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其他小说 > 世界一级保护学渣(重生) > 分卷(28)

底色 字色 字号

分卷(28)

    非常恶霸。
    却不自知。
    收拾好行李,沈明洲终于与赴美代表团回合。
    赴美参加全球科技大赛的选手里都是沉稳的小少年。
    四个小姑娘,六个男孩子,热热闹闹似乎相熟的样子。
    早已跟团队打成一片的欧阳博艺,甚至可以给沈明洲介绍:这是宁俊、那是敖辉,他们做的是癌症基因项目,还有一个水质环保研究。
    这次代表团队浩浩荡荡三十多人,参赛类别分布为四类。
    所有人成功集合之后,带队老师郭嘉良就给他们分发了比赛的详细资料。
    赛事流程和解释说明应有尽有。
    全球科技大赛的起源悠久,而且还诞生了八位未来的诺奖获得者。
    所以,这份资料不仅是宣传赛事意义,还详尽列出了一众评委专家的信息。
    诺贝尔奖获得者,知名研究教授,那些在新闻上才能见到的名人,都会在选手交流会上一一路面。
    不过是几句话的简明生平,足够让参赛的学生们发出惊叹。
    郭嘉良见代表选手们的表情,非常满意。
    这才是对待最高赛事应有的欣羡。
    他说:我们这次出去的目的,不止是展示我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交流学习!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喊了无数年。
    每次赴美之前,郭嘉良都要给学生们上一场深刻的赛前动员课。
    团结!进取!为国争光!
    老师说得激情昂扬,优秀学子也是十分给面子。
    然而,沈明洲站在队伍里目光平静,仿若未闻,连兴奋和激动的笑容都没从他脸上找到。
    结束动员,郭嘉良特地走过去,关怀这位林勤忠院士开后门的学生。
    沈明洲,能代表我们国家出去参赛,高不高兴啊?
    沈明洲困惑的看着他,点了点头,高兴。
    可他表情镇定,一点儿也不像为国出征的选手。
    郭嘉良想了想,问道:如果你紧张的话,一定要告诉我们,因为你没有来参加科协主办的赛前培训班,所以很多注意事项不清楚,但是不用觉得害怕或者慌张,老师们会帮你的。
    当初林勤忠院士定下沈明洲,科协就说要叫他来参加培训班。
    然而,院士却说:让沈明洲多花点时间在项目上。。
    于是一切搁置,直到现在见面,郭嘉良才觉得,也许沈明洲很需要这种团队成员互相熟悉,减轻焦虑感的培训活动。
    因为,他太沉默了。
    搭档欧阳博艺阳光开朗,这么热情洋溢的女孩子跟他说话,他竟然也只是点头摇头好的不用。
    语言少得令人发指。
    郭嘉良甚至怀疑沈明洲经历了什么重大事件,才变成了如此孤僻冷漠的性格。
    沈明洲跟随队伍,就像一枚沉默的火光,止不住让郭嘉良担心。
    终于,郭嘉良忍不住了,跟同队的心理辅导员欧莉小声讨论:沈明洲这状态,需不需要你去做一下开导啊?
    欧莉:?
    我带过这么多届参赛选手,还没一个青少年像他这么不爱说话的。
    欧莉:噗。
    欧莉憋不住笑,眉眼弯弯盯着郭嘉良。
    她说:郭老师你整天在中国和美国飞来飞去带学生,又经常驻在国外,你不清楚沈明洲的情况。他不是不爱说话,应该是和同伴没有共同语言。
    郭嘉良睁大眼不相信,我们队伍里的孩子跟他没有共同语言?怎么可能啊。
    能参加全球科技大赛的学生,都是全国智商顶尖的优秀学子,懂得高深的科学技术,也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
    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该是国内能够找到的最相似的一队孩子,见面不过两三分钟,能聊科研,也能聊潮流。
    沈明洲没有共同语言?郭嘉良大写的不信。
    不信也没用。欧莉简单明了道:跟他有共同话题的人我数数啊,Type公司CEO、谢春应教授、林勤忠院士,哦,还有一位你们都听说过的天才邵炼。
    郭嘉良对沈明洲的经历当然有所耳闻,但是沈明洲在他心里仍是孩子。
    可欧莉这么一列,孩子的层次好像太高了一些。
    欧莉懂他,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放下眼中的滤镜。
    她意味深长的说:郭老师,您别担心有的没的了,沈明洲可以说是队伍里最不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
    这一次,我们能保证把沈明洲带出去参赛,再安安全全的带回来就行了。
    不止郭嘉良。
    连带着代表团的选手们,都觉得沈明洲自带孤僻、冷漠的气质。
    拒人千里之外。
    沈明洲没有参与团队聊天的欲望,视线里总是透露出思考的意味,经常独自一人拿着手机站在旁边。
    看论文。
    机场候机的无聊时间。
    沈明洲在看论文。
    十几个小时的赴美飞行。
    沈明洲在看论文。
    一个小小的手机屏幕明明有那么多新奇有趣的游戏、八卦,他们视线扫过去,只会发现满屏幕的英文专用词,带着晦涩难懂的算式和图表。
    好像除了论文,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沈明洲多给一些视线。
    他过于沉默,导致长久的相处之中,只有指导老师和欧阳,会上前搭话。
    飞机空间私密又无聊,宁俊和同伴凑在一起悄声聊八卦。
    感觉他们学校的老师没说错啊,沈明洲真的很难相处。谁会一路上看论文,有那么多论文能看?
    老师也倒霉吧,我听说接采访的老师都被开除了,要不要这么严格。
    宁俊从座位伸出头去看。
    沈明洲的位置,微微亮着光,欧阳博艺还拿出随身携带的零食,问他吃不吃。
    可这人只是摇了摇头,闭目养神,仿若大佬。
    培训班的时候,所有人都感受过欧阳博艺的热情。
    这么一个说话带笑、温柔善良的小姑娘,每次在提到自己做的太阳能项目,都会说起沈明洲。
    严肃、认真、勤奋,简直像在述说什么值得敬佩的偶像。
    现在看来,不过如此。
    宁俊收回视线,感叹道。
    聪明是聪明,厉害是厉害,但沈明洲用冷漠对待别人的热情,不觉得很过分吗?
    落地美国的过程枯燥又困顿。
    代表团选手拖着行李出机场,只想赶紧洗澡睡觉,顺从痛苦的国内生物钟。
    一辆大巴接着人,一路开到了目的地。
    全球科技大赛提供的酒店,居然门外已经守着了大量的记者。
    那种严阵以待的气势,让人感到无比紧张。
    这个比赛这么多媒体的吗?
    感觉好像是误入了什么明星发布会现场。
    大家开着玩笑,一边拖行一边盯着记者们的视线往里走。
    可能因为他们这一行人黑发黑眼,不少坐在大堂休息区的人,都对这一行人的团队投去关注的目光。
    哪怕赛事表面平静无波,幕后的风起云涌,早就传了个遍。
    但凡是跟随着大学教授做项目的参赛选手,都听过那个不可思议的人会随着中国的队伍,出现在本次比赛的赛场。
    这次黑头发的应该是中国人了吧!之前的日本人韩国人都你都认错了!
    认错有什么关系,你又不是要签名。
    提前试探试探接下来的竞争对手啊。
    休息区的学生们嘻嘻哈哈,开着玩笑。
    有什么好试探的,他参加的是工程类项目,根本算不上我们的竞争对手。
    他们的同伴亚尔曼捧着掌机,轻声哼道,现在生物医药和环境工程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太阳能技术都过时了。
    然而,也有不同的人发出疑惑,可老师不是讲沈明洲说单独又弄了一个太阳能搜救无人机参赛吗?万一他得了行星奖呢。
    无人机,行星奖?亚尔曼和同伴一起发出笑声。
    他们可不是什么随便糊弄的外行,比谁都清楚行星奖设立的意义。
    亚尔曼不用说什么狠话,放下掌机眼神轻挑,嗤笑道:雅各布,你与其担心一台无人机抢走我们的行星奖,不如担心你最讨厌的詹妮弗拿走它。
    她做的可是癌症基因研究,比起什么听着厉害的无人机,可符合行星奖的要求多了。
    延续生命、拯救人类。
    怎么想,詹妮弗才是他们的有力劲敌。
    酒店门外的媒体忽然骚动,闪光灯的激烈响声,伴随着一位西装笔挺的中年绅士进场。
    这位穿着三件灰色西装套的先生,轻轻摆手拒绝了媒体的采访,径自往休息区走来。
    亚尔曼。
    他的声音沉稳低沉,带着长年累月执着于研究的固执。
    我已经跟公司说好了,不出意外,你的遗传病基因检测项目,很快就能签约,转入临床实验阶段。
    不过,我们还是希望你能拿到行星奖,毕竟这是我们威特生物研究所,蝉联了两届的成绩。
    威特露出一个温和的笑。
    《时代》封面都刊登你的行星奖。那时候,你将成为全美国最优秀的高中生。
    亚尔曼欢快的跳起来,跟威特熟练的碰了一下拳头。
    准备已久的研究得到了导师的肯定,令他对接下来的比赛充满信心。
    保证不会辜负您的信任,威特老师!
    *
    全球科技大赛的行程,密集而紧凑。
    第二天清早,代表团队就要参与面对面交流会。
    沈明洲起床的时候无比困倦。
    哪怕在国内熬夜做实验,也没有这么疲惫的时候。
    毕竟,时差杀人,他思维活跃能看一百篇论文的时段,正是美国夜深人静睡眠的时候。
    等他犯了困,想睡觉,又该开始美国人民一天的生活。
    完了。
    沈明洲忍住呵欠。
    心想一定要好好调整时差,不然被邵炼知道了,肯定遭到疯狂的嘲笑。
    面对面交流会的现场,隆重得像是新闻发布会。
    中国代表队的位置在角落靠后,沈明洲过去就挑选了靠后的最后位置,以免眼神飘忽不定导致嘉宾的反感。
    他对今天参会的嘉宾不太感冒。
    乔治.威特教授作为生物医学领域的专家,涉及的研究领域完全在沈明洲的涉猎范围之外。
    什么基因链、细胞组织,沈明洲只会在看科研新闻突破的时候,会仔细的读一读。
    比起威特研究的遗传基因,他更关心脑科学。
    但是,大赛嘉宾交流不能自行挑选,哪怕他这样的工程类参赛选手,也要老老实实坐在会议室最后一排,尊重交流者。
    乔治.威特是一位举止优雅的绅士,开篇的讲题并未在他的生物医学领域大肆宣讲,而是从全球科技大赛的意义起头,讲述了研究之中的困境和克服困境的方法。
    沈明洲想象的晦涩难懂没有出现。
    可以说,能够登上全球科技大赛评委交流台的专家们,都不会让学生们感到枯燥。
    本该困倦的沈明洲,听了他的话,也逐渐清醒。
    以至于接下来的每一位教授的话,他都听在了心里。
    科学、探索、永不止步的挑战,具有煽动性和感染性的词句划过他的胸口,让沈明洲重新感受到了全球科技几个字的意义。
    不止是他在场的全部参赛选手,都被演讲者吸引。
    直到一位穿着衬衫、西裤,头发斑白表情严肃的人出现,会场的气氛变得格外热烈。
    诺奖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教授。
    他走上台,没有像其他的演讲者一样,开始精心准备的说辞,鼓舞选手们前进。
    而是环顾四周。
    我知道在场很多人,对我所研究的项目感兴趣。
    开场白没有什么客套的谦虚,甚至显得有些不客气,却有着诺奖获得者应有的骄傲。
    他灰蓝的眼睛选定了一个点,语气严肃的说道:那么,我随机挑选一位选手回答我的问题。如果回答正确,我将邀请他参观我的实验室。
    他没有提出问题,也没有说开始。
    却在话音落下的瞬间,出现了无数高举的手臂。
    美国英国法国代表选手,积极主动的模样,引得周围性格内敛的孩子,也纷纷举手。
    约瑟夫意图如何,不重要。
    诺奖获得者的实验室,大约对在场的人具有无比巨大的吸引力。
    大家都在积极的表态,沈明洲却在沉思。
    诺奖获得者约瑟夫,在指导老师发放的宣传资料上出现过。
    他记得,好像研究的是
    远红外?
    那么,就请中国代表队的沈明洲回答吧。
    沈明洲:?
    他非常确定,自己没有举手。
    第29章
    沈明洲应声站起来。
    上千双青蓝黑褐的眼神,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盯着他。
    他不知道究竟是身边同伴举手,约瑟夫离得太远看错了。
    还是这位诺奖获得者挑人的时候看错了名字。
    但是,众目睽睽,视线汇聚。
    他只能答了。
    约瑟夫见他站了起来,点点头,请到台上来。
    原本以为只是一次简单的提问回答。
    突发变成了上台交流,严肃沉寂的会场都出现了窃窃私语。
    大部分人都觉得,这家伙也太幸运了,不仅在上百位举手学生里被抽中,竟然还能上台面对面!
    这是怎么样的殊荣!
    说出去我和诺奖获得者约瑟夫先生同台可以炫耀一辈子的好吗!
    可就在约瑟夫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不少已经发过言的教授们,都瞪大眼睛盯着台上这个表情严肃的演说者。
    他们怎么没想到?!
    上台提问这方法实在是太方便了!
    想问什么问什么,还不会显得自己对待沈明洲过于特殊!
    出于对邵炼遥远记忆的考量,教授们还以为中国的天才少年都是一脸冷漠、高傲孤僻,根本不屑于在这种交流会上参与举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