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将明 > 第1049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049节

    杜如晦以丞相之职居文官之首,朝政上的事李闲并没有太多的担心。至于如今被幽禁在寝宫里的李承德,就更不必担心什么。没了李渊为依靠,李承德就就如同被困于干旱河床上的鱼。
    但长安初定,只以文官留守显然不够稳妥,必须留下一个强有力的武将站在杜如晦身边,两人合作方能震慑诸臣。而这一文一武,又不能有所冲突。
    雄阔海,程知节,程名振,裴行俨,还有侯君集,这几个人皆是燕云军嫡系出身,从其中选一人协助杜如晦留守长安,这选择其实并不是一件太轻易就能决定的事。罗士信已经率军南下,雄阔海,程知节,裴行俨为当世之猛将,自然还是随军出征为好。程名振和侯君集两个人心思灵动,倒是适合留下。
    可程名振在军中威望不够,而侯君集……
    想到以往的种种,李闲就忍不住摇了摇头。
    一时之间难以取舍,李闲便令人将杜如晦,房玄龄,魏征,和已经降职但爵位没有降低的几个李唐旧臣都召集了来。不多时,虞世南,刘政会,张公谨,唐俭等人也先后赶到。天策上将军府不大的书房,顿时显得有些拥挤起来。
    “孤率军南征之际,朝中诸事,杜如晦可与诸位朝臣商议着定夺,若有大事不决,可让胜屠小花用军稽处的方式迅速送往军中。”
    李闲看了众人一眼道:“这次进兵,不同以往……朝廷大军皆在河北之地,孤若调兵,无异于给懋功肩膀上的胆子又增加了不少分量。窦建德若平,河北数十郡之地尽归大唐,而且张亮的人马才到东平郡,若是再调往襄阳,莫说打仗,行军也能将人马之锐气尽数挫掉……所以,只以长安城中诸军出征之事不变。”
    “现在只看懋功和谢映登两个人能不能解决了李道宗那边的事……虽然当初李道宗有心思靠过来,但那是基于孤打算诱李世民回长安然后斩之,李世民若死,李道宗再无别的选择。现在李世民不回长安,李道宗和李孝恭这两个人都是变数。”
    “孤已经给懋功和谢映登写了信,若是李道宗肯降,那立即将那十万唐军重新整顿,并入北征大军中,分在各营统调。然后自宇文士及军中抽调三五万人马,走水路即刻赶回长安坐镇。陈雀儿的水师已经开拔,再用不了多久就能与宇文士及汇合。”
    “不过这事不是一两日,甚至不是一两个月内能解决的。李道宗还指望着他手下那十万唐军做筹码,若是轻易就降了,他怕无法在朝中立足,这一点孤也能理解,所以才会让谢映登赶过去与他商讨。”
    “至于李孝恭那边倒是无需理会,辅机本已经快到了武当山,却被孤让军稽处的人追上拦了下来,令他在原地等候罗士信的先锋军。李孝恭不是喜欢观望么,那孤亲提大军南下之际,便看他是否还有心思观望!”
    李闲将大势说了一遍,顿了一下后继续说道:“本来长安城中,有诸位坐镇便已经极稳妥,但为保万无一失,孤打算自军中选一大将留守,你们看……谁最合适?”
    李闲伸出几根手指点名道:“程知节,雄阔海,裴行俨,程名振……此四人,谁可留守长安?”
    文官以杜如晦为首,他不说话,下面的人也不好先开口。杜如晦沉吟了片刻说道:“臣以为……小程将军可担当此重任。”
    军中有大程将军和小程将军,大程者,程知节。小程者,程名振。
    这话里有私心。
    李闲立刻就听了出来,但却明白杜如晦这私心不是什么龌龊心思。程名振在四人中资历最浅,杜如晦说留下他,便是因为这个缘故。若是留下程知节,雄阔海或是裴行俨,资历比杜如晦还要老,难以调度。
    “臣以为,雄阔海将军的重甲陌刀营坐镇长安,当保万无一失。”
    房玄龄垂首道。
    “臣附议”
    唐俭,张公谨,刘政会等李唐旧臣纷纷开口道。
    重甲留在长安城,确实极有震慑之力。
    “臣以为……”
    虞世南犹豫了一下说道:“还是小程将军合适些,杜大人之举荐乃老成持重之言。那日……”
    他抬起头看了李闲一眼,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那日长安城中军稽处缉拿叛贼,小程将军率军巡城,不知军稽处的安排,求见主公未果随即率军分驻城中各要处,调军戒备天策上将军府,甚至与军稽处的人有所冲突……但恰是因为如此,臣觉着小程将军行事谨慎持重,乃是合适的人选。”
    李闲嗯了一声又问道:“侯君集此人如何?”
    “兵部侍郎侯君集……”
    杜如晦沉吟了一下,摇了摇头道:“只怕难以当此重任。”
    房玄龄看了他一眼,垂首道:“臣亦如此认为。”
    “那就留下程名振吧!”
    李闲笑了笑道:“张公谨,你回去准备一下,随孤南征!另外……侯君集以兵部侍郎暂代尚书事,也留下。”
    多看看。
    他在心里说了一句,总不能因为前世的某些所知之事,就随意怀疑一个有功之臣。
    ……
    ……
    九月中旬
    城中诸军调动完毕,自原来守城的唐军中选两万人马,燕云军选四万人马,合计六万,誓师出征。之前水师大部已经返回东郡一线,接应宇文士及和张亮的人马渡河北上,所以这次出征只能走陆路。
    李闲入长安城的时候,率军十余万而来。这次出征没有尽调燕云军随行,而是选了两万唐军,这样做也颇有深意。李唐拥兵数十万,总不能这些人马都不用。分出去一些功劳,也能让李唐旧将看到希望。
    大军出征,不是上面人一句话第二天就立刻能开拔的事。所需粮草,辎重,都要调拨,各营还要分发冬衣,所当天策上将军府里出征的命令发出来,也最少还有三五天才能成行。
    军稽处北衙
    胜屠小花站在二部档头独孤锐志的小院门口,看了一眼靠在躺椅上盖了一床薄被晒太阳的女子。
    “大档头……主公即将出征,咱们军稽处也要调派人手随军,您看派多少人,派谁领队合适?”
    在屋子里休养了这么多天,叶怀袖好不容易才求了小狄让她允许自己到院子里坐坐。她放下手里的书册,看了看胜屠小花微笑道:“现在你是军稽卫的代理大档头,军稽处的事自然是你自己拿主意的好。你跑来问我,若是让下面人知道了岂不是要笑话你没有决断?”
    “被笑话,好过于做错事。”
    胜屠小花认真的说道:“若没有襄阳那件事,我或许不会这样谨慎小心,可军稽处出了这件事,便是烙印上了耻辱……选派人手,我不敢擅专。”
    “你打算派谁去?”
    叶怀袖问。
    “叶翻云……所以才来请示您。”
    “叶翻云倒是可以,如今军稽卫里的档头们都是因为资历老,真正有能力的其实反倒是下面几个人。万玉楼调派去了江都筹建南衙,吴不善就在襄阳……军稽处里需要新鲜血液了……独孤是个药痴,邱鱼老了,冷亦职责所在不能轻易离开长安,能用的人也就一个叶翻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