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武侠修真 > 落花辞 > 第204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04节

    这宫中人情冷暖向来如此,碧城苦笑着,没有做声。
    云妃刚午睡醒来,命贴身侍女珊瑚收下糕点,笑道:“辛苦二位公公了。”
    碧城躬身行了一礼,正欲退下,却发现,同行的小内侍依旧杵在原地,没有离开的意思。
    云妃也是灵透之人,给珊瑚使了个眼色,珊瑚会意,从袖中掏出几个铜板,有些厌恶的丢到那內侍跟前:“娘娘赏你的,还不捡起来。”
    那小内侍立刻喜笑颜开,爬到地上把那些铜钱一个个仔细捡起来,吹掉上面的灰尘,连道:“奴才谢娘娘赏赐。”
    云妃挥手,命他退下,却看着始终垂目站在门边的碧城道:“你也是司膳房的,为何本宫看你如此面生?”
    碧城垂袖道:“奴才是新来的。”
    云妃又问:“可会写字?”
    碧城不明白云妃为何突发此问,谨慎答道:“幼时学的乱,写的不好。”
    云妃柔婉而笑:“无妨,我宫里正好缺个帮我誊写佛经的,虽是个清苦差事,却难得清闲。你叫什么名字,我会出面与巴老说明此事。”
    碧城目光躲闪,犹豫半晌,才嗫喏道:“奴才……奴才叫长安,今日刚到膳房报道,还没登记造册。”
    “倒是个吉利的名字。”
    云妃悠悠道:“你的父母,定是希望你一生长安。”
    碧城闻言,心头无端一酸,又见云妃美目衔愁,忍不住问:“娘娘可有烦忧之事?”
    云妃摇首一笑:“无事。本宫和你父母一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一生长安,不受苦楚。”
    次日,朝议结束,巫王又在朝堂上宣布了件要事,任命右相桓冲为公子子彦的太傅,并让子彦跟着东阳侯学习军务。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满堂朝臣,却嗅到了暗流涌动的气息。后宫中,由于湘妃日日伴在君侧,关于王后失宠、世子将废的传言,又悄悄蔓延开来。
    散朝后,众臣三五一群、议论纷纷,南央与季礼留在最后。
    南央看着前方乌泱泱的同僚们,面黑如铁:“世子年未及冠,王上倒先替子彦公子指了太傅,岂能不让人胡乱猜想?王上怎能做出这样的糊涂事!”
    东阳侯略一沉吟:“南相可知,王上给威虎军新任命了两营统帅?”
    南央烦闷道:“这事我听说了。那破虏营的主帅,不正是季小将军嘛。”
    “南相可知,死士营主帅又是谁?”
    “知道知道,是你麾下的小将九辰。可这跟今日之事有何干系?”
    季礼环顾四周,片刻后,在南央耳边低声说了句什么,南央登时睁大眼,震惊非常。
    季礼:“如今各国虎视眈眈,若世子及冠之前,都在军中历练。王上有意推出子彦公子,暂稳住前朝局势,倒也在情理之后。”
    “王上糊涂啊!”南央一听,越发焦虑:“这权势如水,泼出去容易,想再收回来,可就难了!巫国国法,之所以规定世子及冠前不得干政、不得私结朝臣,就是防患于未然呀。”
    “不行,我现在就得去找王上,直言相谏!”
    见南央甩袖欲走,季礼忙拦住他,急道:“南相莫急。王上向来宠爱世子,定然不会任由朝中局势对世子不利。依我看,咱们不如静观其变,若朝中真有异动,再劝谏不迟。”
    南央抬头望去,只见乌云堆积,昏惨惨一片,不见晴光,不由叹道:“但愿,是我多虑了罢。”
    当朝一文一武,两位中流砥柱,这才心事重重的朝宫门走去,愈行愈远。
    ------------
    101.半张血纸
    两年后
    十余匹通体雪白的骏马,簇拥着一辆镶满孔雀绿宝石的马车,缓缓驶进了沧溟城里。
    马蹄扬起的烟尘,吹进道旁的茶棚里,一个正喝着茶的老者忙用袖子掩住茶碗,呸呸两声,清掉满口灰尘,疑惑自语:“谁家的车马如此浮夸?就是王上王后出行,也不见这么大的排场。”
    另一桌的茶客听了,津津道:“这是夜照国的使团,那香车里坐的,是夜照国的公主。”
    老者惊讶的瞪大眼睛,用手夸张的比划:“就是那个地上都是黄金、树上挂满宝石的夜照国?”
    茶棚里的人,哄笑做一团。又一人附和道:“我听说,这夜照人,做馒头都是用珍珠研成的粉,平时喝的都是天山上的冰泉水,个个都能活几百岁。”
    “不对不对。”说话的,是一个脑满肠肥的胖公子:“夜照人不吃馒头,只吃大米,他们的稻子,结出来的,都是金色的米粒,比黄金还光灿值钱。”
    “听说,夜照国公主穿的那件冰丝缕衣,是一百名工匠,将黄金熔成比头发还细的金丝,再用机杼和冰蚕丝穿缝在一起,耗费三年时间才做成的。”
    “可这夜照人,自夜照国建立以来,从未出过天山。听说,这楚国世子在来沧溟求取含山公主前,还曾去天山求娶过夜照国的公主。结果,那楚世子在冰天雪地里等了三日三夜,连夜照的城门都没能进去。这次,夜照公主怎么来沧溟了?”
    “依我说,咱们王上正值壮年,又曾是九州三大美男子之首。说不准,这夜照公主是仰慕咱们王上,主动求嫁呢!”
    众茶客你一言我一语,说得不亦乐乎,唯独那老者,目光艳羡、满是向往的听着,忽然,猛拍了下大腿,又悔又恨:“早知道,不吐那几口灰了,说不定里面全是金子哩。”
    众人又哄笑成一片。
    风巫边界,云西大道。
    一人一骑,在山道上疾驰而过,扬起阵阵黄尘。
    马上的人,头戴斗笠,背负长刀,看模样,是个江湖刀客。
    行至一处拐道时,那马骤然惨叫了一声,前蹄猛跪,向前栽倒下去,刀客低头一看,道上明晃晃闪着细碎光芒,竟是有人在此处埋了铁钉。
    他暗道不妙,飞身跃起,灵巧的脱离惊马,那马四蹄都扎满铁钉子,疯癫着打滚坠落山道。
    一条条浑金铁链,唰唰从山道两侧的林木中飞出,如沙漠里一窜千里的毒蛇,罩着森森冷光,缠向半空中的刀客。那刀客一惊,陡然又蹿高半丈,抽出背后长刀,向下斩去。那铁链也不知掺了什么材质,与刀刃相撞,擦出一片银花,连个豁口都没有,反倒是那刀客被震得虎口发麻、倒飞出丈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