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武侠修真 > 想当恶猫好难哟 > 第99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99节

    恶猫没有弱点。
    “啊?我还没有开始说故事呢,怎么就传上去了?”
    总算想起来自己本来是要录故事的,结果歪楼歪了半天的小孩子拍头,想到自己的“正事”了。
    “啊?没关系,这个可以删除的。”
    嘉安安慰小伙伴,准备摸索着教小伙伴删除刚才的“故事”。
    “哎呀,没关系,我也忘掉我准备说哪个故事了,就这个。”一想到花棠的生活这么幸福,这个小男孩也懒得说故事了,和宋轩他们一起,凑过来点开故事重新听了一遍,然后傻呵呵的笑起来。
    觉得他们刚才要当什么动物的话,真的很好玩,甚至还有点意犹未尽。
    直到嘉安的父母把这几个来家里找儿子玩的孩子送下楼,推着瓜箱的几个小孩子还在争论到底是霸王龙更厉害,还是梁龙更厉害。
    听得嘉安的父母更疑惑了,他们是追不上现在孩子的思维方式了吗?
    而“回声”负责审核的工作人员也注意到嘉安的新作品,点开听到好几个孩子的声音时还愣了一下,退出看了眼是嘉安的主页后,才继续听。
    然后,被第一个高能语句震住。
    “要是我也是女孩子就好了~”
    没等审核员反应过来,第二个高能语句又来了,“我不想当人类了!”
    第116章
    因为“回声”的部分用户是未成年人, 所以, 审核的工作量是比较大的。
    和嘉安平时的上传不同,这次几个孩子一起七嘴八舌的话,听着很有意思, 但同时, 也让审核员挠头。
    等等,现在小朋友的压力也这么大了吗?
    连人类都不准备当了?!
    一听这些童声就知道孩子们年纪都不大,审核员和嘉安的父母联系了一下, 待他们也主动和宋轩几个孩子的父母说了声, 得到监护人的同意,才把这次的上传通过审核。
    为了照顾孩子们的隐私感和自尊心, 几个父母都是私下拉的小群。
    这段录音也是在家背着孩子躲在厨房或阳台偷偷听得,听完之后,又是有点心疼,又是有点好笑。
    心疼是他们发现,原来孩子在自己不知道的地方, 也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其他男孩子欺负,甚至产生自己要是女孩子就好了的念头。
    到后面更干脆, 连人都不想当了。
    孩子的压力, 其实基本来自父母, 尤其是父母都是比较拼比较奋斗的那种, 越清楚社会阶层的壁垒严重, 越看得到贫富差距的拉大, 就越容易把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
    最典型的, 就是人家的孩子学了这个学了那个,自家孩子要是不学,肯定自尊心受不了,不行,要学。
    遇到比较好强的孩子,说不定还可以化压力为动力,但要是遇到性格比较逆来顺受,不喜欢也不会拒绝的,那就真的是压力。
    而且,兴趣班一两个还可以,有些焦虑的父母,能给孩子报五个班。
    恨不得胎教的时间都利用起来,生怕孩子比其他人落后。
    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的压力也是真的大,因为人才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强,想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路越来越难走,所以,真的是一代更比一代累。
    很多小孩子,十岁前就要学完爷爷奶奶那一辈,甚至父辈前十八年学的东西,甚至更多。
    敢随便羡慕现在小孩子无忧无虑的,应该是都没有直面过小学生作业本和考试要求,了解一下升学难度和竞争的。
    好笑则是因为这些小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一会儿假装自己是猫,一会儿又要担心自己变成蛇会不会不敢照镜子,还挺真情实感考虑自己变成其他物种呢!
    有想当小麻雀的,还有想当大熊猫的,提到花棠的时候,恰柠檬一样的酸也是明明白白,一看就偷偷观察黑猫很久,很羡慕的。
    这么坦然和天真的说出心里的愿望,也就只有孩子可以做到,听着还挺可爱的。
    父母也是需要不断反思和自我纠正的,尤其是孩子处于弱势地位,很多时候没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说什么容易被父母忽视,更需要成年人对自己进行调整和约束。
    要不然,把孩子理所当然视为自己所有物的想法,很容易悄悄的扎根生长。
    宋轩几个小朋友还不知道,自己的童言童语,能让父母们反思自己,用更温和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
    同样,宋轩他们的父母,估计也想不到,自家孩子的“非常规愿望”居然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甚至在当天力压不少热度新闻,成为各大媒体平台的榜首。
    争论极多,说什么的都有,甚至很多参与者在怒骂“回声”和这几个孩子,觉得社会的明天就要毁了。
    可谓是愤怒的不知所云,奇奇怪怪,但偏偏能吸引更多的热度。
    当然,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关注度,不仅是宋轩他们想当女孩子,或者不想当人类的震惊发言,更和“回声”的存在,在同行之中有几分碍眼有关,很多app都在暗搓搓的等着“回声”垮塌,然后他们能冲进这个市场瓜分利益。
    白合飞和团队们是抱着“势必要做最冷门的角落app”心态,给回声设置了很多用户不友好的筛选与规定,可是,这些更严格的、更用心的限制,意外让“回声”的用户黏度极高,形成良性循环后,主动当水军,安利给身边的朋友。
    所以,“最冷门的角落app”是当不成了,“回声”的热度和活跃度还一度碾压同行,鹤立鸡群,让不少眼睛都在盯着这个app。
    在有心人的删减之下,这段“完全背离主流价值观”的童言童语,甚至被参与讨论的网友,把话题拔高到攻击现在的教育制度,甚至觉得这些孩子,以及背后的家长老师,甚至“回声”的运营团队,都是可能会威胁人类灭绝的罪魁祸首。
    白合飞他们刚开始意识到风向不对的时候,还不免焦急的想办法降热度,尽量保护注册的未成年人用户信息和隐私。
    但等到话题上升到“人类灭绝”的高度时,别说表情微妙的正常网友了,就是白合飞他们都忍不住摊手。
    总是鼓吹人类动不动灭绝的网友,是什么想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派来的卧底吧,总是拿灭绝来威胁打架,有问过地球的感受吗?
    因为这些“灭绝警告”的言论过于突出,反倒让大部分的网友冷静下来,能好好交流一下了。
    要不然,显得太傻。
    不管承认不承认,社会上对性别的要求和定义是很呆板的,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严苛。
    每个人必须按照一定的模板去做,否则,会引来整个社会的抨击和不满。
    小女孩表现出野心勃勃,好斗和霸道后,就会被规训成安静内敛的模样,否则,就是没有女孩样。
    小男孩表现出温柔乖顺,喜欢干净遵守规则,说话温声细语之后,反倒会被嘲笑娘兮兮。
    因为不符合模板要求,所以会被批评和训斥,甚至,会被强行纠正或抹杀。
    多少女孩子都是在呵斥、教训和羞耻教育下,胆子越来越小,性格也越来越拘束,小时候敢翻墙爬树抓老鼠,长大后却觉得自己连水瓶都拧不开,做个什么都需要求助。
    多少男孩子则是在嘲笑、指指点点的眼神之中,强迫自己去学打架,去说脏话,去一起抽烟,不擅长体育的一定要打篮球,不喜欢表达的强行加载攻击力,总之,暴躁易怒起来才爷们。
    白合飞他们没办法立刻去纠正和辩解,对抗长久以来的偏见,在得到宋轩他们父母的允许下,“回声”app把完整版的录音放了出来。
    不仅主动买了推广,还动用鸽大之类的大v转发,连韩蓝都帮忙转发,势必要让完整版进入所有人的面前。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孩子?
    那些听到一句“我不想当男孩子,想当姐姐”就暴跳如雷,仿佛男性的统治地位受到威胁,自己的皇位都要失去传承,一点不阳刚一点不爷们的人,立刻把谈话中出现的几个孩子,打上“不合格”的烙印,是正确的吗?
    ——我和小朋友一样,也不想当人类了,如果可以,我想成为一朵蒲公英。
    ——哇,是好孩子呐,居然考虑到妈妈怕老鼠,已经决定好,一家人变猫之后,为妈妈去抓鱼!
    ——不知道这几个孩子有没有符合“高贵的好孩子标准”,可是,如果他们都不是希望,那么,我们这些成年人活着都是给地球丢脸。
    完整清晰的表达,天马行空的现象,还有一定基础的知识储备和动物常识,以及最关键的,柔软的心灵和善良的灵魂。
    谁不会喜欢和期待这样的孩子呢?
    如果没有受到打压或污染,这样的孩子健康成长,走入社会,变成老师、医生、职员、工人等等角色后,社会难道不是会越来越稳定吗?
    在“灭绝警告”的短暂刷屏后,真正为孩子们说话的声音,如积蓄一冬天的笋芽般爆发,甚至很多成年人听到泪流满面,不知道是感动,还是在为曾经的自己而哭。
    被强压着变成模板的受害者,是少数群体,可是,数量绝对不少。
    因为,规训和限制实在太多了,从孩子走向成年,谁都可能会因为这个或那个奇怪的理由,被强塞到模具之中修整。
    可凭什么啊?
    甚至很多网友顺着孩子们提到的“我也是三年级的姐姐”活动,找到举办过类似活动的小学,翻出了活动的背景故事。
    ——这分明是孩子们的自救,孩子们的勇敢,以及孩子们的反抗,你们凭什么指手画脚?
    ——我也曾是三年级的姐姐啊,这个活动还需要捐款和其他资金支持吗?想出份力。
    ——作为二年级孩子的家长,就想问问,能给这个活动的组织人写信,邀请她们来其他城市,也开展这个活动吗?
    到底是所谓的阳刚男孩子气,女孩子该有的样子重要,还是每个孩子都有着温柔的世界,发光的心灵更重要?
    三年级的小女生可以为了低年级的弟弟妹妹,勇敢的站出来,其他的孩子选择相信自己的同学,坚定的挡在了坏人面前让他们走开。
    凑在一起的小男孩心生向往,也想当姐姐,甚至还不想当人类了,可依然记得要爱父母,当猫也要努力去抓鱼。
    如果是社会的明天全是这样的,那么,成年人们的努力不就更有意义了吗?
    当晚,在韩蓝、鸽大几个账号的组织下,网友们开始给教育部门写倡议信,写自己的建议。
    请保护孩子的温柔和勇敢,做点成年人应该做的事情!
    第117章
    经常看小说的人都知道, 重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题材。
    不管想写什么类型的, 重回过去, 改变人生, 这个梗总是有看点。
    因为, 这基本上是十六岁以上的人类, 共同的奢愿。
    想要弥补遗憾和挽回些什么,也是智慧生命的共同点。
    当然, 为什么要限定一个年龄做分水岭,就和小孩子们基本都不怎么青睐重生梗有关。
    在不发生什么特大意外和变故的前提下,小孩子们都是希望自己快快长大, 能不再被管控,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吃的,出去玩也不需要早早回家。
    要是哪天出现一本八岁的孩子,想要重生回三岁的小说, 小孩子们先要翻个白眼。
    谁要回到三岁啊?!幼不幼稚?
    成年人想要重生, 则多是想要重生在三十岁之前,很少有什么七十岁的重生到六十五岁。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成年人就是馋小孩子的欢乐时光, 单方面觉得自己重回孩童时代, 就能把握机会, 走上人生巅峰。
    也就是小孩子们的发言权不足,要不然, 在重生文下面考据的主力就是他们。
    ——乱讲, 没写完作业之前爸爸妈妈别说让你去炒股了, 腿都给你打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