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其他小说 > 世界一级保护学渣(重生) > 分卷(18)

底色 字色 字号

分卷(18)

    哦。邵炼作为大佬,风范依旧,看你们这态度,我还以为他要一周造出宇宙飞船。
    江岳泪流满面,可是对于我们来讲,太阳能万物系统三维透视建模无人机真的跟宇宙飞船没区别了!
    大家诚惶诚恐,只有邵炼敢去一问究竟。
    他打开实验室紧闭的大门,发现沈明洲抬手撑着头,悠闲懒散的敲着键盘,全然没有一周组之内就要造出宇宙飞船我好忙的状态。
    邵炼走过去,抬手摸了摸他柔软的发梢,我听江岳说,你下周就能做出无人机了?
    嗯?沈明洲转头看他。
    果然是肩部肌肉发达,随便穿了一件无袖T恤的邵炼。
    他一看今天熟悉的短裤拖鞋打扮,就知道邵炼没有出门谈生意。
    嗯,有这个想法。
    沈明洲揉了揉眼睛,不过现在我要改欧阳发来的报告,所以要耽误一段时间。先做适合无人机的万物系统移植,还有太阳能转换的核心算法,其他工序只能慢慢来了。
    语气里满是遗憾。
    透露出如果不是报告,他一定能在下周造出无人机的自信。
    邵炼被他逗乐,沈明洲总是不经意间说出一些令人惶恐的话来。
    他凑过去看屏幕,说道:报告?我看看。
    沈明洲将报告让给他看,说:我满脑子无人机,改报告都改得我困了。
    他能够在挑战新技术方面充满热情,可是对待已经完成的理论项目,稍稍有些意兴阑珊。
    欧阳博艺传来的报告,严格按照创新科技大赛要求,将太阳能转换技术原理和实验过程阐述得清清楚楚。
    但她毕竟第一次接触正规的实验,报告里的用词、实验数据的选取并不严谨,对于实验模拟过程的表达,又有些冗长、重复。
    要改得符合沈明洲的要求,确实得耗费一些时间。
    你想改成什么样的?邵炼摸着下巴,迅速思考。
    能发期刊的论文形式。沈明洲打着呵欠,虽然只是太阳能转换的理论技术,至少能赚个SCI了。
    少年短发睡得发梢翘起,努力睁眼打起精神的样子,惹得邵炼伸手去挠。
    我帮你改,你做无人机吧。
    沈明洲惊喜的看他,你还记得太阳能技术的核心理论模型和专用名词吗?
    邵炼一巴掌怕他背上,就知道这小家伙在这儿等着他,记得,全记得,没忘。我给你改了顺便找篇期刊投稿,帮你善后负责了。
    沈明洲勾起笑,眉眼弯弯的看他,投稿的时候,记得通讯作者写你自己的名字。
    邵炼愣了愣,盯着他不转眼。
    一篇论文含金量最高的两个位置: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而通讯作者作为整个课题的负责人,掌控着论文研究成果所有权。
    沈明洲这是要把60%太阳能转换技术送给他。
    邵老板,你放心大胆的写,我问过欧阳了。沈明洲说,实验设备是你给的,太阳能转换能耗算法模型参考你的,所以这个技术也该是你的。
    少年的善意纯粹而直白。
    邵炼却自嘲道:我只是商人,不搞研究了。
    沈明洲靠在座椅上,偏头看他,普通的商人,可改不出我要的论文。
    沈明洲的论文理论,不是一般的通用技术。
    创造性的太阳能转换原理,附上了所有涉及的条件和新材料,加上各种模拟条件的测试和猜想,任何研究太阳能的专家,都能通过这套模型,感受到里面新技术带来的震撼感。
    这不是什么天方夜谭、镜花水月,而是沈明洲有百分之百把握能在无人机上重现的技术,也是沈明洲的第一篇论文。
    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邵炼踩着拖鞋,夹着烟,在明晃晃的台灯下敲打键盘。
    一缕缕烟气缠绕着飘散在空气之中,将室内都融出了浓重的烟味。
    时不时还会响起几声烦躁的低吟。
    邵炼很久没抽烟,哪怕最近心情不好,也会吃点儿别的东西转移注意力。
    可现在,他叼着烟,恶狠狠的咬着滤嘴,手指啪啪啪的敲过键盘,看论文的眼神微眯,仿佛在看久违的仇人。
    随着他的敲打,屏幕上留下一串复杂的单词,组成了一句完美的论述。
    再回避、再排斥、再暗示,也无法阻止他灵魂里带出来的熟悉与满足。
    那些清晰简单的字母,一点一点的占满屏幕,顺便将他锁在心底的惬意,带了回来。
    有些东西,就算刻意忘记,也抹不去骨子里的喜欢。
    对,撰写这种枯燥乏味复杂深奥所有人都不懂全天下只有我清楚的东西真特么的太有趣了!
    邵炼笑得咬牙切齿,咳嗽两声,又忍不住压抑住响动,免得吵醒隔壁宿舍睡着的未成年。
    最后,他自讨没趣的把烟灭掉,皱着眉苦恼的继续手上的敲打。
    这家伙,怎么回事?
    为什么会知道他深藏许久的喜欢。
    《ENE》期刊审稿编辑索罗斯的日常,就是从收稿邮箱里挑出合适的稿件,投送各界专家审读。
    专家说OK,那就登。
    专家了无音讯,那就拜拜加油下次努力。
    索罗斯又挑出了一封邮件,论文阐述的是《当前能源危机下的新能源探究》。
    看完,他发出了哈哈哈的笑声。
    马克,你快来看,我收到了什么?我们当务之急是挖掘地心熔浆的威力,制造超过水利发电数倍效率的全新能源,最大程度的解决能源枯竭问题,很好,很不错,你说我把它投给梅拉德教授怎么样?
    马克受够了索罗斯的突发奇想,别,教授已经说了,不是突破性理论不要再找他,没兴趣,很忙。
    你不觉得熔浆新能源的理论很具有突破性吗?我保证他会喜欢的。
    马克呵呵一笑,喜欢,他还会用140个字,精准的在推特上描述无事可做的编辑又在浪费大家的时间,还要圈出你。
    索罗斯曾经向梅拉德教授发出了审稿请求。
    然后,因为论文中存在明显的理论错误,被梅拉德教授在推特上,批评为荒诞不羁的妄想简直他的浪费时间,并且无情圈出索罗斯斥责:作为我的学生,怎么能看不出这样的低级错误。
    严肃、严格、严厉。
    索罗斯毕业多年,仍是生活在梅拉德教授的教导阴影下。
    始终想找到一篇真正具有开创性的论文,亲手递交到梅拉德教授面前,洗清自己审稿失误的冤屈。
    然而,没有。
    《ENE》作为能源类期刊,大部分刊发的论文围绕着当前已有技术展开。
    毕竟,谁有开创性理论,会不去投最为权威的《SCS》?
    索罗重新点开了一封投稿。
    他匆匆扫过标题,觉得有些不对。
    太阳能?现在太阳能转换率是多少?
    马克抬起头,60%?好像是英国研究团队宣布的吧,但是没发论文,不知道他们具体是怎么做到的。
    哦,这样啊。已经有人达到了相应转换率,索罗斯就有些兴致缺缺,这里有个投稿说自己理论模型达到60%的,我还以为是突破性进展了。
    马克发出笑声,虽然没突破,但也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了。你可以拿给梅拉德教授试试,说不定他会在推特上赞赏你,说你是一个能够吸引尖端科研人投稿的好编辑。
    索罗斯没说话。
    他打开论文,仔细的研读,里面提到的太阳能相关术语非常专业,已经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格式标准,图表齐全。
    绝对不是什么碰运气的论文新手。
    这是一个专家。
    如果不是专家,怎么可能他挑不出一点儿格式错误。
    索罗斯下了判断,果断往作者位置看。
    但是,第一作者非常陌生,第二作者也不认识,通讯作者
    威廉.邵!索罗斯突然大喊。
    马克立刻直起身来,紧张的问道:怎么了?你说谁?
    索罗斯看了那个拼字无数次,当他还是梅拉德教授门下得意学生的时候,就经常仰望这几个字母。
    那是拼音。
    因为那个人不需要什么英文名什么特殊注明的缩写排列。
    所有期刊杂志的编辑和审稿专家、教授都知道他的名字。
    威廉.邵,邵炼,那个离开美国的中国人,不,中国天才。索罗斯站起来,几乎在冲着马克咆哮,他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他已经成立自己的实验室开始带学生做项目了吗?
    马克也跟着惊诧起来,真的是威廉.邵?
    索罗斯重新看了看投稿邮箱。
    熟悉的地址和后缀,十几年印在他心里没变过。
    他表情像是见鬼,上帝,威廉.邵给我投稿了?!
    第20章
    邵炼统治级别的论文水平,令人记忆犹新。
    他经常突然发布最新研究成果,终结不少人努力的方向,甚至改写当时广为人知的基础论调,给出更为准确的研究结论。
    而且,邵炼跨界速度比想象更快,只要和人工智能沾边的研究方向,他都能精准证伪/证实,成为新一轮观点的掌旗者。
    大有走别人的路,让人无路可走的架势。
    国际期刊对他又爱又恨。
    爱,发表的理论观点新奇、准确,具有突破性,引领科研新方向。
    恨,他怎么不投我们家期刊,一定要投《SCS》,约稿都约不到的!
    风靡美国的天才,数次登上顶尖期刊《SCS》,引发了不少人对中国这个词汇的讨论和探究。
    中国没有科技,中国没有天才,中国没有研究的各种歧视论断,都在邵炼横空出世之后,戛然而止。
    取而代之的言论是:邵炼应该在科研的天堂,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
    结果,邵炼走了,并且带着他具有统治地位的研究能力,消失在这个世界。
    如果不是那些期刊论文,他仿佛没有存在过。
    索罗斯捧着那篇邵炼作为通讯作者的太阳能论文,赶到大学阶梯教室。
    梅拉德教授正在讲述能量最低原理,见他进来,眼神都要杀人。
    他攥紧了打印稿,鼓足勇气缩在教室最后一排,安慰自己这次一定没问题。
    梅拉德教授说下课,果然见到自己不得意门生,带着一叠资料冲了下来。
    又是什么?梅拉德教授收拾电脑,漫不经心的问。
    太阳能。索罗斯立刻回答,拿出那叠稿子,是中国的研究员模拟的太阳能转换技术,光电转换效率能达到60%。
    梅拉德教授目不斜视,提起电脑就走,中国?我更希望你手上能够收到英国费斯卡实验室的漏斗论文,那才是我想看到的太阳能转换技术。
    老师!可这是威廉.邵指导的太阳能技术。
    你说谁?梅拉德教授皱着眉,难以置信的看他。
    威廉.邵,Lian Shao,您看,他是通讯作者!
    对中国太阳能技术不抱幻想的梅拉德,随手将电脑扔在身边的课桌上,接过那一堆稿纸。
    他动作有些急切,但又心怀困惑。
    熟悉的名字太久没听到了,以至于他都怀疑自己听错了音调。
    然而,论文通讯作者的位置,明明白白的写着那个名字。
    邵炼。
    梅拉德教授许多年没有在任何的期刊、杂志、网络上见过这个名字。
    此时重现看到这些熟悉的字母,拼起来的名字,心里竟然升起了一丝怀念。
    邵炼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基本等同于邵炼的成果。
    梅拉德教授一目十行,翻着论文,准备看看邵炼这些年都在研究些什么。
    然而,没翻两页,他看到那一套复杂的能耗模型,愣住了。
    开会,马上。梅拉德教授收起论文,提着电脑往外走,索罗斯,把这份论文再打十份给我。
    索罗斯受宠若惊。
    要知道,他毕业以后已经六七年没有踏入过梅拉德能源研究所了。
    所里人才济济,全是能源研究方向的精英,博士级别以下,连帮忙搬东西、打扫实验室的资格都没有。
    现在,他坐在梅拉德能源研究所会议室的一角,成为了列席人员。
    十位研究员,围坐在会议桌上,面对同一份论文。
    上面清楚的列出了太阳能转换的难题、当前太阳能转换技术普遍效率,然后,简单明了的列算出新型太阳能转换技术,以及这项技术能够达到的最高转换率。
    格式普通,模型齐全。
    但是,遣词造句无比简单轻松,看起来就跟程序员往计算机里随便编写的一套循环罢了。
    大部分人对论文内容不感兴趣。
    他们讨论的焦点,永远集中在邵炼身上。
    威廉离开美国之后,销声匿迹,没想到会去研究太阳能。
    按照他的实力,恐怕要垄断太阳能研究领域了。
    以前他就研究过太阳能,我还问他愿不愿意向能源方向发展,他拒绝了。谁知道十年后,他还是选了这个方向!
    博士们对邵炼的光辉历史心有余悸,热议这次邵炼重新出现的目的。
    如果邵炼能够加入梅拉德能源研究所,绝对是一大助力。
    可是,邵炼自行成立研究所,对他们来说,只能是合作伙伴或者敌人了。
    而索罗斯这个勉强混了硕士的期刊审稿编辑,缩在一角,听着博士们的各种讨论。
    他时不时看向梅拉德教师,忐忑的等待他的导师发言。
    可惜,梅拉德教授和身边的助理,注意力都在整篇论文上。
    既然是邵炼拿出来的东西,他们探究的态度,必然更为谨慎一些。
    太阳能转换技术多种多样,随着新材料的出现,研究方向正在往新材料倾斜。
    这篇论文也不例外,但是提到的新材料原理,十分陌生。
    梅拉德教授抬起头,问道:你们有什么看法?
    吵杂的声音立刻消失,能源研究所的博士们纷纷出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