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武侠修真 > 想当恶猫好难哟 > 第95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95节

    黑猫假装自己是个衣领装饰, 蹲在顾余生的肩头当雕塑, 盯着陆续到场的几个成年人,眼神逐渐危险。
    可能是察觉到了什么,旁边的年轻警察回头看了花棠两眼, 顾余生也轻声询问花棠,问她要不要去里面的房间,陪陪姚小苗和方眉?
    花棠假装自己听不懂的样子, 硬要留在这里。
    小姑娘什么时候都能见,可是,讨厌鬼一定不能错过。
    恶猫很记仇的。
    看花棠坚持, 顾余生只能没有再说什么。
    只不过为了避免黑猫一个激动做点什么,他把黑猫抱了起来,还握住了两只前爪爪。
    他可太清楚, 这两个山竹一样的毛爪爪, 要是真的发怒起来, 哪怕对方是成年人也讨不到好。
    花棠扭了两下看顾余生不放开, 就找到舒服的姿势, 继续猫视眈眈的蹲守。
    除了姚小苗的父母之外,方眉的父母很快也到了。
    六个表情各异的成年人进来,在花棠看来,却是一模一样,都飘着一股让恶猫厌恶的人渣味。
    父母千千万,但有问题的,其实本质上都很像。
    甚至可以说,方眉的父母和两个初中生的父母,在一定程度上,是同一类型的。
    两个初中生被扣到现在,发现事情和他们想象的不太一样,已经有点心虚闪躲,坐在那里惴惴不安。
    可等到扑过来两个中年女人,高声呼喊自家孩子是不是受了什么委屈后,他们的表情就变了。
    理直气壮,仿佛找到了靠山。
    而方眉的父母则是强忍着不耐烦,进来之后四处寻找方眉的影子,连问问警察到底发生什么的心思都没有。
    别说花棠想伸爪子了,就是顾余生都有点看不下去。
    没等警察把事情的始末说完,两个初中生的父母就叫嚷起来,“你们别诬赖我家孩子,我儿子懂事又听话,怎么可能做这些事情!”
    肯定是被谁带坏的,总之,锅推给旁边的人就行。
    而且,这两对父母担心警察在自家孩子的档案上面写什么记录,立刻就要扯过来学校的老师,要他们保证不能留任何痕迹,不能影响他儿子的前途。
    否则,就要大闹警局。
    没等警察说话,方眉的父母一看这个阵势,也高声的反驳起来,骂这两个小强。奸犯不是什么好货色,把他家女儿拖到巷子里脱衣服,必须要赔钱。
    三方混战,脏话连连,根本没意识到旁边的警察们,脸都黑的不行了。
    从街道办过来的大姐,平时也没有少协调处理这些事情,但还是被这三对拎不清的父母气到,有点关切的问警察,方眉这孩子现在在哪里。
    到现在为止,也就只有街道办的负责人知道问问孩子,两个初中生的父母没有,方眉的父母也没有。
    对大姐点点头,解释了一下有女同事在陪伴孩子后,警察把脸一拉,劈头盖脸的开始“语言教育”。
    警察这个职业,当久了之后,脾气都不容易好,尤其是遇到一些没有自知之明的无赖,或者心比天高的人渣,不气到血压升高都是稀奇事。
    好言好语不听,那就用这几家父母能听懂的方式来。
    未成年的教育问题,从来都不是监护人在自家就能解决的,所谓的家事私刑想法,早就应该扔到几百年前的封建残余里面埋葬。
    警察也不和这些父母聊什么你家孩子溺爱到无法无天,或者重男轻女思想要不得,想要改变成年人的想法太难,把多方的监督摆出来,触及成年人的利益,才能看到效果。
    孩子不到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那不影响批评教育和定期回访。
    未成年案件需要一定的隐私保密,可校方总是可以知道,并做出相应的关注。
    而父母作为监护人,不仅需要承担失职的责任,他们也是要接受批评教育的,住所地街道处,工作地主管部门,是党员的有党委,是工人的有工会,成年人总是有社会关系可以管住你的。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有生活痕迹的。
    老师可以观察到孩子每天的状态,街道办可以注意到孩子的生活情况,检察院和教育部门的负责人,则是能定期回访。
    就算退一万步,孩子还没有上学,家长不让孩子出门,医院和警察也是可以接触到孩子的。
    当社会全员想给孩子搭把伞的时候,有太多的地方可以使力。
    同时,落实监护人失职的相应惩罚,也是推行艰难但势在必行的事情。
    没点威慑和约束,这些家长还以为自己养个孩子和种盆草一样,生杀予夺,准备上天呢?
    社会提高对未成年人监护的参与度,除了需要多方合作,投入精力甚至财力外,应该是现阶段能保障未成年人权益,最合适的方法。
    这种长期的、需要多部门配合、密切关注的事情,费力不讨好,甚至还会个别声音怒骂‘这是颠覆传统挑战人伦’、‘违背孝道干涉公民权利’,可是,现阶段也唯有这个方法,能约束有恃无恐的“初中生”和保护无辜脆弱的“小方眉”。
    社区、学校、警察局、甚至当地的检察院法院,以及涉及家长工作相关的一些部门,一层一层的给孩子关注,联动合作。
    听得三对父母都忍不住心虚,第一次知道孩子教不好,自己还有这么多责任,说不定还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在社交圈里没脸,以后小儿子入学估计都成问题呢!
    “一个小丫头,至于吗?”
    能肆无忌惮忽视和压榨孩子的父母,和什么坚定无畏的优秀品质没关系,一听事情比想象的严重,计较得失的小算盘打响后吓得都不吭声,可方眉的父母还是小声嘀咕了这么一句。
    刚才给方眉她们泡奶茶的另一个女警察实在忍不住了,看着这对也就三十岁上下的父母,都想问问他家到底有多少锅碗瓢盆要继承?女儿就这么低贱吗?
    把儿子宠到无法无天的后果,也不用往远里看那些杀父埋母的,就看看隔壁这两个初中生的父母,就知道后果。
    “你们到底是不是孩子的亲生父母?”女警察看了看三对父母的表情,心里其实很失望。
    初中生的父母总觉得,扒个衣服算什么,反正自家孩子是儿子,不会吃亏。
    这不就是“现在孩子真不容易所以我选择生儿子”的另一个版本吗?
    怎么,知道小孩容易遇到不好的事情,所以,理直气壮生个加害者,就足够了?
    方眉的父母则觉得女儿添麻烦,耽误他们照顾小儿子的时间,这个时候,不管爸爸还是妈妈,可都不会为女儿考虑,小姑娘的委屈和无助,他们只是粗暴的觉得,女儿真麻烦。
    连同为女性的妈妈,也是被警察训斥之后,才勉强收敛表情。
    陌生的女警察能敞开胸怀,给孩子温暖和怀抱,母亲却漠视又冷淡,仿佛生了儿子之后,摇身一变成了同样冷冰冰的男性。
    与其说是儿子给了她底气,不如说是儿子变成她理直气壮挤入“吃肉者”的准入券。
    这效果和太监跨越到猛男一样,拿着儿子这张“无敌金刚二两肉”牌,方眉的妈妈压迫起女儿来,吃相可能比她爸爸还难看。
    孩子是很敏感的,在两个初中生父母压着孩子道歉,方眉父母准备接方眉回家的时候,小姑娘紧紧的圈住了女警察的脖颈,眼神躲开了父母。
    “警察阿姨,明天你会来看我吗?”为了避免方眉父母回家对孩子发脾气,警察和街道办的负责人都说了,接下来的一个月,他们会每天都来看孩子。
    摆明的是方便孩子告状,让这对父母皮紧一点。
    但方眉顾不上看父母的表情,小声的问她喜欢的女警察,明天能不能见到她。
    “当然可以,宝贝,阿姨很喜欢你~”
    姚小苗的父母也喜欢喊她宝贝,第一次被这么喊的方眉眼睛都亮起来,认真的和警察阿姨拉拉勾,保证自己回家会认真读书,好好吃饭,乖乖睡觉,以及要是受委屈明早就和警察阿姨说。
    路过顾余生的时候,方眉停下,也乖乖的对叔叔道了谢,还记得谢谢猫猫和狗狗,旁边的姚小苗凑过来,也和店主叔叔道了谢,然后认真纠正,这是花棠和甜虾。
    顾余生蹲下来方便两个小朋友说话,也认真的给她们肯定,“你们两个都很勇敢。”
    尤其是姚小苗,真的做到了很多成年人都不敢的事情,躲在甜虾背后的时候,两个小姑娘其实是互相抱在一起的,她们的表现都很好。
    “因为我已经三年级了,是大孩子,当姐姐了。”
    姚小苗被夸奖之后,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软软的解释了一句。
    当姐姐就要勇敢一点,所以她冲上来拉住了方眉的手。
    “我、我也要当姐姐。”方眉看了眼姚小苗,也轻声细语的补充,仿佛说完这句话,就和姚小苗共享了勇气。
    女警察蹲下来抱抱她们两个,“当然,你们都是勇敢的姐姐。”
    没有被风雨打落凋谢,没有任同伴受伤遇险,哪怕年纪很小,也摸到了勇敢的护符。
    第112章
    不管承认不承认, 现今社会仍然是父权制主流,也就是男权社会。
    这种两性差异带来的支配和被支配, 很容易衍生出相应的“强。奸”文化,甚至达到一种社会化的层面, 谁都可以来当加害者。
    为受害者的痛苦, 添砖加瓦。
    具体来说,就是在警察、老师以及顾余生他们这么努力的保护姚小苗和方眉之后,居然有记者闻风而至, 想要找到受害者,采访这个大新闻。
    没有谁去关注加害者, 连记者都不怎么在意扒小女孩衣服的到底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
    “某学校小学生惨遭猥。亵”、“某地受害女孩获得赔偿”之类的标题, 然后再配合受害者的高清怼脸照片, 才是他们想要的。
    什么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
    开玩笑, 个别媒体和记者不期待着类似的事情再多一点,都算好的了。
    这不是个例, 其中最为惨烈的两例, 只是看到文字都能闻到血腥味。
    一例是未成年女生被绑架, 父母哀求媒体不要报道不要激怒绑匪,却被媒体拒绝,大篇幅的描述女生被拖走的场景, 不负责任的掀起热度。
    又在绑匪强。奸人质并剁下她的手指后, 有些媒体更是差点爬到楼顶和树上, 不顾人质的死活, 争取把最新惨状拍回去抢热度, 警察都赶不走。
    最后未成年女生惨遭伤害,被不安的绑匪折磨的没有人形,抛尸在水库,镁光灯还在记录着哭到晕厥的母亲有多么痛苦。
    另一例则是小女孩被村民轮。奸,遇到好心的老师和正义的警察,惩治恶人后,想办法自救离开噩梦之地,却被记者找上来,轻易的一篇报道揭开了小女孩隐藏多年的伤疤,最后被寻仇的村民找上门杀害。
    媒体自始至终,都是以狂热又嘲讽的语气,给恶人递刀,又自诩正义使者说帮小女孩成年后的丈夫,摘掉了一个绿帽子。
    这一小撮完全违背职业道德,甚至挑战人性的记者,总是一批又一批的出现在公众面前。
    本质上,不就是总有垃圾对扒开受害者的伤口,高声谈论女性如玩物,甚至窥探未成年的柔弱和无法反抗吗?
    只通过“女主演”哭着喊不要和救命的动作片,拍摄角度私密又违法的偷拍大尺度图,写出来永远是太大太满受不了的黄文来认识女性,这样的男性,完美组成记者和看客的关注循环圈。
    看到未满十四岁作恶未被处罚的新闻,就模仿作案准备拖个小学女生来试试的两个初中生,是这样的。
    哪怕被警察频频上门,单位领导和同事知道后眼神都有些排斥,依然不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的两对父母,只是不甘不愿的约束儿子,私下来说不定还觉得儿子有本事,也是这样的。
    把女人收拾的明明白白的,那可不是男人的本事?
    现在堵在小学门口,和鬣狗闻到血腥味一样,想要拿到热度新闻的记者,同样也是这样的。
    他们不会站在小女孩的恐惧上来看问题,弱者的悲鸣,只会让他们更兴奋。
    而对于记者的围堵,全然不知情的小朋友,最近的心情还不错。
    家庭温度的缺失,就需要其他的感情来补充,哪怕回到家父母依然不怎么理自己,方眉也觉得比之前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