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皇后升职记 > 第67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7节

    荣氏轻轻一笑,意味深长地道:“那倒也未必,福分什么的,都是人争取来的,否则哀家当初只是个庶出的姑娘,又哪儿来的福分坐上这太后之位?”
    持盈心里打了个突,暗道不会吧,难道太后也有意把她和崔颉扯到一块儿?别啊!自己上辈子已经被他害死了,这辈子好容易划清界限,宁可死也不要再上他的床了!
    然而荣氏却说:“你是长孙太傅花了毕生精力教导出来的女儿,论才华论修养都是顶好,却因为没能做成太子妃,就被爹娘如此刻薄地对待,哀家看你在眼里,就好像看见了当初的自己,由不得人不心疼啊。”
    持盈被她绕得迷糊了,也不知道她究竟什么意思,就说:“娘娘过奖了,臣妾不敢当。”
    荣氏含笑招了招手:“你过来,到哀家身边来。”
    持盈不敢不从,只得起身上前,荣氏亲切地拉着她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身旁,说:“人们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你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子,难道嗅不出这山雨欲来风满楼?女人这一生,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从来也不曾为自己活过,可我们也是人,也有血有肉,有爱有恨,许多东西如果自己不争取,是一辈子也得不到的。”
    “……臣妾愚钝,不明白娘娘的意思,还请娘娘明示。”
    荣氏却神神秘秘地笑了笑,拍拍她的手背:“你明白,只是不便回答,无妨,我已命人收拾好了屋子,你且在延寿宫住上些日子,仔细想想哀家的话,何时想通了,再来见哀家。”说着便让宫女将她带走。
    持盈一头雾水地被带走了,荣氏给她准备的住处就在耀华宫东侧,一间名叫弄蝶居的小院,不但收拾得干净整洁,居然还配了下人——虽然只有两个宫女一个太监,明摆着要留她长住了,持盈心中直叫不妙,怎么这一趟回京城,人人都在争自己的软禁权,自己何时成了香饽饽,这么抢手?
    爹和妹妹软禁自己是为了借她的肚子生龙种,还可以理解,太后软禁她又是为了什么?怎么看都没道理啊,持盈想得头都大了也没想出什么名堂,只叹最近计划赶不上变化快,身边又无人可商量,这么下去真真要折寿了。
    当晚耀华宫的嬷嬷来延寿宫要人,被荣氏拿话挡了回去,持盈听到消息时候正准备就寝,还有点奇怪荣氏专程派人来通知自己一声是什么意思,是要她不必痴心妄想妹妹会来救她的意思?
    “麻烦公公去回太后娘娘,就说我知道了。”猜不透荣氏的心思,持盈只得这么对那太监说。
    太监答应着往外退,外头有宫女端着东西进来,二人险些撞在了一块儿,太监忙不迭告罪,持盈道:“也没摔坏什么。”太监这才走了。
    再看进门那宫女,托盘里端着一碗汤水,说是太后担心她白天受了风寒,特地叫御膳房熬了姜汤送过来,持盈简直受宠若惊,更加搞不懂荣氏的心思了。
    第二天早晨仍然有宫女端来汤药,持盈身处敌营,按道理是不该乱吃东西的,可左右都是荣氏的人,不吃只怕立刻就是死,昨晚的汤都没事,这药应该也不会掺什么,就喝了。
    吃过早饭喝过药持盈就被带到佛堂去,荣氏念经,嬷嬷敲木鱼,大家都跪着,她也只好陪着跪,整整一个时辰过去,累得腰酸背疼,最后还是给人搀起来的。
    持盈本以为荣氏找自己来是有话要说,可左等右等荣氏什么也不说,也不追问昨天耀华宫里的一些细节,反倒对她平日喜欢吃什么用什么十分关心,弄得持盈心里直发毛。
    快到午膳的时候,外头突然有太监高呼:“皇上驾到——!”吓得持盈险些把口里的茶呛到鼻孔里去。
    崔颉怎么又来了!该死的,三天里要见他两回,见一回少活十年啊!
    持盈下意识想躲,太后却早有预谋地一把扣住了她的手腕,持盈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真想问她一句到底在想什么,这样见面了要怎么解释啊?
    崔颉应该是刚下朝,朝服也没换就来了,荣氏起身迎上去,失笑道:“皇上今日怎么想起到哀家这儿来了?”
    “朕也有好几日没来看望母后了,心里很是想念,就过来陪母后用膳,”崔颉的回答完美无瑕,和荣氏放在一起简直就是母慈子孝的典范,“母后近日身体可好?朕叫工匠用菩提木打了一串念珠,过几日应该就能送过来。”
    荣氏乐得合不拢嘴,连连夸他有心,崔颉眼往殿上一扫,立刻就看到了持盈,脸上的神情虽然惊讶,冷静的眼神却骗不了人,持盈和他一对眼,就知道他一定是冲着自己来的。
    很好,皇后太后再加皇帝本尊,宫里三位最有分量的人齐活了,持盈觉得自己就像一只鹿,虽然知道会死,还是忍不住好奇到底会死在谁手里。
    崔颉不问,荣氏也不说,母子俩乐呵呵地坐下一起吃饭。
    “对了母后,今日早朝的时候,以蔡大人为首的诸位卿家联名奏请开春以后举行选秀,朕觉得应该来问问母后的意思,就暂时压下了,母后以为如何?”眼看饭快要吃完了,崔颉突然冷不丁冒出这么一句话来。
    荣氏微微有些讶异,不过并不回答,而是先问:“长孙大人怎么想?”
    崔颉一笑:“长孙大人……自然是不同意的,他说去年大楚一年的赋税收入,一半给了北狄,百姓已经怨声载道,实在不适合再采选秀女。”
    荣氏放心了似的点点头:“长孙大人的顾虑不无道理,皇上是天下百姓的皇上,凡事还是要以百姓为先。”
    崔颉恭顺地拱了拱手:“母后教训的是,不过朕登基以来,确实也不曾纳过新的嫔妃,子息也不昌,朕一直觉得愧对列祖列宗,尤其是去年皇后的孩子夭折了,朕真是深感心痛,母后想必也能体会到朕的心情。”
    荣氏手中的玉箸顿了顿,已经听出他其实就是想选秀的意思了,遂问:“那有没有折中的法子?哀家早就对皇上说过,要常来后宫,皇上不来,嫔妃们怎么孕育龙种,皇上说是不是?”
    崔颉笑笑,一副心悦诚服的样子:“母后言之有理。折中的法子也是有的,广选秀女劳民伤财,实不可取,但宫里的人却是现成的,朕心想,不如就让各宫选两个长得好脾气性子也好的宫女编为采女,朕再从里头挑几个看得顺眼的,母后觉得呢?”
    那一瞬间持盈问候他祖宗十八代的心都有了。
    110、一团乱麻
    从各宫里采选秀女?别说笑了,这明摆着是要找借口从太后身边把人带走啊。崔颉再延寿宫必然有眼线,得知持盈到了太后身边,非但没有被拷问被关押,似乎还与太后颇为投缘,于是不好直接来要人,便想出了这么个曲线救国的策略。
    荣氏也是个聪明人,如何听不出儿子的意思,眼珠动了动,露出微笑:“这样好,就这么办吧,从皇后开始,各宫里有合适的人选都挑一挑,只要能合皇上的意,会伺候人,别的都没什么要紧的。”
    崔颉听她同意也就放心了不少,又说:“母后这里可有合适的姑娘,或者,都叫来朕瞧瞧?”
    荣氏笑着放下玉箸,嗔道:“瞧瞧,瞧瞧,皇上就是心急想纳新人,也不必把手伸到哀家这儿来吧?哀家这延寿宫里本就没多少人,又都是上了些年岁的,皇上再要走几个,哀家跟前可就没人伺候了。”
    “母后这么说,倒显得儿子不孝了,”崔颉陪着笑道,“朕要是看上了母后身边的人,一定会再选几个好的补给母后,怎么会让母后跟前没人伺候呢?朕觉得年纪大小倒是不要紧,都说近朱者赤,母后身边的人每日耳濡目染,也定都是温柔体贴的好姑娘。”
    荣氏却仍旧摇头:“不成,不成不成,哀家身边的人都是用了十几二十年的老人,皇上要是把人换了,哀家可习惯不来。哀家倒是瞧着魏贤妃身边有两个不错的丫头,就当哀家向她讨了给皇上的,回头再让内务府拨两个新的宫女过去,就这么定了吧。”
    崔颉显然心有不甘,可又不好明着剥荣氏的话,只能笑着答应下来,母子二人继续和乐融融地吃饭。
    而在一旁听着的持盈,脑袋里已经彻底混乱了,荣氏明着拒绝了崔颉从她身边带走人,也就是说她从头到尾就没有把自己塞给崔颉的意思,那她到底留着自己来做什么?持盈隐约觉得,这对母子也没有自己前世所知的那么和睦,反倒看着貌合神离,荣氏身为崔颉的生母,倒像是另有打算。
    什么打算?难道她打算帮着崔绎斗垮自己儿子?不会不会,这不是一个母亲会干的事儿,再说崔绎和她不沾亲不带顾的,把崔绎送上皇位对她能有什么好处?
    除非崔绎才是他的亲儿子,这兄弟俩小时候被掉包了——持盈被自己的异想天开吓了一跳,想法在脑海里刚一闪现就被她自己否了,要真是这样,前世荣氏就不会坐视崔绎被杀而无动于衷,更何况,这兄弟俩又不是一年生的,想换也没得换。
    除了这个荒唐的想法外,持盈绞尽脑汁也得不出别的结论了。
    崔颉要人不成,心里多少有点不高兴,但他藏得很好,吃过饭后又陪着太后闲聊了一会儿,差不过墨迹道未时才走,他一走,持盈就像卸下了肩头重担一般,长出一口气。
    “怎么,累了吗?”荣氏看见她这模样,便问。
    持盈马上将手从胸口拿开:“没有,就是有点饿了。”这是大实话,别的宫女还能换班去吃个饭,她可是从早饭后一直饿到现在,都没机会离开半步。
    荣氏恍然大悟,笑着一点自己的脑袋:“唉哟你瞧哀家这记性,都忘了你还没吃东西呢,快快快,叫御膳房做些吃的送过来,要快。”立刻就有嬷嬷去办。
    饭菜端上来持盈又吓一跳,这——这分明是比着皇后的份子做的午膳啊!一大桌子各种山珍海味,全都是她上辈子吃腻了的玩意儿,荣氏这到底是想干什么!
    荣氏却殷勤地将她拉入席间坐下:“饿坏了吧,快吃,喜欢吃什么,就叫人端到面前来。”
    持盈本来很饿的,看着这一桌子反倒被吓得没了胃口,提心吊胆地只吃了小半碗饭,菜更是有大半没动过,荣氏见状直叹息,数落道:“怎么就吃这么点,你看你这身子骨单薄的,唉!”
    “太后娘娘,”持盈实在按捺不住了,主动提出,“请太后娘娘屏退左右,臣妾有话想对娘娘说。”
    荣氏二话没说就答应了,手一摆,殿内的人流水般退了出去。
    持盈用帕子擦了擦嘴,一脸严肃地说:“娘娘,咱们明人不说暗话,娘娘到底想要臣妾做什么?臣妾想了一天了,始终没想明白,方才皇上变着法子地想将臣妾带走,娘娘都没同意,可见娘娘应该不想害臣妾的命,可臣妾毕竟是武王妃,娘娘这么护着臣妾,臣妾实在是坐立难安,恳请娘娘有什么话就明说吧!”
    荣氏笑了起来,道:“哀家当你要说什么呢,原来就这事。持盈啊,哀家知道你是个聪明人,也确实喜欢你,你既然猜不透哀家的意思,哀家就再提点你一句。”
    持盈郑重地道:“娘娘请讲。”
    “你是长孙家的嫡长千金,可惜与家人分道扬镳,在外面吃尽了苦头,哀家喜欢你,心疼你,想收你做义女,你可愿意?”
    啥?!
    人生惊吓之事十有八九,再也没有比这个更惊悚的了,持盈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重复了一遍:“义女?”
    荣氏秀目微微一眯,笑容里多了几分威胁:“怎么了,你不愿意吗?荣家虽不像长孙家是书香门第,但祖上也是大楚的开国功臣,哀家又是太后,难道还折辱了你不成?”
    持盈哭笑不得地连忙道:“娘娘误会了,臣妾哪敢这么想,臣妾就是吃惊……娘娘收了臣妾做义女,之后又要臣妾做什么呢?”
    “这个……暂时还不用你操心,”荣氏神秘兮兮地不肯往下说了,“你只要乖乖跟在哀家身边,哀家不会让你去做什么危险的事,也不会对你的家人不利,你只需要记住一点,听哀家的话,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你我都满意的。”
    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的,持盈放弃了从她嘴里挖出东西来,吃过饭后荣氏又让她喝了一回药,然后就让她回去休息。
    接下来的两天相安无事,持盈只能在延寿宫的范围内活动,宫女太监都对她很客气,好像真把她当成了太后的义女,持盈自己却不觉得这是什么好事,荣氏笑里藏刀,背后肯定有比爹娘妹妹甚至崔颉都更可怕的阴谋,而且因为完全猜不透,所以更加令人害怕。
    入宫的第五个晚上,持盈喝过了药以后刚睡下没一会儿,就听到门外噗嗤地一声,紧接着门被悄无声息地推开了,一道黑影闪了进来。
    持盈隔着帐子看不清来的是谁,正要坐起身,那人已经直奔床前而来,又是噗嗤一声,床前守夜的宫女咕咚一下就倒了下去。
    持盈伸手去拨帐子,外面那人却却比她更快,一把撩开碍事的床帐,扯下蒙面的黑布,露出了她极为熟悉的一张脸:“是我。”
    “……你怎么会在这里?”持盈已经完全找不到吃惊的感觉了。
    崔绎一身黑色夜行衣,头发在滴水,持盈伸手一摸他胳膊,才发现他浑身都是湿透了的,还有股难闻的臭味,但外面并没有下雨,于是立刻明白过来:“你泅水进来的?”
    “嗯,”崔绎也不顾自己一身又湿又臭,一把将她搂进怀里,“谢天谢地,你平安无事。”
    持盈这几天一直是悬着心过日子,这会儿见到了他,心总算是放回了肚子里,也紧紧搂着他,眼眶一阵湿热:“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这几天发生了太多事,我……”
    崔绎一指压在她唇上:“有什么话出去再说,翟子成在宫外接应,事不宜迟,现在就走吧。”
    持盈马上点头,反手抹去差点流出来的眼泪,跟着他翻身下床。
    床前的宫女歪倒着,不知是生是死,持盈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套上鞋就要往外跑时,门外传来“哟”的一声,又尖又细,是个太监的声音。
    持盈脚步一顿,崔绎马上抬手让她且慢,从怀里摸出一个小盒子,里面似乎装着暗器,就往门边走去。
    “长孙氏,皇上请你到万晟宫走一趟。”门外的却不是延寿宫的太监,而是万晟宫的大太监福德。
    崔绎使了个眼色——杀了他逃出去?
    持盈马上眼色制止——不行!福德肯定不会一个人来请,万一暗器没有及时把所有人都杀了,发出响动,那就别想逃得掉了。
    崔绎皱起眉,拿不定主意,持盈做了个口型:“我去去就回,你在这里等我。”崔绎眉头皱得更厉害了,但又没有别的法子,只好不情愿地点点头。
    持盈于是答话:“知道了,待我换身衣服。”
    福德哼哼一笑,持盈一边拿起衣服往身上套,一边眼色示意崔绎躲到床上去,崔绎跳上床,持盈又将帐子拉好,这才打开门。
    福德果然带着七八个大内侍卫在院子里候着,见她走出来,脸上似笑非笑,问:“王妃门前怎么也没个人守夜,这万一遭了刺客可如何是好?”
    持盈答非所问:“请公公带路。”
    福德又是阴阳怪气地笑了几声,手妩媚地一摆:“请。”
    111、红花砒霜
    从弄蝶居出去一路都没遇上延寿宫的下人,持盈觉得不妥,但也没法多问,跟着福德一路到了万晟宫。
    已是夜里亥时,万晟宫的御书房里却还灯火通明,可见崔颉这一世也和从前一样,是一个勤政的皇帝。
    如果他不是那么狡诈多疑心狠手辣的话,未尝不能成为一代明君,持盈微微有些遗憾地想,崔颉就是把权势看得太重了,反而不把固国之根本——帝王名声放在心上,登基数年里杀戮无数,如果自己还能多活几年,说不定会亲眼见证他的倒台。
    福德开门进去禀报:“皇上,武王妃长孙氏带到。”
    崔颉坐在书桌后面批折子,闻言头也不抬地道:“带进来。”
    福德鞠了一躬,让出路来:“长孙氏,请吧。”持盈提起裙摆跨过门槛,刚走进去,福德就在身后把门关上了。
    御书房……她活了两辈子,第一次走进这里,可笑的是,却不是以皇后的身份、而是以弟媳的身份。
    崔颉谁也信不过,御书房里连个端茶倒水喂参片的人都没有,持盈一边胡思乱想着他大半夜把自己叫到这地方来,该不会是要自己给他当宫女吧,一边整理了一下袖摆,跪下行礼:“臣妾给皇上请安。”
    “知道朕叫你来做什么吗?”崔颉仍然是不咸不淡地坐在椅子里问,看都不看她一眼。
    “皇上若是担心臣妾把那晚上的事说出去,那大可不必,”持盈于是就跪在地上回答,“皇后再怎么也是臣妾的妹妹,不说什么姐妹情深,这不光彩的事一旦抖落出去,皇后要被赐死,长孙家也会因欺君之罪被诛九族,我这个姐姐又怎能逃脱。”
    崔颉把手中的朱笔放下,合上奏折扔在一旁,端起了茶杯:“你知道就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