写的《母别子》。
    琦公主触景生情声音越来越不平静了,渐渐的稚嫩的声音夹杂着哽咽声,缓缓传来: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
    《母别子》是《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这首诗是写将军遗弃妻子,迫使母子别离时,妻子说的话:我们母子生离死别,连林中鸟儿都不如;那些鸟儿母亲不失儿女,丈夫陪伴妻子,过着恩恩爱爱、白头到老的生活。
    可她们的生活连鸟儿都不如。
    在举家合欢的日子里,母亲离开了她,她也离开了母亲,母亲离开她是因为父亲遗弃了母亲,一墙之隔犹如两种不同的境地,使她无法看到自己的母妃,母妃在冷宫里期期艾艾哭泣,她在这里思念母亲,日日无光悲鸣。
    她此时的心情是凄婉哀怨的。
    冯公公听到公主的哀哀述说,大惊失色,暗暗叫道:“公主,你真是不知死活,竟然在背地里辱骂皇上,你可知,宫墙之内,最忌讳的声音就是你的这种悲戚的声音,触怒了龙颜,谁也保不了你的。你的死期到了。”
    他心生恻隐之心,准备提醒她皇上在此,公主不可造次。
    公主年幼,就把她母妃打入冷宫,导致年幼的公主心生怨恨,探知了她的内心真实的想法后。皇上心里复杂难辨。
    所以,皇上禁止冯公公示意,以免打扰公主,不再道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皇上神情莫测默默转身离开了此地。
    皇上离开以后,突然,哽咽的读诗声停止了,冯公公心里一愣,马上就领会过来了,公主是有意借读诗禀告父皇:她想念母妃,不愿母女相离别。
    冯公公想明白了这些事情以后,惊出了一身冷汗,皇上的心思是最难捉摸的,幸好他没有冒然开口提醒公主,否则弄巧成拙,破坏了公主的计谋。令皇上更难堪。
    公主母妃有错,皇上责罚了丽妃,断不会牵连到公主,皇上的子嗣稀少,他对自己的孩子还是痛惜的。
    正文 第四百二十三章 帝王有情
    一首《母别子》的诗驱散了皇上游园的兴致,皇上沿着幽静的小路默默的走着,再也没有回过头望一眼琦公主。
    琦公主身子突然矮了一截,书慢慢的从膝盖上滑落到地上,一阵风吹过来,打开520小说翻得’哗哗”直响。
    冯公公回过头扫了一眼,清瘦的背影,摇摇头轻叹了一口气,转过身跟上皇上步伐。
    拂尘搁在右手腕上,冯公公悄悄的观察着皇上的背影,皇上的腰板挺得笔直,太阳将皇上的背影拉得也笔直。
    沿路的美景引不起皇上的兴致,皇上眉毛微微皱起,削薄的嘴唇紧紧抿着,脑子里回荡着稚嫩的声音:“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冯公公跟在皇上的身后,皇上不开腔,他也不敢啃声,就这样默默的一直在身边候着。
    虽然他不敢妄猜圣意,但是,他这个做奴才的还是知道,琦公主的诗勾起了皇上的满腹心思,记起来了冷宫里的丽妃,丽妃早就被打入冷宫。
    后宫美人众多,天天为皇上争风吃醋,也许丽妃的影子在皇上的心里早就淡化了,皇上已经遗忘了丽妃!
    公公在后面趁皇上低头沉思的时候,打量着皇上,果然不出所料。皇上走到了一座假山前停住了,眼睛微微眯着,脸上出现一片茫然的神情。
    “母别子,子别母……”哀哀的声音刺激着他的大脑,迫使他在脑子里搜索着后宫的嫔妃。
    一个一个身穿艳丽宫装的身影从脑子里闪过,唯独想不起丽妃的模样,如果不是看见公主漂亮的模样,他压根就不知道,在他的生命中还有一位匆匆过客,这个人不仅没有死,还在冷宫里满怀希望,期盼着哪一天皇上放她出去。继续侍候着皇上。
    公主哀哀的模样牵动了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为了公主,他努力寻找着被遗忘的人。
    谁说帝王无心?
    他有心!
    只是他的心很小,心里满满的装着前皇后清丽的身影,无约无束朗朗的笑声,两人敞开胸怀只是装下对方,对方的身影在心里装得满满的,塞得实实的,再也容不下其她人的身影了。
    皇后走了,将他的心带走了,他愿意为了皇后化作一缕青烟,尾随皇后乘风而去。太后拉住他要他以江山社稷为重,他在留下无心的身躯时,埋头将自己所有的一切投入到处理国家大事之中。把对皇后的思念化作了对御批的热情。他的心里被奏折塞得满满的,淡化对皇后的相思,心里才好受些。
    谁说帝王无情?
    有心便有情
    他有情!
    只是他的情不多,他的情留给了青梅竹马的皇后,其她的人得不到他的情,因此后宫嫔妃认为皇上无情。
    他也懒得去解说,也懒得去撒爱,更懒得去看美人幽怨的眼眸,这一双美丽眼眸闪着绿莹莹的幽冥的光芒,可以吞嚼一切,美人争风吃醋起来可以杀人。
    丽妃好像也是因为争风吃醋被打入冷宫的吧?
    “丽妃。”皇上不知不觉嘟嘟的将丽妃的名字念出来,泄露了皇上此时的心情,他在回忆中挣扎着,一个模糊的身影渐渐跳出脑海。
    “皇上,丽妃就是丽和宫的主子,她是礼部侍郎赵大人的女儿。“冯公公见皇上问起,马上趋上前告诉皇上,并把他知道的一些情况简单扼要的如竹筒倒豆子都倒出来了。
    丽妃性子直率,嘴快喜欢说事,被打入冷宫。当时丽妃刚生下公主,瑾妃膝下无儿无女,瑾妃主动提出要抚养琦公主。
    琦公主由谨妃抚养,公主懂事以后,知道瑾妃并非生母,生母另有其人。
    从此她就不爱说笑了,性格孤僻、倔强,经常哭着喊着要母妃,瑾妃只道她思母成伤,只好哄着她,哄也哄不住,公主哭声不止,哭得瑾妃心绞痛犯了。
    无奈瑾妃就让奶娘好好照顾她,皇后考虑到瑾妃身体不好,就另外指派一位妃子抚养公主,公主依然啼哭不止,只有奶娘亲近她,她才不哭。
    从小公主与奶娘走得很亲近,不愿与宫里其她姐妹来往,自然她的地位不如其她公主高,她就更加思念母妃了。
    “皇上。奴才该死,不该说这么多的废话。”冯公公见皇上的脸色极其难看,马上就自责的骂着自己。
    皇上半响才开口:“公公,你去代朕看看丽妃,如果丽妃有所悔悟,就让她出来好好的戴罪立功,照顾琦公主。”
    冯公公一愣,谁说皇上无情?皇上不就是念着琦公主念母心切,这才动了恻隐之心,借故放丽妃一条生路吗?这下好了。丽妃有救了。
    冯公公大喜,明白了皇上的用意后,就向皇上行礼:“皇上仁慈,皇上圣明。丽妃一定会感激皇上的隆恩的。一定会尽心尽力将琦公主抚养长大成人。”
    皇上不再言语,背着手从假山上下来,慢慢的往永和宫继续行走。
    皇上的身影离开假山后,一颗脑袋从一块大石头后探出来,望着皇上伟岸的身影,脸上笑开了花:这下好了,皇后交代的任务完成了,中秋佳节,皇上与皇后在永和宫团圆,一曲合家欢明天一定会传遍后宫,皇后重新获得皇上的恩宠,小喜子也会抬头挺胸做人了,在后宫里,如果主子不受宠,连一个奴才都不如,连奴才都会踩你几脚。
    原来,他在最不受宠的才人哪里当过差,只是后来他刻意巴结太监总管,总管见他做声机灵,头脑灵活,就把他派到永和宫当差,皇后看出了他的优点,将他指为永和宫的管事太监。
    他当上永和宫的管事太监以后,为人八面玲珑,许多太监都仰仗他的鼻息而活着,他的消息也是最快的,各宫里面都有他的人在给他通风报信,所以说偌大的皇宫,既有**,也没有秘密。在第一时间最快得到消息的就是他小喜子。
    皇上今天要到永和宫用膳,这个消息就是禾公公告诉他的,他感谢禾公公给他透露了这么好的消息,给公公塞了一包银子,禾公公拿着银子笑眯眯的走了以后,他才悄悄的躲在这里,来查探皇上的动向,好及时在第一时间向皇后禀告。
    皇上亲口对冯公公说道:到永和宫去。
    小喜子激动的心扑通扑通直跳。悄悄目送高大挺拔的身影越行越远,他赶紧溜出来,从另一条路上赶回永和宫,向皇后禀告。
    还没有等小喜子跑远,另外一个熟悉的声音生生把他奔跑的身影拉回来,他吓一跳,贴在宫墙上差一点气背了气。
    暗暗咒骂着,冤家对头来了,准没有好事,在整个后宫里他最看不顺眼的就是这个软硬不吃的家伙。
    “皇上,瑾妃心绞痛犯了,瑾妃痛得在床上打滚,直唤皇上救命,如果皇上不救命,瑾妃说,她不活了,今晚熬不过去了。”景和宫的管事太监跪在地上,红着眼睛低着脑袋,将瑾妃的原话传给皇上,希望皇上到景和宫去救命。
    “放肆。”冯公公听到:“今晚熬不过去了。”很是刺耳,马上板着脸呵斥着安公公。骂他不知死活,不懂通融,委婉的将主子的话传给皇上。皇上是一国之君,皇上不能着急,急坏了身体,他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果然,“今晚熬不过去了。”这一句话落在皇上耳里,皇上神色大变,想也不想就对冯公公说:“你速到皇后寝宫去传旨,今晚不到永和宫用膳,瑾妃病重,朕到景和宫去了。”
    然后对安公公呵斥着:“狗奴才,你跑到半路拦住朕,就是给朕报凶讯,还不快快请御医,瑾妃有事唯你是问。”
    安公公如梦初醒,瑾妃痛得满床打滚,他当时急着要去请御医,瑾妃也是用这样的口气骂他:“狗奴才,一点都不长记性,还不快去请皇上过来救命,本宫的命御医治不了,只有皇上才可治好。快去,再不去,本宫到了阴朝地府第一个不会放过你,你给本宫赔葬。”
    瑾妃拼着最后的一口气,凶狠的把他骂出来了,他急急忙忙的到处跑。去打听皇上的下落。最后遇上了公主,公主才告诉他皇上的走向,他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这里,气喘吁吁的将瑾妃的原话禀告给皇上,没想到皇上也是这样骂他。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明白,瑾妃是想见皇上,希望获得皇上的垂怜,既然把话向皇上禀告了,瑾妃的目的达到了,下一步就是赶快跑到太医院去请太医,否则瑾妃真有事,他真会陪葬的。
    安公公赶紧自责:“奴才该死,奴才该死。奴才就去请御医。”急忙跑开了。
    皇上也没有心情再骂不懂事的奴才,只是停下脚步,转过身子望着一直跟在他的身后抬着御轿的太监。太监马上领会了皇上的意思:“摆驾,景和宫。”
    八名随侍太监训练有素,抬着明黄色缎子制成的御轿上前,小心谨慎的落轿。
    冯公公扶着皇上上轿,等皇上坐稳当了,冯公公对着抬轿的太监尖着嗓子喊道:“起轿,前往景和宫。”
    正文 第四百二十四章 贵妃争宠
    八名抬轿太监得令,一起起轿,抬着御轿步伐一致,不快不慢稳稳当当的行走。在御轿前六七十米处,还跟着十二个太监,他们一边走,一边发出“哧、哧”的声音,在“打吃”。
    宫里的人听到这种声音,所到之处一片寂静。停止各种嬉笑和说话。知道皇上御驾来此。不敢大声喧哗惊动圣驾。
    小喜子刚拐过假山,听到“打吃”声,就准备躲避,朝四周一看,无处藏身。想退回到假山里藏起来。已经来不及了,御轿已经来到面前,他就混在一些太监里,面向墙壁而立,以免“惊驾”。
    直到明黄色御轿消失在宫墙的拐角处,他才直起身子,郁闷的朝永和宫走去。他走得极慢极慢,不知如何向皇后禀告。他害怕看见皇后失望的神情。主子难受,他这个做奴才的心里也不舒适。
    公公忐忑不安的小心翼翼的走进永和宫,皇后装扮得很漂亮,端坐在软榻上,望着豫王的画像,眼里充满着难以言状的喜爱。
    公公知道,皇后表面上是在看豫王的画像,其实是通过豫王的画像,在想着另外一个心中挂念的人,那就是皇上。
    壁上悬挂着豫王的画像,在皇上所有的子嗣中长得最像他的就是豫王。说也奇怪,豫王越大越像皇上。这一张画像是皇后请宫里最有名的御画大师专门为豫王画的。皇后将豫王的这一幅画像要过来,挂在寝宫里。经常痴痴的看着。
    这张画像是连接她与皇上感情的一个重要的纽带。通过看着这一幅画像,心里充满着对皇上的思念,感谢皇上将豫儿送给了她,让她的生命更加完美。
    豫王是她的希望,也是她今生荣登皇后宝座的唯一的砝码,在皇宫里母凭子贵,这是最现实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