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玄幻魔法 > 蜀山派灭门以后 > 第三章所谓道义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三章所谓道义

    第三章
    蜀山日记:我后来常常觉得,天道对我是有一丝丝宽待的。
    渝州城里久违地热闹起来,城门口高高挂着红灯笼,走进里头,街区张灯结彩,路上挤满小摊,卖茶叶,卖菜苗,五谷杂粮不尽其数。
    也有打来的兔子,晒干的鱼,摩肩擦踵,拥挤热闹。
    车马行人不断,耳边全是叫卖之声。
    从清冷寂静的蜀山走出来感受这番热闹,几人都有些不惯。
    墙壁砖瓦俱都修缮过,小婵有些恍惚,捧着汤碗感叹,“咦,是我记错了吗,之前来的时候渝州远不及现在繁华,四处饥馑,这般富庶,也是稀奇了。”
    朴新细致地理着鱼刺,目不转睛,轻声回应,“事出反常,必然有异,等等看,许会有分晓。”
    道君全然不在意这些,瞧着窗外,余光默默垂向朴新。
    少年手指纤长,手背上留着数道细小结疤的划痕,仍灵活地使着筷子,将干净的鱼肉夹到小婵碗里。
    这家酒楼挂着红灯笼,小二在门外吆喝得利落干脆,进来里头人却不多,仅有的几桌坐上人上了菜,也不见怎么动。
    小婵点菜时,十之八九都缺。
    小二有些不好意思,腼腆地应和,“几位客官,这菜单是原先用的,上头的菜色不巧今儿大多备不齐,店里能上的也就三四个菜。清蒸鱼是我家师傅的拿手好菜,不若试试?”
    这下无法,只好上了能做的菜。
    道君才刚收回视线,又见店小二匆匆赶来,嘱咐道:“几位客官,劳烦你们暂时坐在此处,切勿走动,切勿朝窗外看,否则恐有性命之忧。”
    三人纳闷,朴新停下筷子,小婵询问道,“这是怎么说?”
    小二满脸焦急,想伸手去关窗户,忽见隔着一条路的对间窗户口冒出来四五个人。
    个个人高马大,虽穿着常服,却叫人不敢小觑,一时吓得小二噤声不敢说话。
    朴新见着小二眼睛躲闪盯着桌子,腿在打弯,几欲站不直,便握住小婵的手,同道君说,“姑姑,我们不如先听这位小哥的。”
    道君点头,她竟然到了做姑姑的阶段,听起来倒是亲切。
    “几位别说话,别四处张望。”小二如释重负,悄声嘱咐完,便提着茶壶,轻手轻脚地走开。
    道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朴新和小婵经历得场合多些,估摸着是地方上的什么人物在此,手段残暴,吓得小二不敢出声。
    往常在平城,聚会作宴,世家中人作农人渔夫打扮往往还能得一兴致高雅,清新脱俗的评价,可谁真见过,那满庄子里的人里头有一个真的平民,早就清场不许人靠近。
    忽见对面几个壮汉慌乱起来,脸色变换,慌不择路竟从窗口跳下。
    路上的人吓得一动不动,任由那几人把自己当墩子踩在身上。
    一行四五人腿甩得飞快,三两步并拢窜入对面这间酒楼,只听楼梯震动声如雷,踏响停下人都挤到三人这桌来,个个脸色漆黑如炭,要拔刀赶人。
    对面窗户冒出一个少年,瞬息间这一行人俱都蹲下身,手握着刀把,青筋直冒,眼神凌厉盯着三人,为首的那个放话,威胁他们不准有动作。
    道君不置可否,反倒是那边的人十分热切。
    少年朝三人挥手,“几位从哪里来,可是渝州本地人。”
    他身姿灵巧,穿着简单,衣饰质地不凡。身旁站着的中年人,同样作素净的打扮。
    道君并不在意脚边埋伏着的几人,眼神从少年身上移开,并未答话。
    少年不恼她冷淡,来了兴致,笑道,“这位姐姐好生貌美,冷若冰霜更添趣味,看姐姐打扮不是时兴装束,莫非是久居山里的仙子不曾。”
    朴新重重放下茶杯,呵道,“轻狂。”
    脚边的人立时就要抽刀,道君打个响指,几人的动作僵在原地。
    小婵松一口气,亦是不满那人说话牵扯攀附,不尊重人。
    “什么阿猫阿狗,白日里也出来放荡,不如牵根绳子拴在柱子上,省得野性未消不识规矩。”
    这人无非是如今家里得势的公子哥,她惯常和朴新出门,若要分辨世家大族的人,只看谁身上有这股唯我独尊的自傲味。
    少年身边的中年人,眼神意味深长,却并未替他出头。
    “是我疏忽了,姑娘别恼,你也十分俊俏,年岁和我正相配,可许了人家?”少年嬉笑着问。
    话头扯到小婵身上,朴新眉头一皱,“阁下言谈这样不尊重,需知话与刀剑都能伤人。美与你何妨?难不成果真只发迹了行头,没长好脑子。”
    “几位别误会,乃是我一时见了两位姑娘貌美,嘴快了些。我是说,若没许人家,两位姑娘又生得这样貌美,兄弟赶紧带着你家姊妹逃命吧。秦王夺了天下,正满天下寻貌美女子选妃,想那糟老头子,两位姑娘哪里瞧得上。只是秦王麾下的人不日就会到达,那些狗腿子你们想来也知道,欺男霸女,祸害良善,什么做不出来,几位可得赶紧走。”
    小婵听了,半信半疑,这般景象与少年所说,倒也能勉强关联起来,只这人横竖看一遍都不像是个好人。尤其是他身边那个中年男子,神色不虞,像要吃人似的。
    道君仍不言语,举着酒杯。卷入俗世纷争为道家禁令,她本该立时带着小婵和朴新离开。
    冥冥之中却有一种预感,想是和什么人有些因果瓜葛在,便按耐住。
    朴新徐徐道:“阁下若是好心,言谈且注意分寸。一再攀扯人,刀剑无眼,小心伤了人。”
    小婵却没把那少年的话听进去,想着公子愈来愈稳重,心情焦躁。
    他们一路经历的辛酸委屈,大多也不能为自己出头。
    气节和性命要怎么比,事情尚未完成,所以还是命要紧。
    争一口气,丢了家里的嘱托,比受辱会更让人难过。
    这世道,为尊严出头,只丢自己性命算什么。肩上的胆子,让人不得不窝囊,有在乎的人要守护,不愿牵连关爱着的人,所以忍辱负重成了彼此心照不宣活下去的外壳。
    高高在上的人转瞬就能跌入泥里,谁能活得肆意潇洒,就这样仍不妨碍始终有人占据高位,欺凌弱小。
    公子是平成最有气节的郎君,小婵有些难过。
    那少年见气氛剑拔弩张,便笑道,“兄台果真误会我了,先前言语失当,乃是不忍两位神仙姐姐遭难。在下给诸位赔不是,相逢即是有缘,这桌饭菜我请,权当赔罪。”
    朴新见他长相清丽,不成想说话做事这般油腻,不耐道,“不必,我们自家人吃饭,不喜人打搅。”
    那少年三番两次被拒,也不气恼,笑笑不再解释,顺势在窗边的桌子上坐下,没多久就上满一桌子菜。
    这边,先前的小二从楼下上来,身后跟着几个小厮,他们仿若没有看见蹲在地上的人,脸上笑容僵硬,低头哈腰,“几位客官,这些菜是对面的公子吩咐送来的,请慢用。”
    上的都是些方才菜单里没有的菜,小婵和朴新对视一眼,小二夹在中间可怜,他们有了安身之处,得到道君依靠,难不成就眼见无辜的人受气。
    道君微微颔首,朴新瞧见,便说,“放下吧,盛情难却,也不必推辞了。”
    小婵大大方方拿了筷子,眼巴巴望着道君,反正也不是吃自家的。
    道君心里好笑,“吃。”
    馋嘴,让人变得鲜活。
    她虽越来越清醒,仍无可避免地陷入许多情绪里,麻木褪色得不像人。
    小婵动了筷子,朴新也不拘礼,给道君续上酒。
    她一直不曾动筷子,始终端着酒杯。
    说是酒,只有一两分酒气,实则清水一样寡淡无味。
    道君却一杯接着一杯,自顾自仰头喝尽,自醉才醉人。
    三人喝着吃着,倒没人再管那少年。两边不再搭话,各自用饭。
    埋伏在脚边的几个侍卫仍驻留在原地,维持着一动不动的姿势。
    小婵吃完,朴新才放筷子,道君丢下一块银子在桌上,领他们出了酒楼,还需买几身衣裳换洗。
    绸缎店老板脸色极为难,见他们是生面孔,诺诺半天也不说卖与不卖,只作出为难的样子。
    还是不知哪里冒出来个侍卫,过来亮了块牌子,老板才点头说卖。
    那些布料都是稀罕货,这年头,他一个卖麻布的哪里会拿得出这样的料子。
    三人佯装不知这后头的官司,一路走,一路挑着要用的物件买了。
    朴新和小婵手里乌压压抱了满怀,比起那少年更像是今日这出戏要迎的看客。
    四周百姓望着,揣摩这架势,晓得这些人总比自己蒲草一样的命金贵,神情麻木。
    小婵望见一条巷子里,垒着好些竹笼,里头躲着一个孩子,眼神呆愣。
    那孩子身边的大人望见小婵的举动,赶紧挪挪身子遮住竹笼,蹲在小摊后,头快垂到地上。
    原先的酒楼对面,少年复又站立起身,看她们向长街尽头走去。
    谋士在他对面落座,“公子适才太过淘气,可是有什么缘故。”
    稀里糊涂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故意得罪人,又轻轻放过还赔礼道歉,可不像是他的作风。
    少年避而不答,咽下喉咙里的酒,白水一样没滋味,索性丢开。
    “阿爷打着我的名号出游,背地里有什么盘算,你又清楚几分?”
    谋士脸上微笑如常,“主公的计策,在下不敢妄言,于国于民都有利就是了。”
    少年收敛姿态,学着作出沉静斯文的样子,嘴巴上却嘲笑道,“你哄孩子玩也于国于民有利?蒙谁呢?”
    男子并不惧他,仍是笑眯眯的模样,“主公霸业已成,若公子顽劣资质不堪大任,势必使多年心血付诸东流,我身负教导职责,怎么不是于国于民有利。”
    少年不再说话,看着走远的人影出神。
    寻仙问道,老头子还没称帝呢,就想着长生,哪还用得着他来败家。
    这里的人,衣衫褴褛,一个又一个的笼子,里面露出一双双冰冷麻木的眼睛。
    大人肩挑着竹笼,排成一列长队,队伍前头,有人衣着光鲜,脚边是十几个麻袋,有打手围着麻袋,也有人守着单独被迭成一摞的竹笼。
    小婵震怒,气得胸口起起伏伏。
    她先前瞧见竹笼里有孩子,犹豫半响到底没说,等走出渝州,实在不忍。
    那样装着的孩子,不是单纯的买卖,她不敢想,踌躇半天,同朴新悄悄说了,得到赞许才到道君面前说。
    哪里想得到,他们即使说悄悄话,也瞒不过道君修练出来的耳聪目明。
    身为蜀山弟子,心地仁善比天赋出众更要紧。
    道君挥手,买来的杂物纷纷收入锦囊,三人倒转脚步,隐匿形迹跟着巷子中的人,行至此处,便见得人肩挑着竹笼,拿里头的小孩换粮食。
    道君震动,渝州境内,蜀山辖下,出现如此人伦惨剧,是她失职。
    蜀山中人,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为己任。
    可恨她沉湎于旧日悲痛,不曾为蜀山道义坚守。
    难道,蜀山的人死于内斗,天下的道义就不存了吗?
    师兄师姐拼死将她送出来,是为了她能活着。
    但她活着,把蜀山丢了,连生行碑的修补都想不起来。
    三人现出身形,领头管事见是个女子并两个小孩,穿着打扮并不寒酸,有些摸不准,便亲自来交涉。
    “姑娘,你这是?家中也没粮食,要来换粮?”
    朴新知道道君不善言语,便要开口,不意她直指管事,质问,“为何要买卖这些孩子?”
    “呦呵,这是行侠的来了,”管事拍手,指着那些排队的人道,“女侠,你出气一时痛快,怎么没想过她们巴不得要我们买下。我们不买,孩子只能落得饿死的下场。我们买下来,不论送到哪里去,三天两头的总能吃上点东西。爹娘老子也能缓一缓,你看看我们这米,十成十的没掺一点石子,还不够善心?你在这儿搅合,我们不买了,你以为他们会谢你,只会厌你多管闲事,阻碍他们活命。”
    道君何尝不知道这道理,她并无能力救下所有的人,能救的都要救。
    她摘下腰间的香囊,扔给管事,“你买下这些孩子,替我养着,我将来会来寻你。”
    “倒没看出来,真是个侠女。”旁边的人同管事耳语两句,男子脸色一变,没再说话。
    “姑娘是好心办好事,但我需丑话说在前头。这些孩子面黄肌瘦,挨不挨得来可不一定,就是给再多钱,我也没功夫养这么多。眼下秦王,天下看着有个太平的盼头,却也说不好。我权当做件好事,照看他们一个月,等缓过来再竭尽所能送他们去个好的主家。再多,我可办不到了。譬如,这姐妹俩,眼看着就活不了了。姑娘到时候可别埋怨我不尽心。这都是命,只怪世道把人命定得贱。你以为怎么用竹笼来装人,正是为了压秤,有那黑心的还叫孩子肚子里填土,罢了罢了,谁不想当好人。”
    小婵握紧手,她看了看姐妹俩,虚弱地抱在一起,一个的眼睛已经闭上,另一个眼睛黑亮,定定地看着她们。
    事情到这一步,她也不怕做再多惹道君厌弃,索性走上前替那姐妹俩解开笼子。
    闭着眼的小女孩抽搐了一下,小婵将身上的新衣服脱下来,搭在两人身上,默默退下。
    这世道,让人不敢做善事,有仁心。
    “这两个孩子,我自己带走,其它按你说的办。”
    再不拖沓,三人带着两姐妹离开。
    走出那群人的视野范围,朴新斟酌用词,问道,“姑姑,为什么相信他?”
    道君语塞,如实答道,“我看他面相不差。”
    她诸多术法都只学得平平,唯有一项观相最好,不过,也并不准。
    寻常看看,偏差并不大。看眼前就够了,何必要人一直不变。
    她从头到尾,能力有限。悔不该小时贪玩不好学,若能多学些术法,若剑法能更精深,就能和他们在一块了。
    朴新恍然大悟,若以前有人这么说,他必定是要视为招摇撞骗的骗子。道君说来,他有两分相信。
    方才他其实凑近看了那堆粮食,颜色看着虽然不新鲜,但的的确确是干净的,没有掺杂物。
    就像那管事自己说的,行事如图这般,已是正派。
    好在小婵的勇气没有被辜负,他回头,小婵和姐妹俩走在后面,帮忙扶着小的那个女孩。
    朴新笑笑,跟上前头的道君,“多谢姑姑。”
    道君扫他一眼,沉重里头有一丝欣慰。
    蜀山有这样的弟子,不会没落。
    小婵本是嘴快的人,看姐妹俩形容凄惨,不好贸然开口,怕触动人家伤心事,且到底萍水相逢,不曾相交,两人便沉默地跟在道君身后。
    大些那个女孩一面走,一面打量,心头忧虑,跟着她们,难道就有什么好去处。
    世道乱了,好心的人少,尤其是好心的女人。
    不过是将死期再延长一点,最后的归处都是光骨头。她舍不得妹妹死掉,不肯放弃任何希望罢了。
    秦王的军队占领地方,只顾得上掌握军权,收缴粮食。
    因此虽没有战乱困扰,但那些三教九流的勾当,把人世间的道义钻出一个缝,缝连着缝,终于扯破人心。
    世间良善正义变成空空荡荡一个大洞,漏下来铺天盖地的痛和血,黎明百姓的叫喊哭嚎泄满一个天下,哪有什么活菩萨。
    那管事倒是守信,依然将人都买下,比照原先的价格多发了一成。
    消息走漏,来卖孩子的人络绎不绝。
    管事掂量了银子,驱赶走后来的人,打手将笼子破开,把孩子丢上铺着稻草的板车,密密麻麻挨拢在一堆。
    管事清点过,才发话,“走吧,今晚熬些稀粥,一人都发一碗,你们看着点,别让他们吃太撑,小心吃成最后一碗饱饭。”
    他亦有心腹,贴耳道,“大人,咱们就听那娘们的,这些孩子干放着吃粮不成,仁善的事做了可不一定有好报啊。”
    管事拍开他的头,哼道,“你要我黑吃黑,你小子猪油蒙了心,撺掇着送我去死吧。你难道不知道,那边来了个娇宠着的小儿子。城里张灯结彩,安排多少人装出太平样,拍秦王的马匹,歌颂天命所归。你看那三人的气度打扮,像是吃过苦的人?说不定是跟着来的什么王公贵戚家的内眷,见不得这些,虚情假意的,救得了一时救得了一世?”
    嘴巴上吐槽,管事还是松了口气,谁忍心呢。
    有人愿意救,他顺水推舟而已,为了求生他做的恶事不知多少,难道只凭一件好事就能立地成佛。
    哪那么容易,不过是举手为之。
    “那些人呢,术法消失后怎么办,哎呀,别给那小哥招祸了。”小婵问,她担心法术约束消失后,店家会遭殃。
    道君拍拍她的肩膀,宽慰,“术法对人有约束,他若对人有敌意,刀只能砍到自己身上,被人攻击才能还击。”
    朴新若有所思,蜀山竟有这样的道法,小婵乐得拍手叫好,“我要学,姑姑,教教我吧。”
    渝州城里,那行人的异状引起轩然大波。
    术法一失效,几人就打砸店里物事,小二和掌柜不敢阻止,避到一边仍有人拿刀朝他们砍来。
    不聊异变突生,刀竟落到自己腰上,立时就沁出血来。
    人群里有年纪大的,晓得是什么缘故,悄声说了一句,“蜀山道法,竟还有遗存……”
    谋士听得,脸色大变,心窝一阵冷颤,揪住身旁想往人堆里窜的少年,将人拖至一边角落。
    谋士肃容,指责道,“公子实不该意气用事,主公冒险出游,所求的难道不是公子的安康健壮,捣乱阻碍我等办事,于你到底有何益。”
    他大意了,这小王八羔子脱离队伍出走,他奉命率领精锐追赶直到渝州。
    小王八蛋一路没曾给他个好脸色,方才酒楼说话口吻还算和颜悦色,不想竟是故意拖延。
    谋士匆匆安排调令,摊开纸笔,将三人的画像画下分发出去,追寻踪迹。
    另一头,几人行至山崖,道君掏出羽毛,变成一只飞鸟形状。
    女孩捏着妹妹手臂,脸色发白,是妖怪吗?或者是蜀山道长。
    她们世世代代住在渝州,怎么会不知道蜀山,只是多年没有蜀山弟子出现。
    阿爷都说,蜀山派,早已灭亡了。
    原来,还存在吗。
    女孩有些隐隐地激动,她按捺住,不敢声张。
    蜀山派除魔卫道,顶天立地。
    百年前一场大乱,蜀山陷于内斗湮灭世间,阿爷每每说起来都会叹气。
    满地的碎片断瓦,蜀山,在阿爷口中熠熠发光,如今只是满地的荒草,黑漆漆不透气的阴云。
    蜀山,原来真的灭派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