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快穿之养老攻略 > 快穿之养老攻略 第330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快穿之养老攻略 第330节

    展示到一些世家,以及一些虽然出生寒门,但是基本没有下过农田的官员面前的时候,那些官员基本都是一脸茫然,不知道稻穗有什么好看的,一直展示到后面,展示到一个真正出身农家,并且亲自下过田,干过活的官员面前,那个官员才大惊失色,并且激动不已道:
    “这……这是真的吗?”
    说着,他双手甚至已经激动的有些颤抖,并且想要拿起那些稻穗看看真假,女官想阻止,但坐在上面的闻人莲立刻说道:“让他看。”
    吩咐下达,那官员才双手有些颤抖地取出盒子当中的一枚稻穗。
    一颗颗的数起来。
    数稻穗上的稻子数量。
    过了许久,这才声音有些颤抖的惊讶叫道:“125颗,125颗!
    这真是天降神谷啊,娘娘!”
    说话的功夫,眼眶已然流泪。
    第539章 太皇太后要废帝(18)
    相比较于大殿之上少数了解农耕的官员而言,绝大多数官员依旧还是一脸茫然,不知有什么高兴的?
    “哀家很失望啊!
    看来诸位首辅大臣也并不如你们文章中所写的那样爱民如子,哀家觉得,真正爱民如子的官员,此时都应当欣喜若狂,都应该如同戴爱卿这样笑着哭,不能自抑的哭。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你们不知道,你们连一颗稻穗上正常会结多少个颗粒都不知道!
    戴爱卿,你来跟他们说说,平常稻谷上长有多少颗粒,这一百二十五颗颗粒的稻谷,又代表什么?”
    说失望其实也不至于,毕竟闻人莲早就知道下面百官是什么德性了,所以此时与其说是失望,不如说她只是借题发挥贬低下那些人。
    戴维南赶紧抹了抹眼角不由自主渗出的泪水,举着稻穗大声道:
    “是,下官遵旨!
    平常一棵稻谷基本只能结不到五十颗稻谷,下田甚至可能还不足三十颗,若是超过五十颗,那便可以算是丰收的不得了了,前朝有一农民上献长有八十颗稻谷的稻穗的时候,甚至被人誉为一时之祥瑞。
    但是当时那个稻穗仅仅只有一株,而且那稻穗还被前朝皇帝收入私库当中再也没有拿出来过,等到有人想到用那种子去种植的时候。
    稻穗早就已经失活了。
    如今娘娘这木盒里装着满满一盒饱满的稻穗,说明娘娘应当已经能够批量种植这些稻谷了,一旦这些稻谷让天下百姓都能种植,那么天下稻谷产量必然能够翻上一番。
    便是天下粮食总量也得上浮三成有余,能多养活三成黎民百姓。
    此乃无量量大功德。
    娘娘当有圣德。”
    那些官员又不傻,先前他们不知情,所以觉得很奇怪,如今都已经有人将具体情况说出来了,他们自然也很清楚这件事的重大程度。
    昔年神农缘何称皇?
    那就是因为他解决了百姓的吃饭的问题,至少在当时是解决了。
    后世皇朝为什么灭亡?
    因为不能解决百姓吃饭问题。
    如此功德不可谓大。
    何谓大?
    这一刻,所有官员都知道,一旦这件事情是真的,那他们将再无回旋余地,一个拥有点兵权的太后他们还能勉为其难的对付,可如果是一个拥有兵权,同时在民间名望极重,并且还解决了大部分百姓吃饭问题的太后,那就远不是他们百官能抗衡的了,先帝复活也没辙。
    “太后,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首辅再次站出来问道。
    他们还抱有点希望,希望这些种子只是意外所得,不能推广。
    闻人莲却在此时第一次掀开帘子,走了出来,环视大殿群臣道:
    “自然是真的。
    明日正是秋收节,诸位如果没事的话,可以随哀家一起去皇家农庄看看,如今皇家农庄当中不仅有种植这些单株颗粒高达一百二十五颗的稻种,同时还有种植单株颗粒高达一百一十颗的麦种,此外亩产更高的大豆、高粱也都有所种植。
    明日正是收割之日。”
    闻人莲其实也很庆幸,很庆幸她最先选择的突破渠道是农业,正是因为她选择的突破点是那些文武百官不怎么重视的农业,这才使得即使她已经将杂交粮种种满了皇家农庄,也没有透露出一丝信息。
    如今事已成定局。
    她自然再无畏惧。
    直言说出来也是无妨的事。
    “这……”
    在场那些原本想要把闻人莲弄下去的大臣,顿时都有些绝望,他们原本还以为太后手里仅仅只是拥有那么几株高产稻种,可是却没想到现实更加残酷,现实是,太后手里不仅拥有很多高产稻种,而且还拥有高产麦种以及其他高产粮种。
    这让他们怎么斗?
    这些粮种要是推广出去,那这太后怕是得被天下百姓立起长生牌位,甚至称为当代神农也不为过。
    他们嘴再利,也利不过民心。
    如果他们不想遗臭万年,那么他们就不能再跟太后她作对了。
    至于放火烧皇庄。
    断了粮种根子。
    谁敢啊?
    谁敢冒着被天下百姓,甚至于天下绝大多数文人士子唾弃唾骂万年,乃至于灭九族的危险做这事。
    因此,绝大多数官员在心里仔细琢磨了一会之后,全都不得已苟起来躬身说道:“太后娘娘圣德!”
    没办法,形势逼人。
    只能认怂。
    “大善,明日诸位就都随哀家去皇庄当中主持秋收大典,到时哀家会把帝都周围农户都请过来干活。
    今日,就先退朝吧。”
    闻人莲看着下方众大臣的兴奋和憋屈模样,简直想要叉腰放声大笑两声,不过这种有损颜面的事她可不能做,只能硬憋着,只嘴角微扬的吩咐了两句,随后便把还在龙椅上打着瞌睡,不满五岁的小皇帝抱着,宣布今天的朝会结束退朝。
    转身离开去后殿笑去了。
    ……
    下朝后,整个朝廷官员几乎分成两派,一派是满脸兴奋的团在一起,嘀咕着这样的高产良种推广下去,天下会是如何太平,百姓会是如何幸福,这是何等的无量功德。
    以及这个世界距离古圣人所言的大同世界,又更近了一步等话。
    这些官员,绝大多数都是相对年轻,或者本身的确出身贫寒,再或者,就是出走半生,回首仍是少年,初心不改的正直廉洁的官员。
    当然,这些只占少数。
    绝大多数官员已经在边走边叹气,可惜今日失败,可惜未来他们再也约束不了太后,以及担心太后权势过大,会生出不该有的野心。
    很快,朝中地位比较高的十几位一品大员互相对视了一眼后,就立刻离开紫宸殿这,迅速前往他们的秘密聚点,准备商议应对方案。
    可惜面对这种大势。
    他们又能有什么好方案?
    最终,他们经过了连夜商议之后,最后想出的应对方案是,竭尽全力的支持太上太皇太后,尽量让太上太皇太后也垂帘听政,借以制衡太后,不管怎么说,太上太皇太后也是太后的长辈,让她们两个争斗起来,他们才有机会渔翁得利。
    搜狗
    第540章 太皇太后要废帝(19)
    次日大朝会开的极短,因为所有人都清楚当天最重要的事情是秋收大典,而不是在朝会上说其他事。
    所以,朝会只花了不到一刻钟就结束了,随后,所有大臣都在闻人莲的带领下前往皇庄参加秋收。
    乔木没有去。
    因为她又不是没有见过高产粮种,又不是没有主持过秋收大典。
    对这种事根本就没兴趣。
    何必出去晒一天太阳呢。
    不过,这在一些文人看来就是太上太皇太后和太后关系不好,就连这样重要的秋收大典都不愿意同时出面,于是好几个朝中重臣彼此对视了一眼,纷纷点头,认为昨天连夜商量出的计划还是有搞头的。
    说不定就能成功。
    当然,有搞头归有搞头。
    这时候显然不适合突然提出这种建议,所以他们只能暂且先将计划按下不提,老实参与秋收大典。
    这一次的秋收大典虽然相当重要,但是,具体的流程还跟过去差不多,都是先让人说一番感恩天地和皇上圣明的话,然后宣布开始。
    唯一的区别也就是收割的人选有所差异,过去收割皇庄当中的各种庄稼,都是由皇庄本身的雇农进行收割,但是这次闻人莲为了方便下半年的良种推广种植,特地花了到二十文一天的价格,从京城周围雇佣了数千名普通耕农参与进来。
    为的就是让他们见识一下这些粮种的高产,这样一来,只要等他们回去稍加宣传,那么推广新式高产粮种的事就会顺利许多,至少说在帝都这片区域肯定会顺利许多。
    如此这般扩散着来,用不了几年就能够将高产粮种扩散至全国。
    随着宣布开始收割,雇佣而来的那些农民这才被允许进场,并且近距离看到那如同金色波浪一般随风飘摇的稻谷海洋,这些农民都是年纪比较大,三四十岁以上,至少种了十几年田的农民,其他能力可能没有,但是种田经验还是有的。
    因此,他们只离得近一点,稍微看了一下,就都纷纷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因为他们靠肉眼看这金灿灿的稻穗就知道产量一定极高,反正,肯定远超过他们家自己种的。
    有好几个的第一反应都不是拿镰刀去收割,而是先满脸惊喜的捧着那沉甸甸的稻穗,仔细的摸索起稻穗上面的颗粒,估算下亩产量。
    很多时候,即使有些人根本不懂算数,但是只要经验足够,那么还是能够靠着手头掂量,以及成年累月的经历估算出土地亩产量的。
    这些老农显然就是这样的人。
    只掂量了一下一整根稻穗的重量,随后打量了一下周围的其他稻穗,顿时就都明白,这田里面的稻谷产量至少是他们家稻谷产量的一倍以上,亩产量怎么着也能达到六七石,甚至于高达八石都有可能。
    一时间,都还没开始收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